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参考教学设计【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长城和运河参考教学设计【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一篇】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读一读这几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长城?(雄伟)。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雄伟的?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简介山海关、嘉峪关。知道山海关与嘉峪关之间的长城有多长吗?怪不得把它称之为――万里长城了。
“不朽”――“不朽”是什么意思?你事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穿插介绍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故事,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不怕困难等。从而很好地了解“不朽”的两层意思。
3、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教完后,感觉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二篇】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资源提供者:礼貌者。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2)比较: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动作的时态。运用动画)。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不但说明大运河的长,而且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引导学生从奇迹的历史与特点这两个角度考虑)。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地安排教学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长城和运河参考教学设计【10篇】”,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
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指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
。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四篇】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入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民族创造奇迹不朽天堂杭州。
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1篇又1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4)“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句子: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5.指名读,生评议。6.齐读。
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三、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2.探究: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
教学反思与感悟: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难点:在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歌曲《长城长》。
一、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生:(出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2、我们都知道奇迹是指(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不平凡的业绩。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难能可贵的)。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录象走进长城。(播放录象)。
二、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a: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
(3)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过渡:还有哪句话可以做这些图的解说词?
4、b: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地方。(出示图片:山海关、嘉峪关)。
(2)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长城?(真是气势雄伟……)。
(3)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更能把长城的气魄雄伟读出来。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品读词句,品味长城――学习第二自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磐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t望口、射口吧!
c、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资料: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到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达3。1米,重1。5―1。7吨;墙体填满泥土、石块、用夯筑实;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汁掺石灰粘结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四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出示:据记载,单是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900里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如果将其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6、小结全段: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五、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明白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长城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许多海内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为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曾登上过长城。
1、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出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总理拉宾”
七、布置课外选做任务: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六篇】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述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这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要求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学生根据课前分享的“长城和运河参考教学设计【10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八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挂图,多媒体。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九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学生根据课前分享的“长城和运河参考教学设计【10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第十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预习设计: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
3、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
4、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书本,看p6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p7,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
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
8、老师补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9、现在,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10、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和运河,读题。
11、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谱写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形容词。
奇异奇迹不朽――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绸带诗篇――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嘉峪关首都北京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4)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它们?()读到这里,你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比较并组词:延()谱()族()。
蜒()普()旅()。
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朽()篇()绸()。
架()巧()遍()周()。
4、划词,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谱写创造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绸带奇异的景象人间奇迹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3、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