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汇编17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深厚文化,技艺精湛,体现了民族智慧与审美追求,承载着历史与情感。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的方式方法、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等作一简要梳理,以促进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墨、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
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
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曾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重大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有源头活水。
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都不多,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有待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著书立说,呼吁重新审视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等十大美德,认为它是形成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的重要保证。
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潜涛教授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归纳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人际和谐、追求崇高、以德治国、艰苦奋斗等传统,主张大力继承和发扬。
[2]。
很多学者都主张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民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传统道德教育以人性论为逻辑出发点和教育前提,是古代先哲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探索,富有深刻的道德理性内涵,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正是传统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一脉相承的原因与关键所在。
比如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4]的思想,在于强调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另外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讲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虽讲人性本恶,但强调“善者伪也”,认为人的善行和善良品德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从表面上看,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存在着差异,但实质上在对待人性与人的善良品德关系问题上殊途同归,都十分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性是可以教化、可以塑造的。
关于如何对个体人进行人格培养问题,也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份。
有学者认为:对“善”的追求是中国传统道德对个体生命价值和归宿的最终确认,也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断寻求道德理性及成熟的过程。
现代公民人格的培养同样不能脱离人性的基础,要结合个体的道德需要,使人格教育出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
这就要关注公民的多种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个性特征。
提出应该从教育规律、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道德需求,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体道德需要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教育要求的层次。
[5]。
学者们还从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以及个人自我修养对造就公民高尚人格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非独丝有染,人亦有染。
说明道德教育的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本性,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国家的命运。
[6]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其它社会活动一样,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
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环境是构成公民道德建设过程的要素之一。
传统文化中“以法治国”法家思想,对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有着指导作用。
人性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
人的自然属性反映的就是所有动物所具有的生物本能,而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取决于后天的教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我认知和环境教化而赋予自己的作为“人”的存在的内在规定性。
然而人的动物性决定了人不会主动弃恶从善,所以需要用法律来约束其行为。
[7]。
要把道德教育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对公民的道德进行养成和训练,以提高道德建设的实效。
[8][9]。
道德教育是对人美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只有把追求道德完善的视为快乐之事时,才能自觉自愿地去追求自我完善。
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教育也应当把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方式方法,使人通过情感体验来形成相应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产生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自觉主动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传统道德教育注重“知行统一”,认为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起着理性指导的作用,而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知的最终体现和实践,主张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实施养成教育。
这对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人格素质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实现现代公民人格培育的真正目的。
不少国内专家学者对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在学校里进行的公民教育,主张用普世的、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普遍接受公民道德的培养,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
因为学校有着社会上所缺乏的教学资源优势、时间优势,学校里不但可以开展直接的公民教育课程,而且还可以依靠多种学科和活动,发挥其间接教育的作用。
另外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能把优秀的为人处事规范和原则传授给他们,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有学者对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低下的现状和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是中国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选择上出现困惑、社会道德心理失衡。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2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文化”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几百种。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在两汉时,“文化”成为一正式概念。“文化不改,然而加诸”“文化内辑,武功外忧”。在西方,“文化”一词出自拉丁文“curtuyou”,引申出对人的性情品德进行陶冶、教养之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通常我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族等方面。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则主要是如上文提到的以儒学为主体,同时包含法家、道家、佛教、兵家、名家、墨家、杂家、阴阳家等等的主体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一般而言,在讨论传统文化时,是从一种历史学的角度,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抽象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是从这个民族的主题思想着手的。因为一个民族的主题思想是它的整个民族文化的高度结晶,是其它方方面面的共通点。
在这些思想流派中,儒、道则是真正的主体。其他各家,如法家、墨家,都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法家主要是在历次的统一过程和统一初期,以及社会大变革时期,如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及历次国家经纷乱离后重新统一时期,统治者为排除异己力量,迅速安定统治秩序时暂时实行的。一旦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统治者总是会转向较为温和的儒家。否则社会就不可能保持长治久安,秦王朝二世而亡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道家思想虽然最终未能成为统治思想,但实际上是与儒家如影相随。费正清曾说过,中国人白天奉儒学来为人处世,晚上用道家来修身养性,恰当的描述了儒、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应当与其他思想流派区分开来,但佛教最终也未能从精神上统治中国人,相反,连它自身也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变得似佛非佛了。至于其他的名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只是在春秋战国昙花一现,尔后要么消亡,要么衰落。
因此,实质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就落在了儒家和道家,尤其是儒家身上。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儒家文化的“家天下”。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3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出文字语言的时候就通过相应的图像进行表达、记录,随着文化的不断积累发展后期出现了蝌蚪文、梅花篆等文字艺术。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字艺术是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文化流传的一种标志,通过世世代代文化艺术的汇聚、总结、升华才会出现现在多彩缤纷的文化。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传统工艺不同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在发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
1.辉煌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的骄傲,而这些与传统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可以理解为这是文化工艺的一种产物。从古代到现在的传统工艺一直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这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首先,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陶瓷。根据我国的考古信息可以得知,在新石器的晚期之后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河北、广西等地方就已经开始了陶器的生产。伴随着陶器的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到了元代出现了最为经典的青花釉里红陶瓷。到了明清时期,各式各样的陶瓷层出不穷也让陶器制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次,青铜工艺也是传统工艺的一大亮点,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我国就开始了青铜工艺的制作,直到西周时期青铜工艺达到了顶峰时期。在这辉煌的十五个世纪,人们匠心独运把不同时代的文化通过青铜工艺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是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依据。此外,漆器的生产也是一大亮点。漆器从一开始诞生的时候一直是一种贵族的象征,直到后来漆器逐渐应用到工艺产品制作上。在佛像制作过程中通过使用漆进行外部修饰,也让佛教艺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升华。最后,玉文化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早在先秦时代古人认为玉的纯洁是一个君子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玉制的首饰也曾出不穷,所以说玉文化的发展跟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装饰艺术即使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却一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色彩,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突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人们的意识也随之增加,让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更加注重。传统工艺美术是祖先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现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和发展。
