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3884

【导言】此例“当前社会经济发展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1

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是当下社会建设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电力建设始终是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改进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对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探究,不仅能够完善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速科技进步来不断的完善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深入发展,这样是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将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社会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是当下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 安防监控技术 技术的探究和发展

1 前言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科技创新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对于日常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改进科技,从而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对电的使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对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会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改善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不断的加速人们对日常生活水平的要求,社会经济和社会科技都在不断的通过改进来完善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发展,这不仅仅意味着电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来加速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2 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对于电网智能化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当下社会科技发展对其的重大影响。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是在社会科技的不断创新中稳步前行的一项重要前提,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科技,改进对电网智能技术的要求,完善安防监控技术的科技力量,从而加速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不仅是电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更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前景。对于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实现电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手段。首先,对于电网智能化技术我们需要通过合理性的手段对其进行发展。关于电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合理性手段,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加速对电网科技的合理性改进和完善,通过合理的方式对电网智能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加速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将合理性的电网智能化技术充分的应用的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这将是电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合理性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其次,对于电网智能化技术我们还需要通过合目的性的手段进行开展。关于电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合目的性手段,我们需要通过对电网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电网程序中的不断运用加以体现,这不仅要求每一位对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工作人员认知熟识的掌握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合目的性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将电网智能化技术充分的运用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充分的发挥出电网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合目的性的作用,通过社会经济建设的改进和发展,不断的改进当下电力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前景。对于我们国家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我们不得不加速对科技的创新,以此来提升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为了发展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进,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在整个社会事业中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发展科技来推进社会进步,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完善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创新。这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方向和战略。纵观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科技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重要进步。只有不断的发展科技,加速科技创新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才能不断的完善,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全。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将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始终坚持的方向。所以加速科技创新的发展,提速科技给整个社会经济产业的影响,将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为了能够不断的完善科技创新,研发科技成果,给社会经济以稳定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不断的加速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改进,力求将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手段充分的运用到社会经济发展中,以此来加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最能把控的就是科技创新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稳步提升,这将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方向和最有利的目标。为了能够不间断的创新当下科技的发展,稳步现今社会经济的前进方向,我们需要始终将电网智能化安防监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科技的进步推向社会经济发展中来,以此来加速我国科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改善科技创新中的不足,推动社会科技的稳步发展。

3 电网智能化安防的监控技术的创新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2

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要扎实做好当前的重点工作,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自觉地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社会大局上求“稳”,在经济发展上求“进”,在工作作风上求“实”,切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要把维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始终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做好维稳工作,切实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要下大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大“事要解决”力度,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

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保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坚决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全力以赴稳增长,努力把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期保持下去。要坚定做好困难复杂局面下经济工作的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努力在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中逆势而上。要充分发挥攻坚克难的主观能动性,抓住用好二、三季度这一生产建设“黄金期”,下大力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抓好工农牧业生产,抓好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等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要以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好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要对照目标抓落实,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目标任务逐一梳理和细化,明确阶段性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强化保障措施,实打实地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要对照部署抓落实,有针对性地加强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逐个逐项地解决问题、推动落实。要继续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推动发展的大事来抓,确保能够实施的政策抓紧启动,已经明确的项目尽快落地。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3

一、房价:几个关键问题要解决

有人认为房价会跌,但是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决定了房价降下来很难:第一,城市化速度太快,导致房屋需求增长过快,如果2020年达到65%的城市化水平,城市要增加几亿人口;第二,目前居民的消费结构,决定了在吃饱穿暖的需求满足之后首要的是改善住房条件,住房的需求弹性很大;第三,土地供应紧张,再加上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政策,使土地供应大大减少。总的看来房屋供给减少了,但需求旺盛。解决房价问题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土地的价格要降下来。国家从农民那里把土地征用过来,就一个部门挂拍招,一挂挂出个天价,土地价格肯定要摊到房价里。土地供应结构需要改变,让房产开发商有选择土地供应商的余地;第二,清理房地产税费,各种税费一摊,价格就上去了;第三,适度增加公用土地。一方面要打击开发商囤积房屋的现象,同时还要增加土地供应,房子供给多了,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才能稳下来或者降下来。房价的问题比较复杂,提高房贷利息,针对的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富人买房子一般不需要贷款。另外,房产税要不要开征?地方政府能不能发债搞建设?这些都将影响到房价问题。

