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公共关系论文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96310

公共关系论文【第一篇】

现在繁杂的社会中社会分工处在细化阶段,分工细化之中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企业首要处理好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稍有不慎,企业与公众出现矛盾,就成为公共关系危机。随着现代媒体迅速发展,这种危机迅速在互联网和电视上传播。面对这种危机,有不少企业会把危机化解,甚至将危机变成商机,推销自己。而相当部分企业处理不当,遭受巨大损失,有的还破产。企业在面对这种冲突和矛盾时,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样让企业充分地认识到,企业要处理好公共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具有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当然,这种危机有双向发展的性质,危机有负向性,也有正向性,它有时候是一种商机。这种危机看上去有突然性,但是不管是主观上讲,还是从客观上讲,主要原因还是企业在与公共关系上疏于管理,处理不当。

预警就是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危机做出提前预防,企业需要首先对全体员工树立公共危机的意识,其次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使危机解决于萌芽之中。

1、增强公共危机的意识。增强危机意识是企业公共关系危机预防的最强的、最基本的防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象意识,企业必需把形象意识作为无形财富,把它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目标,企业才能有序发展;二是传播意识,企业当碰到公共关系危机时,不要一味的隐瞒,而是主动采用媒体手段,开记者招待会澄清事实,正确地宣传来引导公众,形成很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三是诚信意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相互信任,在这基础上进行合作,企业的欺骗行为造成企业诚信危机,使企业处于恶性循环发展。对于公关危机,企业首先要要诚信的态度澄清事情的过程,其次采用诚恳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谅解,解决矛盾,化解危机。

2、建立公关危机预警机制。企业需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来预防公共关系危机,达到未雨绸缪。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建公关小组。这个小组主要负责,首先是让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发现问题,把握主动权;其次指定企业新闻发言人,负责危机发生时,处理好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形成统一对外发布的声音。与外界沟通,把企业信息发布出去,是对外界进行沟通的有效的途径;二是建立科学的预报系统。首先对潜在危机进行评估,其次进行全面的预测,制定预防的对策和步骤,再次对具体方针进行正确的实施;三是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企业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相互信任,避免有误的报道直接使公众产生猜疑,建立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公众的信任关系经得住考验;四是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在有突发事件出来时,我们必需快速拿出危机处理预案,迅速地指导企业按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危机发生了,首先企业表示自己立场,其次管理者积极与社会沟通,再次企业新闻发言人引导舆论,最后企业管理者需要重建企业与公众的诚信关系。

1、处理原则。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则,一般有5个原则,首先企业快速反应,其次公关危机预警系统运行,再次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然后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运用媒体与大众真诚地沟通,最后利用权威机构澄清事实。

2、处理程序。发生了公共关系危机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管理者需要耐心地处理工作。具体有三个步骤:一是发现危机。在公关事务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事务的观察和判断,发现企业事务公关危机,并发现重大危机的危害程度。这样管理者需要丰富的公关经验,循序渐进地处理公关危机的决策和措施等手段;二是识别危机。首先查明事件的危害程度,其次查明它的起因和后果,再次查明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最后查明它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三是处理危机。处理危机主要情形有,报道失实的处理,就是处理有些媒体对事件报道不符合事实损坏企业形象的事情,首先收集媒体失实报道的内容及错报的程度,其次向报道失实的媒体机构负责人和当事记者提出更正要求,再次,如果这些机构负责人和记者不认错,向更上级有关单位反映,借助权威机构的发言,把真相告诉公众;最后如果造成不良后果,向报道失实的机构提起法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磕磕绊绊,一旦遭受公关危机,就应该接受它,冷静处理它,重视它的危害,循序渐进的搞好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还有可能从危机中寻找“商机”,使企业更快地、更好地、有序地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共关系论文【第二篇】

1.雇员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雇员关系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雇员关系在组织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是由雇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的。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是从雇员关系开始的,因为雇员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组织的一切计划、行动、决策乃至目标的实现,需依靠全体雇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