2.展望未来。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旧文化。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手工业在生产中依然保留着守旧的思想,同样在文化层面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的需求转变为多样化,只是单纯对之前的工艺照抄、照搬,这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为此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要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生产出更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工艺美术。但是创新并不是只依靠自己的想象,而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有效地进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在质料、样式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定势,只是凭借现在的抽象艺术进行雕刻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玉石的材质和美感,有时候会给人一种产品不伦不类的感觉。只是单纯地依靠抽象思维去进行工艺美术的制造虽然会体现出相应的艺术观念,但是也会使人感觉离传统工艺美术越来越远。对于人们来说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有了固定的认知结构。在经过以上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第一,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位依然停留在传统工艺之上,所以在进行现代工艺美术改进的过程中要结合传统工艺美术适度改进。第二,正视人们对于新工艺产品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工艺美术创新中应注重自己风格、样式,也要考虑到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封闭式理解。
3.对主题的探讨。
工艺美术造型主题的表达主要依靠形态,然而不同的时代、地域的变化、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也会让工艺美术具有不同的特色。我国古代在进行工艺美术表达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反复描绘一个图形,对于这些图形的反复描绘不单单是因为喜欢这个外形,而是图形本身内在的引申含义。通过这些外在的图形表达,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理想、宗教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借用这些图形来象征生命繁衍、祛灾除祸。正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才会把这些外在的形转变为相应的意。所以,每当我们看到一个工艺美术图形的时候,不要单纯欣赏雕刻的美丽,而是根据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区别、历史文化的特点等去领悟图形所代表的内在含义。
传统工艺美术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单纯的审美价值,而是具有多重价值。
(1)文化价值传统工艺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它能够真正地反映出文化特性,既表现出历史性又体现一定的现代性。还是我国文化的代表,通过传统工艺文化实现与世界文化的良好交流。另外,传统工艺美术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
(2)产业价值工艺美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都会具有当地的文化特点,当地会根据自己的文化以及地理优势进行公益文化的生产制造,最为典型的是景德镇陶瓷。凭借地方的优势就地加工在投入很少的资金之后可以换得更高的价值。
(3)就业价值工艺美术的生产依赖于人和工艺,所以在有相对优势的地方可以通过家庭这样的小团队进行生产制造,其在促进地方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同类竞争行业偏多造成市场饱和的情况,传统工艺产品的销量相应降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工艺人员从事其它行业,造成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制作无人继承的情况。此外,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相对较强的艺术性,要想实现较高的艺术水平就需要长期的钻研、学习、领悟,这样就会给传统文化的继续传承、深造造成一定的压力。外界市场新产品的不断冲击同样也会对传统文化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传统文化产品质量得不到提升、人员素质缺乏等都制约了传统工艺美术的长久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现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看出,要针对相应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改进措施,防止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丢失。具体的措施包括:
(1)政府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力度与资金支持要想实现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首先就要对专业的工艺美术老师和相应的专业人士进行保护,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应的措施。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定了相应的《文化财产保护法》法规,这项法律中规定日本国家每年会拨用一部分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人士技能的培养,这样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得到继承和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政策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实施相应的保护政策,在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让整个保护制度上下有序进行,为我国长期稳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和相应技术人士的培养打下坚定基础。
(2)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力度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此外还需要国家相应的制度进行保护。如果每人都可以从心里树立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观念,那么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已经成功了一半。
(3)在传统的基础上注重主题的创新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依据于清朝的样式进行设计,所以现代进行工艺美术制作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当的创新,对于传统的风格给予适当的改进。除此以外,注重工艺美术制作人员的能力培养,在整体提升制作人员能力的过程中增强创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具体的措施是:要把自主创作能力作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秉承经济发展为原则,增强工艺美术的创新能力。在提升自己相应的设计能力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档次更高的工艺产品,这才是基于传统创新的新理念。
(4)注重品牌效应,培育新型区域品牌产品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相互结合,力求培育出在同类竞争产品中更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新产品。在发展过程重点是要有自己的新产品,企业凭借自己的内在优势的过程中争取创造国际品牌。此外,还要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水平的同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创新能力也是未来发展的直接动力,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专业人士的创新能力。对于有创意的员工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这样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员工创造的积极性。最后,发展创新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及时关注国际上的工艺美术动态,力求创新产品现代尚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传统工艺美术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4
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在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对旅游行业起到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旅游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根据旅游企业特色构建一套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管理理论,在推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国作为历史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发展旅游行业。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当前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的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无论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对旅游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过历时的积淀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相应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人文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所以,可以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通过二者的相辅相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推动着旅游行业当中的人文资源的发展。
旅游管理理念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旅游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同时注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理念的当中。
(一)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树立正确旅游管理观念的重要思想。在旅游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当与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保持一致。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管理思想,发挥以人为本思想的注重性,提倡贵民的民主思想,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可以持续发展。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只有在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中注入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只有打破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将旅游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传统的硬性管制的管理模式抛弃,采用含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三)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通过将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与以和为贵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通过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入到旅游企业管理当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发展。
(一)加强旅游资源中精神文化的挖掘。
