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实用(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1392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实用(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一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不断进行改革,积极主动的针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从而适应新的农村金融环境。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中,信贷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的形势看,信用社主要靠信用的形式发放大部分贷款,但是现实中存在一部分的个人或者单位诚信度不高,经常进行一些逃债、赖账等行为,有的拖欠客户彼此观望,长时间的不偿还贷款,从而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此外,近些年来国家的宏观控制以及产业调整等因素,使一些行业在资金运转上出现问题,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变化也给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困难,很多企业盈利下降,无力偿还相应的贷款,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债务危机更加严重,一些不良贷款的数量急剧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的农村信用社都采用了一些措施和风险管理工具,对信贷进行各种风险识别和管理。农村信用社较为常见的风险衡量方法有:专家评定、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以及贷款风险测量等,采取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轻松简便的完成风险管理,但是它们也存在自己相应的不足,比方说:首先,这些方法主要是以会计的账面为基础,对于借贷者经营过程中的变化反应较慢;其次,这些方法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主观上的影响因素较多,道德风险相应增加;最后,这些方法所需的人员较多,相应的工作效率低下。

(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从农村信用各种经济案件以及责任事件的状况来看,由于操作风险而产生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已经明显高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危险,因此,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讲,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业务流程风险和人员道德风险两个基本的组成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账务处理风险和违规发放贷款,在农村,信用社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处理的业务往往由一些金额较小的组成,但是业务的数量众多,相应的工作人员紧缺,一人多岗的现象严重,在一些业务处理时,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经常省略一些步骤,从而造成风险的产生。在贷款发放时,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对借贷人的审查不够细致,对于相关的借贷人资料只是粗略的进行核实,审查只做表面文章,从而造成贷款违规现象严重。在人员道德风险方面,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不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此外,一些相应的授权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约束制度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制度风险管理现状。

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础以及根本,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它还是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农村信用社作出了很多的改革,比如说:明确产权关系、健全约束机制、加强服务功能等等方面,而且在组织体系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成立了以省为单位的信用社联社,采取省级联社统一管理,相关法人独立经营的方法。这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比如说:第一,信用社的相关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对于一些关键的制度如产权关系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信用社内部的一些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内控机制急需解决,比方说,信用社对相关的法人代表约束、监督力度不够,相关的责任制度不明确,信贷方面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提出金融生态这一名词的人是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他在一次对不良贷款的评论时,提出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两个名词。所谓金融生态环境也就是指金融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它主要包括了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金融生态是生态经济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利用各种服务设施、服务手段以及服务途径对周围的生态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体现出全面的生态理念,使服务对象不断增强自我的生态意识,进而使得周围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优化。相反的,就会对整个金融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和损害。具体到农村信用社而言,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主要金融生态风险表现为:农村所处的地方信用基础较差,而且信用文化较为单纯,相关的信用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一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缺失,这些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信用社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从外部环境上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造成巨大的障碍。

(一)对风险管理观念进行创造性转换,建设信合文化。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党中央的指导精神,农村信用社应该努力围绕着服务“三农”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对信用社自身的经营观念、风险管理理念、员工从业精神进行创新,在整个农村信用社中形成一种“服务求生存,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全力以赴的创建一种和谐的“信合”文化。

(二)整理原有规章制度,重新调整业务流程。

根据当前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信用社应该努力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并积极调整缺陷流程。在对当前流程进行分享的“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实用(精彩8篇)”,应该将重点放在流程的调整和优化上,特别是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以及贷款业务审批流程。从其他银行引进较为成熟先进的网络财务审算技术,构建一套以省联社为基础的,信用社资金结算系统和常规操作系统,从而对信用社的各种财务处理和业务流程进行较为严格的程序化操作,实现严谨、实时、高效的财务管理。此外,对信用社的授权机制进行强化,明确各个信用社的职责和权利范围,对内部员工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实现完整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三)加强信贷资产监测与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贷款监督的重点是对贷款发生额的监测和考核。一是构建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建立信用评级、授信、项目评估、贷款担保、贷款期限、贷款定价、责任追究等基础信贷制度和客户相关管理制度。二是遵循监管部门要求,明确重点信贷资产监测指标,严格进行监测、检查和责任追究。对于单户大额贷款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信贷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推行信贷客户经理制度,并建立量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信贷从业人员的自觉主动性,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四)实施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完善准入制度。

