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农田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87968

【导言】此例“农田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田水利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主要阐迷在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保证规划中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

新疆水利厅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编制新疆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该通知下发后,各县纷纷开展了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规划报告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需要设计人员注意。

一、水土平衡计算后缺水原因的分析问题

该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部分,通常先对县区所辖行政范围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水土平衡分析,计算出缺水量。大部分平原灌区在水土平衡时,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河道天然来水过程与区域用水过程不匹配;②区内水利工程不配套,尤其受调蓄能力限制;③灌区内部渠系防渗率低,水资源损失较大。而规划水平年解决供需矛盾主要是通过渠系防渗、开采地下水、对平原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跨流域调水等工程措施来满足灌区的用水需求。

在解决灌区此类缺水问题上,应该首先根据重新划分后的行政区划,充分考虑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后,在流域规划中对相关县、市的分水比例做相应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分水比例重新进行水土平衡分析后,如果仍然存在供需矛盾,再考虑通过开采地下水、跨流域调水等其它工程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按照以上步骤确定出的水资源配置规划目标不但能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工程建设项目,节省了国家投资。

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问题

在调查B市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时笔者发现,该市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在近3年之内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近3年之内农村人口数量却是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在递增。B市近3年也没有新建人畜饮水工程,主要是对已建工程的维护和设备更新,按常规应该是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随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递增加。经过进一步的深人调查,其原因是:近几年随着B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来到B市务工,这一部分劳动力的户籍所在地是农村,而他们的用水地点却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当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大于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时,就造成了农村人口数量在增加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在减少的现象。所以在确定该市的饮水不安全目标和相应的工程措施时,不能单一的按照统计部门提供的农村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来预测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发展趋势,而应充分考虑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这一因素,根据该市的“十一·五”规划报告,对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制定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三、盐碱地改良中排水系统规划问题

盐碱地改良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耕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出效率,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人和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些年各县在治理盐碱地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如田间排水沟的开挖,种植耐盐作物改良土壤,采用竖井排灌降低地下水水位,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控制耕地盐碱化。在盐碱地的改造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排水沟建设时没有经过规范的设计、计算,淤积、坍塌现象严重,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劳动力清淤;大部分排水系统没有合理的排水出路,部分排水直接进人河道,影响下游灌溉用水水质,还有部分排水则就近排人灌溉渠系中与渠水混合后继续灌溉,其结果是一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现象有所改善,下游另一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现象加重或产生次生盐碱地。

目前排水系统配套、完善仍然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水利工程措施,若想使各级排水沟充分发挥作用,使整个排水系统取得良好的排水效果,首先要从各县所在流域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建设流域内控制性总干排,使各县都能将盐碱地内高矿化度的排水按统一出路排到容泄区,而又不影响下游灌区的灌溉水质。

如果流域中有已建或已经规划的控制性总干排,在规划县级排水系统时应当保证本县最末一级排水沟内设计排水流量时相应的水位应大于总干排内设计排水流量时的水位,否则排水将没有出路,开挖的各级排水沟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如果流域中没有建设控制性总干排的条件,那么在规划县级排水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本县的最末一级排水沟与邻县最末一级排水沟的衔接问题。做到水流衔接平顺,互不影响,充分保证排水通畅。

农田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超级秘书网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水资源与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 区域特色 工程教育认证

“全面深化改革、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大讨论活动是强化改革意识,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校院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进程。水利工程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结合专业区域特色,极践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一、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创办于1960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专业,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优势。办学近50多年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为国家和地方水利工程行业的研究机构、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兵团建设,水利先行(1960~1995)

农业水利工程是石河子大学前身兵团农学院创院之初的4个专业之一,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1990年,获批农业水土工程硕士学位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以“立足兵团,服务新疆”为指导思想。在此期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了本专科学生1000余人,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都留在新疆,扎根兵团,建设兵团,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新疆,特别是兵团水利事业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为兵团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突出特色,发展壮大(1996~2007)

1996年9月11日,原国家教委以教计〔1996〕35号文件批准由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四所院校合并成立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归属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成功申报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以“干旱区高效用水”为研究目标,积极开展膜下滴灌研究,目前新疆每年应用膜下滴灌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2002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石河子大学《关于我校立足西部大开发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上批示:“很好。希望你们在有特色的节水灌溉和生态农业方面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为新疆干旱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期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2个班,72人/年,学生培养推行学分制试点(2002级开始),培养了本专科学生1300余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逐渐增强、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层次渐近完善、培养学生规模发展壮大。

3.深化教改,跨越发展(2008~至今)

2008年12月,石河子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由国家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2012年11月,石河子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为石河子大学的教学科研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为石河子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大学和学院的领导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多方位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科专业名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目标方面又翻开了新的瑰丽的一页。

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2013年8月20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将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内培养的工程师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提升国内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分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7个指标。认证标准是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办合格专业的最低门槛,过了门槛,专业按着定位自我发展,如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审体系是一种“自我举证,自我评审”的合格达标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其社会影响力会得到增强,会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形成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专业区域特色,积极践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目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本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198学分,其中理论学分(理论必修学分、理论选修学分32),实践学分(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同时,毕业生在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结语

结合专业区域特色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将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与互补,扩充专业知识面,促进专业教学和研究工程、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人文知识的结合,形成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区域特征鲜明,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02):25-27.

