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优秀1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69605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环境科学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

[摘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近几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速成长,已经由成长期跨越到了发展期。农村电子商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培养人才。基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1月11日,央视财经频道联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电商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指出,这几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速成长,已经成为20我国电子商务的璀璨之星。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列出了一串闪亮的数字。截至年底,农村网店达832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万人。2017年1~9月,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同比增长%,高出城市个百分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我国各部办委局先后出台40余个与农村电商相关的政策文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近几年,农村电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电子商务已经由成长期跨越到了发展期。农村电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电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由于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有缺陷或者营销环节混乱,采购兄弟、后厨网、慢品时光、卡卡鲜、菜管家、美味七七、果食帮等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先后出现亏损和倒闭。农产品电商企业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电商园区与物流园区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电商已经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农村电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就是培养人才。为了加速农产品上行,构建完整的农村电商生态圈,产品开发、推广运营、渠道延伸、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媒体宣传与市场规范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需要了解农村、熟悉电商、经营有道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近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行业竞争格外激烈。元旦、五一、“双十一”……,每个节日都成了电子商务企业没有硝烟的战场。电子商务企业竞争胜负的核心因素是人才。随着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我国很多院校先后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截止到20,教育部共批准339所学校设立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650多所学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科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数万名电子商务人才。但是出于招生和就业的考虑,很少有高校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广大农村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所以有必要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解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窘境,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

目前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没有清晰的界定。概括起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有两类:一类倾向于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等相关技术的培养;另一类倾向于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相关商务活动的培养。课程设置与农村电商业务的实际需求脱节。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了解农业、农村和农产品,不了解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过程,不能顺利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专业设置要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鼓励条件成熟的部分高校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接地气的人才。

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从业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对农村及农村电商不够了解,真正愿意下乡的电商人才并不多。面对人才缺口,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我国有2800个县,70万个行政村,180万个自然村,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各有千秋。高校在做出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的决定之前要先进行市场调研。对省内各县、村的农村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企业及关联企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针对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在政策配套比较完善的地区,政府适当地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共同需求的电商企业、相关机构对本地农村生源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吸引更多的农村学子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学生进校起,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就业岗位与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手打造教学团队,联手建设实训基地,共同为社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村复合型人才。

在农村电子商务氛围比较活跃的地区,得到政策支持的高校可以尝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通道,是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涵上的延伸。这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对口企业联合招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徒具有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19号)指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云南工商学院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云南工商学院组建了卓越学院,选拔部分优秀同学组成试点班。针对市场上的紧缺岗位及高薪岗位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按照真实的办公环境、真实的项目训练、真实的项目压力、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团队、真实的项目实验室等“六真”原则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师生每月共同参与一个真实项目,并且项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就业阶段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快速过渡。

3课程内容与岗位目标对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并且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教学互动。开展项目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确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明确以后,就要围绕任务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互相协作。第二步是就制定并实施项目计划。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学习情境。小组成员密切配合,按照计划实施项目。第三步是就项目完成并进行评价。先由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接着是每个小组对本组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进行自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参与点评的同学要客观、真诚。被点评的同学要虚心、平和。对于点评中不合适的'地方,大家以包容的心态相互沟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在有效地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积极探索,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打造农村电商师资力量,加强农村电商教材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目前承担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师资力量主要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接受电商培训的农学专业教师。前者农业理论知识欠缺,后者电子商务技能薄弱。打造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是成功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教学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1)给教师提供条件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顶岗实践和项目合作;(2)聘请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做兼职教师;(3)联合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对教师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培训;(4)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需要。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可以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结合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编写内容实用先进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

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农村电商顶岗实习基地。

农村电子商务融合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可以不定期地邀请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资深人士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同时,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实地考察。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农村电子商务专业要服务地方经济,以就业为导向,加大顶岗实习基地的开发建设力度。学校要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龙头企业以及电商孵化平台和淘宝村镇等紧密合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高校要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地方经济,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黎燕.职业院校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25-126.

[2]李占文.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再认识[j].辽宁高职学报,2014(7):6-7.

[3]周俊.构建体系、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2014(21):5-11.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2

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是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订的符合海洋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根据海洋环境科学的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重点设置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特色课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开发海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与企事业单位对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培养有关海洋环境技术人才的学校数量偏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解决海洋环境中资源开发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专业学生是浙江海洋学院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竭,海洋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1]。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规划的发布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一)培养计划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究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5]。

(四)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主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究。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制订以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为特色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服务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3

独立学院作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种新型办学方式,产生至今蓬勃发展,在增加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微观经济学》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并最终能够运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三本独立学院,虽然《微观经济学》教学一般有着充裕的师资力量,形成了较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预期差、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社会科学,学习微观经济学便是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对基本经济问题的研究往往涉及较多假设条件,特别是诸如“理性人”和“完全信息”等假设条件,和现实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同时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和我国现实经济运行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得初学者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常常会觉得犹如“西天取经”

(二)基本概念、理论多,识记理解较为困难。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较多,基本理论大多属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表达。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记不住概念,基本理论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理解了,下了课转身再看又无法理解了,很容易忘记理论逻辑是如何阐述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一些特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图形较多易混淆,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经济理论一般有四种表达方式:文字表述法、图表法、几何图形法以及代数法。其中几何图形法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可以具体形象表现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图形过多,大多数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图形。同时学习微观经济学需要用到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但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惧怕数学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多学生谈数学色变,近几年学生在考研时选择规避考数学的专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极大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预期差。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大多数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此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没多久,理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应较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近年来学生普遍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他们自信、独立、思维活跃、有想法,同时功利主义思想也越来越严重,在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能够看得到学习效果的课程,他们会比较重视,对于像微观经济学这样理论性强,需要慢慢积累,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应用效果的课程普遍兴趣不大。二是社交生活网络化使学生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将手机拿出来看看,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师在讲台上兴致勃勃讲课,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互动半天没反应,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和教师预期相差甚远,使教师普遍产生一种“不管讲什么学生都没兴趣”的感受。