二、上学难:教育结构亟待改革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和高等院校的扩张,学生的收费水涨船高。另外,我国的整个大学教育是为吃皇粮设计的,为单位培养人才服务。而在德国,适龄青年一半人上大学,一半人进职业学校。美国大学生毕业后20%创业,我国还不到1%,临近毕业都在忙着找单位。教育结构需要调整,不能全培养科学家,也不能全培养单位人,教育需要多元化,高中、初中就要分流。一个学生投入二三十万,最后做普通劳动者,成本太高。国外都很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我们也需要加大教育支出,特别是加大助学金、义务教育、中西部学生学杂费等等支出。另外应重视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百分之十二三的民工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因为教育设施等不达标,一些地方查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的孩子更加上不了学,形成更大的社会矛盾。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应宽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经费,就是水平低一些,财政也应当拨付。同时,教育的二元结构仍将成为现实的存在。

三、看病难:期待医改新政策

就医难,难在平价和普通医院少,医生技术差,药品假冒伪劣,医药费和治疗费太贵,医靠药费养,医疗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卫生经费需要国家投入,但大量的卫生资源让一些干部占用了。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就会想办法赚钱。但全部靠财政拨款,短期内实现不了。医疗改革方案,是供给化,还是市场化?是全保,还是部分保?是一元结构,还是二元结构?保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目前的方法是控制药价,医药分开。另外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社区和平民医院、实行大病统筹等。

四、就业难:难在中小企业少

就业难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一个公务员岗位2000多人去考,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放到市场经济里,就业不难才怪。现在中国的企业太少了,毕业生上哪儿就业去?说到这里,我必须破一破现在流行的所谓指导学生就业的歪招:第一,到广大的农村去就业。我们这一代人下过乡,难道还不知道在农村就业是什么情况?现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就业机会才千方百计转移出来?第二,教育学生到“最需要我们的中西部、贫穷的地方去”。越是贫穷的地方,就业机会越少,那里的人想出还不一定出得来呢。这些都是对一代青年学生的误导,而根本办法还是要鼓励创业,增加企业,解决就业。发达国家千人50个企业,而我们国家呢?根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2004年我们才325万家企业,除以13亿人口,平均下来千人不到两个半企业。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解决就业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渠道,是大量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这个占每年新增和再就业的比例超过了90%。因此,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个体、10人以下的微型和中小企业。

五、创业难职能部门管得严罚得重

许多城市对于个体、微型企业,尤其是一些流动性、季节性的非正规创业,统称个体摊点儿吧,在认识上还有很大争议。前不久中央一位领导人到某省的一个城市视察,没走当地政府规定的路线,碰上一个老瓜农,他就问:“党的政策怎么样啊,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老瓜农说政策很好,就是拉到城里的西瓜不让卖。这位领导人听了很生气。后来那个城市就让卖瓜了,可是我们还有多少城市一创什么城,上面领导一来检查,就把小商小贩赶得没法经营?甚至不少城市提出来要建设“无摊城市”,这好像是有关部委衡量什么标准城市的一个硬指标。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2005年的一次全国性大会上,我曾口无遮拦地说预算外收入至少8000亿元。结果有专家问我数据是怎么来的,我就实话实说,说是估测出来的。但是不久之后,普查结果出来了,2004年,全国预算外财政收入9367亿元。不仅如此,1999年到2004年810万个体户“倒下”了,个体户一般是两个人就业,这样算下来,我们损失了1600多万个就业机会啊!其实,症结也不在这些职能管理部门本身,而在体制。比如工商超收奖励罚款分成,这样的部门应该由财政直接发工资,取消、合并收费,不要让他们通过收费变相发工资甚至奖金和福利了。职能部门要回归到为建设创业型社会服务的本位上来。前一段时间我到浙江诸暨做调研,震撼很大。首先,诸暨有10万家企业,6万多家没有登记,这在别的地方就是无照非法经营。第二、诸暨县给工商局发工资,并且可以与工商局谈条件:诸暨县有个万平方米的商城,1000多个工商户,最后商定,整个商城一年下来只收25万元,工商局不能挨家挨户去收管理费。第三,雇工人的家庭工商户每年交50元钱的管理费,不雇工的交10元,多宽松!这样的环境,百姓创业当然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到底怎样尊重劳动者的权利?我认为,对一般的个体户不要再登记,实行备案制就行了;放宽个体、微型经营的准入,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空间。对非正规就业、创业网开一面,进行科学、善意的管理。

六、社会保障:逐步并轨,突出重点

社会保障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个人账户没有落实,统筹账户还有缺口;行政、事业、企业有不同的保障体

制;农村与城镇存在二元结构;社保在地区之间不能转移;统筹层次较低,并由地方管理,存在挪用社保资金问题。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因此社会保障只能低水平、广覆盖。体制差别和城乡差别,只能逐步并轨,重点是养老统筹、大病统筹、伤残保障,建立城乡差别低保制度。如何设计农民工社保方案、社保能否跨地区转移?社保能否由中央统一管理,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亲和感?