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是成熟银行长期坚持、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农村信用社来讲,这两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建议从基础工作做起,以省级农信联社为单位,统一本区域的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的标准,原则、进入和退出、预警等制度,探索适应“三农”客户要求的管理办法。

(五)探索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化解农村金融生态风险。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和管理金融风险,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以乡镇为重点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倡质朴古老的诚信文化,大力推行“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企业”、“文明信用户”建设,持续改善和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组建以法人社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地区性风险互助组织,签订“风险互助协定”和建立“风险互助基金”,通过系统互助和行业自救防范、化解“三农”业务风险。

总之,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勇.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科技信息(学术版),(21).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二篇】

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风险和机会影响价值的创造或保持。它是一个从战略指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识别程序要求采用一种有计划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法,来归类分析业务的每个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加以认识和辨别。正确的风险识别是实施风险评估及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基础。

在识别损失风险之后,下一步就是衡量损失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这包括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法对特定风险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范围及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

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优化组合来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变风险的措施,如避免风险、转移风险、损失管理等;另一类是风险补偿的筹资措施,对已发生的损失进行资金补偿,如包括自保方式在内的`自担风险。保险可以看做一种风险转移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嵌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并对其他内部控制作出响应。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察。

所有企业都面临不确定性,对管理层的挑战是决定为增加股东价值而能够接受多大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层得以有效的处理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增加创造价值的能力。

管理层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障碍和威胁。企业需要知道损失来自何处并能够找出受益于损失控制程序的问题领域。管理层应尽力识别所有可能对企业取得成功产生影响的风险,包括整个业务面临的较大或重大风险,以及与每个项目或较小的业务单位关联的不太主要的风险。但是,对于每一项业务来说,收益往往是伴随着风险的。企业只有充分认识、理解业务中的风险因素,才能在内部控制中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顺利开展业务。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了解风险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的成本、影响及发生的可能性,并针对出现的风险制定应对办法,以确保供应链金融的畅通。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三篇】

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已进行到内部整改阶段,8月8日,公司法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按工作计划、对照《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考核得分表(修订稿)》进行法律风险自评整改工作。

自评严格按照8个a要素125个子要素进行,力争做到每一项都有支撑材料。现将自评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总经理办公会、专题会、局域网、公司宣传栏、部门看板等形式,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及要求、工作目标、组织机构、人员分工、评分标准、工作动态等内容进行宣传。公司宣传栏更换3次,召开专题会8次,报送集团法律风险管理简报共10期,宣传稿件7份。

第二,共进行了5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合同法及档案管理培训、风险信息报送培训、知识产权及全员培训。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于6月13日开始按批次组织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答卷,共398份。7月3日法务专员到芜湖公司进行培训。

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下发《关于成立法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法律风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财务部。制定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法律风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第二,招聘有资质的专职人员,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设立法律风险管理专项经费,为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第四,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制定工作计划8份,相关人员按照工作计划时间节点逐步开展好各项工作。

第五,建立健全法律风险信息报送制度,各部门按月报送法律风险信息。

三、重大事项决策。

第一,参照执行xx集团《三重一大管理办法》、《法律事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办法》,明确重大事项范围。

第二,4月下旬,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对照《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检查的主要内容》,逐项认真地进行自查,形成总结,上报集团。

第三,法务专员逐步参与公司重大事项,针对公司重大事项及时出具法律意见书。

四、规章制度管理。

第一,参照《xx集团规章制度管理规定》,规范公司规章制的制定、修改、废止等。

第二,上半年修改制定8项规章制度,全部由法务专员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条款组织职工代表、工会委员进行讨论。新制定的制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示、宣传。

