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习笔记实用【最新10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近代史学习笔记实用【最新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近代史学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一篇】
今年,我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课堂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将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下总结。
(一)备课中的问题。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近代史学术论文格式【第二篇】
用。
阅读文献资料,也有决窍。若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又读中文数据,后读外文数据。
(2).先读综合性数据,后读专题性资料。
(3).先读近期数据,后读历史性资料。
(4).先读文摘,后读全文。
(5).先粗读,后精读。
科技信息的搜集需日积月累的进行,经过阅读的文献数据,还要进行鉴别,然后。
决定。
取舍,或用作撰写论文,或作保存,以备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条。
件的变。
化,文献资料也要更新与发展,人们的疏漏也在所难免。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加。
以鉴别。
通常采用比较法分清材料的真伪判明材料之可用程度。一般所用的比较方法是。
:把内。
容相关的不同国家、机构或作者的数据相比较,把数据本身的论点和论据相比较,
把实验。
数据与生产数据相比较,把历史数据与近期数据相比较,把一般数据与权威数据(如。
手册等。
)相比较等等。
经过鉴别的材料就可以『据为己有』,主要的方法有:
1.卡片法。
一次文献散见于书期刊的海洋中,有时查阅总感不便。对常用或已得到的文献资。
料,
总想自己保存,但日积月累,往成了死材料。为避免混乱,且容易调动材料,应作。
文献卡。
片。然后分门别类放入卡片盒中,以利查用。
2.笔记法。
笔记可摘录科技信息的精华。一种整理办法是在笔记本前留几页空白,随时编上。
笔记。
内容的目录或分类索引,在笔记封面写上年月;另一种办法是准备若干本笔记,把。
自己要。
搜集的内容分别记在有关笔记本上,在笔记本封面写上主题内容和起讫年月;第三。
种方式。
是将笔记上内容转录在规格统一的纸上,或将笔记上相关主题之页剪下贴在标准纸。
上,写。
下标题,放在不同纸袋或夹子中,袋面或夹面注明有关主题内容或主要文章篇目。
此部份。
亦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登录。
3.科技信息目录。
目录有两大类:一是告诉人们阅读什么材料,称为书目;另一是告诉人们什么地。
方有。
什么数据,称藏书目录。除了文献检索用的有关目录外,在自己搜藏的书刊中对你。
有用的。
篇目最好及时地写在图书目录卡上,以便查找。
以上整理工作,看起来很麻烦,但比起你毫无头绪地查找数据是方便多了。而且。
往往。
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
中国近代史学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三篇】
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09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
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09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定(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失败比成功多。“勿以成败论英雄”。走进近代那段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对中国近代史上抗争与探索的人们,应致以敬意。中华民族是不屈服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我的血液里都有这种不屈服的精神。
中国近代最终选择革命的道路,是因为改革太艰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后人颇多指责,认为步伐太慢,实际上当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洋务派那些人在那个时代已经走在最前端,“中体西用”是当时最好的方式,不保留中体,西用也难以引入中国,正是在中体的掩护下,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在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作祟。中国人的觉醒及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刺痛了中国人,维新志士以知识分子极大的热情与勇气,奔走呼告变法图强,进而直接投入到改良中国的_运动中。维新派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的道路,必然要反传统,然而不能直接打出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康有为把孔子打扮一番,说他是改革的先锋,借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利用传统反传统,反映出中国改革的不易。18,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鉴于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迫切希望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现状,这种急切的心理使维新派的改革大刀阔斧,以致迅速失败。既使没有后来慈禧发动的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也是注定的,改革力度太大,树敌过多,反对浪潮一波接一波。
中国近代需要快速变革,然而人们的心理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大数人的选择最终也成为历史的选择。
走近中国近代,用心去体味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思考与反思。
我以为学习历史主要不在于记住了一些史实,当然这是必要的,但在进入大学后,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历史感,如何去感怀历史,诠释历史。
如果不用心去感悟,我们对历史就不会深切的感受,我们就仅仅是历史的旁观者。事实上,我们更应是历史的倾听者,创造者、见证者、诠释者、传承者。
让我们铭记中国近代那段历史,跟随着探索者的足迹继续前行,曾经创造了奇迹的中国人民,未来将创造新的奇迹。我们期待着,奋斗着。
中国近代史学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四篇】
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在不但的学习历史,历史书上有很多和近代史纲要上面的内容是雷同的,在大学里面我很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又来重新学习这些东西,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些学习,我才更加了解一些历史的真相!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
从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知史可以明得失。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这个学期选到姚桂荣老师的课,非常幸运。在她的带领下学习了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半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觉得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进程。在我看来1840年开始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是中华民族为走向新世界而经历的一次涅槃,伟大的祖国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所以封建制度其实已危在旦夕。《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所谓的文明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古国的大门。此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无数次的生灵涂炭,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中国台湾被迫沦为殖民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20xx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0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近代史是先辈们为了保卫祖国,用鲜血谱写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是为了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辉煌的历史我们应该应以为骄傲,但屈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牢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是一部推动史,她告诫我们不要骄傲,更不要气馁,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希望在等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姚桂荣老师是一位非常幽默又博学多才的老师,教学方式多样,各种影视资料和课堂展示内容充实又有趣。如果说要给《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提建议,那我只怕是班门弄斧了,还不如说看法更恰当些。我认为,历史总是有时间顺序,有因果关系的。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它的缘由,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历史事件用一条主线串起来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师上课:“上一节课我们讲了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我们讲太平天国运动。”然后开始讲。而有的老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鸦片战争,我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鸦片战争在前,太平在后,大体说太平天国是农民比较盲目的起义,他最终是在中外绞杀下灭亡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讲太平天国运动”(举的一个例子)可以把例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的历史事件处理处一条清晰的思维线,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并且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另外,我觉得可以多结合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多方面多角度的品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像老师对慈禧,江青,李鸿章的评论就很好,我们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但对于他们的长处我们也应该加以学习。