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概念也不仅停留在对景色的欣赏,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旅游区域的精神文明感受。所以,在对旅游企业管理理念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投入资金,满足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结合当地旅游特色以及传统文化,通过不断的完善与进步,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对于历史建筑,应当注重定期进行维护,在挖掘其价值的过程中,注重对其中精神文化的挖掘,将历史建筑中含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带动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对文化旅游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
旅游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旅游区域附近的金融、食品、商贸、住宅等多方面共同发展。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出当地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对历史性的建筑进行规划或者扩建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不是对古城本身进行改造。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景区内部的绿地率与森林覆盖率设为规划建设的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模式,对旅游区域进行实质规划,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精髓,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对旅游地区的旅游者、居民与相关工作者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将旅游推广融入到传统文化当红总,通过开展展会、文艺活动等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同时可以利用我国传统的节假日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宣传,将传统节日当中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元素介绍给旅游者,在提高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人文。
四、结束语。
旅游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旅游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企业应当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做好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宣传工作,通过完善景点建设,不断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促进旅游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5
1、信仰的文化意蕴。
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产生与发展,都代表着古代先民最初的信仰与追求。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让人们产生了最初的“趋吉避凶”观念,在原始器皿的制作时就开始有了祥瑞寓意的纹样,寄托一种美好愿望,这是一种最初的对大自然崇拜,对自然的信仰。原始社会各个氏族部落都有图腾崇拜,他们希冀某种动物或植物能拥有至高无上的能力,可以保护他们,继而发展成为他们的标志与象征,成为本部族的'图腾崇拜。如最具民族特色的龙凤吉祥图案,它就凝聚了华夏民族对祖先的崇拜。而且龙的文化意识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入骨髓,赋予中华民族最深远的象征与顽强的生命力。凤与龙一样,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崇拜与神话象征,也代表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因此,龙与凤的吉祥图案作为先民们对与顽强生命与美好安宁的一种信仰,一直延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今日。
2、思想的文化意蕴。
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又孕育着深深的思想内涵在其中,与古代社会的思想演变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主要是以儒、佛、道三家为主,这一思想文化内涵在吉祥图案中也有体现。如儒家思想倡导的三纲五常的守礼之制,倡导男尊女卑、群臣父子的伦理纲常,来维护周礼。于是,在传统美术工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五翎”的出现,即凤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等图案的组合。儒家入世的积极思想,因此,松、梅、竹岁寒三友的吉祥图案常见于文人学士的颂扬之中,被用以对坚贞、高尚情操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对对吉祥图案影响深远。如“宝相花”的出现,与佛坐像名称相同。“八宝”、“八吉祥”逐渐在建筑、陶瓷等上应用广泛,都体现了佛教思想向善的心理追求。道家的生活态度使追求长生成为人生目标,“寿山福海”等吉祥字样、“松鹤长春”等吉祥纹样都表现了道家的文化思想。元代“八仙过海”和清代暗八仙都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特色。
3、民俗的文化意蕴。
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中的吉祥图案,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意蕴深刻表现出来,吉祥图案表现了民俗的“人文景观”世界。先民们对于子嗣承传的思想、对于宗族继嗣的民俗思想,在历代都有着重要影响。这点美好的愿望在诸多吉祥图案中都有表现。如“榴开百子”的石榴图案的运用,佛手、桃子的多子、多寿图案的运用,“麒麟送子”“子孙满堂”等祥瑞图案的运用等等。古代人们对于现世生活的追求观念在吉祥图案上也表现得千姿百态。如“纳福迎祥”、“连理枝”、“蟠桃献寿”、“马上封侯”、“五谷丰登”、“竹报平安”等等。这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现实生活的祈福与愿望,都是对民俗的一种继承与发扬,体现了一种深刻的民俗文化意蕴与精神文化内涵。
二、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吉祥图案将历代艺人的创作与智慧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各种手法将花鸟、日月星辰等形象元素赋予传统工艺美术中,以达到人们对于美好的祈福与祝愿。吉祥图案的信仰文化意蕴、思想文化意蕴和民俗文化意蕴,在传统工艺美术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凝聚着人们的伦理情感、审美情趣和宗教情怀,把美好憧憬与向往象征化、艺术化、社会化,形成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与生生不息的活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6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商品,其独有的文化品质让人爱不释手。为了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只有这样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时机,争取给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体验。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产物,它既具有工艺美术的一般特质,又保持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性,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特色。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集合了以下几种特征:一是地域性。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居民的造物方式略有不同,造就了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特色。以刺绣为例,苏绣上绘有栩栩如生、构思巧妙的秀丽图案,做工精致,针法活泼,色彩斑斓。而湘绣则大多采用硬缎、软缎、透明纱等材质,利用丝线、绒线等绘制出一幅幅色彩鲜明、构图严谨、变现力极强的人物画;二是审美性。最初的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是以使用为基本前提,制作较为美观。古代人民大都向往美满的生活,并将这种情怀表现在文化创作上,所以在传统工艺品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喜庆的事物,气氛表现热烈,表达形式各有不同;三是人文性。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寄托了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的情思,其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在人文特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材、加工工艺、功能取向和装饰方式上。
传统工艺美术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涵养,使其备受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无疑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纳入到文化建设项目当中。但是,在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更多的是作为奢侈品出现,过于偏重其审美价值,从而出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生活需求日渐脱节的现象,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工艺美术正在承受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冲击。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审美观念和价值的改变,这致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步退化,使传统工艺美术逐步退化出人们的视野之外。很多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人,受市场化经济的冲击自信心逐步退化,甚至审美观发生动荡,在繁琐的市场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再坚定的认可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技艺不断退化甚至衰败,使得传统工艺手艺后继无人。以当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形势来看,其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资源、创新、经营匮乏几个方面。社会是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也会随之变化,这要求传统工艺美术时刻跟进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加强经营管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在繁琐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一席之地。现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与发展,标示着新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这就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需要重新确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促进其转型成功。
传统工艺美术要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和传承,更多是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的传统工艺美术,才有可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赏识,是传统工艺美术长存于世的必经路途。各地各级政府应该提升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和保护,尊重并培养具有传统工艺技艺的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提高他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知和认可,抢救和整理现存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向广大人民群众宣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全员保护和发展。正如上文所述,传统工艺美术来源于生活,相关研究员和创作者应该仔细观察生活、积淀自身的文化知识,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使传统工艺美术始终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此,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生产商应该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融于生活,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还要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最大限度的开发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和优势,依照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律,实现产业创新与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以人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这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特性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设计者在进行创意设计时,可以适当的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充分表现出其人文特质,为人们带去更多的美感体验。总之,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和优势,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7
