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论文热选(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81568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论文热选(优推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第一篇】

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思想上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因此,行政单位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入、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

总体而言,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

主要表现在:。

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行政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般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单位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大量实物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实物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目前,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浪费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导致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缺乏共同配置、调剂使用机制。

部分单位对办公设备一味求全、求新,部门、科室之间相互攀比,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概述论文【第二篇】

加入wto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两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

11月在长沙召开的“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趋势”学术研讨会掀起了学界对在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和思考、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的热烈讨论。主要的成果有:一是《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杨磊、孙业,7//8、9)。该文总体反映了当前我国省级党报在报业市场中的走势、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拓展、队伍状况、组建报业集团、所属子报发展、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二是《未来十年中国地市报走势展望》(童兵,8/2001/10)认为城镇趋势和城乡减差,给地市报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我国加入wto,地市报也是机遇大于挑战;地市报当务之急应该大力发展新闻生产力。三是《解读当前我国传播业发展中的五大强势》(吕凯文,10//2)对传媒重组、传媒与资本嫁接、传媒同质化竞争、财经媒体崛起、传媒中介服务业等我国传播业发展强势进行了分析。四是《20中国传媒回眸与展望》(21/2002/1)。该文预测:在未来5至,我国大规模媒介集团的问世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和传播领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的发展趋势。另外,其他值得一提的文章还有:《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周伟,21/2002/5/21)、《中国传媒发展十大趋势》(上下)(陆小华,7/2001/11、12)、《集约与整合:wto背景下的中国传媒前景》(徐浩然,22/2002/2)、《wto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组:特征与矛盾: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陆晔、夏宁,2/2002/2)、《境外媒体对中国媒体的冲击与促进》(师静,23/2002/2)、《西部媒体如何应对wto》(康文华,6/2002/1)、《wto环境下省级卫视台的品牌生存策略》(于丹,24/2002/1)、《强者更强,适者生存:论中国加入wto后市(地)级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周毅,24/2002/2)、《中国传媒走势前瞻》(郭乐天,25/2002/2)、《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面临五大问题》(戴元光,3/2002/1)、《人际与大众融合:我国当代媒介传播的新态势》(朱春阳,10/2002/1)、《国内新闻类周刊的发展状况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陈亦骏,26/2002/2)、《加入wto对中国影视业影响研究》(金冠军等,3/2002/1)。在所有的讨论中,有一个声音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刘建明先生。他在《wto架构下传媒入世的杜撰》(6/2002/2)中认为轻易谈媒介“入世”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新闻传播学研究建立在虚构事实的基础上是一种悲哀。关键是我国新闻传媒沉着应对意识形态冲击。这些论文很好地反映了两年来媒介的实践与研究者在wto背景下对迅速开放的媒介市场带来的机遇的欢欣和挑战的忧思。

在wto背景下,中国独特的文化是国内媒体的优势所在。2001、20,研究者对中国传媒文化也进行了较多的关注。首先是对当代媒介文化的基本特质的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是《试论当代电视的大众文化特征》(隋岩,27/2002/5)、《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黄会林,28/2002/7)。其次,更多的是对现有中国传媒文化存在失真和非道德现象的反思,提出引导和调控的措施。这方面,重要的论文还有《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陈雅珍,1/2001/4)、《艺术事业、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的混沌与迷失》(曾庆瑞,2/2002/2)、《略论中国电视剧的社会角色和文化策略并与尹鸿先生商榷》(曾庆瑞,2/2002/3)等。

