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生物营养健康论文样例(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74671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生物营养健康论文样例(精选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生物营养健康论文【第一篇】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它对于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具有庞大的系统化的网络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将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比如将深奥难懂的新陈代谢机理和复杂的代谢反应等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且形象具体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是每一位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事情,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必须将两者平衡。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所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关系复杂、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生物化学知识的抽象化。所以为了让学生跨越这个心理障碍,要对抽象化的概念进行感性材料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进而对整体的理论系统进行认识和掌握。生物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中有许多的概念可以直接凭直接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比如结晶和分解反应等比较简单的概念。其次,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不仅保证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同时结合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不会对感念产生混淆。

1存在的问题。

概念模糊,反应复杂。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生化教材,以由卫生部规划的本科第六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知识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及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联创生化。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需要接触的新的理论、新的化学反应丰富多样,有的物质在生成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之间相互联系,且在同一种物质内进行分解代谢。比如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的实现就需要经过很多步骤,代谢反应完成后又继续进行多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副反应,使得反应变得更加复杂,对反应的可调节性造成阻碍。在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物质及新的生化概念,基数庞大,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许多困难。通常,医学生物化学教材对概念的描述没有太多的文字,造成概念的抽象和模糊,相关知识点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之中,比较分散,只能在教师讲解之后进行归纳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可以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结构的。

酶种类多,名称相似,易混淆。

在人体内存在和很多酶,他们之间构成了不同酶体系。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由于酶的数量及种类众多,有的名称也比较接近,学生很难以进行准确的记忆,在应用过程中容易搞混。这种情况是医学的大忌,不同酶的功能不同,存在的部位也不一样,催化的底物也不一样,所参与的反应过程也不一样,如果在实践中进行错误的操作,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机体的生化过程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复杂的代谢过程,其中代谢机制复杂,在反应过程中,经常出现代谢机制的循环使用,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长期下来,受反应机制和反应循环的影响,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打击,逐渐会产生出厌学的情绪,影响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生物化学的学习是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概念理论及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

2优化课堂教学措施。

善于质疑问难。

无论是何种课堂,只要是课堂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所以构建高效课堂也是需要这两大主体共同努力,教师上课无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学到知识。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最直接互动就是进行提问,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问的时候要找准切入点,提问质量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提问的时机,在比较合适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质疑问难对教师的要求水平较高,从提问的质量可以反应出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的了解,当教师真正做到这些时,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对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和易混淆的点,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研究,提问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问题更加新颖,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比的课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生物化学这种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课程,可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讲述实践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增强对求知的欲望。

注重问题的梳理和归纳。

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物质结构、代谢机理等知识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知识点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知识点。其实,生物化学相关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经过梳理、归纳之后,整个结构就会显得完整、立体,根据这个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加强理解。当然,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无论是教室还是学生都在摸索学习的道路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双方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艳萍,周鑫,刘福,牛利,郭建红,刘清华,王锋,张杨,李夏青.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xx(08).

[2]尚明霞.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12).

[3]章有章,查锡良,李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

生物营养健康论文【第二篇】

摘要:牙齿是许多脊椎动物上都存在的结构,牙齿的萌发需要许多细胞与组织的参与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在牙齿保护与牙齿再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这几方面做简单的阐述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牙齿;萌出;调控;再生。

牙齿的萌出是指牙齿从颌骨内向口腔方向运动,穿破颌骨与口腔黏膜,进而与对颌牙相接处而到达功能位置的复杂过程。此过程有多种细胞参与,是一个复杂且被严密调控的生理现象。

1牙齿的萌发机制。

牙囊的作用。

牙囊是发育中牙齿周围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后来会发育成牙齿的支撑组织。牙囊在牙根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能引导牙根向正常方向生长,牙根开始形成后不久,牙囊会形成牙齿萌发的通道,发育中的牙齿通过这条通道向口腔黏膜移动,有人做了实验,将犬牙冠形成后门牙前四周去除牙囊,牙齿便不能萌出;将剥离的牙囊重新放回,牙齿即能萌出,由此看出牙囊在牙齿萌出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牙槽骨吸收的发生。

牙齿萌出的通道是由骨腔内的牙胚发育引起骨吸收而形成的。在换牙齿的期间,骨吸收使该通道加宽,允许牙冠通过从牙槽骨中萌出。cahill等通过越过牙的金属线隔离此通道,发现狗牙萌出手足,去除金属线牙齿便可以萌出,故可以看出,对于埋藏在牙槽骨中未萌出的牙齿,萌出的关键是骨吸收形成萌出通道。

细胞的作用。

在牙齿萌出之前,单核细胞大量涌入牙囊,牙槽骨的破骨细胞数量迅速增加,然后,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量又迅速的下降。破骨细胞可以吸收钙化组织,而单核细胞具有破骨细胞前提的特征,这些细胞通常在破骨细胞周围,单核细胞大量涌入有助于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又促进骨吸收形成牙齿萌出通道。