吉祥图案是将中国历代能人的创作设计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理论、道教和民情风俗,使其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设计体系。该吉祥图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图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图腾观念在雕塑中体现出来,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论上这是最早的吉祥图案。自华夏民族产生后,龙凤便替代了原来的图案成为了华夏的图腾,在人们心中,龙凤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神,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与凤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被寓意为尊贵身份的男女。至尧舜时期,先民开始以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各类祭祀活动也由此演变而来。颇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龙等吉祥图案,后来被帝王之家绣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商周奴隶时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断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铜器上开始流行龙纹、豹纹、鱼纹和鸟纹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取代了侍奉神灵的观念,具体表现在青铜器上的豹纹等逐渐被夔凤纹所取代,同时,四瓣花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也应运而生。自秦汉时期,各类民间艺术,包括雕塑、建筑和绘画图案的出现逐渐被赋予确实的意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吉祥图案逐渐演变出来,例如莲花纹。隋唐时期,吉祥图案逐渐被世俗化,各阶层的人民开始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吉祥图案中。吉祥图案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加上各类绸缎样式的多样化,使得吉祥图案以各种不同的样式表现出来,其应用范围也逐渐趋于广泛。
信仰的意蕴。
所谓意蕴,就是将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以艺术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思想上进行不断延伸。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3结语。
吉祥图案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不仅凝聚着国人的审美情趣、伦理情感和宗教情怀,更多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生活,将人们追求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把人们的美好愿望艺术化、象征化、社会化,让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构建吉祥的美好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王园,许云,尹雅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融合——关于形成中国风格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12).
[4]李霞.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产生的文化意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5).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8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十分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民俗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时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上去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下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能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和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分钟,真等的我心急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面条下来,饺子就很强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确实的制作难度。为了嚼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较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以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爱吃猪肉大葱卤肉。我拿起擀面皮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年糕煮熟。看着饺子在过满脸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格斗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9
我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中国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白眉林个人风格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五岁就上用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宣纸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布吕伊埃雷县,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上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鼓劲。渐渐地,我写的字元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陈列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上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赶忙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上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捐助对联去做募款,将义卖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随心所欲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上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书法家。”老师的激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亚洲地区重要重要环节,他是汉字的纯粹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盼望着每种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时刻刻陪伴我。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0
我国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名相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文中记载“失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事业之所以能有稳固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的,人民为根本国家才能巩固,否则国家势必会危亡。公元前(490-421)中世纪欧洲发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及人本主义思潮。人们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权。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以认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对设计对象做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一)设计与文化的和谐。
我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如果脱离这种背景去设计,设计就会在精神上被孤立。设计与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从实践来看,设计应当适应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的设计产物是无法被人们所接受的;而文化又是设计的产物,纵观设计的历史不难发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包豪斯”院校提出的“由繁至简”影响着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我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设计变得简化和有趣。
(二)设计与宗教的共生。
现代设计源于欧洲,同时也源于欧洲的艺术和工业大生产的糅合。世界很多高端的艺术都源于宗教,如文艺复兴使其的教堂壁画及中国敦煌的壁画等。最高尚的艺术源于信仰和自我的人性释放,因此设计为了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必然进入以人为本的高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藏传佛教经过了在中国若干年吸收、融合、发展和变化,如今已经发展为极具中国特色一种藏传佛教的装饰艺术。藏传佛教通过许多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无论是与佛教教义相关,或是有只为纯粹装饰目佛教装饰纹样,都使得设计作品成为村求代表本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风格的突破口,都为现代平面设计增加了新设计元素。如今流行的装饰图案“宗教几何学”也是为满足人们个人的需求而产生并发展的一种装饰纹样,而这种装饰艺术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启示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心体会。人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一件事物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每一次的改变事物的现状都可以称之为设计。设计的出现是体现人的思想并创造出合理的生活服务对象,设计的完成也是人类合理规划的范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客观决定的必然。由于人的个体化差异,人的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人的需求、价值观的多元化等原因,使得不同的人对“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正确的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加以区分。同时这种“以人为本”的需求又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两种。不论在建筑设计还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客户所传达的需求有时是设计案例所依托的实体必须存在的理由,如包装设计必须依附于色彩和结构;建筑设计必须依附于材料和空间划分,这些都是客观需求。但往往设计师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还要考虑客户个人对宗教等精神层面的所带来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意识,设计中的任何目的与结果都不单单是直接性的为人服务或完全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而是从设计目的和设计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性目的的满足对象需求,在设计目的结构中,最终都会落实到对人的某种需求的分析与满足上去,最终都会以人类的`“存在需求”为中心。
