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专业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53957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环境科学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与应用。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专业通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一篇】

(一)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的异同。

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相比较,它的基本呈现形式是语言和文字,尤其是对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来说,对作家作品的呈现和分析就成为了主要的教学途径和模式。对语文教育来说,它的文字和语言是十分独特的,它不同于其他学科通过文字来表达理论,而是通过文字呈现出多样的精神、感情主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是教学的目的,而其他学科则作为了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又有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无论其他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怎样的,其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文字为载体,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方法的表达上是一致的,成为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基础。

(二)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的配合。

语文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例如政治科目的学习,往往同语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即使是理工科目的学习,也同语文学科密不可分。其一是语文的特性使得语言文字在其他的科目中得到了最为广泛和直接的运用,也就是说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同时也对自身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其二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关于专业术语的涉猎和运用的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不同领域的丰富词汇,甚至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习惯,形成学科交叉和互相借鉴的教学特点。

(一)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在通识教育的环境下,高校对语文教学的地位始终摆在次要地位,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而对于语文科目的实质性开展毫无用处。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诸如“为什么大学语文被摆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大学语文是否真的像自己所接触到的那样枯燥乏味”“大学语文相对于其他科目的主次之分和个人喜好”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学子,同时这些问题也对当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相对于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来说,从表面内容来看,研究型的模式并不像教学模式那样单一和枯燥,而是具备更充分的实验环节和锻炼机会;从深层的性质来讲,研究型教学是从学科领域本身出发,或者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选择出发,通过自主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自己所学习的科目产生更明显的期待和更浓厚的兴趣。对语文学科本身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结构等进行自主归类,尤其是可以通过学生都较为感兴趣的课题和篇目作为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类似于《霍小玉传》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对当代的爱情、婚姻等多种话题产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深度思考。

(三)设置一定的情景教学。

语文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安排和知识构建上,都被不约而同地放低目标,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默认了语文科目的通识性和参与性,同时对于更深层次的思考来说有所欠缺,将语文课作为一种涉猎性的专业缺乏必要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在课堂的表现中由传统的教师进行主体教学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占有平等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双向对话的模式。在具体的设置中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理解或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思想等等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普通话比赛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并且能够通过作品的内容设定一定的情节环境,使学生能够模仿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进行自我表现或情景剧的表演,通过情景设定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

在当下通识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提供一定的了解性的`课程,而是应当尽可能地在学生心态放松的情况下稍微深入地涉猎到较为专业的学术问题。在具体的手法上尽量辅助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件的运用和对不断变换的需求的搜索。例如,在介绍我国经典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创作主旨等等,而通过对现代网络平台的运用,教师完全可以分为课堂和课后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ppt讲演形式将情节、部分剪辑的视频等课堂资源运用其中。尤其是视频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甚至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剪辑、电子演讲模板等等;在课后教师可以自主建立教学平台,将有效的教学资源放入教学平台中,尤其是课外的专业性资源链接,其中包括和其他高校的有效对接,也包括在本专业领域内更专业的学术思考、学科资料以及专业分析等等,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举行以班级或个人单位的学术竞赛。由此能够使得对课堂通识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后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额外地吸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通识教育作为当下我们对于各门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已经极具规模并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识教育往往较为明显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挥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将语文教学放在一种灵活的位置上,通过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辅助的科技手段,结合科学的考核形式,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二篇】

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这个数据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增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软件人才是用人单位最为需要的,而且越是上规模的公司,对于软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我国的软件产业总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建设阶段,所以国内软件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软件工程相关产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需求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三年后将增加至260亿美元。

4专业能力要求。

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建模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等。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基本专业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当前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项目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思考、应用、分析和发现问题、交流沟通五个方面。管理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于加强学习,要树立创新观念,要有良好的执行力,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软件建模分析和设计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操作不方便、知识更新快、受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等特点,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如互动式教学模式等培养学生系统化建模能力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相应设计以及教学辅助平台和工程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开发进度和软件质量要求,应用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完成软件工程任务的能力。目前,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偏重理论能力的培养,而在系统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因而,理论教学课时数较多,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

5结束语。

明确软件工程课程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对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软件工程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信息,明确软件工程人才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核心课程,以期科研院校、教育机构确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最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促进学科良好发展。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三篇】

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事实证明,教、学、做一体,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形成。