(二)课程安排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应用。从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理教课时在45、48学时左右,基本无实践课时安排。由于缺少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社会实际经济运行不了解,学到的是“高大上”的理论,很难将复杂晦涩的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运行联系起来,微观经济学便成为了学生眼中比较空的课程。从选用的教材来看,独立学院选用较多的是国内使用率较高的国家规划教材,如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等,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多、偏重于理论、案例分析少,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压力也较大。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年轻,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经济的运行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加上任务重、课时少、要考试,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课堂设计合理,准备充分,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大多也不得不满堂灌,就理论讲理论,无法将具体理论结合现实经济运行展开来讲解,学生理论学会了,但很难提高其应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成绩设置比例多为3:7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重期末轻平时的考核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可以了的思维定式,也使得教师常常在心理上将学生考试通过作为教学目标,于是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教师着重讲解理论和考试重点内容,以期学生考试能通过,而学生觉得课堂听不听无所谓,只要期末考试考的好就可以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雷同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看书,考前突击看书,虽然大多可以通过考试,但日常缺少知识积累,无法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素养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着手,混合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热点问题和新闻进行分析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将经济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二)优化课程安排,重视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当前,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多数独立学院已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校企合作开展也较多,但这些一般都是针对专业建设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环节安排基本没有。改革微观经济学教学,一是要优化课程安排,增加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考核中体现出来,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理教课、实践课和校企合作三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理教课堂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实践课则需要建立经济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模仿性质的实验教学1;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和老师授课、做讲座,加强彼此沟通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运行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三)丰富课程考核形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为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考核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的多种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期内考核2~3次,主要采用论文形式,此部分成绩可占到课程总评成绩的50%以上,以此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二是对期末考试题目题型进行改革,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较强灵活性的主观题,强调综合性和活学活用;三是考题中涉及一定数量的.应用题,考核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0。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像过去一样以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乾坤,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注重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注重知识积累,这对于其经济学逻辑思维体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其经济学素养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理论体系化且具有规律性,实践性强,这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应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在毕业以后由一所学校进入另一所学校,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难以将经济理论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讲解,照本宣科现象较普遍,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为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教师则需从自身情况出发,多学习、多听课,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技巧;二是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让微观经济学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社会经济运行,积累实践经验;三是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但晦涩难懂,现实经济问题多变且庞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会固化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让他们无法看清现实世界,更无法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既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也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加强学生数学基础,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路,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最终拥有较强的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4

随着软件规模、复杂度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软件的开发成本和进度变得难以估计,软件可信性越来越差。这种软件成本不断上升而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软件危机”。软件质量难以得到测量和控制,会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为克服“软件危机”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将工程技术和管理中成熟的方法、技术原则引入的软件工程科学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而,“软件工程”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设计知识面广泛,研究人员将各种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方法理论和软件工程结合,用于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发展迅速,内涵丰富。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较单一,受传统班级课堂形式和学时的制约,教学难度较大。目前,理论课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法,灌输基本概念、原理;而在实验课中则主要采取“放任式”教学法。目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乏味。软件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以“讲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差异。软件工程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软件工程能力,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自觉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主动性及参与大型软件工程实践的基础能力。

2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特点。

1)软件工程着眼于大规模、高复杂性的软件。传统的程序设计技术是仅仅指小型程序设计。

2)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复杂性一方面是软件构件大量增加,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是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等具有不确定性。

3)软件需求等经常变化。在软件设计初期,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使用人员存在交流的鸿沟,或者是软件使用人员本身对软件需求不明确,导致软件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更,而软件需求的变更使软件开发周期大大延迟。

1)开放计算。开放计算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三个方面。

2)模块化。一方面企业面临的.软件行业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创新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为了缩短开发周期,软件需要在体系结构和软件代码级别实现复用,模块化思想能够帮助软件公司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5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如何解决传统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是教学实践的研究重点。笔者在2006、2007、2008三个年级中开展模拟广告公司制学习法,通过分组成立广告公司,学生模拟广告公司专业人员参与教学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教学中广告学专业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局面。

1.广告公司模拟制的重要性分析。

学科特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按照广告学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展实习。对于广告学这种应用型学科而言,学生如果和普通的理论型学科一样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进入实践环节,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毕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考虑以何种方式在正式实习期没有到来前就开展学生的实践训练尤为重要。长期的教学经验得知,对于应用型学科,不应按照常规学科的教学-实习模式来开展专业实习,而应根据学科特性,专门化设计教学-实习模式,通过种种创新方法,突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利用实践反晡理论学习的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科,也是理论更新频繁,需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学科。因此,广告学专业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深入生活实际、亲身考察体会的方式来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否则,广告学将失去其鲜明强烈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广告公司模拟制打破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采用模拟广告公司的做法,能增强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保持学科的实践性。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授课,学生做笔记,连课堂讨论都不是十分活跃。这种模式教学弊端是信息“满堂灌”学生吸收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而言,广告学教学方式应该是充分考虑受众特点而不能只关注教学任务的简单完成。因此,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成为了广告公司模拟制的逻辑原点。

这种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定职务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广告公司,变老师一对多学生的教学为一对“几”的教学,增强了小组同学间的团队意识和角色意识,使其从被动接受老师信息成为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炼课堂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传播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1]从上可知,这些学科都是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学科,如果采取普通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将无法消化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有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亲身体会到理论所描述的种种规律和特点。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深入生活的可能,帮助学生扩大视野。