三、“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所解决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大道至简”的包豪斯美学标准至今影响了很多伟人,比如乔布斯认为,简约化设计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让人能直观地感觉到它的简单易用。设计上的简单并不总能带来操作上的简易。有时候,设计得太漂亮、太简化,用户用起来反而不会那么得心应手。不论是苹果产品的外观还是界面设计都遵循了“从简”的理念,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产品并没有因为简化而在操作上带来麻烦。反观当下的很多的设计作品一味追求形式化而忽略了包装设计的基本保护功能,这种设计应该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一些极端的形式主义者认为形式是设计的全部,因为形式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力的主要因素。但是他们只看重了形式却忽略了功能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反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在设计中及时纠正形式主义错误,重新建立起设计带给人们的便利。我们现在所推崇的“设计以人为本”,当然也不应只注重产品功能而忽略或轻视产品外形,而应该从设计的原始目的也就是人的需求这种深层次的元素出发,对设计的各种层面、各种涵义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者在分析对象的需求时,要考虑兼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层需求,要有人与物和谐共存的意识,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因素,能真正做到“设计为人”,一方面,要将设计品与人类划为一个生存空间进行思考,形成一个人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的客观需求和主管情感等因素,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作为载体来表达出来。脱离了人的设计是不可能存在的,设计最终体现出和打动人心的是设计的人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在认知观念上有了新的进展。作为设计者要正确地理解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优化自身的资源结构、把握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使得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1
短果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不仅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颇感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尽管对我们的传统触发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则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体育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失去倘若我们失去了宝库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恐惧欣慰的欣喜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人们传统饮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正当理由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闪耀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旧式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绍代艾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2
摘要:在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产生了功不可没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更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牵制而又不可分割。”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语。我们关注科学技术始终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必须清晰的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限制作用。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科学技术。
我们从对视觉传达设计称谓的变化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由最初的“装饰设计”到“平面设计”再至“视觉传达设计”,整个过程中无一不体现了科技的运用。比如在工业革命以前,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手抄的方式来进行;而在工业革命以后,技术的发明为批量印刷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可以试想,若无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较为缓慢,与现代相去甚远。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双重的影响,我们应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正确运用现代技术及科技,而不能对科学技术有着盲目的崇拜或鄙弃。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的影响更是巨大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印刷媒体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的拓展了视觉的表现力。那么,反过来说,离开设计后科学技术本身是否可以持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没有影响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好的运用和处理科学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知道其构成元素分别是图形、文字和色彩。这三个部分构成元素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技术主要推动了图形的丰富化;印刷技术为文字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而摄影与印刷技术又为色彩的呈现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
科学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从图腾开始,图形就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手段记录着人类的踪迹。图腾通过刻画的方式留存在当时的生产工具、陶器之类的物品上;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揭开了社会发展的新序幕,更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推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开启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篇章。例如摄影技术从诞生起对视觉传达设计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以前的手绘图到摄影图,无疑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更多的素材选择可能性,因此,若没有摄影技术的发明,没有它作为传达手段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可能会大相径庭。从刻画到手绘的表现方式,再到摄影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图形信息,说明科学技术的发明无疑会使视觉传达设计有更多的选择。图1都是书籍设计,第一幅是“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大师比亚兹来1893年设计的《亚瑟之死》的内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摄影技术发明以前的书籍设计现状,多采用手绘的方式来进行图形的设计;第二幅是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封面,我们从大师的封面上可以看到摄影技术对于图形表现力的影响,为受众的视线带来了更加直观、具象的视觉刺激力,更为视觉传达设计图形素材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法。
文字符号信息也较久远,从我国商代的甲骨文,到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文字作为传达信息的另一个载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细化信息传达的功能,进行更加具体的信息传递。商代的甲骨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方式是刻画在动物的骨头上,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用硬笔在乱泥上压刻出来的。这两者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不能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而视觉传达作为大众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在以下一些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完善发展。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以前,主要靠手抄的方式来进行文字信息的传播,不仅费力、费时,而且容易出错、纰漏,为文字的传播带来了不便。从我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及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技术的发明为文字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艺术效果和科学技术的统一使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经历了石版套色及滚筒式机器的发明及后来的丝网印刷方式的转变,现代计算机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使整个世界的文化、沟通等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技术的改进无疑给视觉传达设计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可能性,也促使视觉传达设计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图2是关于文字的设计。第一幅设计是中世纪的手抄文书,整个版面中的文字都是采用手写的方式呈现。第二幅是现代设计软件photoshop所设计出来的字体,为字体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计算机打印机的高精度又为所设置的色彩渐变、字体效果的真实度提供了保障。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电脑技术的运用,无疑成为每个设计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设计者有思路和创意时,科学技术会完善加强这种设计。
科学技术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细致化。
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发展,都对色彩细致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摄影技术为色彩的呈现提供了可能性,而印刷技术的推进又为色彩的细致化提供了可能。比如在印刷技术没有发明以前,通常采用手绘的方法对海报着色,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色彩的表现有了一定的限制,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色彩的呈现在视觉上更加逼真,具有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图3两幅设计都是电影《红磨坊》的海报设计。第一幅是法国“新艺术”运动杰出的设计家图卢兹劳德雷克设计的,大师主要采用平涂的手法来表现整个版面,由多个剪影化的人物图形来衬托前面的女主角;与第一幅设计海报相比,第二幅设计采用了光晕的效果来设计整个海报的背景,整幅设计色彩鲜明,突破了采用平涂手法的限制,使色彩更加真实、细致化,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起了拓展设计表现手法的作用。
科学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加震撼的表现力的可能。尽管以前的海报设计在设计师的创作也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为受众审美和欣赏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迎合。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码技术和电脑技术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力又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这种设计表现力的提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设计者更好的吸引受众的目光提供了多种可能。