以上就是我个人这一学期来的收获和一点小想法,虽然只是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个人觉得这段历史应该被我们每个人铭记。另外老师的幽默是独一无二的,希望老师保留您的风格。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第六篇】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却往往受到政治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成为政治的帮凶。历史的清白永远只能成为追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被迷惑,不被欺骗。
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是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的保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眼光去在书中寻找过去,并且时刻警惕自己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出于上述目的,在经历十几年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灌输的历史学习后,现在来阅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未尝不是上佳之选,作者尽可能的试图跳出自己的思想局限来审视中国的近代史,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他的确做到了,很多历史的片段确实给我提供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益处也无需多言,书的阅读价值也不需要我再来抬高,但我还想从自己阅读的角度上探讨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描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时,有些小说的味道,比如蒋、毛之间党派头头的斗争,毛、邓在党内个人的纷争色彩有浓厚的渲染,对政治人物的私心不免有颠倒形象、夸张描写的嫌疑。作为历史书,我觉得尽可能的记录历史事实、真相内幕才是王道,郑重其事的分析人物心理大可不必。
此外,由于国内历史资料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公开,作者很大程度上大量的引用的西方学者的文献资料存在迫不得已的可能,但这样一来难免在对事情的判断上也有失偏颇,虽说现有的国内资料亦真亦假,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当我看到参考文献后面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极少数的中文资料时不免感觉颇为遗憾,作者的观点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完全客观中立。
这也可能导致某些细节处就值得商榷,比如在陈述邓小平在五十年代反右倾时表明其担任中共总书记在毛的指导下负责迫害党内异见人士,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邓在那一时期的刽子手形象。而我查wiki百科发现邓当时并非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只是中央书记处的总书记,负责迫害一说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作为美籍华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陈述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影响时,或多或少的偏向于传播民主与自由的美国“救世主”形象,而忽略了国与国间的战略、利益斗争,尤其是在国共内战以及89年之后中美间的交流方面,美国试图拯救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无意中烘托尤为突出。
近代史学术论文格式【第七篇】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现状及要求,指出了室内装饰工程预算需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确定室内装饰工程造价预算,必须在装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即从装饰方案的提出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到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均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才能对设计方案的优秀程度、投资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现状及要求。
建筑装饰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优秀的建筑装饰能够体现人的艺术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随着我国装饰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好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现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的管理体制按其管理分工,分为全国统一定额和地区统一定额。这种状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设计、招标和施工的诸多不便,弱化了国家对定额标准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促进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的开拓发展。
在我国装饰施工的目前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装饰施工的水平,并在提高装饰质量的同时做好装饰工程的预算工作。其中,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极强施工队伍的建设,适当的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这些施工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改进施工方法,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人员还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保证装饰工程预算的相对准确性和严密性,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费用控制,从预算、施工到决算层层把关,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室内装饰工程预算需注意的问题。
提高装饰管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致使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装饰工程中得不到应用。因此,必须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的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将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成本控制技术与装饰工程特点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由于大部分延续了建筑业的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现了许多经营思想与组织管理上的缺隐,产生了诸如成本控制责任不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成本开支的范围未能全面考虑成本的补偿,许多规定不尽合理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其难点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管理思想,在于人的成本意识。
现代成本控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经营观念和成本经营模式,它要求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在经营思想上破除单纯依靠提高工程造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想,对立“低成本,高效益”的观念,着眼于企业内部挖潜改造,降低成本。
在成本经营上变成本的事后核算为事前的成本控制;变成本开支的实报实销为先算后用,限制使用;变财物部门的单兵作战为全员参加的成本控制;实现“哪里有费用,哪里有成本控制点”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在分配上,建立和完善谁节余谁受益,谁超支谁受罚的管理制度。
在考核上,变过去单纯考核人员消耗指标为不仅考核人员而且考核与成本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解决成本控制过程中职责不明,归属不清的问题。从而把项目成本与全体员工的经济责任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员参加成本管理的氛围和格局。让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及个人收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那么,各项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运用好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装饰单位工程造价计价的核心环节。室内装饰工程造价按工程项目核算具有单件性,需要就各个具体工程,按程序计算其造价。装饰工程是一个周期生产过程,历经方案的提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等程序,并建立相应的经济关系。因此,造价计算也应分阶段进行,形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价与合同价的确定、施工结算、竣工决算等环节,最后得出工程的实际造价。作为单位工程,装饰工程也或多或少地由各类分部分项工程组合而成。其造价只能是各个不同分部造价的汇总。由于装饰工程构成的复杂性,我们更应注意选择装饰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
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审核工程预算的依据,是工程结算的基础。由于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或施工单位不按图纸施工,这就显示出审核人员在审核中必须以工程竣工图及现场实现情况为依据的重要性。或者以施工图设计和现场经济签证为依据,或者以现场实测取得数据为依据,严格按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有关说明逐项进行核对。为防止超规模施工,应严格按审定设计方案进行控制,凡任意扩大工程量部分,不能进入结算。在建安工程和装饰工程单独承揽时,应注意工程内容和范围的划分,避免重复计算,例如室内地面、墙面、天棚的找平层或整体面层,门窗口和扇,给排水管线和洁具,照明中的灯具,吊顶的预埋件等工程量易重复计算;测量数据当场核对、分析、确定,审核人员根据现场测量结果,结合有关施工过程记录、签证,综合分析确定工程量;隐藏工程应及时通知甲方代表和监理检查签字,否则按最合理最经济的状态推测计量。
加强工程直接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
