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爱美丽发表时间 3133105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黄伟平
    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舆论监督,一般是指新闻媒体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报道最新事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监督,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形成舆论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舆论工具。西方国家称舆论监督为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权力”,并作为制约这些权力的权力。我们的新闻媒介,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虽不存在所谓“第四权力”,但是,我们党历来也较为重视舆论监督。
    (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所办的报刊上,经常刊登反腐败斗争的消息。如党中央创办的《共产党人》、**根据地的《拂晓报》、《拂晓杂志》、**察**边区的《抗敌报》,经常报道揭露和惩治腐败的消息,宣传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事迹。建国初期,新闻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了强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作用。1950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指出:“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开展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项规定公布后,许多报刊纷纷登载人民来信,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检举干部中的不法行为。同时,报刊还登出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让群众了解。为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于1953年1月发布指示,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中不仅要对坏人坏事给予揭发和批判,而且要对好人好事给予大力宣传和表扬,使正气压倒邪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为重视舆论监督。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强调:“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强调要“发挥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2004年初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特别单列一节“舆论监督,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并接受舆论监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舆论监督有着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新闻媒介包含的信息量大,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能够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能。正确的舆论监督具有引导舆情,宣传法制、警戒教育、表达呼声、针砭时弊,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等特殊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有利于”:
    1、正确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抨击社会歪风,弘扬社会正气。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就明确提出了新闻舆论在新时期的功能和作用。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通过宣传表扬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揭发批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假冒伪劣等社会丑恶现象,可以形成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创办10多年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关注社会,聚集新闻热点,制作了大量舆论监督专题节目,在抨击社会歪风,弘扬社会正气上作用十分突出,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牌电视栏目。
    2、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党和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对于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新闻媒体出以公心,报道实情,以理服人,因势利导开展舆论监督,就能给人以启发,给人以鼓舞,促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国各地大多数新闻媒体在报道抗击“1·25大雪灾”的斗争中,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很好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能,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各地党和政府改进了工作,加强了公共事业建设,才取得了“**大地震”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党和政府的工作也因此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3、正确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向民主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中国不会走“西方式民主”的路子,而只能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正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向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正确舆论监督中的舆论,虽然是通过新闻媒介反映出来,但它表达了广大群众的意愿,本质上是人民的监督。对那些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损害群众利益、违法违纪等行为进行曝光,不仅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且正是发扬人民民主、强化监督机制的具体表现。据**社**2月13日报道,**市**区于2003年6月建立了批评报道收集反馈机制,以批评报道鞭策被批评单位改进工作作风,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整改不足,提高工作实效。2003下半年,**区共收集处理市级新闻媒体批评报道39条主要涉及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占道经营、城市建设、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诸多问题,做到了件件有回信,事事有落实,有力地推动该区的民主政治建设。
    4、正确的舆论监督,有利于遏制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近几年来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正日益引起党和人民的关注和焦虑。腐败之所以蔓延,最主要的原因是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温家宝同志也强调,“只有民主监督,才不会政息人亡”。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行为等腐败现象和各种歪风邪气,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进行揭露、批判和剖析,起着举一反三、杀一儆百的警戒作用。特别是对于腐败分子,一旦被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就会受到全社会的鄙夷、挟击和鞭挞。现实中,一些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不怕党内通报,只怕公开登报”,说明新闻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的威慑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二、当前舆论监督的难点及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尚不完善,政府职能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舆论监督尚未确立相应的法律地位,因此,当前开展舆论监督存在着许多困难。
    1、开展舆论监督的主要难点
    一是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开展舆论监督,这是《宪法》赋予新闻媒介的权利,也是新闻媒介应尽的职责。然而,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对新闻记者进行殴打、扣押、破坏、损坏采访设备和资料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光明日报》通讯员因披露**某山林被狂砍滥伐成了“荒山秃岭”真相,而惨遭到数名持刀歹徒“剁指”残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他因揭露“**证券黑幕”,有人曾出巨资500万元,买他的人头。被监督的单位或个人“打记者”似乎成了一股风,而且被打的、打人的,有升级的趋势。过去被打的,是“小报小刊”记者,现在就是连**社的记者也有挨打的;过去打人的是公司、工厂的“保安”,现在个别的法官、检察也动手打人。据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的统计,仅1998年8月到1999年底,一年多的时间,向它正式申诉的新闻单位(记者)就达172人(次)之多,平均三天左右就有一人(次)挨打的,这还不包括被打或采访受到打击报复但没有申诉的,估计这个数也不会少。