稳固的雇员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雇员处在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第一线,其言行代表着组织,其态度和做法也决定了组织在公众的形象。当组织存在稳固的雇员关系时,该组织也能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和谐的雇员关系有利于组织信息的传递。在多数情况下,外界公众是通过接触组织的雇员来了解组织的,雇员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组织的信息。和谐的雇员关系也能增加组织宣传的可信度,使之更容易为外界所接受。

2.协调雇员关系的方法。

了解雇员心理,掌握雇员的需求。雇员的需求包括雇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动力,只有基本物质需求得到适度的满足,雇员才能形成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当然,雇员精神需求的满足能有效的调动雇员工作积极性。比如的`普华永道事件,伴随着员工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公司没有体恤到员工的辛苦,没有加班费,使得员工集体罢工,这也给普华永道的中国业务蒙上一层阴影。

建立基本价值观念,达成雇员奋斗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在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建立个人与组织及社会的认同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并且希望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自己的才干、实绩赢得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敬。因此,协调组织与雇员的关系应该充分发挥每个雇员的自身价值,将它们的日常工作与价值目标联系起来。

采取合理化建议制度。全体雇员参与的管理才是卓越的管理。换句话说,培养雇员的参政、议政意识是决定管理水平高低及组织绩效的关键,而雇员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这种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增强了雇员参政的意识,大大地激发了雇员热爱组织的积极性,也形成了强有力的内聚力。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的组织管理者们重视激发雇员的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组织管理。

二、沟通。

1.沟通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紧张往往产生于误会,而多数误会又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雇员作为组织的一份子,如果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知之甚少,便会产生猜疑、烦恼、对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造成雇员与组织之间、雇员与雇员之间的隔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就是源于管理者与员工缺乏沟通。与雇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实行信息共享,既是为了形成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了求得组织与雇员的关系稳固与和谐。

2.沟通的方法。

雇员沟通的原则。雇员不仅希望知道自己的优点,也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弱点,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因此我们应坦诚相待;双向沟通,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沿袭的传统单项、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双向的沟通越多且越到位,雇员就信任管理层;诚实与公平,没有这种信念与作风,就不可能取得雇员的信任与爱戴,更谈不上与雇员真诚合作和良好雇员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及时、全面地沟通与雇员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地向雇员通报直接关系到其利益的工资、福利、奖惩、等,避免在雇员不知晓的情况下盲目推出,而招致雇员的议论和抵制,给政策的实施造成压力。

雇员沟通的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讲,雇员沟通的内容必须是他们需要了解并感兴趣的组织情况,以及组织有必要让雇员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包括组织经营管理的状况,市场状况,新产品、新技术,组织名人的工作业绩,雇员新闻,雇员生活和福利情况等。之后就要选择雇员沟通的形式。雇员沟通的方式很多,包括采用内部刊物、会议、公告牌、给雇员写信、组织集体性娱乐活动和业余活动。当然,沟通的方式应根据组织的特点、雇员的文化素质及有关条件许可灵活地运用。

三、结语。

所以,公共关系的发展对于员工和公司都是非常有益的。我相信,当人力资源管理把公共关系中的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和沟通充分的学习和利用后,必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的成功。

作者:郑文娟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公共关系论文【第三篇】

摘要:“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高职《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为例,阐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践。

0背景。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20xx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0xx年广西颁布《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如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做到“教学做合一”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而设置的核心课程,总课时为36课时。《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针对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标准,采取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在实训室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设置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层次。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行项目教学方式,将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易及难地思路设置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内容设计上,必须紧扣酒店或其他旅游部门的岗位特点设计。项目一的教学目的为:了解酒店和旅行社公共关系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旅游公共关系知识,明白学习和实践的目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并有趣的公关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增进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下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打下基础;项目二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仪容仪态标准,学会简单的职业化妆;项目三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规范,学会打几种简单的领带结;项目四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正确的接听电话和记录技巧;项目五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旅行社咨客接待、导游服务、车辆服务等部门的接待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项目的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强,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完成。