第三,对公司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建立目录。

五、合同管理。

第一,成立合同评审小组,制定《合同评审办法》,对合同进行评审,并在合同评审表上签字。法务专员审查合同条款和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审查合同签订程序和合同约定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合同文本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第二,合同专用章由专人管理,合同必须加盖合同专用章,不得以单位公章代替。加盖合同专用章要进行登记。

第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客户回款情况对11家客户进行分级。

第四,修改完善合同文本,《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增加3项违约条款和协定管辖法院条款。

第五,加强合同档案管理,整理合同目录,便于查询和管理。

六、知识产权管理。

第一,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日常活动。

第三,为加强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做好公司商业秘密等级评定与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制定下发《商业秘密管理办法》、《商业秘密评定办法》。

第四,建立知识产权平台,对知识产权进行市场监测。下发《关于鼓励员工申报专利的通知》,对申报专利的员工予以奖励。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产品工程部补充3份查新记录,3份研发记录。

第六,每项专利建立一份档案,附目录清单,卷内资料按时间顺序存档。xx年共申报4项专利。

第七,与高级技术人员、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的劳动者签订9份竞业限制协议。

七、纠纷案件处理。

第一,建立纠纷案件档案,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追踪建立纠纷案件台账,加强纠纷案件管理。

第二,完善法律风险信息管理流程。每个部门确定一名法律风险信息报送人员,建立法律风险信息台账。

第三,目前公司没有涉诉经济纠纷案件。

八、自查和考核评价。

第一,3月29日上午分别对行政人事部的劳动合同档案整理、文件档案整理、财务部费用设立、产品工程部的知识产权档案整理情况、采购部的合同整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落实。

5月10日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对公司8个部门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

6月7日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召开整改会议,针对集团检查情况,制定28项整改措施。

第二,按规定同8个部门经理签定《法律风险管理目标责任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四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面看来。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低收入者的房贷所引发的。实质上。本次危机起源于刺激经济的目标下,过度的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终致危机恶化。而贯穿始终的是,无论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即“资产过度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和错位”。而所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金融行业更加普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过分信任,认为一切风险可以通过工具创新转嫁给别人,忽视了衍生工具内在的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成十倍地放大。

低收人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对房价的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财务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最终无法还清贷款。

信用评级机构则在此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意为投资银行提高其产品的信用等级.某种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美国所有债权式金融资产都由美联储来监管。也许风险可以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比较而言.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是严格的。而恰恰次级债以及衍生产品均由美国证监会监管,作为长期监管股权资产的机构,对债权资产的利害关系肯定不如美联储.监管错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尽管金融创新和美国次贷危机关系密切,但次贷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却是隐藏在这些创新背后对风险控制的极端漠视。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尽管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与大量衍生工具的推出不无关系,但这绝非是禁锢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创新的理由。事实上,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效率。但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金融创新在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以次级按揭贷款为例,其证券化程度很高,但由于其从贷款人到最终投资者之间的交易链很长,有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信息极度不对称,促使金融风险产生。我们在提倡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关系,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创新,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积极倡导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体现在出口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的26个行业的利润下滑,这些下滑的公司都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业面临下滑产生的资产质量变化以及由此对银行收益产生变化的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由于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的非对称性,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将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未来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将会显著下滑。

去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几个方面的风险逐渐暴露。并且部分风险与全球金融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风险特征如下: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明显增大。