1.1课内精讲多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到,知识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每节课讲授的内容应由以往致力于更多地传授知识,转化为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讲授内容要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精简。因此,授课内容设计、问题的提出显得更加重要。在授课方法上,主动采用启发式、点评式、讨论式等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验课、案例分析课、讨论课、实践课、设计课、提案答辩课等多种形式。同时,配合课内教学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实践教学环节向课外延伸。如:市场调研、经典广告、广告语的收集与点评、广告作品创意与设计、经典书目阅读等等。通过以上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2横向集中实践。

为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主干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3-4周集中项目实践,如美术设计基础类课程结束后安排“手绘pop集中实践”,广告设计类课程结束后安排实案广告项目设计实践,广告策划类课程结束后安排广告策划项目实践等。集中项目实践环节,使学生心无旁骛,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符合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规律,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1.3纵向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不仅使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人才需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进行入职前的岗位定位准备,是高校办学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在实习环节上,除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外,其余的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都可以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这样的实习安排,保证了学生能有较长的时间参与实习单位广告项目运作,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参加企业招聘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第七学期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进行实习总结和交流,并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第八学期,学生带着毕业设计题目进入毕业实习,同时边实习边收集整理毕业设计材料,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进行专题写作和毕业设计,进行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采用上述方式安排学生实习,促进了学生就业。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生专业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1.4搭建实践平台。

为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校内可以采取面向广告专业学生开放广告策划创意、摄影、摄像、平面设计、视频编辑、广告制作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有专业实验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放的实验室成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广告实案项目、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平台。

2开展项目式教学。

项目任务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项目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学生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教师成为项目实践的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充分体现广告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根本特征。目前,学校教学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每年定期举办的全国广告专业赛事、网上注册威客平台申请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项目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项目的数量、难易程度及可操作性等需教师在项目引进前充分论证,保障通过项目实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针对具体项目的创作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调研、讨论、设计、制作,课堂组织形式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课、讨论课、集体辅导课、单独指导课、分组指导课、提案答辩课、观摩课等。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就是参赛作品或企业实际项目实案。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把上述项目引进课堂,学生在专业比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信心,推动学生更深入地开展专业学习。

3进行团队式管理。

广告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要求广告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学生入校学习就应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广告学专业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借鉴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以班级为单位、以课程为载体建立责任明确的.学习型团队。团队的凝聚主要采取共同目标、任务分工、深入合作、共享成果的措施来实现,团队成员在阶段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5人组成的学习型团队,要求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要承担工作角色并发表意见,这不仅使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学习动力、创新精神得到最大唤醒,而且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每天工作及成效处于不断交流、评价和竞争的良性循环上升中。因此,团队式管理学习形式是培养专业广告学专业人才的良好组织形式。在团队式学习管理形式中,对个别学生“搭乘车”现象,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检查中予以规避。

4开展针对性辅导。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及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保障学生学习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始终伴随教师及时、针对性的指导。如帮助学生团队确立阶段学习目标,开展项目设计、学习方法、团队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等。

5加强综合性考核。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起到规范教学过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导向作用。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方式是学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主要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应用能力方面的考试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广告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是改变上述情况的有效措施。过程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表现的评价,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过程评价要对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责任感、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考察,督促学生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具体实践,对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开卷笔试、闭卷口试、广告设计、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上机操作、作品提交、提案答辩等形式,以达到综合评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目的。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都应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和机制,避免因教师主观认识带来的评价结果的偏颇,可采取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制度保障。培养素质好、能力强的专业广告人才,也是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应用型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团队的单独和集体指导中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及智慧,这既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教师职业奉献精神的考量。因此,对应用型办学定位高校教师的考核,应该把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这有利于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实践,而不仅仅靠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维系。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四篇】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独立学院不断进行改革。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及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一系列特殊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上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突出地方,在依赖于母校的承载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一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相互合作举办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的办学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选择。虽然独立学院与母校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独立学院也有自己的独立权,可以拥有独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专业的设置上要更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独立学院的教学更为开放,校园环境建设更优美,师资力量更强大,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基础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上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二、设计专业培养特色分析。