以上分别从图形、文字、色彩三个方面讲述了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促进影响,那么,反过来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呢?我们知道,随着印刷技术、摄影数码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表现方法,使设计者和受众的视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技术还是无法满足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作为一种实现设计者创意构思的方法,甚至有设计师会说,这些软件无法满足设计需求,若有更现代的高科技提供更多的选择岂不更好。笔者在讲述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实际上也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限制,才使当时的设计处于原来的状态。另外,科学技术比如电脑设计为设计者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千篇1律,比如一个分栏就可以把文字分成两竖排,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少抹杀了设计者的创意与构思。总结:科学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上述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印刷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方法;而摄影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为设计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它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正确运用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多样化的表现方法。因此,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的今天,如何在众多的信息面前,如何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呢?即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带来的观念、表现方法的同时,还要求设计者发动创新思维和观念,把运用科学技术与提高自身设计思维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3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艺术基础,是培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实践基地,对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艺术创意人才,将会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该文从论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内涵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进而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呈现出的特征及其与视觉传达设计在互动发展中的未来趋势,以期促进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带来了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的产业形态中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使视觉传达设计从传统工艺美术、装饰设计逐渐延伸到影视、动画、广告、网络、游戏等新兴领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选择的重要支撑力量。视觉传达设计业已经深刻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特征,对视觉传达设计业的创意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并借助现代科技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对现有的知识产权进行开发和运用,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能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由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后来逐渐在全球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创意是其核心。其特别强调人的创造力、技能、天赋的运用,是一种智力型产业。文化是其灵魂,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使创意产业有更强的竞争力;科技是其重要支撑,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逐步走向全球化。文化和创意是受时空限制最小的全球性资源,已突破文化产业领域,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
1.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培养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人才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可谓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人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担负着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人才的重要任务。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尚未完全与文化创意产业接轨,培养出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知识技能和创意思维难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产出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存在错位。这就要求高校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模式,调整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培养出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文化创意产业能推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近年来,我国高校相继开展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改革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重点关注教学方法和创意思维的创新,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视觉符号文化传播与沟通的学科核心问题,本质上没有触及学科内涵研究和课程体系改革,难以形成灵活的综合素养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推动视觉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关键时期,高校亟须改革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促进学科朝着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应用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3.文化创意产业能拓展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新兴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消费市场为导向,注重人的精神消费需求,体现市场经济、科技信息与文化艺术的新型文化产业,体现着现代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已经从传统领域迅速扩展到影视、网络、游戏等新领域,这些新领域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成为异军突起的新兴学科领域。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几乎所有艺术设计专业都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有的高校开设了视觉艺术方向,有的高校开设了数字艺术方向,有的高校开设了影视图像设计方向,还有一些如商业娱乐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方向,加快促进了学科的交互和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呈现的特征。
1.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富有文化创意理念,是人的文化知识、科学技能和智慧灵感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人员是掌握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在这一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2.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将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的生产要素渗透到有形的产品中,通过有形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现出无形的文化创新意识,是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结果。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要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产业。3.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的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如影视广播、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的文化产品都是与数字媒体新科技结合的,是市场经济、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与创意设计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4.高集群性文化创意已不再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个体行为,而是文化知识和创意载体传播的集体行为,这一行为是产业发展形态与社会运作方式的集体良性互动,会因此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地理集聚,是知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体,形成集群化的环境,对周边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四、文化创意产业和视觉传达设计在互动中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如果将文化创意应用于其中就会提高其设计品质和艺术价值,使其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进入消费市场,并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视觉传达已经跳出传统的装饰范畴,进入了更加广泛、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文化艺术领域,如广告设计、动漫、手游、影视等,使艺术形式更加新颖化、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文化创新更加鲜明化,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文化创意产业能推动复合型、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带动了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巨变,能使其顺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主动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建构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教学研究和课程体系。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中,多措并举,设置必修、选修课程,拓展通识课程,扩大研修课程范围,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课程体系,培养适应视觉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与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结合,将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化、产品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意识和设计创意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建设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注重创建文化产业学习交流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建设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创新开发设计产品,培育创新型应用专业人才。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把科研项目、实训建设、顶岗实践等方式引入教学,提供最新的实际设计案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使教学内容能适应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建立“现代学徒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工作室导师为主导,整合学校艺术设计资源,通过生产项目真做实战,将课堂教学、教室空间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培养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设计思维目前,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存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创新思维训练和培养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出现。这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能够应对时代变化的能力,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熟练掌握作图软件操作,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把握现代审美趋势,使设计的作品符合创意产业和文化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作品的现代文化品位。高校要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合理安排学生到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学习、实践,提前培养学生对行业的了解,积累其社会实践经验,加深其对视觉设计的理解,提高其技术研发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注:该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背景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创意市集’在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sjd760038。
参考文献:
[1]侯静雯.文化创意产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才智,2014(2).