首先,在我国众多注册的房地产企业中.自有资金能达到35%的企业不到20%,只能靠外部融资满足项目资金内在需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逐年下降。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为l8.84%,为l7.53%,20o3年为l6.94%。由于房价上涨。开发商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导致更多的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同时,开发商在获取项目后.都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借人数倍于其白有资金的银行资金。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其一.房地产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进行开发建设.等于将房地产风险完全转嫁到了银行身上。一旦房地产业发生逆转.银行随时面临危机。其二.一些开发商携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潜逃,也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三,由于投入的自有资金少,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压力小,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房价拉高牟取暴利,而高房价所暗含的风险一直是银行界所担忧的。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项目利润较大,收益有保障,银行乐于为房地产企业贷款,而住房按揭贷款被商业银行视为风险较低的优质资产业务。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的商业银行既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房提供贷款,又为购房者提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承担着来自开发商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双重风险。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且存在大量炒房投机现象。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然产生.尤其在部分大城市房地产泡沫更加严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l3.1%。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大量坏账产生,严重危害我国金融稳定。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变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不仅如此.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严重依赖性,牵涉着数十种上游产业,比如从开始,房地产就消耗了国内差不多一半的水泥和钢材。这意味着,除了目前银行已知的近四万亿房贷外,还有数十个相关行业为满足房地产膨胀所带来的硬性需求,扩大产能所进行的数目庞大的基础投资。这些基础投资很大程度也是来自银行的信贷,因此,房地产对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企业信用风险。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虽小,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其中之一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各家银行涉及企业风险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出口企业;二是中小企业。

在出口企业风险方面.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纺织、钢铁等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周期性行业企业的盈利大幅下滑。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经营成本上升是影响出口企业生存最主要的因素。出口企业关闭现象增多,私营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步伐明显减缓,尤其对中小、民营、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从目前来看,出el企业在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较低,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总体影响有限.但需密切关注20以来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现的信贷风险有所上升这一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值得关注。受经济增速回落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目前,珠三角等地区不少出口导向型的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已停产或倒闭,所有这些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也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对于中小企业在今年普遍遭遇生存困境.中小企业受损给银行业带来的实际信用风险相对有限.因为它们历来不是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放贷重点。中小企业的放款风险偏高,若银行主要从事中小企业放款,将有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在一个经济增长下行周期内银行的信用风险将会增大。

(三)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尽管我国经济目前因人民币升值而承受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但一旦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我们同样要蒙受严重冲击,特别是为了降低利息支出和取得额外汇兑收益而借人大量外币债务的企业。届时将陷入类似金融危机后韩国财团的境地,我们对这些风险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目前,商业银行代客境外投资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且不得投资bbb级以下的证券。但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也可能比较剧烈。

(四)流动性风险控制。

西方金融市场由于次贷危机深刻体验了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教训,中国的金融业也受国外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低、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流动性风险逐年加大。

(五)创新业务风险。

金融创新业务在拓展市场、提升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新的风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还非常匮乏,融资与交易手段非常单一,相关制度与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国外多次的金融风暴以及当前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金融创新在繁荣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工具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投机行为,无限扩大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积极研究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一个强烈的警示:金融机构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强调执行力度.其经营必须以规范审慎为原则。早在美次贷危机爆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金融机构就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利益驱动,没有采取措施,关键还是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够。要培养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

(二)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是房地产信用市场泡沫的破灭。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信用产品,依赖的是有信用的人.依赖的是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因此要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信用监管平台,降低信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借鉴美国在信贷市场方面的结构性技术,加强风险过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有效进行客户区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结构化住房信贷产品,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大有裨益。

(三)必须不断优化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信用风险。

面对宏观调控,银行业应主动适应,及时调整策略,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发展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年宏观调控实行从紧政策,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在当前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风险不断积聚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占比过大,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坏账。损失将极为惨重。各银行机构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尽快收回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尤其是资质、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降低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比例,以分散风险;对长期经营不善,对银行综合贡献度不高的房地产贷款要尽快回收,逐步退出这些企业;对长期欠账不还的房地产贷款要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要重点支持资金实力较强、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利用宏观调控的契机,积极做好房地产客户的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应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切实加大贷款封闭管理执行力度。以重点产品和优质客户为营销对象.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人和区域准入策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强化风险控制力,进一步改善贷款质量。同时要强化大局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和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授信管理体制,防范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转嫁风险,确保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强调: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科学、有效、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管理者可以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来进行防范。而且要改变过去内控制度重复与缺失并存局面,整合全行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形成全行科学、系统的内控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商业银行中不乏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先例,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跟没有一样。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的员工激励奖惩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加强对基层行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