1、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一方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是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为了有更多的生源,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为导向,将设计专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重视对设计专业的培养,将艺术设计独立于一个学院,在学院下将设计专业作为整体细分为各种类型的专业,如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和室内设计等,更加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涉及多个学科,如设计美学、心理学等等课程,希望能够在立足于专业特色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2、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心有多大,设计的舞台就有多大,有一个好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而一个好灵感的迸发来源于多种文化的交流,融会多元化的元素。独立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下,积极与西方大学进行交流合作,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例如,有许多的独立学院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的教学平台,通过聘请外国教师来学校授课或者是杰出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教师海外交流和学生留学交换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多看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在不同人类文明的碰撞下,吸收精华,融会贯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脑子有更多的灵感涌现,这样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表现也更具有活力与张力,更能够打动人心。

3、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

设计专业与其他工科类的专业不同,需要更多感性的思考。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上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全然的适合于对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设计方面知识,还要时刻掌握最新的时尚流行资讯,时刻向学生传递新的时尚理念和创新理念。所以,在对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时,在学习上,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案例导入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和思考,多和教师同学交流想法,提倡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作品上更有可能产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在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能力,多练习基础画工,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表现的更出色。

虽然,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教学领域上取得不少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它的教育机制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在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依附于母校的教育体制下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体制上也多照搬母校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对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目标定位上界限较模糊,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相比,在人才的定位上没有突出之处,竞争性不高。其次,由于独立院校是在和社会机构下合作建立的,从本质上说具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太过关注于学校所带来的效益,却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形成较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

四、对设计专业的特色改革。

1、立足优势,加强实践性。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除了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成自主探究性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社会,有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积累经验,为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对独立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仅是学院的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所在。独立学院可以把握住这个优势,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了解实际的设计业务过程,通过企业中的各项活动,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参与真正的设计工作,了解现代企业的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

时尚流行元素总是在不断的改变。而这对设计人员来说,就要时刻关注时尚流行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这样对他们的设计作品来说更有认可感,也更具备张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上,对课堂设置应该不只是将学习内容拘泥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内容,还应该重视作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即向学生传输新的元素和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吸纳贯通,与时俱进,对流行指标有敏感的把握,在进行设计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好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一个整体性的理念贯穿于整体课程的始终,把设计专业的特色发挥出来,落实到培养目标的实际上。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独立学院在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融合贯通新的元素,为我所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所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上两手都要抓,都要重视和发展。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应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要重视教学的效率,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同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借此反思自己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之处,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创新出一套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吸收其他学院在教学管理的精华部分,提高了学院的竞争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4、发展具有特色的师资力量。

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对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进行改革,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聘请有名望的教师在学校教学,或者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验和见识,提高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设计学院的教师,教师的自我艺术风格和品味是十分重要的,依据课程人才的培养机制下,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掌握时尚流行的指标,才能够及时教授学生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发展出独立学院自己特色的师资力量。五、结语独立学院下的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工作的导向,学校应该从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道路,最大程度的发挥独立学院的特色之处,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培养出具有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设计人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方清。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9)。

[2]朱建华。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j]中南论坛,2008。

[3]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及措施[j]成人教育,2012(5)。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五篇】

独立学院作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种新型办学方式,产生至今蓬勃发展,在增加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微观经济学》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并最终能够运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三本独立学院,虽然《微观经济学》教学一般有着充裕的师资力量,形成了较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预期差、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社会科学,学习微观经济学便是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对基本经济问题的研究往往涉及较多假设条件,特别是诸如“理性人”和“完全信息”等假设条件,和现实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同时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和我国现实经济运行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得初学者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常常会觉得犹如“西天取经”

(二)基本概念、理论多,识记理解较为困难。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较多,基本理论大多属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表达。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记不住概念,基本理论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理解了,下了课转身再看又无法理解了,很容易忘记理论逻辑是如何阐述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一些特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图形较多易混淆,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经济理论一般有四种表达方式:文字表述法、图表法、几何图形法以及代数法。其中几何图形法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可以具体形象表现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图形过多,大多数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图形。同时学习微观经济学需要用到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但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惧怕数学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多学生谈数学色变,近几年学生在考研时选择规避考数学的专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极大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预期差。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大多数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此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没多久,理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应较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近年来学生普遍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他们自信、独立、思维活跃、有想法,同时功利主义思想也越来越严重,在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能够看得到学习效果的课程,他们会比较重视,对于像微观经济学这样理论性强,需要慢慢积累,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应用效果的课程普遍兴趣不大。二是社交生活网络化使学生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将手机拿出来看看,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师在讲台上兴致勃勃讲课,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互动半天没反应,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和教师预期相差甚远,使教师普遍产生一种“不管讲什么学生都没兴趣”的感受。