各小组根据不同的作业开展全方位的广告业务实践:利用周末亲自到市场一线开展市场调查、采访不同年龄、职业的人、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统筹各方面的信息,最后经过讨论形成广告主题,确定广告风格,最后设计定型广告图案、文案。这种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满足每个学生接触广告实务的可能性,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可能。综合而言,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观察力。交际能力是广告人极其重要的职业素养[2],传统理论教学中对这类情商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普遍学高手低,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处理不好,遑论开展广告业务。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广告公司模拟制是采用项目实训的方式开展作业的,每个小组有多个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完成作业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市场营销、数据统计、人际沟通、广告表现等等,一个小组只有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因此,小组成员必须经历意见不一到意见一致的过程,才能统一思想开展作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进入真正的广告界奠定了精神基础。

2.广告公司模拟制的具体方法。

广告公司开展专业教学。具体做法是:总体上,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项目实训结合的方式开展。每个班级按照6-8人不等划分小组,各小组按照广告公司部门格局分配同学职务,包括总经理、策划、文案、设计、客户代表、媒介购买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以作业的形式来展开,一个学期开展若干不同主题的作业,内容涵盖广告公司命名、设计公司标志、市场调查、广告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策略、广告诉求定位、广告表现策略、广告文案、撰写广告策划书、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等。

第一环节,学生分组。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自由组合、重点协调的方式组成广告公司。学生自己提出组队名单,老师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能力进行综合协调,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性别均衡,能力均衡。

第二环节,选定职务。鼓励各同学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职务,每个广告公司都设定规定的职务,让学生能亲身实践真实广告公司具备的职务要求。比如总经理、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客户代表、媒介购买。在不同的作业中,要求各小组同学调换职务,以宜于学生多方位的掌握不同岗位的要求。

第三环节,开展业务。每个作业基本上在3—4周内完成,作业主题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重点密切相关。一般会选择和当前广告业界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作为选题,比如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药品广告、食品广告、酒水、饮料广告等。先按照不同行业进行理论授课,在完成一定的学时后结束理论教学,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实践环节完成。学生将以某一类商品为对象,模拟开展广告实务。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学生广告公司完成作业后,统一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每个小组都派出若干位同学上讲台对全班进行本公司项目完成情况讲解。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广告公司竞标广告业务的“提案”模式来开展,学生轮流讲述各自负责部分的内容,将课堂其他小组同学视为竞争对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作业考核。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供的项目完成文本,对各个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评判参照其投入程度、数据收集程度、分析深入程度、讲解流利程度、ppt制作精美程度、广告主题准确程度、广告文案。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也能称为实战教学模式,其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战能力。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检验,这种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作业的熟练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广告敏感性有大幅度提高。

3.广告公司模拟制教学模式的思考。

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否形成制度化。

广告学所涉及课程有理论课、实践课,对于两者应该如何确定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定。教师根据各自喜好,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中开展广告公司模拟制,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广告学的全套课程设计中,能否统一对广告公司模拟制进行规划,统一实施,根据科目来确定是否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对于需要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的,应统一开设,统一分小组,保持每个小组相对的独立性,以利于学生大学四年延续性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专业能力。

专业教师如何提高引导性。

广告公司模拟制主要亮点在于老师起指挥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参与主体。但是,作为一个主要依靠学生实践配合理论教学的模式而言,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至关重要。一个项目的过程很长,从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到广告表现策略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由初级信息处理到制定广告竞争策略的全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开展的,这会导致不少学生由于某个环节存在理解偏差、或因能力不足,但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虚构信息,最终使得实训作业失去实践训练的意义。因此,如何解决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保持教师的适度介入,以提高对学生的引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制是解决教学脱离实践的。

第一步,但是如何保证教学效果评估的真实性却成为了另一个问题。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师当中,拥有业界经验的较少,尤其是年轻教师。如何引入更多市场一线从业者进入课堂,增强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广告提案环节邀请校外广告专业人士、企业界人士、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一同参加,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校外专家通过对方案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评判标准,克服了纯理论教学的滞后性,使广告教学走入真正与市场接轨的良性轨道。

建立校内一校外专家合作培养学生的长效机制。

广告学是一门紧贴市场的学科,假若单靠教师进行理论教授和小范围内的模拟实训,仅仅能满足学生“广告是什么”的疑问。对于广告究竟和产业如何互动,广告传播规律、市场需求等实战问题知之不多。要解决这种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只有加大与校外专业人士合作办学的力度,通过外聘校外导师、校内-校外双师培养机制才能标本兼。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6

摘要:经过过去十几年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至“大众教育”,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等人才,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通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思路,探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提高本科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人才培养;高校。

一、准确定位专业方向。

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地球物理学类专业下属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国内除了北京大学同时招收这两个专业以外,其他高校都以地球物理学专业招生,但各个高校的专业方向侧重点有所不同,综合性院校侧重于空间科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其以培养“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为目标。而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侧重于应用地球物理学方向,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其以培养从事地质勘查、自然灾害预防、工程探测和油气勘查等优秀地球物理工程师为目标。即便如此,各个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如两所石油院校侧重培养地震测井方向[1],两所地质院校综合性较强,但偏重地质矿产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招收1个班,是由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倡导,以我国能源泰斗孙越琦先生名字命名的“越崎班”,定位于实践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培养地球物理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具体培养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依托煤田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矿业特色,以地震为主,以重磁电为辅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源工业精英人才。除了设置地球物理学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基本课程以外,还开设了“能源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等针对能源工业体系的课程。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展目标“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高度出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以培养“卓越的地球物理工程师”为目标,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重基础、厚理论、加强实践”为培养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基础、厚理论。