(五)积极防范市场风险。

重点做好汇率风险的防范工作.尽量分散币种结构.选择强势货币的投资标的,并充分利用期权、掉期和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究以及对各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的判断,降低利率风险:认真做好交易对手选择、风险披露、资产保管、纠纷处置等工作.尽量事先准备好相关预案。

(六)关注流动性风险。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存款结构和资金形势变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我国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市场情况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在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优化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做好工作。

(七)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外部监管是风险管理的保障。

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第一,扩大监管范围。第二,改革监管结构,将来时机成熟时必须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五篇】

判断题。

1.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2.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各种关系。()。

3.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虽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但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

第三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1.在本金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若只有一年计息期,单利终值与复利终值是相等的。()2.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加1等于同期、同利率的即付年金现值系数。()。

3.标准离差反映风险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各种不同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4.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越高。()。

5.在两个方案对比时,标准离差率越大,说明风险越大,同样,标准离差越大,说明风险也一定越大。()。

第四章筹资决策。

1.在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一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越高,则债券的发行价格越低。()2.当公司增发普通股时,原有股东没有优先认购权。()。

3.与长期负债融资相比,流动负债融资的期限短,成本低,其偿债风险也相对较小。()。

4.在有关现金折扣业务中,“1/10”的标记是指:若付款方在一天内付款可以享受10%的价格优惠。()5.商业信用筹资属于自然性融资,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商业信用筹资没有实际成本。()。

6.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采用负债筹资会提高普通股每股利润,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1.最优资金结构是使企业自有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

2.财务杠杆系数是由企业资金结构决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3.导致经营杠杆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

4.在计算债券成本时,债券筹资额应按发行价格确定,而不应该按面值确定。()。

5.当预计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利润时,采取负债融资对企业有利,这样可降低资金成本。()。

6.通过发行股票筹资,可以不付利息,因此其成本比借款筹资的成本低。()7.当企业资产总额等于权益资本总额时,财务杠杆系数必然等于1。()。

8.当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时,则企业的固定成本为零,此时企业没有经营风险。()9.企业的负债越多,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

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

1.赊销是扩大销售的有力手段之一,企业应尽可能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2.现金持有成本通常为有价证券的利息率。()。

3.现金持有成本中的管理费用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有关。()。

4.企业可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期,是企业日常现金管理措施之一。()5.商业折扣就是现金折扣。()。

6.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指标反映了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数额扣除各种可靠、稳定性来源后的差额,必须通过应收账款收现来弥补的最低保证程度。()。

7.存货经济批量是指使一定时期存货的订购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8.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投资于其他方面获得的收益。()。

第七章项目投资决策。

1.某项投资虽然只涉及一个,但同时在该年的年初和年末发生,则该项投资行为从时间特征看属于分次投入方式。()。

2.经营期发生节约的经营成本应计入现金流入项目,而不列入现金流出项目。()。

3.在对同一个独立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用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指标会得出完全相同的决策结论,而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则有可能得出与前述结论相反的决策结论。()4.运用内含报酬率法和净现值法进行单一投资项目决策得出的结果不会发生矛盾。()5.某个投资方案,其内部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则其净现值必然大于1。()。

6.在评价两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时应该着重比较各自的内部收益率,选取内部收益率高的那一个方案。()。

7.某贴现率可以使某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则该贴现率可以称为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

8.利用净现值,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单一独立项目评价时,可能出现评价结论相矛盾的情况。()9.若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高于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则a方案的净现值也一定大于b方案的净现值。()。

第九章收益分配。

1.财产股利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股利发放方式。()。

2.根据无利不分的原则,当企业出现亏损时,一般不得分配利润。()3.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加现金流出量。()。