七、居民收入:解决增长慢和分配不公问题

相比较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太慢。财政收入增长快,投资的规模就增长快,企业利润增长也用于搞投资,经济就很容易过热,因此要加大居民收入的增幅。

另外,农民收入如何增长?一般有4条渠道: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财产收入、创业收入。单靠农业增收,收入增长很慢,农业富不了民,很多国家的农业都是补贴的。像美国可以一家拥有几千亩、几万亩地,进行专业化规模化操作,我们一家就几亩、十几亩地,再产业化、科技化,也很难致富1 80%的农民增收来自城市务工,但城市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很慢,每年增长%,而城镇职工每年增长%。财产收入和创业收入这两个增收渠道不足。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征用农民土地最早的补偿办法是一亩地补3年平均产量的8-10倍,许多失地农民没有因地致富反而致贫。最近强调农民的林地产权问题,征地补偿提高标准,下一步看《土地法》怎么制定。农民创业经营,很多地方限制多,基本没法创业,政府要鼓励农民创业,提供好环境,其他都没好办法!

另外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我国已冲破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有的学者认为差距拉大是必然现象,但是我们看看各地区的情况,浙江的基尼系数在全国是最低的,最高的是贵州、青海。中小企业多的地方,中等收入的就多,基尼系数就低,基尼系数和发展模式有关系。只发展大企业,不注意发展中小企业,必然基尼系数低,形成倒丁字形的收入结构。所以我们要鼓励中小企业做多做小,从积极的角度谈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

八、高耗能高排放:观念,措施都要变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4

关键词:经济发展 新常态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35-04

当前,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全球化发展,全球经济都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因此,世界各国经济都进入经济结构及规模调整的时期。在这样经济大背景下,纵观我国自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巨大体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种隐忧。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区别于以前,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从2010年以前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巨大增长下滑到2014年的%,而这一经济发展目标虽然符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左右”的预期目标,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面对这一变化,学界通常集中在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和经济客观周期两种观点上,而这也考验着国家领导层的决策智慧。

而面对这一现状,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即中国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基于此判断,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到7月29日和党外人士座谈时又一次提到,以及在11月9日APEC峰会时就“新常态经济”做出了系统的阐释,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这样阐释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对历史进行具体考察的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发展的主要动因,而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协调之上伴随其共同发展的。因此,经济发展的变化势必会带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于要不断立足于现实,不断面临社会的新发展、经济的新变化,而这些寓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发展和变化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探讨,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多见,而针对于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探析凤毛麟角。因此,当前对于新常态经济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十分有必要。

一、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解读及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特点及机遇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2010年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罗斯和埃尔埃利安用“新常态”一词来归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复过程,“新常态”自此进入公众视野。我国所谓的“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于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体现在“新”和“常”二字。“新”是相对于“旧”而提出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十四大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攀升,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现以GDP指数高低论英雄,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发展持续升温,然而这样的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加剧社会矛盾等问题为代价。而新常态的“新”是与以GDP为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新”具体体现在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常”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的历史阶段。

2.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及机遇。2014年11月9日,在APEC峰会期间,就经济新常态做了具体而全面的论述并总结概括出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及四大机遇。通俗而言,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特点就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发展速度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经济结构来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动力来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还进一步指出,经济新常态为中国带来四个方面的新机遇,具体体现为:第一,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客观;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从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和四大机遇也可以体现出经济新常态的“新”、“常”二字,可以说在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过去30年的10%左右的高速度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基本告别。而经济速度的放缓、经济结构的优化及调整,以及驱动力的转向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就意味着新常态经济发展将在我国持续一段时间。