(二)课程安排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应用。从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理教课时在45、48学时左右,基本无实践课时安排。由于缺少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社会实际经济运行不了解,学到的是“高大上”的理论,很难将复杂晦涩的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运行联系起来,微观经济学便成为了学生眼中比较空的课程。从选用的教材来看,独立学院选用较多的是国内使用率较高的国家规划教材,如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等,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多、偏重于理论、案例分析少,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压力也较大。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年轻,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经济的运行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加上任务重、课时少、要考试,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课堂设计合理,准备充分,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大多也不得不满堂灌,就理论讲理论,无法将具体理论结合现实经济运行展开来讲解,学生理论学会了,但很难提高其应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成绩设置比例多为3:7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重期末轻平时的考核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可以了的思维定式,也使得教师常常在心理上将学生考试通过作为教学目标,于是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教师着重讲解理论和考试重点内容,以期学生考试能通过,而学生觉得课堂听不听无所谓,只要期末考试考的好就可以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雷同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看书,考前突击看书,虽然大多可以通过考试,但日常缺少知识积累,无法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素养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着手,混合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热点问题和新闻进行分析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将经济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二)优化课程安排,重视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当前,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多数独立学院已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校企合作开展也较多,但这些一般都是针对专业建设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环节安排基本没有。改革微观经济学教学,一是要优化课程安排,增加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考核中体现出来,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理教课、实践课和校企合作三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理教课堂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实践课则需要建立经济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模仿性质的实验教学1;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和老师授课、做讲座,加强彼此沟通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运行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三)丰富课程考核形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为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考核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的多种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期内考核2~3次,主要采用论文形式,此部分成绩可占到课程总评成绩的50%以上,以此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二是对期末考试题目题型进行改革,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较强灵活性的主观题,强调综合性和活学活用;三是考题中涉及一定数量的.应用题,考核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0。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像过去一样以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乾坤,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注重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注重知识积累,这对于其经济学逻辑思维体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其经济学素养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理论体系化且具有规律性,实践性强,这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应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在毕业以后由一所学校进入另一所学校,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难以将经济理论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讲解,照本宣科现象较普遍,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为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教师则需从自身情况出发,多学习、多听课,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技巧;二是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让微观经济学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社会经济运行,积累实践经验;三是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但晦涩难懂,现实经济问题多变且庞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会固化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让他们无法看清现实世界,更无法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既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也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加强学生数学基础,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路,逐步形成较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最终拥有较强的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六篇】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如何解决传统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是教学实践的研究重点。笔者在2006、2007、2008三个年级中开展模拟广告公司制学习法,通过分组成立广告公司,学生模拟广告公司专业人员参与教学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教学中广告学专业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局面。

1.广告公司模拟制的重要性分析。

学科特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按照广告学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展实习。对于广告学这种应用型学科而言,学生如果和普通的理论型学科一样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进入实践环节,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毕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考虑以何种方式在正式实习期没有到来前就开展学生的实践训练尤为重要。长期的教学经验得知,对于应用型学科,不应按照常规学科的教学-实习模式来开展专业实习,而应根据学科特性,专门化设计教学-实习模式,通过种种创新方法,突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利用实践反晡理论学习的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科,也是理论更新频繁,需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学科。因此,广告学专业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深入生活实际、亲身考察体会的方式来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否则,广告学将失去其鲜明强烈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广告公司模拟制打破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采用模拟广告公司的做法,能增强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保持学科的实践性。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授课,学生做笔记,连课堂讨论都不是十分活跃。这种模式教学弊端是信息“满堂灌”学生吸收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而言,广告学教学方式应该是充分考虑受众特点而不能只关注教学任务的简单完成。因此,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成为了广告公司模拟制的逻辑原点。

这种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定职务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广告公司,变老师一对多学生的教学为一对“几”的教学,增强了小组同学间的团队意识和角色意识,使其从被动接受老师信息成为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炼课堂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传播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1]从上可知,这些学科都是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学科,如果采取普通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将无法消化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有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亲身体会到理论所描述的种种规律和特点。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深入生活的可能,帮助学生扩大视野。