地球物理学对数理的基础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地质知识。因此,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重视数理基础的学习和培养,在保留原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和“计算方法”等课程基础上,增加“地球物理场论”、“地震波动力学”、“岩石物理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

(二)加强实践教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以应用地球物理为主,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相比其他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时较多[3-4],总学时为周,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习普通地质学,并进行“地学认识实习(2周)”。第三学期参加“金工实习(2周)”,第四学期进行“地质填图与地球物理物性测量实习(6周)”,使学生掌握地质填图和岩(矿)石物性测量的基本方法。第六学期开展“应用地球物理学生产实习(4周)”,使学生掌握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的工作方法、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反演与解释。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设了“专业综合设计(2周)”课程,要求学生对地质问题进行建模,选择地球多种物理方法,设计观测系统,进行正演与反演计算,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展“应用地球物理毕业实习(2周)”,对河北临城地球物理综合模型设计观测方法,并进行实测数据处理、解释。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设计,夯实专业基础,学生能全面较系统地掌握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针对实际地质问题,提出合理的创新解决方案。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在第一届“桔灯杯”全国地球物理知识技能竞赛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技能竞赛中得分第一,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推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2015年全面推行覆盖全体本科生、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我系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6人,平均每个班,每位导师指导2名本科生,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研究、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5]。从大一入学一开始,彭苏萍院士与全体教师,举行师生见面会,欢迎新生加入“地球物理大家庭”,为每位学生分配导师,使新生一入学,就能接触本专业教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此外,我们还定期为全体地球物理本科生举行讲座、文艺和体育活动,在院士的带领下,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外,系里统一要求导师应引导本科生融入到科研项目中来,让本科生参与到专业的实验中,形成博士生带研究生、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带低年级本科生的“帮传带”的良好学习传统[6]。

(四)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要求各专业全面修订培养方案,精简学时,理论总学时不超过2240个学时,相比2012版的培养方案,删减了近200个学时。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如何利用课余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系里除了按照学校统一要求,为全体本科生配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外。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申请“国家重点实验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个人兴趣选择创新项目,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双向选择,组建项目团队。与学校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区别在于,该项目实施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精密的专业仪器,项目成员以大三学生为主,以大二学生为辅,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也形成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传统。

(五)积极组织学科竞赛。

定期在全校组织“越崎杯”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技能竞赛,开展学科竞赛,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地球物理学,吸引全校优秀的学生转入地球物理学专业。竞赛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竞赛,增强与其他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的本科培养质量。

三、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教学内容。

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实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课程的反馈,更新教学内容。如通过座谈了解到,由于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在大三之前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学科基础教育,而大类基础课以地质类课程为主,使得学生对地球物理专业的认识不够,导致他们的实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将“地质填图实习”改为“地质填图与地球物理物性测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由地质教师和地球物理教师共同领队。在进行传统地质填图实习中,选择典型的地质剖面,进行地球物理的物性测量,包括岩(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和波速等物性参数,绘制岩(矿)石的物性剖面图,启发学生用物性参数分析地质问题,提高对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认识。地球物理学虽为理科,但专业院校基本按照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很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的地质勘查任务,因此,定期了解企事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7]。截至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较为满意,其中普遍认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与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育密不可分。存在的问题是偏重于地震勘探培养方向的同时,忽略了重磁电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新版培养方案中,将“矢量分析与场论”改为“地球物理场论”,同时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中,增加三维重磁勘探、三维高密度勘探和瞬变电磁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相关院校共同探索和努力。结合院校自身优点,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路,实施多方位的培养措施,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娟,印兴耀,孙成禹等.地球物理学专业双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3,(3).

[2]邓建平.“以学生为本”:何以可能及如何实现[j].教育研究,2014,(6).

[3]熊章强,朱德兵,严家斌等.提高地球物理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4]吕玉增,韦柳椰,熊彬.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5]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9).

[6]林莉,邓雁希,肖万.关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5,(2).

[7]王辉,张小师,刘海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独立学院不断进行改革。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及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一系列特殊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上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突出地方,在依赖于母校的承载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一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相互合作举办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的办学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选择。虽然独立学院与母校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独立学院也有自己的独立权,可以拥有独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专业的设置上要更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独立学院的教学更为开放,校园环境建设更优美,师资力量更强大,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基础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上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二、设计专业培养特色分析。

1、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一方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是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为了有更多的生源,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为导向,将设计专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重视对设计专业的培养,将艺术设计独立于一个学院,在学院下将设计专业作为整体细分为各种类型的专业,如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等,更加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涉及多个学科,如设计美学、心理学等等课程,希望能够在立足于专业特色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2、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心有多大,设计的舞台就有多大,有一个好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而一个好灵感的迸发来源于多种文化的交流,融会多元化的元素。独立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下,积极与西方大学进行交流合作,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例如,有许多的独立学院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的教学平台,通过聘请外国教师来学校授课或者是杰出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教师海外交流和学生留学交换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多看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在不同人类文明的碰撞下,吸收精华,融会贯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脑子有更多的灵感涌现,这样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表现也更具有活力与张力,更能够打动人心。

3、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设计专业与其他工科类的专业不同,需要更多感性的思考。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上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全然的适合于对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设计方面知识,还要时刻掌握最新的时尚流行资讯,时刻向学生传递新的时尚理念和创新理念。所以,在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时,在学习上,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案例导入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和思考,多和教师同学交流想法,提倡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作品上更有可能产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在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能力,多练习基础画工,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表现的更出色。