(二)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具体到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情况新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能动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抑或阻碍经济的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经济发展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在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期重数量、轻质量,唯GDP论盛行,经济增长简单停留在速度的增长,造成了重复建筑、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们的政治法治意识增强、平等自由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增强,从而推动了公民素质的提升、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等问题,以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有配合不周之处,从而使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安全事件频发。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也使得人们倾向于功利主义、机会主义,道德水平滑坡。因此,在新常态经济形态下,在社会处于“三期叠加”时期,我们更应该注意发挥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降低变革成本,使经济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过度。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都非常关键,特别是在经济生活领域,而在这方面,我们党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就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中,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寻找到出路。在这期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论述,其中的经典论述也是当时讨论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关于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最终邓小平同志突破了经济二元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经济体制没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同设想有所差别,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使得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当今经济发展特点,防止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刻意回避或过度解读。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1999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社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四个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传统习惯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给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具体体现为人们的政治意识弱化、自由意识强烈、利益观念增强、物质需求提高、个性张扬独立、诚信意识下降等问题。而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逐渐向环体全球化、客体自主化、介体现代化、主体专家化以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趋势的转变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的问题当今依然存在,并且程度有所加深;另一方面,出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使得我国当今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现实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破解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兼顾历史与现实进行系统分析。

二、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当前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凸显,因此经常可以听到:“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青年人而言这是一个物质利益丰厚的年代,同时也是最艰辛的时代”这样的话语。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呈现着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由于其与经济战略改变前并无本质上的变化,本文不做赘述,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当今面临的困境来进行探讨。

(一)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物质利益的扭曲认识使得思想道德水平的下滑。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商品的交换,而这种交换是合理合法有原则的交换,但在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不能称之为商品的东西都可以用一定的价钱去衡量,从而使得社会上出现很多问题:在行政领域,因为权力可以进行买卖,使得权力不再为百姓服务,而成为个人身份和地位炫耀的标志;在经济领域中,由于一味地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商家泯灭人性,假商品、毒食品等充斥着市场,不断地考验着每一位消费者;社会领域,由于道德、信任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无情。而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出于对于物质利益的扭曲认识。在进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是有理且合法的,并不是以牺牲人与社会的长久发展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使人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当务之急。

2.利益的阶层化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挑战。在我国当前进行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四个多样化”的特征表明: 我国当前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使得社会上人们的阶层多样丰富,而每个阶层的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又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也随之加大。过去对于人民那种“全覆盖”、“无死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实现,怎样在当今日益变化的社会中,加强对不同阶层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值得我们深思。

3.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心理疾病骤增。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研究和发展的新领域。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人们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快乐,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压力使得现如今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骤增。通常而言,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给人一个舒适、安稳的心境。但在当今,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些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改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在这样的大变革环境中使人们找回曾经的快乐,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人们抱着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和挫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经济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困境

1.创新意识亟待提升。在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中,经济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换核心都在于技术的进步。从我国传统的技术进步方式来看,主要依靠学习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由于学习和模仿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的技术进步虽然速度迅猛但严重依赖于学习和模仿,相对而言,自主创新的贡献极低。就在当今,我国生物研究领域的精密问题上,一个小小的试管都大多产自德国或日本,可见我国对于国外技术依赖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而在新常态经济形态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很多的科学技术水平跟世界科技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学习和模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后发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在有些领域,我国甚至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例如高铁,已经几乎不存在学习的空间。因此,学习型技术进步在我国将迅速走向尽头,而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转变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但恰恰在这一方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点难题。

2.思想多元化难以逆转。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外在环境日趋复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低下。第一,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当今社会成员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呈现在社会成员面前;第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为他们了解世界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径;第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员有了更加宽泛的交流平台,微博、微信、QQ、MSN等拉近全球成员的距离,使全世界成为“地球村”。因此,当今思想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成员思想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发展,因此如何在当今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3.对于新形态的误解和质疑。由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新近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状况做出的阐述与总结,而这种阐述与总结是基于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会有人们对于这种总结和科学阐述有所误解和质疑。要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认清即使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转入中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经济体量仍然巨大,完全有能力和实力保证社会的运转,而并不是由高速发展直接急转直下。对于经济新常态的正确认识和适应也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新经济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当今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很严峻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国际日益加紧对我国输入西方价值观的情况下、在国内发展日益复杂和深刻的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继续值得我们深思。