各小组根据不同的作业开展全方位的广告业务实践:利用周末亲自到市场一线开展市场调查、采访不同年龄、职业的人、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统筹各方面的信息,最后经过讨论形成广告主题,确定广告风格,最后设计定型广告图案、文案。这种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满足每个学生接触广告实务的可能性,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可能。综合而言,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观察力。交际能力是广告人极其重要的职业素养[2],传统理论教学中对这类情商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普遍学高手低,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处理不好,遑论开展广告业务。

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广告公司模拟制是采用项目实训的方式开展作业的,每个小组有多个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完成作业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市场营销、数据统计、人际沟通、广告表现等等,一个小组只有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因此,小组成员必须经历意见不一到意见一致的过程,才能统一思想开展作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进入真正的广告界奠定了精神基础。

2.广告公司模拟制的具体方法。

广告公司开展专业教学。具体做法是:总体上,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项目实训结合的方式开展。每个班级按照6-8人不等划分小组,各小组按照广告公司部门格局分配同学职务,包括总经理、策划、文案、设计、客户代表、媒介购买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以作业的形式来展开,一个学期开展若干不同主题的作业,内容涵盖广告公司命名、设计公司标志、市场调查、广告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策略、广告诉求定位、广告表现策略、广告文案、撰写广告策划书、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等。

第一环节,学生分组。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自由组合、重点协调的方式组成广告公司。学生自己提出组队名单,老师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能力进行综合协调,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性别均衡,能力均衡。

第二环节,选定职务。鼓励各同学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职务,每个广告公司都设定规定的职务,让学生能亲身实践真实广告公司具备的职务要求。比如总经理、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客户代表、媒介购买。在不同的作业中,要求各小组同学调换职务,以宜于学生多方位的掌握不同岗位的要求。

第三环节,开展业务。每个作业基本上在3—4周内完成,作业主题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重点密切相关。一般会选择和当前广告业界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作为选题,比如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药品广告、食品广告、酒水、饮料广告等。先按照不同行业进行理论授课,在完成一定的学时后结束理论教学,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实践环节完成。学生将以某一类商品为对象,模拟开展广告实务。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学生广告公司完成作业后,统一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每个小组都派出若干位同学上讲台对全班进行本公司项目完成情况讲解。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广告公司竞标广告业务的“提案”模式来开展,学生轮流讲述各自负责部分的内容,将课堂其他小组同学视为竞争对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作业考核。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供的项目完成文本,对各个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评判参照其投入程度、数据收集程度、分析深入程度、讲解流利程度、ppt制作精美程度、广告主题准确程度、广告文案。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也能称为实战教学模式,其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战能力。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检验,这种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作业的熟练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广告敏感性有大幅度提高。

3.广告公司模拟制教学模式的思考。

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否形成制度化。

广告学所涉及课程有理论课、实践课,对于两者应该如何确定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定。教师根据各自喜好,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中开展广告公司模拟制,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广告学的全套课程设计中,能否统一对广告公司模拟制进行规划,统一实施,根据科目来确定是否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对于需要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的,应统一开设,统一分小组,保持每个小组相对的独立性,以利于学生大学四年延续性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专业能力。

专业教师如何提高引导性。

广告公司模拟制主要亮点在于老师起指挥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参与主体。但是,作为一个主要依靠学生实践配合理论教学的模式而言,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至关重要。一个项目的过程很长,从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到广告表现策略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由初级信息处理到制定广告竞争策略的全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开展的,这会导致不少学生由于某个环节存在理解偏差、或因能力不足,但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虚构信息,最终使得实训作业失去实践训练的意义。因此,如何解决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保持教师的适度介入,以提高对学生的引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制是解决教学脱离实践的。

第一步,但是如何保证教学效果评估的真实性却成为了另一个问题。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师当中,拥有业界经验的较少,尤其是年轻教师。如何引入更多市场一线从业者进入课堂,增强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广告提案环节邀请校外广告专业人士、企业界人士、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一同参加,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校外专家通过对方案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评判标准,克服了纯理论教学的滞后性,使广告教学走入真正与市场接轨的良性轨道。

建立校内一校外专家合作培养学生的长效机制。

广告学是一门紧贴市场的学科,假若单靠教师进行理论教授和小范围内的模拟实训,仅仅能满足学生“广告是什么”的疑问。对于广告究竟和产业如何互动,广告传播规律、市场需求等实战问题知之不多。要解决这种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只有加大与校外专业人士合作办学的力度,通过外聘校外导师、校内-校外双师培养机制才能标本兼。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七篇】