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行“教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模式,按照旅游管理职业的工作性质组织好项目内容(即教学内容),有效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在一个个项目任务实践中,使教学进程由实践项目任务来驱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如:项目一教师先普及旅游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创设情景和设定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旅游服务对象进行公关实践,实践后结合旅游公共关系知识进行简单点评,指出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项目二开始前教师先讲解化妆的一些标准,学生开始练习化妆。项目二结束后,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总结化妆的技巧。项目三开始前,教师介绍和示范几种简单的打领带结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打领带。项目四开始时,教师讲授办公室电话礼仪规范,然后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接听电话。学生通过完成五个项目后,就掌握了旅游行业工作领域要求的相关公共关系与礼仪知识和技能。

构建设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量化。

针对本课程实行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构建设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量化,根据内容制定好各个项目的任务书,详细说明了任务要求和量化评价标准,如项目二,个人仪容仪态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会化简单的职业妆,打分标准根据任务要求也分成仪态标准、仪容标准和职业素养标注,打分点细到一个具体的要求对应具体的分值,比如:仪态标准中,打分点包括:站姿(1分)、走姿(1分)、手势(2分)等。而职业素养评分标准是本课程的特色,如:端庄的仪容(2分)、三度微笑(2分)、团结合作(2分)等,老师在监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每组同学的职业素养进行现场记录。每组项目结束后,由老师当着全部学生面,按照打分标准对每个小组完成结果进行公开打分,打分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规范给全体同学的过程。每个项目都打分,使学生对本项目中本组和其他组的不足立刻认识到,而且随着5个项目的不断进行,对任务要求和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切合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鉴定标准要求,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有多年的礼仪授课经验,全程跟踪指导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分发《旅游公共关系课程调查问卷》,很多同学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85%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设计合适的项目,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过程量化评估体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做法,对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xx(11).

[2]任云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20xx(3).

[3]李湘伟1周文玲1黄伟明2一———高职《现代气动技术与plc》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公共关系论文【第四篇】

二、生态位理论对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是图书管理员和用户通过信息的沟通、反馈和交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传统的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管理是一种单向传递的模式,生态位理论下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1882年美国著名律师多尔曼•伊顿在演讲中首次阐明了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核心“,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在日常运转中所发生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社会信息沟通关系。它的研究角度是组织的社会关系。包括组织内部的人群关系、组织外部的人际关系、群体间关系、组织间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它不局限于眼前的关系协调,更关注整个关系环境的长远发展和变化趋势及其对组织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渗透在管理的任何时间和发展阶段,是图书馆组织之间竞争的因素。生态位理论对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既是整合也是优化,其原理应用使图书馆资源管理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从整体水平来看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同时也开创了图书馆公共关系管理的新模式。第一,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生态位理论系统的建立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内部资源和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资源共享建设,实现了部门的协作发展,图书馆部门的细化就是对发展性的资源体系的调整,例如,很多图书馆增加了读者服务部门和特色资源建设部门的配备就是适应图书馆生态系统发展的需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营造了人―――资源―――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通过生态化实现了对公共关系资源环境的优化效果,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实现了图书馆公共关系生态位的功能,使图书馆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状况,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二,有利于图书馆公共关系管理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是一种单向管理的模式,呈链条状发展,注重以藏为主的资源建设结构,生态位理论下的管理模式是立体的为读者服务的,强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资源的再生以及用户的反应,加强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与用户环境建立了联系,在资源建设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循环系统,生态位的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将人与环境做到了有机的统一,实现了对图书馆公共关系管理的创新模式。