虽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教学领域上取得不少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教育机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在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依附于母校的教育体制下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体制上也多照搬母校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对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目标定位上界限较模糊,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相比,在人才的定位上没有突出之处,竞争性不高。其次,由于独立院校是在和社会机构下合作建立的,从本质上说具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太过关注于学校所带来的效益,却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较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

四、对设计专业的特色改革。

1、立足优势,加强实践性。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除了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成自主探究性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社会,有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积累经验,为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对独立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仅是学院的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所在。独立学院可以把握住这个优势,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了解实际的设计业务过程,通过企业中的各项活动,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参与真正的设计工作,了解现代企业的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

时尚流行元素总是在不断的改变。而这对设计人员来说,就要时刻关注时尚流行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这样对他们的设计作品来说更有认可感,也更具备张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对课堂设置应该不只是将学习内容拘泥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内容,还应该重视作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即向学生传输新的元素和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吸纳贯通,与时俱进,对流行指标有敏感的把握,在进行设计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好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一个整体性的理念贯穿于整体课程的始终,把设计专业的特色发挥出来,落实到培养目标的实际上。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融合贯通新的元素,为我所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所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上两手都要抓,都要重视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应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重视教学的效率,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同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借此反思自己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之处,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创新出一套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其他学院在教学管理的精华部分,提高了学院的竞争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4、发展具有特色的师资力量。

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进行改革,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聘请有名望的教师在学校教学,或者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验和见识,提高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设计学院的教师,教师的自我艺术风格和品味是十分重要的,依据课程人才的培养机制下,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掌握时尚流行的指标,才能够及时教授学生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发展出独立学院自己特色的师资力量。五、结语独立学院下的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工作的导向,学校应该从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道路,最大程度的发挥独立学院的特色之处,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设计人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方清。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9)。

[2]朱建华。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中南论坛,2008。

[3]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及措施[j]成人教育,2012(5)。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8

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这个数据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增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软件人才是用人单位最为需要的,而且越是上规模的公司,对于软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我国的软件产业总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建设阶段,所以国内软件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软件工程相关产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需求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三年后将增加至260亿美元。

4专业能力要求。

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建模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等。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基本专业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当前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项目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思考、应用、分析和发现问题、交流沟通五个方面。管理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于加强学习,要树立创新观念,要有良好的执行力,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软件建模分析和设计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操作不方便、知识更新快、受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等特点,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如互动式教学模式等培养学生系统化建模能力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相应设计以及教学辅助平台和工程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开发进度和软件质量要求,应用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完成软件工程任务的能力。目前,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偏重理论能力的培养,而在系统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因而,理论教学课时数较多,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

5结束语。

明确软件工程课程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对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软件工程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信息,明确软件工程人才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核心课程,以期科研院校、教育机构确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最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促进学科良好发展。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9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而且也已经累积了比较丰富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培训经验。近年来,高职院校针对电子商务当前的趋势和动态,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支持。不过,针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提供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师资供应以及教材设计上,还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如何更进一步地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在高职院校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成为了当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0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管理、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工程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为环境工程相关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2、专业培养要求

要求本专业毕业生:(1)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3)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规律,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坚韧的毅力、诚实的品格、勤劳的作风、宽容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6)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二、专业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

2、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见习)、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等。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的规定 1、毕业规定

注:带*号者安排在假期中进行。

2、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各学期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学期教学周数计算,四年平均周学时/周学分按160周计算。

3、课程计划表

(1)公共必修课(51学分)

注:考核形式: k-开卷、b-闭卷、c-考查、j-机考(下同)。(2)专业基础课(53学分)

(3)专业核心课(38学分)

(4)专业选修课(12学分)

(5)公共选修课(8学分)

(6)实践环节类(26学分)

2、辅修课程修读规定

学有余力的非本专业学生,可按学校相关规定申请修读本专业辅修课程。修满环境工程专业规定课程30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结业证书。非工科专业学生修完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位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总学分58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0学分,专业选修课21学分,毕业论文7学分)并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可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负责人 (签名)

分管院长 (签名)

院教学委员会主任

(签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能力。能在政府环保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设计院、学校等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2.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科素养;

4.具有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水平,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7.学习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本专业的特色:本专业培养环境保护领域高级应用性复合人才,注重实践,突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设备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五、主要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注: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不变,考核方式依照授课老师的安排可以不同于必修学生。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1.“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2.英语一至四学期学生自主上机各70学时,每学期2学分。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周遗品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该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与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养,具备在科技界、工业界、行业机构及政府中承担重要工作的能力,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生物、材料、轻工、医药、食品、冶金等过程工业领域从事环境科学技术开发、设计、研究、生产操作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与昌盛而奋斗的坚定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和学习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

2.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文化学、方法-论、社会工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基本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工具性知识;

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开拓创新;

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胜任组织指挥、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75学分(其中平台98 学分,模块63学分,课程群14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实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党和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的提升,所以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同时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种形式下使得高校的办学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带来严峻的考验。

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

从创新型国家战略以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后,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高校也需要注重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所以还需要以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1]。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现代企业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市场的接轨。基于市场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还需要注重对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接轨,注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其跨界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从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现状分析来看,我国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缺乏创新精神。首先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岗位不统一[2]。所学非所用这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当前部分学校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尝试采用多种办法解决,但是改善的程度不大。同时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陈旧,一直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培养的人才趋同化严重,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竞争力,综合素质偏低。