(一)始K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主导地位

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是事实,“四个多样化”的现实也依然存在,而其特点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势必也是多元化的,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加紧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灌输“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思想,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也大量涌现,社会意识形态呈多样化态势,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同时并存,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容易混淆视听,蒙骗感情,从而干扰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就国家而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更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就个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主导地位要求个人不仅要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将当前党的形势政策、民主法治、历史与文化、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等教育并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们的开放程度会加大,与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还会不断地出现碰撞和问题,作为大国,我们可以接受、包容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的价值观取向,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能丧失,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武器不能抛弃,在众多的意识形态中,我们唯有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地看待当今世界上盛行的各种思潮,才能对各种处于矛盾中的事物进行是非真伪的判断。

(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新常态本身进行教育和宣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滑坡、社会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凸显,往往人们总是笼统地将这些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变革这一因素。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经常说利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但显然这“两只手”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整个社会并非个人。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些缺点成为了人们“一切向钱看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商家良心泯灭唯利是图、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社会泛滥、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而究其背后的原因是极为复杂,但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我们现存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思想观念。我国自古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形下在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往往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居首要地位。而当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变时,任何一种事物又不可能完美无缺时,人们更倾向于从个人的利益和无限制的私欲出发,从而导致了当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多个领域爆发各种问题。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本来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对经济进行掌控,因此在社会生活领域这些问题爆发之前,“两只手”不能完美规避社会上的任何问题,致使问题发展的事态不断严重和扩大。

另一方面,从市场经济的特点来看,当前经济发展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和竞争性。从这四个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红利”。市场经济较之计划经济而言之所以是更为高级的,原因便在于市场经济的四个特点:平等性使人人都有机会享受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但这种平等又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等”,计划经济时代的“平等”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效率,而现在的“平等”是相对的,是依据个人的劳动方式和分配方式,从而在激发人们的生产力、创造力的同时给人们以更多的机会;竞争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外,对一般经济领域引进竞争机制,排除垄断,从而不断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市场的活力,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法制性是当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免受损失;开放性则让我们的国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而这些利益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才使得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此欣欣向荣。

因此,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究其根本还在于个体知与行之间的差距。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每个个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然而当人们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并且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监管不利时,便会给人们这样的机会。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在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前,更应该首先加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只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认识到位,社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使得在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加强依法治国,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对于经济新常态的教育和宣传也十分必要。由于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没有很好地对社会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得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甚至社会发展领域出现很多问题。加之当前国际、国内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社会成员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客观的认识,才能使社会成员从心理上进行调整并尽快适应,而不是一味地对经济新常态误解和歪曲。

(三)加深对于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体和群体的了解

早在1925年中国大革命不断进入高潮时,同志在关键时刻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最终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标志着思想的萌芽。

而反观当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四个多样化”的特征表明:我国当前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使得过去对于人民那种“全覆盖”、“无死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如何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个人、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不断加大,而往往在这些领域的人们的组织关系、个人的身份档案挂靠在一定的机构或者单位,而对于这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也是有名无实,因此如何切实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加强个人和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四)加强思想政治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个体或群体在重大变革之中,由于大环境的剧变往往会爆发各种心理问题,而在处理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处理个人或群体的情感性因素问题;第二,分析当前的具体形势和问题;第三,从中找出正确或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在整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国在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邓小平就提出要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现实中,却在一些领域一些问题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随着社会生活领域问题不断出现,使得人们总在积蓄“负能量”,因此在问题来临之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介入,让人们找到正确的分析事物矛盾的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事物多发现、多思考,对于“负能量”的事物要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用理性去分析;而在第二个分析具体形势和问题的环节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我们在不断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提供给教育者更多的理论视角分析中国当下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而在人们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及时进行跟进和反馈,从而使得各类心理问题和矛盾能够从容处理和面对。

(五)加强并创建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其破解的途径寓于对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甚至变革。就目前教育体制中,关于学生新能力的培养大多集中在科学技术领域,鲜见于社会科学领域。针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教育体系中关于创新评估的统一平台,使得学生可以以兴趣导向为基础,通过创新实践完成自己的部分学业。第二,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物质利益总能驱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在教育体制中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创造新鲜事物的动力。第三,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学校在有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教育进行物质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指导,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完成各项创新项目。只有将创新教育列入教育体制改革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才有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变革。

当今,经济新常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多重的,而破解的成效也并不显著,如何更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3个特点及带来的4个机遇。人民网,

[4] 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新华网,

[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6]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7] 聂月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8] 王卫东,冉杰,胡潇。当代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9] 姜国祥,潘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1] 王淑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关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0(3)

[12] 胡洪。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5(2)

[13] 江浩。适应发展新常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J].政工学刊,2015(6)

[14] 戴恩泽。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5(1)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北京 10000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1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