三、生态位理论的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构建。

2.生态位理论下的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资源配置。公共关系本体资源的配置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愿望,本体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理工作用的实用资源和开展业务用的服务资源,第二类是专门供用户使用的有效资源。图书馆生态位理论下的资源配置要求做到在管理中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满足用户对基本资源的需求,资源的配置要和部门的职能相匹配并在结构上要具有合理性,要对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经验能力进行确认,根据图书馆生态位确定部门的匹配人员,还要考虑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等问题,在结构上进行合理配置,设立初、中、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使人员之间达到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服务的目的。资源的配置要和人力资源以及部门职能相统一,各部门应该了解自身的职能,对办公软件的技巧掌握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要达到标准,人与物质资源的匹配要保证管理人员正常的休息和工作环境。

3.生态位理论下的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的时空布局。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各部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往往需要彼此合作,各部门服务机构在时间生态位上要相互统一,避免信息不顺畅的情况出现,对外服务的提供信息时间要与用户资源的时间相吻合,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信息相包含和相重合的现象,重合状态时符合生态位理论要求的,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方便,出现包含现象时,会造成拖延或延长服务的情况。公共资源管理和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图书馆公共关系生态位的管理空间和资源的使用空间是一致的,应该选在环境优雅,用户较多的地带,对待公共资源管理的功能分布要合理,考虑到图书馆公共关系生态位的合理性和管理人员工作的方便程度,部门的空间大小也要满足资源配置的空间需要:第一,部门之间的空间定位要符合生态位理论原理的规定大小,足够容纳本体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性的资源;第二,对外服务要满足用户对空间的需求,保证用户可以在彼此互不打扰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习等。

目前,我国对于生态位理论在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位理论模式的建立对图书馆公共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用户反馈沟通机制和贯彻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图书馆的生态位环境是由众多的生态因子构成的,生态因子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总共可分为五类:需求、资源、技术、时空和制度。它们属于一级因子是可以被感知的,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需要的资源,比如,资源因子可以提供资金资源、市场资源、供应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生态位理论对图书馆的影响将逐渐渗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作者:国华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公共关系论文【第五篇】

摘要:会计公共关系与财务公共关系都源于现代公共关系,就微观意义而言其两者的涵义基本一致。因此,大都视财务公共关系与会计公共关系是同一概念,这种观点限制阻碍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实践活动。以“大会计”的观点,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从两者的概念、范畴、特性入手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要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协调好公共关系的观点。

关键词:财务公共关系学;会计公共关系;财务公众;会计公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其中公共关系特别重要。企业财务公共关系和会计公共关系是源于现代公共关系的一种专业公共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和利润的最大化,正确处理和认识两者的关系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财务公共关系与会计公共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社会化和公开化,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所面临的会计关系和财务关系也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开展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研究势在必行。

(一)财务公共关系和会计公共关系的研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有了更多的信息沟通,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成了各企业间商务活动中迫切需要的信息。此外,会计公众和财务公众与组织的利益是紧密相关的,都希望通过充分的沟通来了解组织的发展和未来的变化。面对复杂的会计关系和众多的财务公众和会计公众的需要,原来简单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因此,不断开展新的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的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财务公共关系和会计公共关系的研究是财务系统和会计系统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

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是组织和公众的“纽带”。社会组织通过与会计公众和财务公众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的输出和返回信息,赢得会计公众和财务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及制度过程中,在发展会计服务市场的道路中,在完善会计系统和财务系统程序中,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财务公共关系和会计公共关系的研究是组织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原则、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互补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讲,在开展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过程中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必然将赢得更多的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合作,为组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加快组织利益最大化。

二、财务公共关系与会计公共关系分析。

财务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为获得有利的形象,使股票总能得到满意的市场估价,企业的财务公关人员借助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财务界公众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一种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简称财务公关。会计公共关系:社会组织人员及机构为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声誉,从而得到会计公众的合作和支持,实现组织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而通过传播会计信息、协调会计关系、塑造会计形象等职能而开展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活动,简称会计公关。