在中资媒介整合紧锣密鼓、外资媒介进入得陇望蜀、建章改制呼声与日俱增、新闻竞争浪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成为2001、2002年另一个夺人注意力的研究焦点。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对传媒有重大的影响。《论我国报业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双重属性》(刘洁、金秋,1/2001/2)指出:我们必须不断突破传统报业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行为运行机制,逐步将政府行为纳入到适应报业市场化变革,能充分发挥市场行为作用的轨道中去,使报业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我国传媒产业化进程也还需要政府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陆地发表了《论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24/2002/1、2,上、下篇)论文,提出中国电视产业必要条件在于产业观念转换、企业身份转正和所有制结构转型,其充分条件是彻底实现中国电视产业的跨地域、跨级别、跨产业经营,反映了传媒产业化的急切呼声。当然,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传媒的双重性并探讨了在中国如何实现双重性的良性互动,寻找切合中国环境的媒体发展之路。刘宏的《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一书提出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传媒政治角色的双赢策略是中国传媒市场发展壮大的根本选择。在产业化研究上,最多的成果也是在我国“入世”背景下对现有的实践问题进行的探讨。如由喻国明主持的关于“wto背景下中国媒介产业的机遇和挑战”项目包括3篇文章《中国媒介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广电媒介经营的改革和创新》、《中国全面“入世”与国家电视文化产业安全》;《论媒介产业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邵培仁,29/2001/6)、《国际电影贸易格局与中国电影产业对策》(李怀亮,30/2002/5)。其中《中国媒介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喻国明,31/2002/1)对wto与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做了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在现阶段传媒产业的发展中,知道“在哪做”和知道“做什么”是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战略思考,并就什么样的媒体投资才识有效的这一我国媒体产业现实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李怀亮在《作为产业的电影》(43/2002/3)论文中,呼吁作为产业的中国电影,瞄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壮大中国电影产业。另外,《我国报业产业化与广播电视产业化的比较研究》(梁蓬飞,32/2002/6)、《中小型新闻媒介运营战略思考》(金长江,33/2002/8)也是值得关注的论著。

交通理论研究论文(定稿)【第三篇】

一、论文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6、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基本经验。

8、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9、“社会和谐”的基本涵义以及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写作要求。

学员可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根据教材、参考书目和教师授课内容,在不超出上述题目内容范围自定题目,论文字数4000字左右。要求独立思考,注意学术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顺畅。

三、交卷时间。

具体时间由分院确定,最迟应在09年12月底之前交稿,逾期成绩降等。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理论研究【第四篇】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较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资产有偿使用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3.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国有权益被不断侵蚀;一些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清,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土地等国有资产的价值没有按市场规则的要求进行计量,普遍存在“失真”和“失实”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缺乏准确统计,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和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流失。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三个主体。

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具体来说,财政部门,一是要管好政策制度。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要关注关键环节。

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要管出整体效应。

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一个侧重资产全面管理及整体运行质量监管的平台,把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到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提高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主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外,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并向财政部门提出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意见,编制资产配置项目预算,完成本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承办职责范围内或财政部门授权的资产管理工作。

对内,各主管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需要,在统一的管理制度框架下,制定和完善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在规定权限内审核审批资产管理事项,组织实施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协调和组织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工作,推动资产共享、共用,盘活资产存量。

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环节的工作,它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产权、实物资产和资产账目的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内部责任制,避免盲目配置、闲置和浪费资产,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本单位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事项,确保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2.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发展。

(1)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

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和基础,预算管理是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的有效手段,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算约束机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对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实行项目预算审核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要把资产管理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维护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重要抓手,增强资产管理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资产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完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

在资产配置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结果,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的均等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分类制定统一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合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在资产使用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

同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实行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审批制度和等级备案制度,对单位的对外有偿使用资产实行跟踪管理。

在资产处置环节,财政部门要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和加强收益监管为重点,细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调剂、申报程序、审批权限以及收益收缴等,把资产处置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序的资产管理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中介专业评价鉴定机制,建立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实行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在资产管理基础环节,各部门要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3)逐步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机制。

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省级财力供给状况等,分类测算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均等化水平,及时为资产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要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质量等,建立资产投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

(4)建立资产整合和调剂机制。

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建立资产的调剂使用制度,构建一个统一的调剂资产管理平台,逐步改善资产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财政部门在审核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申请时,能够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通过存量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节约政府公共资源。

同时,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以及部分价值昂贵、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试行专业化集中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单位需要的该类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申报配置和管理。

(5)建立资产分类管理机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资产要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实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

同时,按照省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剥离出来,盘活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

3.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是夯实管理基础。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事项申报审批和等级备案制度,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同时,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情况,为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

三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到职能、机构、人员到位,以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以提高资产管理干部思想和业务素质为核心,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需要。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论文【第五篇】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必须本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精神,把我国国情同国际惯例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会计的国际协调与本土化研究放在当前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地位。我们应尽可能利用一些具有共性的国际通行做法,兼顾中国自身的国情。积极的向国际惯例靠拢,支持国际会计协调一致。

再者,随着国外企业的大量涌人,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结算业务的增加,我国多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走出国门、融入国际,走兼并国外企业或与之联合或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在国外上市之路。同样,国外企业要在中国拓展业务,也需要了解中国的企业。会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之一。为满足国内外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需求,方便其进行合理的比较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符合国际惯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8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