分子的作用。

在牙齿萌出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形成破骨细胞,然后形成牙齿萌出通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参与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聚集的过程。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一定程度生替代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当小鼠缺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牙齿不能萌出,若给其体内注射该因子,可以增加牙囊内单核细胞的数目,引发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使小鼠的牙萌出。

2牙齿萌发的调控。

牙囊在牙齿萌出开始是形成牙周膜,其中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纤维,成纤维细胞收缩带动牙周膜纤维收缩,牵引牙齿向萌出方向移动,这也形成了牙齿萌出的主要力量。还有上述说破骨细胞的形成,进一步形成萌出通道的过程都是牙囊的调控。

护骨素与破骨细胞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的调控。

opg是simonen通过分子克隆得到的一种新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受体(tnrf),破骨细胞核因子受体配基(rankl)是ynf配体的一种,对破骨细胞的发育功能有重要的作用。rank是一种肿瘤坏死受体蛋白,可以被rankl识别,opg可与rankl之间竞争性结合。各种刺激骨吸收的因子诱导膜上表达的rankl,rank与rankl结合,将信号导入细胞,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且rankl与破骨细胞受体结合后,可以增加骨吸收和血钙。opg会竞争性的抑制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opg与rankl在骨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破骨细胞终末分化期及发挥功能的调节因子。opg异常表达会抑制破骨细胞的的形成,增加局部骨质密度,导致牙齿萌出困难或错位萌出。

钙,磷与牙齿发育的影响。

若牙釉质被损坏,牙本质会暴露,其中有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3保护和牙齿再生的展望。

龋齿的预防。

唾液中的钙磷盐相对牙齿是过饱和状态,可以防止牙釉质脱矿,并且促进新萌出牙齿的矿化,奶酪作为一餐的最后一道食物有助于减少龋齿,因为奶酪中有高钙和高磷酸盐含量。

含氟牙膏的使用可减少龋齿,氟是牙齿不可缺少的部分,少量的氟可以促进牙釉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能力,促进矿化,高浓度的氟离子海鸥抑制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产生酸性物质。但是氟摄入过多会引起氟中毒,出现掉牙,氟骨症等。

牙齿再生的展望。

我们都知道6岁左右的小孩可以换牙齿,但是成年人若牙齿脱落后就不会再重新长出。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成年人也能长出新牙齿呢?直到现在,已经有通过干细胞技术让牙齿再生的技术,但是仅在老鼠等动物上实验成功,这种方法是利用成年鼠的牙齿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然后把它移至口腔,使之得以再生。牙齿干细胞就是种子植入牙床,但对于人体是否能成功,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如何把干细胞与周围的牙组织逐渐融合,并且是新生的牙齿牢固的固定仍是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更多的,或者我们可以从牙囊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入手,寻找牙齿再生的新方法。能否通过某种因子在此使破骨细胞进入到牙囊中,形成萌发通道再生牙齿。

也许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我们如果从基因水平上认识了牙齿的脱落与再生,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因的方法来使牙齿再生,也可以避免干细胞的培养和植入等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于牙齿萌发脱落的基因水平的研究仍需要很大的努力。

4总结。

通过本次的作业,我对自己一直不太清楚的牙齿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牙齿的萌发至少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物质的参与,也有很多因素调控,本文只是阐述的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把这些过程都研究清楚,那么对于与牙齿有关的疾病治疗也会也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保护好牙齿,更重要的是让牙齿再生能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晓红,宋代辉,刘少华,牙齿萌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口腔医学3月。

2苏吉梅,国家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月。

3刘光峰,张庆元,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5月256603。

4李锐,李振钢,牙体牙髓牙周病力学杂志3月710032。

5华西医学院口腔医学课件。

生物营养健康论文【第三篇】

在新医学模式下,对人才的培养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对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行提高,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化学的发展是最为快速的且最有活力的。根据医学生物化学在教学发展中和新医学模式存在的不符合问题,我们必须对生物化学的一些教学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有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

医学和医学教育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新医学模式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探索,正确掌握和了解个人心理,处理好医生和患者、家属人员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医学系统中写作精神比较差,团体意识不足,并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意识,才能真正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提高。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不断实践,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1、抓好教学环节,注重三基培养。所谓的医学三基包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可以通过三基的高低来进行展现。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这么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其它学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有效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能力、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在生物化学实践课中,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辅导,加强学生考试纪律。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qq群、微信群、邮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学信息和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发布和提醒,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习题情况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理解,并对教学的节奏和重点进行掌握,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中遗漏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