(一)财务公共关系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区别。

会计与财务虽然有紧密联系,但两者具有很大区别。

第一,主体。会计公关主体是会计公关活动的发出者、实施者以及承担者,既包括以个人形式出现的会计公关人员,又包括由会计公关人员所组成的群体形式出现的会计公关的机构即社会组织。其中会计公关的机构包括组织内部执行会计公关活动的职能部门和从事组织外部会计公关服务的职业组织。组织外部会计公关的机构主要接受委托承办其他组织的会计公关工作,是由各方面专家统一组成的职业组织,因此,更加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财务公关由企业中从事财务公关工作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决定企业经营方针的董事长;管理企业全部资金周转的财务总管;法律事务主管以及专门从事财务公关工作的财务人员、公关人员和外部咨询专家。在股东较多的公司还有由财务人员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的.财务公共关系委员会,处理一切财务公共关系事务。财务公关主体不仅包括从事财务公关工作的财务人员,还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即主要包括从事企业内部活动的人员;而会计公关主体主要强调从事财务活动的会计人员。

第二,客体。会计公共关系的客体是会计公众,是指作用于一定社会组织,并与其发生会计关系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的总和,是组织的会计公关活动对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者、客户、职工、政府机关等。财务公共关系的客体是财务界公众,是指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关注组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与该企业有经济利益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财务公共关系的客体除了投资者外还有公司管理层和职员、证券分析师、潜在投资者、银行家、股票经纪人、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新闻媒体、基金会会长等。

第三,范畴。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的活动主体不同,所以两者的范畴也是不相同的。会计公关是会计管理和公共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已突破了财务公关的范围,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组织内部公共关系,而是以“大会计”的观点,把内部会计公关转化为广泛的内外兼容的会计公关,并且逐步渗透到其他公共关系活动中,即将会计管理模式由“内项管理模式”向“外向管理模式”转变及延伸。会计公关是会计公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会计公关学是研究会计公关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因此,会计公关是属于会计学学科体系的范畴。财务公关是财务管理和公共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其活动范围局限于投资者、股东和财务界,主要指投资者关系和股东关系;其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是财务的自然属性,即确保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财务公关是“财务公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财务公关学是综合运用财务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经济学、心理学、市场学等现代学科知识,研究企业与“财务界公众”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财务公关属于财务学学科体系的范畴。

第四,职能。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应有的职责和功能。会计公共关系和财务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都是实现企业长期效益最大化。为达到这一基本目标,会计公共关系和财务公共关系都得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职能。会计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包括:一是传播沟通会计信息。随着信息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会计信息市场更是信息市场的重要支柱。会计公关要赢得会计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实现社会组织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传播沟通会计信息的职能。会计公关的沟通建立在传播基础上,会计公关通过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等沟通方式,充分了解会计公众,由沟通得来的信息认真研究公众的需求、心理和态度,从而依据公众的心态调整组织的会计行为,建立一种以双方利益为基础的良好合作关系。二是协调会计关系。会计公关的主体体现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面临着众多复杂的会计关系。在这众多的利益关系中,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公关协调的内容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利益协调、目标协调和行为协调等。会计公关通过对会计关系的协调,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扩大企业在社会的影响力、缓解和消除矛盾、增进公众的感情,从而树立良好的会计形象和组织形象,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三是塑造会计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营造和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赢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增强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即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塑造会计形象是会计公关的核心职能。