同时,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单一,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而且高校的教育都实施的是学年制和学分制,因此在互相认可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性,也导致网络教学的应用范围比较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对教学内容创新的意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也需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内容都比较陈旧,无法适应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创新力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率难以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2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全面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硬件的不断完善,未来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更加高效化和规范化。目前,软件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模型和工程支持技术是软件工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21世纪以来,由于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对软件工程技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本文主要以计算机发展和软件工程的发展为切入点,并结合现在我国电子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

引言。

软件与其它产品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它是一种生产较难而且知识密度较强的产品。因为20世纪计算机刚刚兴起,成本是比较大的,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编写程序,其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这种现象也极大的制约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软件才获得了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对计算机软件设计也就有了一定复杂性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中软件工程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在发展中的变化,由此才能有效的推测出计算机软件工程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以下方面的变化:

(1)计算机中的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计算机处理一些细小的事件,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节省软件开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这样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业务逻辑中,精简代码行数,使软件开发的规模逐渐缩小,软件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对其工作进行良好的定位。

(2)由于计算机能力正在向服务器端方面不断靠拢,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和实用的中间件技术是当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大型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3)随着j计算机各方面能力不断的增强,使软件的使用逐渐得到了普及化。

(4)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和普及,使原本较为分散的软件开发人员又被重新整合在了一起,只要框架与基础合适,他们就可以将软件工具有效的开发出来。

2、计算机发展的变化。

从计算机模型来看,冯诺依曼理论体系中的计算机二进制码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从计算机能力来说,主要在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云计算也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2)摩尔定律的出现使cpu的运算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运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单科cpu方面上,运算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困难的。

(3)多线程多核技术以及并行运算技术给服务器处理能力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且这两种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冲出了服务器处理能力的瓶颈,致使许多计算机能力向着服务器端发展,c/s模式(胖客户端结构)不再受欢迎[1]。反之,b/s模式(瘦客户端结构)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1)软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是开放性的软件计算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协同合作不断的加强,软件本身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技术。所以这种新趋势将必然成为软件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方向和重点。并且,开放性计算给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便利,这种计算方式更加有便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在后期的维护中,将更加专业和容易,对与开发者和客户来说,这是一个共赢的方式。

(2)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软件开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已经显得十分吃力了。全球化合作是未来软件在开发中的新方向,因为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许多软件对开发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软件在国内是无法良好的进行下去的,需要在国外完成。同时,软件外包的发展在软件全球化共同协作中发展步伐逐渐变快,许多从事软件外包工作的公司也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这些软件外包公司,通过对软件工程进行合理计划,将编程部分、设计思想、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发布等各个模块分裂开来,分配给不同的国家完成。这个分配的过程便是实现信息全球化的基础,并且该过程已经逐渐成为了许多外包公司主要的发展手段。

(3)模块化思想的挑战。

软件工程全球化协作在给软件开发者带来了许多机遇的时候,同时也给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挑战。各软件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竞争也越发的激烈,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竞争,使软件开发逐渐向着模块化思想的方向发展。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本质是以科学的手段,把相似和已知的软件结构进行分类,同时用一定的方式,将其模块化,这种思想主要是基于解决实际生活中传统技术不灵敏的问题提出的。这种设计思想的提出,不仅提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和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对软件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四、结论。

软件工程技术是现代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支柱之一,其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创新与改革,才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成熟的阶段,而软件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不会只停留在现在这个阶段,其将会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软件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模型和工程支持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致使软件不再是原来单一的面貌,而是集科学性、复杂性和有效性于一体的技术。同时在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着重根据其特点,努力找到相关解决办法。在发展的同时,摒弃掉原有的弊端,进而朝着良性发展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2]何金泽.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05(09):398.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3

(一)旅游产业形态转型。

广东省推行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在政府和企业的协作下,将旅游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并加以有序的开发,打造了如广东中旅南海旅游产业园、深圳东部华侨城、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等十几个品牌旅游产业集聚示范区,推进广东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旅游产品结构转型。

广东旅游产品逐步从单一的自然文化观光产品为主,向能满足多样需求的观光产品、主题产品、度假休闲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的复合体系转变。另一方面,旅游交通也由以往的大巴、火车、飞机,逐步转型至现在的高铁、自驾车、房车、邮轮、游艇,旅游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化。

(三)旅游运行方式转型。

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以及散客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广东旅游产业体系正由“点线旅游”体系向“版块旅游”体系转变,即从以传统旅游社为主体转向以旅游客源地的各种旅行代理商和目的地集散中心为主,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相关旅游服务进行合理配置。广东省为了加快旅游产业运行方式的调整,积极构建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发展各类旅行代理商,为旅游者顺利出游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组织转型。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旅游产业模式,众多传统旅游企业正向智游企业转型。广东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先驱,旅游企业正实现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来重新构建其组织模式。为了指导智慧景区和智慧酒店的建设,2014年11月广东省旅游局发布了《广东智慧景区建设指引》、《广东智慧酒店建设指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按照《意见》的指示,广东省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如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正在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实现网络化规模经营。

(五)旅游营销模式转型。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使得旅游营销的方式除了使用电视、报纸等传统旅游营销手段外,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借助各种影视剧、互联网、短信推广平台、节事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促销。还有一些地区如广州、中山、江门三地,根据各地资源的差异性、互补性的特点,一改以往“单打独斗、各自推广”的旅游营销模式,通过跟周边区域合作成立旅游营销联盟进行联合营销。同时还利用手机终端、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手段,增进旅游宣传协同带动效应。

二、旅游业转型背景下对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

俗话说,“国以才治,业以才兴”。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就需要不断开发人才资源。广东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所急需。随着旅游业进入“四化”(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时代,广东省旅游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策划与营销人才的支撑。