2、搞好课堂设计。生物化学作为生命学科中的领先科目,因此生物化学具有三个特点:理论性、实验性和交叉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和信息较多,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点就比较大。想要在固定的课时和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设计,保证课堂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善。例如,对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引用,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科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调整,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之间的链接进行加强,由于生命学科的各个学科都和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且生物化学本身就比较复杂。所以,课程之间的链接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顺利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明确,保证学习的鲜明性。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

3、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保证对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的掌握。

(1)教师可以在轻松的范围内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补充;

(2)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課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

(5)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参与到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和课题研究中,并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并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

1、开展双语教学。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共同进步,让生物化学领域对新知识和技术有了更及时的掌握和学习。其中,语言是作为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对新知识掌握的前提。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同行进行交际,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新时期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竞争能力。只有对语言困难进行克服,才能真正的对医学生化专业中的新理论和技术进行及时的了解。生物化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面对其高速发展,学生想要更快的进行接受,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双语教学,学生更需要主动的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提高。保证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生物化学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更客观的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更充分的利用,并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展现,改善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充,还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此外,多媒体技术还真正实现了教学共享、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让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学的改革是支持的。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人们需要对思想进行解放,务必实事求是,并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2]林心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xx.

[3]汤颖.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xx,09:198.

生物营养健康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目的验证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适用于该供试品的检查。方法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按常规检查法,控制菌按常规检查法。结果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大于70%;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结论可以用该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氨金黄敏颗粒的检查。

主题词:氨金黄敏颗粒检验。

中图分类号:+2。

为了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现对某公司生产的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一、材料与仪器。

1、试验样品药品名称:氨金黄敏颗粒,批号:090901、090902、090903。

2、验证用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冰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蒸汽灭菌锅、集菌仪等。

玻璃器皿锥形瓶、培养皿、量筒、试管、吸管等。

3、验证用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4、验证用培养基及稀释剂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二、验证条件。

无菌室环境洁净度为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净化消毒30min以上,供试品及灭菌的器具等经传递窗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置无菌室内,试验人员手消毒后穿无菌服进入操作间。

三、方法与结果。

1、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各菌种培养液1ml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10-5,大肠埃希菌稀释至10-7,枯草芽孢杆菌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3~48小时,取培养液1ml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斜面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溶液5ml将孢子洗下,吸取此溶液1ml置一个无菌的比色管中,加%无菌氯化钠溶液适量与标准比浊管进行比浊,取比浊后的菌悬液1ml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4,约为50~100cfu/ml,备用。

2、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分散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3、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试验。

试验组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法,取1∶10供试液10ml,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用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再从中取1ml分别加入5个平皿中(每皿),加入各阳性细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相应的琼脂培养基,置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测定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ml,加入各霉菌及酵母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置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

菌液组取稀释好的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按试验组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替代供试液,方法同试验组。

4、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下离心(5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置无菌试管中,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加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ml中,再加阳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菌液1ml,摇匀,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大肠埃希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

阴性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加入1ml阴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结果分析。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结论在三次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故可照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氨金黄敏颗粒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

控制菌验证结论在三次试验中,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故可用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氨金黄敏颗粒的控制菌检查。

四、讨论。

1、许多药品本身的特性(如抑菌性)会对检验结果带来影响,需要对供试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其本身带来的干扰。

2、药品的微生物检查是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检查项目,必须对每个品种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3、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生物营养健康论文【第五篇】

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与职高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也与职高生物学科特点十分贴近。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职高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职高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希望学有所用,为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把握职高生这种学习心理,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目前,职高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两种方法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其中任务驱动法虽然也经常以问题来作为任务的主要构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务中教学内容的隐性内涵,更强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互动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职高生物重于应用与实践的学科特点十分契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以单个或者多个任务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巩固旧知,发现新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机,然后让学生再对任务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可行的任务计划,最后通过运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制订的计划获取各种任务中所需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任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属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任务提出、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总结评价。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学习“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物问题,学会如何培育新品种作物。因此,教师要将比较分散的与生物性状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来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

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对于大部分职高生来说,他们对育种方面的内容都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任务引出。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然后问题引出任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哪种小表更能够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怎样运用现有小麦品种培育出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品种优良的小麦?”

2.分析任务,自主探究。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这时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新品种培育,首先是生物变异,而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中,可以进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等,那么如果想完成这些任务,该选择哪种育种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下表从几方面进行思考:

3.互动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结组,也可以根据座位关系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应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如何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每组的组长对小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给出客观评价。例如,a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了“ddtt(矮秆抗病小麦)”的新品种,采取的是“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选择“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的方法与途径,其优势在于新品种中集各个个体优良性状于一体,而其缺陷在于育种时间较长,优良性状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并用“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对a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了好评,认为他们计划合理,组织严密,结论科学。同时对照a组任务,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职高生物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帮助学生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强化生物学习意识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广泛应用此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因人而异、因教材具体内容而异,构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牢固框架,为职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1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77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