[2]闫雪梅.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探析.歌海,2016(3).
[3]周光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艺术百家,(3).
[4]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5]陈桂珍.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4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茶文化也包含着上下五千年的生活哲理。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在茶叶的包装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茶叶的包装增加东方韵味,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得以更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可谓一举多得。
以形取神: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设计绝不应是简单的复制。如果设计师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图案直接搬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之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真正懂得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从中获取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才能够给茶叶包装注入传统工艺美术的神韵。因而,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设计师们要深入的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的来源以及背景,读懂传统工艺美术中独特的寓意,并结合茶文化具体的内容,将茶企的核心内涵以及茶文化的精髓“镌刻”在茶叶的包装纸上。中国工艺美术十分注重打造事物的意境之美,擅长含蓄的表达事物的美感,创造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念头。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之中,设计师们可以运用传统的留白手法,给消费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而留白的手法也能够使茶叶的包装显得干净与大气,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杂质,在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进行运用之时,设计师应该去取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其中陈旧迂腐的设计观念。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要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中汲取灵感,并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包装设计。这不仅是对设计师艺术功底的考验,也是对他们文化功底的考验。只有合理地运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元素,既不盲目照搬,也不一味地否定,才能够将茶叶的包装设计得更加生动。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也应该注意茶叶质量与包装的一致性,因为再精美的设计包装也遮掩不住味道低劣的茶味。茶叶包装的存在是为了凸显茶叶的品质,给茶叶加分,而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茶叶的销量。只有秉持这样的设计理念,设计师才能够将茶香融入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之中,让人们品味到独一无二的中国味道。
突出地域:欣赏千回百转的艺术层次。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中,地域的特色十分明显。而在我国的茶文化中,不同地区的茶文化的品种和味道也大不相同,体现的文化秉性也略有差异。这都是受到了地域的影响。如果仅将茶叶的包装统一归类,不仅不尊重我国文化格局的多样性,也糟蹋了上天的恩赐。因而,在茶叶的包装中,设计师应该加重的突出地域的文化特色,给茶叶的包装打上独一无二的地域标签,让消费者感受到不同的地域风情。例如:江南地区的茶叶包装可以以杨柳为背景,体现江南的地域特色。当消费者看到它时,江南的柔美也扑面而来。可见,在对茶叶的包装进行设计之时,针对不同地区的茶叶,设计师应该有不同的想法。而借用隐喻的设计手法,也可以增加茶叶包装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与众不同的亲切感,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具有地域风情的茶叶包装能够让消费者更加全面地欣赏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进而充实消费者的内心世界。而在茶叶包装材质的选择上,设计师也可以用一些地方性的材料,让人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地域的味道。
主题鲜明: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茶叶的包装不仅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更应该能够传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师应该在茶文化中挑选出符合当前国情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文字的形式将其运用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这样的茶叶包装不仅更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也能够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渠道。茶道精神一直是我国先进精神文明的代表,以茶养性更是不少国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做工精巧的茶具也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将茶道精神的精神体现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之中也能够表达我国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而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茶叶才能够走出国门,成为不可替代的东方经典。
作者:姚鹏单位: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5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遗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嘲弄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旧式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凝固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即使深谙,但也不是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回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现代文明一个有着现存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严守传统文化的本真,不全是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贤的思想,金融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福地。坚守本真,绒兰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严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严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哲人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6
传统工艺美术是别具魅力的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由于地域和民俗的差异而形成了多样化的美术形式。其中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当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关注度正在逐渐下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工艺美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的美术工艺层出不穷,以新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艺术审美也与时代的发展靠拢,引领着新的艺术流行趋势。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不被新时代所遗忘,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大众的艺术需求,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进行现代性转换,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应用先进科技,与传统美术生产工艺相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包含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多种形式,比如陶瓷、刺绣、刻瓷、雕刻以及木作等多项艺术工艺,是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艺术形式。传统工艺美术也曾经历辉煌的阶段,名扬海内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墨守成规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逐渐丧失了优势,伴随着新的.工艺美术形式的兴起,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逐渐的衰落,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局面。传统工艺美术的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不仅对于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联系。为了解决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困境,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现代化转换是最有效的途径。传统工艺美术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其中的文化底蕴。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转换,是在现代社会为传统工艺美术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在改革与创新当中,传统工艺美术开始呈现产业化发展的势头。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其目标定位的问题,存在着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矛盾,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相融入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传统工艺美术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并将其艺术价值转换成为经济价值。当今社会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其经济价值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式,通过艺术作品的生产,创造出经济价值。同时,传统工艺美术又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业形式,是具有文化艺术性质的经济产业,凭借艺术价值的发挥来创造经济价值,是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出路。既没有丢失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又充分提升了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价值。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