4.企业以前未分配的利润,不得并入本的利润内向投资者分配,以免企业过度分利。()5.企业采用剩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6.企业当年无利润就一定不能发放股利。()。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六篇】

1.目的:为了广大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在严格按gsp管理的同时,对贮、运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冷藏药品在收货验收、储存保管、发货配送等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公司经营冷藏药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冷藏药品收货验收、储存保管、发货运输整个经营过程。

2.)配送中心负责冷藏药品接货、储存保管、配送;负责冷链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修、及正常运行;负责药品冷链环境实时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3.)质管中心对冷藏药品冷链收货、贮藏保管养护配送整个经营过程进行监控,督促各经营流程严格按相关规定操作;验收组具体负责购进冷藏药品的到货常规验收、测温和查看途中温控记录。

3.内容。

3.1冷藏药品的采购。

仓库对冷藏药品的接货,不管对方以何种冷链方式运输,一概用冷藏车接货。到接货地点冷藏车厢内温度应达到2-8度。

3.2.冷藏药品的验收、贮藏保管养护、出库复核配送3.2.1:验收。

仓库主管对在库冷藏药品对保证按该药品的贮藏温度贮藏负责,并督促仓库人员遵守冷链管理各项规定。

冷藏药品在库房内贮存期间,库内环境温度始终应符合该药品的[贮运]项温度要求。库房保管员、药品养护员应随时检查库房温度是否符合。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仓库主管,由仓库主管联系冷链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专门人员进行处理。如在短时间内(2小时)无法修好,应及时安排冷藏药品移库。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专门人员、养护员应把该库房的异常情况、处理情况及时记录以备查。

3.2.3.药品销售出库复核配送。

仓库主管对冷藏药品保证按冷链温度运输到客户目的地负责。

a、药品每次入库取货应尽量考虑多单品种集中取货,复核员应同时入库复核,复核无误的产品经药品电子监管扫码器扫码后,由复核员直接按仓库主管冷藏药品的发运方式指令,在阴凉发货区安排冷链打包或搬上事先温度已经达到2-8度的冷链配送车上。

b、冷藏药品发运方式:以冷藏车运输为主,冷藏箱+冰袋为辅。

浙江省内或省外量大的客户冷藏药品配送必须采用冷藏车2-8℃度全程运输,并对途中温控自动记录。

仓库主管对在库冷藏药品对保证按该药品的贮藏温度贮藏负责,并督促仓库人员遵守冷链管理各项规定。

冷藏药品在库房内贮存期间,库内环境温度始终应符合该药品的[贮运]项温度要求。库房保管员、药品养护员应随时检查库房温度是否符合。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仓库主管,由仓库主管联系冷链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专门人员进行处理。如在短时间内(2小时)无法修好,应及时安排冷藏药品移库。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专门人员、养护员应把该库房的异常情况、处理情况及时记录以备查。

3.2.3.药品销售出库复核配送。

仓库主管对冷藏药品保证按冷链温度运输到客户目的地负责。

a、药品每次入库取货应尽量考虑多单品种集中取货,复核员应同时入库复核,复核无误的产品经药品电子监管扫码器扫码后,由复核员直接按仓库主管冷藏药品的发运方式指令,在阴凉发货区安排冷链打包或搬上事先温度已经达到2-8度的冷链配送车上。

b、冷藏药品发运方式:以冷藏车运输为主,冷藏箱+冰袋为辅。

浙江省内或省外量大的客户冷藏药品配送必须采用冷藏车2-8℃度全程运输,并对途中温控自动记录。

24小时内到达客户单位。

冷链设施设备日常使用、维修保养及相关记录管理。

冷藏药品冷链系统设施设备包括: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及冰袋冷冻用冷冻柜及温控检测设备和报警设备等。