工程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在装饰工程项目成本中,材料费约占工程成本的75%-80%,因而,应将控制材料费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控制的措施有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工程进度计划采购供应材料,避免因材料大量积压而增加了材料的损耗和保管费用;对于常年使用的大宗材料,如膨胀螺栓、自攻螺钉、电焊条、绑丝、水泥、黄砂等可根据经济订购批量订货。
人工费的控制。
从定额的编制时间和执行时间来分析,定额的人工费具有滞后性。在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控制支出和按实签证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首先是按定额人工费控制施工生产中的人工费;二是考虑用其他直接费、间接费适当补充一些;三是如产生预算定额以外的用工项目应按实签证。
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的控制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支出,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突进,特别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做好装饰工程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因此做好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斌.工程预算定额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8).
[2]韩一彬.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9,(11).
中国近代史学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八篇】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第九篇】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x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x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x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x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x、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x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近代史学习总结(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十篇】
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
北:p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
北:p4: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p5: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识图:“焚烧后的圆明园”。北:p8: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北:p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
p12: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北p16: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北p22:19,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p5: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北p18: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北p22:条约规定:(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考试说明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
(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结合乡土历史。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p35: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p37: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政治。
经济。
军事。
教育。
影响。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武昌起义。
北p4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p42: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北p40: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p43:1911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p43:辛亥革命胜利意义: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北p45: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p46: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试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北p63:19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p63:5月4日,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声响彻云霄。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p65: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北p66:19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
北p7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p76: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北p76—77:毛泽东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结合地图(北p79)、诗歌(北p78)了解长征,知道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甘肃会师,可根据自己体会,认识长征精神。
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p77—79: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p79: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p80: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考试说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北p9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p94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北p9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北p97: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p98—99: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北p104: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西安事变的史实;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北:p8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p8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考试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史实。
北p11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fangong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p11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北p120: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北p12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p124: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p126: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p127: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考试说明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兴办的实业。
北p32: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北p55: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p56: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考试说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北p33: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p100: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做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2.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北p5: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p6: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p36: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北p50:维新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废除。
北p51:19,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5.鲁迅、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北p47: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p87: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p99: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