农田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四篇】

施工单位素质低的问题

施工单位的素质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低素质的施工单位不可能建成高质量的工程。就目前的情形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设备老旧、组织管理无章的现象,更有少数施工队伍竟然是完全由不懂水利技术的农民组成,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低下。另外,“隐性转包”,项目部名不副实,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包工头就是工程的主宰,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大隐患。

监理职责不清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保证施工过程按施工合同进行。然而,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监理体制却不够完善,业主的意识主宰了监理的行为,致使监理形同虚设,监理没有履行其应尽的职责,监理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没能在监理过程中真正体现,致使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

2解决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对策

细化工程设计,强化施工管理

细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是设计内容不漏项,设计质量不降低,彻底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强化施工管理的重点是选择正规施工企业,坚决杜绝“隐性转包”和违规分包。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处理好五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的问题,即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问题;二是环境问题,即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和劳动环境问题;三是材料问题,即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问题;四是机械问题,即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即;五是方法问题,即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先进性问题。

重视监理工作,强化监督控制

业主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依法重视监理单位及监理工作的独立性,赋予监理相应的权利。与此同时,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也要依法独立、公证地履行监理职责,细化监理工作内容,强化监理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3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论文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运维管理 田间节水技术 水利建设筹资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89-01

前言: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虽然我国针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颁布了相关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受限于各类人为或自然的因素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其运作与维护方面仍存在部分难题,亟待解决。为此,解决上述农田水利设施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户农作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可行之道。

1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的常态问题

工程全局管理意识薄弱。据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当前农村地区水利工程设施运维管理情况不容乐观,虽相关水利设施破损程度不一,但其共性在于,不论是因何种原因造成的设施破坏或损毁,都无相关人员或部门愿意为此进行维修或更换,也没有相关资金资助,导致工程正常营运受上述种种困难、负面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不堪重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有序发展。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在其完工后,即归属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和与之相关的受益人负责日常运维管理。然而,现实中,大多地方人民政府却不曾设置过相关设施的运维管理制度,所谓的“管理”多下放至各个村镇,由村镇相对应的水站进行代管。

对水利设施投入度不足。由于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农村地区部分劳动力不满于农村生活,掀起了“弃农从工”的浪潮,愈发少人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人力或是无力上的帮助。长此以往,部分水利设施因使用不当,加上乏于维护,加速了其老化速度,从配件残缺不全,仍在投产使用;即便是完工初时的工程,也因人手不足,或使用效率低下而遭致荒废和弃置。经调查发现,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的运维经费通常是依靠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的财政拨款,其中,国家对此项目的拨款通常需要层层审批,耗时较长,难以形成“及时雨”;而地方人民政府对农田水利维护的财政支持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这共同形成的资金缺口,使得部分水利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便因资金不足而质量不高,从另一层面来看,也就造成了后续易于损毁的原因之一。

设施整体管理水平欠佳。目前我国小型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乡镇水管站代管,水利工程设施无论是因为自然原因遭到毁坏,还是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都没有人愿意付出过多精力和资金对其进行管理、维修。大多水利工程建成之后,表面上是受地方政府和受益人共同维护和监管。但事实上,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维护服务机制并不完善,甚至连专职监管部门都未曾设立。

2 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实效的的实践之道

全面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加强对基层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具体地说,田间节水技术的范围相当广泛,包含了各种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比如,对回归水的利用而实现灌溉的,有利用地下与地表水进行联合调度的,有重复利用可流失水资源的。常言道:“水,作为人类与自然界一众生物赖以生存的本源所在,其不仅是劳作生活的最基础,也是自然界生命的意义,更是环境生态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大对水法、水情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人员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强化水利工程责任意识。比如,相关人员可以设置专门岗位,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辖内水利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任何存在影响生产生活以及设施本身的隐患时,必须即刻采取解决措施,务必将隐患“灭杀”于最初时,最大限度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拓宽水利设施筹资渠道,基于上述可知,农田水利设施的运维与管理经费来之不易,且数量有限,所以,相关人员和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客观全面的向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提起申请,争取国家财政经费补助来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维护;又或是通过征收水费、转让承包经营权等方式,为水利工程设施筹集相应的维修费用。除此之外,还应将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人――人民群众也纳入其中,使之明白水利工程建设造福于民,但也需要民众的权利支持,借助完善“一事一议”政策,逐步推广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自主投资投劳,自上而下的为水利设施的管理提供助力。

构建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前文已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维与管理并未形成系统,既缺乏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也没有过多经验可予以借鉴,整体维护工作无章可循。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的水利设施情况与需求,制定一套适合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的管护机制,确保紧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及时完善、改进相关制度,正确划分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全面实行“管养分离”制,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紧跟我国经济体制,共同踏上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

结语

基于上述可知,必须改变农村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局面,加大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全面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丰收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祝雪梅。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张绍辉。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

[3]胡晓光。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意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98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