    二是新闻舆论监督遭到“封杀”屡有发生。近几年来,有些地方和部门,对新闻监督要么设置重重障碍,百般阻挠记者采访;要么缄守沉默,敷衍塞责了事;要么恶意收购,无理扣压报刊。有的部门和单位,认为新闻曝光影响了地方形象,破坏了地方稳定,要求上级采取行政手段横加干预,“封杀”新闻报道。不仅《南方都市报》、《华商报》、《现代快报》等地方报纸遭遇过“封杀”事件,而且连中央级媒体也不例外。如200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披露江西省定南县政府违规出让土地,当天的《人民日报》在该县被全部扣压,后在当地群众的舆论压力下,报纸才于30日下午送出,但是载有批评该县稿件的第5-8版整张报纸还是被扣压了。
    三是舆论监督仍缺乏其权威性。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监督形式,既有其强势,也有其弱势。目前,虽然我国从中央到省、市(地区)县(区)都有新闻媒体,新闻编辑记者已达50多万人,但是,从总体来说,舆论监督的范围仍较窄,监督的声势仍较弱,监督的效果仍较微。有些媒体不能履行舆论监督职能;有些媒体不想进行舆论监督;有些媒体不敢开展舆论监督;有些舆论监督还仅停留在“舆论”上,还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如最近各类媒体报道的“劣质奶粉伤害儿童事件”,让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凸现。然而,由于管理不到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近10个部门,多头执法使一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很大一部分执法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害。
    四是舆论监督引发的纠纷明显增多。由于目前我国舆论监督尚未能形成法律规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哪些领域可以进行舆论监督、怎样进行舆论监督也就无法可依。因此,有关新闻舆论监督引发的纠纷近年来也层出不穷。新闻媒体动辄得咎,频频成为被告,吃上“官司”。这种“告记者”、“告新闻单位”的现象,有些是受监督单位或个人无理取闹,企图把水搅浑,有些是新闻媒体报道失当引发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可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一些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报道往往有一些少年犯的镜头出现在电视屏幕。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避免产生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侵权纠纷。
    2、开展舆论监督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干部群众对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偏差,漠视舆论监督。当前,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较为滞后,一些地方党内民主生活尚不健全,许多领导干部还没有养成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良好行为习惯,大众传媒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常常也因为上下左右的干扰而难以顺利进行。
    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实行“保护主义”,对抗舆论监督。这些地方和部门为了既得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只要媒体对其进行批评报道,就会一味强调客观原因,想方设法逃避监督,甚至对抗监督,大闹新闻单位或侵犯、威胁新闻记者。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一次座谈会上对温家宝总理说,《焦点访谈》1998年舆论监督的内容在全年节目中所占比例是47%,而到了2002年降为17%。原因是舆论监督的环境在变化,虽然舆论监督的力度在加大,但干扰的力量也在增强。现在舆论监督类的节目几乎无一不遭遇说情风,说情已经从熟人、老乡出面发展为组织、领导出面,有的节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夭折了。《焦点访谈》的苦衷折射出我国舆论监督的困难。
    三是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失当,滥用舆论监督。当前,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他们有的推崇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否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有的不是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而是出以私心,谋取私利;有的以偏概全,报道失实;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有的缺乏大局观念,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没把握好度,造成负面社会影响。这些情况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是与非、美与丑、真与假越来越难以一眼看透的今天,新闻媒体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树立监督权威,绝非交易。
    三、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对策
    党和政府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需要舆论监督。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新闻战线必须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舆论工作。因此,开展舆论监督,就是要按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媒体上唱响“三个代表”的主旋律,使之成为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的主心骨,从而增强舆论监督的生命力。
    2、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与党的事业休戚相关。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坚持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自觉宣传党的主张,积极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是要坚决反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严格依法办事,坚决走群众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开展舆论监督,要以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舆论引导人;以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民族**而奋斗的舆论引导人;以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引导人;以有利广大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舆论引导人;以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舆论引导人。
    4、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好度。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实事求是的监督是必要的、有益的。否则,就达不到监督的目的,往往还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带来混乱,增加工作的难度。它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监督时要真实、客观公正。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真实准确地报道单个事实,而且要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客观公正,就是要用事实说话,自觉考虑新闻的社会影响,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引导人,防止捕风捉影,搜奇猎异,盲目炒作,哗众取宠。以保证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把握好宣传报道的“度”,注意掌握政策,在宽严、松紧、内外等方面恰当处理,讲究监督艺术。如有些问题不宜公开报道,可发内参。涉及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可事先征求有关领导部门的意见。
    5、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必须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纯洁新闻工作队伍。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人的灵魂,必须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监督者首先要提高自身水平。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大力弘扬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职业精神;要切实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自觉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媒体本身也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那些搞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权利泄私愤、谋私利的新闻从业人员,同样应该受到曝光批评和严肃处理。
 

 1 / 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