(一)个性化服务人才。

新《旅游法》颁布以后,游客个性化和深度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旅游体验与服务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的形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也在随之变化。为了提升游客旅行的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首先需要旅游工作者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与游客的沟通来挖掘游客的需求,尤其是他们的潜在需求和隐性需求。其次,旅游工作者要注重细节,做好个性化服务,才能为游客的深度体验之旅打造完美服务。

(二)旅游产品定制人才。

随着个性化、多元化的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旅行社按照游客的需求来做线路的定制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整合世界各地优质旅游资源并制定特色旅游方案的工作人员。他们既要有对线路上每个点的美食、住宿、地理位置、特产、人文历史等充分调研的能力,又要具有产品研发、策划、设计、包装的能力,以便为游客创造绝对专属的旅游体验。

(三)高层次规划设计人才。

由于旅游景区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光旅游,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因此,需要景区功能设计方面的人才来规划整合。同时,随着房车、邮轮、游艇、高尔夫球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市场亟需具有这些高端休闲产品规划设计能力的人才来满足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

(四)智游人才。

旅游信息化作为智游发展的首要环节,随着“智游”时代的到来,广东省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五)旅游电商人才。

随着旅游产品线上销售的火爆,许多传统旅行社为了从巨大的在线旅游市场中分一杯羹,都正抓紧布局网络营销,因此亟需大批既对旅游行业和线路都有敏感度又能掌握网络营销技巧的人才。

作为一个强调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行业,旅游业相对其他行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较为紧密,旅游业转型升级也给高职旅游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出满足旅游产业需求的职业型、实用型人才,需要改革旅游教育理念,转变旅游人才培养观念,为广东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改革创新旅游人才教育理念。

尽管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现实中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偏向,旅游学科更是被疏远,局限在二级学科之列。在当前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这种学科地位难免导致旅游院校及相关系列的旅游教育处于不断萎缩的态势,其软硬件教育资源配置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所以为了培养与行业发展建设相适应的旅游人才建设,首先必须转变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对旅游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测定,应加大对其服务意识、敬业精神、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量。

处于转型期的旅游业需要大量具有跨界思维、能够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的人才,所以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科间、专业间、院系间以及校际间的壁垒,用跨界思维来打造旅游人才,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2.推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双轨制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由原来的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以学历教育与行业全员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各种形式举办各种层次的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为旅游从业人员搭建了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

(三)开辟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高职旅游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要以市场为导向办学,以学生为本,通过校企合作打通学校到市场的通道,实现校园模拟工作现场,把企业搬进教室,实现课堂对接市场,培养适应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学生。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来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人才规格的创新,实现旅游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校企之间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校企共建教育产业链、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项目课题、共同开展员工培训,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偏重理论。要想培养出实用型旅游人才,必须先从课程设置改革入手,走出传统的模式,结合产业需求及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共同研讨优化课程组合,依据人才的实用技能技术要求,对接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3.改革教学内容。

应在教学中突显核心(能力)课程的主导地位,创建考证系列优质课程,使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剔除重复、陈旧的内容,对准考证、就业开设一些新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智游、信息系统、大数据挖掘、休闲旅游等),以便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还应注重文化经典对内容体系的渗透(如国际国内文化、艺术经典欣赏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举创新。

应结合课程特色,制作模拟现场优质课件,充分利用校内数字旅游综合教学平台,有效地开展模拟仿真教学、示范操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借助网络优势资源,利用好翻转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个性化学习。同时积极采取“以赛促教,以赛带学”的训练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技能比赛,激励教学相长。考核方式上,开展注重技能测试的考核方法改革,并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5.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通过单独开设实训课、单独考核评分、建立专项实训室等措施,改变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加大旅游实践教学管理力度,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实践制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采取专业实习与考证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专、兼职教师组织现场考证上岗培训,提高考证通过率及专业技能。

6.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旅游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应鼓励教师做到同时重视理论提升和实践经验积累,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与自身专业相关信息的最新动态,提炼出新的理论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为了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可以适当引入旅游企业技术能手来担任专兼职教师,从而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语。

转变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思路,促进广东旅游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广东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迫切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成功实现这个转变,才能使广东在下一轮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可行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同时,行业适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需要创新旅游人才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开辟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而最关键的在于探寻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东旅游经济发展转型能否顺利进行,最终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迎合新的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开辟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新途径,推进广东旅游转型升级。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4

在广告学本科的人才培养上,每个高校根据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确定独特的定位目标。通过四年的学习,广告学本科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是否基本具备业界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或者说通过短期的培养能否适应广告业界的岗位要求,是值得高校广告教育界思考的问题。因此,广告学本科教育必须加强与业界互动,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和业界应加强教育资源共享,重视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广告赛事,以此针对性地解决广告学本科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一、结合业界要求,准确定位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各个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有300多个,每个高校凭借自身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明确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但是,广告业界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到底是怎样一种状况,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调查是很难说哪个高校的定位是准确的。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确定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能够制定出一整套的行业调查方案,通过和业界的沟通,得到最真实的数据,同时结合广告学创新人才的特质和高校自身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确定相对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常广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侧重广告设计型、广告策划创意型和广告经营管理型等。很多高校在选择培养目标的时候都是经过专业的研讨,因为选择任何一种培养目标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另—种目标的缺失。因此,通常制定培养目标时总是患得患失,无法真正意义上把握广告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精髓所在。其实无论选择哪种培养目标基本的核心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要让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对专业有热情和热爱。其次才是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举例来说,如果把广告策划创意型的人才培养作为重点,这种定位是否适合所有的地区和高校恐怕很难说。如果你培养的学生所在的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品牌集聚群作为支撑的`话,那这个定位就会使学生在就业时出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上手不快的问题。因此,比较科学的做法是要和广告业界加强沟通,了解大多数广告公司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上的需求,结合自身专业和教学资源优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结合高校和业界实际,共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践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项目组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广告公司,在锻炼自己广告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指导老师要对整个项目的进程和最后效果进行监督控制,并邀请广告业界专家参与指导。通过项目组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广告业务运作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广告理论知识和提高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并对广告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得到认识。按照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体现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团队合作好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落实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培养专门人才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广告专业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其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存,在课程设置上,紧密围绕广告学理论和广告行业实践开设课程,强化其专业技能培养。