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是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订的符合海洋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根据海洋环境科学的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重点设置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特色课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开发海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与企事业单位对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培养有关海洋环境技术人才的学校数量偏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解决海洋环境中资源开发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专业学生是浙江海洋学院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竭,海洋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1]。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规划的发布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一)培养计划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究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5]。

(四)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主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究。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制订以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为特色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服务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型人才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第八篇】

[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基地平台,开展“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模式,既能不断提高教师和实习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实践性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获得实践设计经验,较快提高应用能力。

[关键词]平面设计;校企合作;学以致用。

一个合格的平面设计师的职业能力需要具备两点: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自如的平面设计职业技能。为此,专业教育务必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习计划、真题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既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避免培养出理论不全面、实际操作能力低的学生。

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理论课程设置要使学生获知平面设计的一般规律,系统掌握视觉传达基础理论。无论是设计的整体构想、构图布局、色彩协调还是文字配置都能深刻植入脑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掌控,才能指导和胜任平面设计工作的专业需要。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示,由于沿用原有教学模式,教学创新不够,学生对平面设计意义认识不足,使教、学、实践脱节。专业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理论与实践牢牢结合,才能编制出高水平的平面设计理论课程教案,才能让学生学而顿悟,形成平面设计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一生受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企业、客户需求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精良、素质过硬的专业设计人员远远不够,经常有设计人员对企业所需不知从何处入手,专业技能脱离实际,不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大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要循序渐进,教师应结合大量真实、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学以致用,特别是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培养兴趣浓厚、志向远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积极输送更多的出类拔萃的平面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情商与沟通能力,使其具有正能量的艺术设计鉴赏力,从而才能使其成为大胆又含蓄、智慧又谦和、热情又耐心、善解人意又坚持原则的高情商设计人才,才能更好地了解国际、国内市场潮流,了解企业、客商的实际需求,更好与制作者、生产者沟通,设计出理想的作品,获得客商的满意,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成功案例是“教、学、实践”创新的最好借鉴。

开展“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目前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积极尝试的创新教学方法,成功案例很多。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校学生李春萍的平面艺术设计作品《三宅瓷舍》(指导教师黄宗池),由于其设计理念的新颖、设计形式的古朴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再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校学生叶宁的设计作品《自然的味道》(指导教师黄宗池),从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各种碟、碗、盅、匙,乃至包装使用的芦秆、草绳,无不充满乡土气息,足见其在设计过程中深入生活,高于生活,该作品最终荣获“20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奖”。近几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积极探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先后担任中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奖证书设计、广东省第十二届农民体育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在广东设计之星大赛获得金奖、铜奖,在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获得银奖,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获得银奖,在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获得优秀作品奖,在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第二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中获得银奖,等等。

四、校企合作搭建“教、学、实践”基地平台。

如何让“教、学、实践”综合教学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位平面设计教师都务必深思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校方和企业双方的教育培养合作,不断提高教师和实习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为实践性教学创作提供稳定的良好环境,确保实践性教学质量。

2.校企双方在培训合作上搭建广泛的合作空间,校方可以为企业提供设计人员培训,辅导专业理论知识。

3.企业可以为教师现场实习和参观考察提供便利,教师在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用灵活的授课手段,力求用活教材,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课程,能使学生充分深入到平面设计的第一线接受实践训练,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真题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承担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又解决企业的市场需求。

5.积极与企业、会展业等外界沟通联系,学生的作业可以直接参加投标和展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荣誉感,学生能认识到不是为做作业而学习,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寒暑假期,安排专业老师和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勤工俭学,让学生了解企业与商业的关系,理解和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精髓作品,为日后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总之,“综合性”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获得实践设计经验,较快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可行。

目前艺术院校在学科改革建设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设施,平面设计师资队伍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教学改革、教学应用及提高,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保障。多年来,各艺术院校也与多家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如果教师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设计人员能通过“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基地平台更紧密地配合,就能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上成长得更加快速,让他们在走入社会之前就具有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一定能力。这是体现高校的“开放性”“实践性”“协同性”与“创新性”,适应设计行业新环境、新需求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45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