要塑造良好会计形象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提供优质服务、讲求信誉、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等。财公共关系职能方面主要包括:一是监督并反映财务公众的态度和看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财务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是赢得财务公众的支持和合作,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效益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基本目标,首要问题是要了解财务公众的需求和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唤起财务公众的兴趣。二是为企业的财务会议和新闻发布会提供财务信息。不同的财务公众关注点不同,对企业的作用和重要性也不同,但都要求企业能及时地准确地向社会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从而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对外传播沟通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的重要职责,通过信息的沟通,加强企业在其所有者中的地位,提高公司的地区声望;增加企业的投资者和资本来源;争取股东的忠诚和支持,保证管理部门对业务的控制;得到投资分析人员在公司的证券问题上的告诫。三是有关财务文件的准备以及对本企业有关利益政策的介绍。在提供财务信息前企业财务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必须提供企业的季度或年度报告、股息附录表、新建企业的研究报告以及给新股东的欢迎信,从而使企业的信息沟通能够顺利完成。

第五,法律关系。所谓会计公关的法律关系是会计公关的主体。按照会计法律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时,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因此,会计公关的法律关系是由会计法规确认和调整的由会计行为所产生的社会联系,这种关系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财务公关主要是以财务法规体系按理规范企业的行为。财务公关中有些方面也可能由法律规范固定,但仍有不少方面并无明文规定,处理起来自由度大,难度系数高。

尽管会计公共关系与财务公共关系有很大区别,两者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仍有很多共性和联系。

第一,目标。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并以此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中的手段,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通过企业在财务公关方面的持久努力,使其各项理财方针政策尽可能地符合财务界公众的愿望和要求,争取财务界公众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有利地位。因此,为了达到目标,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不断地扩大本企业投资者队伍,力争在财务界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公正的评价,从而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中培养对本企业的好感,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dd商誉的价值,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本企业的筹资渠道和丰富本企业的筹资方式,增强企业实力,形成有利的竞争地位。

第二,特性。相对于其它的公共关系,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有很多相似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传播真实的财务信息,树立诚信的财务形象,以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财务报告作为一种容量最大、数据最准、传递及时的专业手段,在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传播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事、因人真实地反应企业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二是合法性。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的法律关系要求其活动要在法律法规划定的范围内进行。财务公关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财务法规等内容,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务信息的传播沟通,避免由于触犯法律而受到处罚。因此,财务信息传播不仅是公共关系的需要,也是法律的需要。三是保密性。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离不开运用财务信息和数据,准确的财务信息是有效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工作的基础。但是运用财务信息必须适度和有限,以不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为限,不能一味地为满足外界的需要而不加保留地将企业的商业秘密公之于众。企业在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和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行为的基础上,忠诚地为财务公众和会计公众服务,有目的、有选择地提供财务公众和会计公众感兴趣的财务信息和其它经济信息。四是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是指对于法律法规要求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必须要及时披露和传播,是指无论在任何时候出现了有可能影响证券价值或有可能影响股东或投资公众决策的重大发展,应迅速予以公布。财务信息披露不能拖延,以免了解内情的人从中谋利,损害不知情的股东利益。及时发布能够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的财务新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满足财务公众和会计公众的需要。

第三,原则。任何公共关系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分支也不例外。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的原则性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一是互动沟通原则。会计人员或财务人员在与有关组织或个人交往过程中,要相互沟通、互动交流,从而取得对方的理解,达成共识。利益驱动机制促成了企业与公众的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目的是使关系双方在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因此,这种双向性要求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活动必须遵守互动沟通原则。二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互补的原则。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企业不能因眼前一时的利益所蒙蔽而放弃长远利益,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处理好各级和各部门间的关系,齐心协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资本成功运营的前提下,企业不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持企业良好的赢利能力和稳定的投资回报率,还应保证偿债能力,有效地披露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参与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从而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四是客观公正原则。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工作时,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办事依政策、讲原则,合情合理、不偏不倚、不感情用事。社会组织的会计人员应当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程序和要求范围内,努力塑造实事求是、诚实可信的形象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的信赖和支持。

认清会计公共关系和财务公共关系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处理好相关工作,对企业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会计形象,提高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地位;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会计公众和财务公众的支持和合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企业目标和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协调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提高社会效益。为了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即长期效益最大化,要不断提高会计公关和财务公关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9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