另外为了更好地推行“项目组式教学”各广告专业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在最终广告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搭建广告教学实验室群,不仅有助于广告教师技能操作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培养学生利用媒介技术进行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广告媒体分析的综合技能也是大有裨益。

实验室群包括摄影实验室、图形设计实验室、摄录播编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实验实训室,具有教学演示、情景模拟、实际演练、虚拟实验、设计实训、艺术鉴赏等多功能。主要完成专业实践教学,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计。实验室设备配置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下是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分院已经初步建成的实验室。

或中文转型到广告专业的。很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在业界工作的经验。尽管有些研究人员能够进行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研究,却缺乏广告实践方面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有些高校能够聘请业界人员做兼职教师,因为广告实务界人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广告策划创意、媒体投放、市场调查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并且掌握活生生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广告教育,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大多也只能做做资料的汇编和经验的总结。由此可见,广告教育界与实务界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进而推动有影响的、针对性强的广告研究专著的问世。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界和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也应该定期化和经常化,如高校定期举办“广告高级人才论坛”,聘请国内广告业界杰出的高级经营管理者、优秀策划创意人员以及媒介分析专家来讲座,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能够感受最新的广告实务信息。业界和行业协会组织广告节等活动,吸引广告学界的参与,在交流中求发展。

三、积极参与广告赛事增加与业界的互动。

近几年,中国广告教育界和行业互动最好的一个平台就是各种广告赛事的推广和普及,最有影响力就是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时报金犊奖。这些赛事引起全社会对广告专业的关注,很多国际、国内公司通过赞助形式支持大赛,扩大宣传。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赛事,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扩大了优秀学生及其学校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考虑到赛事的时间安排做了细微调整,保证学生参赛的时间及指导老师指导的时间。通过全程参与广告赛事达成对学生广告学专业技能的培养,解决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怎么做”的问题。目前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大赛在业界的影响力逐年提升。

总之,广告学本科的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必须立足业界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同时业界和高校应该加强资源共享。同时重视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广告赛事,通过以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广告学本科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业界培养出更有价值的广告人才。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篇15

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它主要是通过设置特定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实践内容的一种课堂模式,通过教师设计任务、学生执行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得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利用交流和互动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二是设置真实的任务场景进行语言的学习;三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来;四是将学生的个人经历作为学习资源;五是让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原则。

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需要遵守以下几个运用原则:一是语言场景的真实性原则,在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选取真实的、典型的任务场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真实场景内的语言运用,同时能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二是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虽然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其真正的实际运用能力;三是逐步过渡原则,由于很多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接触到任务型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需要从简单的任务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需要将课程内容融入到任务设置中;五是给予学生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开始接受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可能还不太适应,学习效果可能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但是教师应该给予悉心的指导。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到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必须要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哪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主要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因此其教学模式也更加注重科学性、系统性,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虽然,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等策略,但是教学内容依然按照传统教材进行,学生的个体感受没有被重视。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然后学生接受教师的讲解,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执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运作方式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讲解,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交流比较少也比较生硬,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设置的任务,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评价体系不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通常只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而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则不关心;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任务,进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判断学生在多个任务中的表现,进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同时体现了不同学生的差别,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和要求。

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要求和设计步骤,教师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设计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学者对任务的设计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明确任务的设计目的,同时确保该任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是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例进行任务设计,任务内容和实现方式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近;三是设计的任务需要对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四是任务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五是任务设计后,学生通过执行任务,能够提高自己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六是任务设计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教学内容。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步骤。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英语教学的内容,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二是为了达到本次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任务;三是对任务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之能够进一步符合教学的目标;四是学生参与任务的执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五是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的论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阅读前的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任务的设计;在任务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将任务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本次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教师需要讲解本次阅读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设计一些与文章主题和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找寻答案。然后让学生对任务进行熟悉,充分地做好阅读准备,开始进行阅读任务。

(二)阅读中的活动设计。

教师在学生执行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大声朗读出来、用笔标记阅读等,这些不良习惯应该给予纠正;二是一般的阅读主要分为快速阅读和精读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任务时,是否达到阅读要求。

(三)阅读后活动的任务设计。

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后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回答阅读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从而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完成阅读,同时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二是进行阅读任务的扩展,例如:学生阅读的是1篇叙事文章,那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如果学生阅读的是科技类论文,那么可以要求学生对科技内容进行深入扩展等。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一)写作前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准备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方法,对写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本次写作的大致范围或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有讨论意义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从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一开始学生没有写作思路,教师可以给予几个写作的方向,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写作方向进行写作。

(二)写作中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写作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英语写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写作题目和教师给出的写作思路,开始确定写作方向,然后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二是修改阶段,通常来讲,学生的作文首次写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因此学生在完成初稿后可以示意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一定的修改意见,学生继续对文章进行修改。

(三)写作后活动的任务设计。

在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对本次的写作任务给予一定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指正,例如:学生对写作题目把握不够,学生的句式过于简单等等,然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第二,进行一些课外延伸活动,根据本次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知识,让学生进行更深内容的写作,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66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