仓库主管应对冷链设施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维修定岗定员,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做好冷链设施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维修等相关记录。冷库、冷藏车应配备有自动检测、调控并即时显示、记录温度状况和报警的设施设备,自动温度记录数据每月拉成纸质资料统一归档到仓库主管并妥善保存(至少三年),以备查及药品质量跟踪。

a、仓库主管负责公司冷藏车的定员定岗、冷藏药品接货及配送调度,并督促冷藏车驾驶员按冷藏药品规定的运输温度运输和做好冷链配送记录。

b、冷藏车驾驶员应相对固定并对车辆正常运行、制冷温控完好状态负责:

2经常保持车厢内整洁,不得有杂物;

3.冷藏车装运冷藏药品前应事先发动制冷系统使车厢内温度达8℃左右,装货结束,立即关闭车厢门。

4.冷藏车配送药品整个运输途中车载温度实时自动记录仪不得关闭,记录间隔应设为5~15分钟记录一次;记录数据按每票(或当天数票)送货单打印纸质并保存(至少三年)。

5.驾驶员应随路注意冷藏箱体内温度状况,如发现制冷意外,不得打开冷藏车箱门,应就近寻找修理,如估计短时间内(1小时内)不能修好,应立即向车辆调度主管(仓库配送主管)联系并商讨其他方式或车辆冷链配送冷藏药品。同时把意外情况记录在冷藏药品运输记录以备查及质量跟踪。冷冻柜冰袋放置管理:

a.仓库主管应安排专人负责冷冻柜设备的管理和冰袋的放置,并督促该员工冰袋放置规范和冷冻时间的充分。

b.冰袋必须干净、无破损,应平整放入冷冻柜。冰袋层与层之间应有塑料泡垫间隔以免冰袋间霜结,方便取用及保留一定空隙以利柜内冷空气循环。冰袋放入冷冻柜应在正常制冷状态下48小时后方可取用。冰袋的冷冻状况应有明确的标志:可使用或冷冻中。

c.冷冻柜的制冷状况应用温度自动记录仪记录,冷冻柜设备负责人应每天上下午查看两次是否温控正常并记录温度。冷冻柜内应保持清洁、有序并经常除霜。发货运输包装管理(冰袋+泡沫箱)。

a、药品运输包装必须按客户单位分别打包,冷藏药品与常温药品一起运输时,温控就低不就高。在运输包装外面应有明显的收货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送货信息。泡沫箱外不得留有上家供应商的任何运输痕迹,箱体必须清洁、密封。泡沫箱有破损、不干净及不能密封的,不得用于冷藏药品的运输。

b、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待发冷藏药品的数量、体积及发货目的地的远近不同,应选择不同大小的保温箱和冰袋。要求以最快的物流方式,使冷藏药品从发货打包到客户手中运输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c、冷藏药品一经托运,仓库应及时告知收货方货运信息提醒对方注意提取(可采用短信或电话或传真方式)。同时应关注药品流向及到目的地时间。

d、仓库应建立真实、完整的冷藏药品运输记录,并与冷藏车的使用配送运输记录、托运记录相对应,做到每单、每票可查,可追溯。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七篇】

自我认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

风险管理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的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等特点。

重要性:

2、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市场风险。

3、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信用风险。

4、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操作风险。

5、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流动性风险。

6、以自己的理解简述金融风险辨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用自己的理解简述如何简单辨识风险类型和受险部位。

8、简述金融风险辨识方法,并对其中一种详细描述。

9、详细描述var10、简述国内证券风险管理与国际证券管理的区别。

金融风险管理学习资料【第八篇】

风险一般被定义为“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三个要素有机构成的。

(二)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也是一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1.金融风险的特征。

(1)隐蔽性。隐蔽性指由于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不完全透明性,在其不爆发金融危机时,可能因信用特点而掩盖金融风险不确定损失的实质。

(2)扩散性。扩散性指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可能导致多家金融机构接连倒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

(3)加速性。加速性指一旦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失去信用基础,甚至出现挤兑风潮,这样会加速金融机构的倒闭。