2、创新与保护。
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创新是关键性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不等于改造,不能实现了现代性转换,却丢失了传统工艺美术独有的魅力。传统工艺美术的民族和区域气息浓烈,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都有着相应的特征,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的目的不在于改造,而在于保护,为了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首先,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传统工艺美术其中蕴含的文化加以理解,转换视角,从现代的眼光出发,以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作为基础,适当的加入现代化的元素,并与其完美的融合。以经济性发展为基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为目标,创新与保护并举。其次,传统工艺美术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传统工艺美术加以保护,不仅是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同时也是对传统美术工艺的发扬与传承。当前,已经有许多传统工艺美术由于没有得到保护和发扬,已经失传和消亡。为了避免其发生,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是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在技艺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
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除了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创新改革之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从兴盛到衰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大量仿制品的出现,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管理,破坏了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市场秩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需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1、知识产权立法。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知识产权立法,为传统工艺美术提供法律保障,鼓励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提升创作者的热情。知识产权保护要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保护,包括艺术品外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多个方面,有效保证传统艺术创作者的基本权益。同时严厉打击侵权现象,并予以严惩。知识产权立法为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提供了有力保证。在法律的保护措施下,传统工艺美术能够深入的进行,更好的发展于现代社会。
2、加强产权意识。
在严格的知识产权立法基础上,传统工艺美术创作自身也要加强产权意识,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工艺美术正在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而往往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创作对品牌和产权保护不重视,就会发生品牌商标被抢注的事情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该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合法权益,维权难度大。为了更好的打造传统工艺美术,就需要加强产权意识,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篇17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家庭普及仅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电子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信息革命的巨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处理方式,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企业财务活动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和审计,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及应用的状况下,形成最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提高会计核算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和分析会计信息,准确迅速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提高会计信息利用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2.保证会计业务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的数据正确无误。计算机会计可以大大地扩充手工操作所不能涉及的领域,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手工记账的错记遗漏等问题,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避免了在手工处理账务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减轻财会人员工作强度,促进会计职能转变。实现电算化后,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传输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财会人员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管理现代化提供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绝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要求广大的财会人员学习掌握有关电算化知识,以适应工作要求。同时,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因此,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及时更新,不断提高从业素质,适应更高要求的工作需要。
1.对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影响。电脑软件业发展迅速,使用于会计行业的财务软件更是层出不穷,一些会计软件就已宣称“不需要懂会计”。计算机将自动完成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会计电算化在财会行业的普及,将减少核算型财务人才的需求,除了少量的会计研究人员外,将增加电脑系统开发人员、硬软件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取代传统的会计人员。未来的财务人员将主要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由多种电子设备、软件、磁介质组成的新型操作工具,将实现整个会计行业“无纸化”进程。
2.对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以ram(读写寄存)方式存在的“数据库”替代了传统账簿。其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随意编排,反复使用,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操作处理即可直接得到财务报表。因此,各种账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也使与之相适应的平行登记过账、结账、对账等技术方法丧失了存在的`依据。
同时电子计算机以其强大可靠的运算能力占据着会计实务检验中的重要地位。平衡验证法是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包括试算平衡、总账与明细账平衡、单项与合计平衡、横行与竖行平衡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使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只需输入(原始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进行)、输出(所需要的信息)即可完成财务数据处理流程。
3.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传统的手工做账中人与人的联系是主要的,因此,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如:凭证的记录与接收控制,现金与账务的责任划分等。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储存方式采用ram(读写寄存)的方式,它能不留痕迹地进行修改和删除。为了确保会计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准确与完整,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完整、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影响的具体表现。
1.数据收集方式不同。传统会计是收集各种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一过程都是通过手工记账的方式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会计电算化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采取多种方式将记账凭证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常用的方式有键盘输入和语音输入记账凭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扫描仪器或是通过远程调制解调器网络输入(主要指网络终端如仓库等部门的实时数据处理)将数据扫描录入,还可以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固定格式、内容的凭证(主要指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关费用的计提及年终转账等比较固定业务处理)。
2.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传统会计主要是由多人分别登记现金银行、往来、费用、存贷等各种明细账和总账,定期进行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核对,因而及其容易出现数据处理和数据之间的不平衡。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这些数据均可由计算机成批或实时自动处理完成,因此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3.会计期末信息的报告方式不同。传统会计需要财会人员从账簿或其它资料中提取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分析、分配、填制、计算小计、合计等,审核无误后,按使用者的需要编制成各种分析报表。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自动提取,加以运算,就会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有效提高了财务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4.会计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无论是记账凭证、账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在磁介质上,不再需要纸张和太大的空间,只需为数不多的磁盘、磁带或光碟,减小了保管的难度。
5.会计数据的审核方式不尽相同。传统会计中数据的审核全部是人工进行的,受到个人本身素质和潜能的影响,很难保证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在电算化中,部分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设置一定的勾稽关系,让其实时或成批自动完成,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将受到电算化会计的巨大影响。在此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