(4)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金融风险发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或非经济条件,而这些条件在风险发生前都是不确定的。

(5)可管理性。可管理性指通过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规范、智能性的管理媒介,金融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6)周期性。周期性指金融风险受经济循环周期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呈现规律性、周期性的特点。

2.金融风险的来源。

金融风险来源于风险暴露以及影响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金融变量变动的不确定性。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资产组合的资金头寸称为风险暴露。风险与暴露如影随形,紧密结合。没有风险暴露就没有风险,也就无所谓金融风险了。同时,暴露与风险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暴露反映的是风险资产目前所处的一种状态,而风险是一种可能性。风险暴露的程度可以用暴露和风险同时加以刻画,如贷款的信用风险暴露等于该笔贷款目前的信用暴露与违约损失率的乘积。

不确定性是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反映了一个特定事件在未来变化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不确定性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外在不确定性是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的风险因子。外在不确定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都会带来影响,导致的风险一般是系统性风险;内在不确定性主要源于经济体系之内的因素(如主观决策、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等)造成的不确定性,它具有明显的个性,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则或投资分散化等方式来降低其产生的金融风险,这些风险都为非系统性风险。

3.金融风险的经济结果。

(1)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可能会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着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增大了交易和经营管理成本;可能会降低部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

(2)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引起一国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的下降;影响着一国的国际收支;可能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甚至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4.金融风险的分类。

金融风险的种类和分类标准很多。按照能否分散,可将金融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按照会计标准,可将金融风险分为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按照驱动因素,可将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类型。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回避风险”。系统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指的是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波动可能导致的企业利润损失。宏观经济风险具有潜在性、隐藏性和累积性。

(1)宏观经济风险的潜在性指的是宏观经济风险总是与宏观经济系统相伴而生的,宏观经济发展和运作本身就蕴涵着经济风险。

(2)宏观经济风险的隐藏性指的是虽然宏观经济风险总是潜在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它是隐藏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

(3)宏观经济风险的累积性指的是宏观经济风险会随着社会经济矛盾的不断加深而日益增大,当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2.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被称为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变动导致金融机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及其收益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当通货膨胀率提高时,由于货币贬值将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受到损失,同时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也在下降,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投资收益率,实际收益将为负,这会给金融机构造成更大损失。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而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存贷款业务中,利率的上升与下降,意味着利息支出或利息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证券投资业务中,由于利率的高低反方向影响证券价格,从而影响买卖证券的价格收益。保险业务中,费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利率因素,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不同,利率风险既可能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也可能使其从中获得收益。利率的某一变动,在使用金融机构的某些业务受损或获益的同时,也会使其他一些业务受损或获益,当然,这些受到相反影响的业务不一定属于同一金融机构。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由于受到中央银行的管理行为、货币政策、投资者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率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导致金融机构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的经济价值变幻不定,从而使其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行市场化利率的国家,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通常较大。

4.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被称为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使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负债造成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具有或然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三大特征。

(1)外汇风险的或然性是指外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不具有必然性。

(2)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外汇风险给持有外汇或有外汇需求的经济实体带来的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营利,它取决于在汇率变动时经济实体是债权地位还是债务地位。

(3)外汇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外汇风险给一方带来的是损失,给另一方带来的必然是营利。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市场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由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子的变化引起。

(2)种类众多、影响广泛、发生频繁,是各个经济主体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基础性风险。

(3)常常是其他金融风险的驱动因素。

(4)相对其他类型的金融风险而言,市场风险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数据的易得性较高。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是可以抵消、回避的,因此又被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可回避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在信用活动中由于存在不确定性而使本金和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在银行业务中,贷款是一项主要的资产业务,它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而且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借款人不能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业务中,也存在于其他债券投资、票据买卖、担保、承兑等业务中。信用风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产生额外收益,风险后果只能是损失。

信用风险是金融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银行都被呆账、坏账所困扰。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多家银行因坏账过多而倒闭。我国商业银行也同样面临着很大的信用风险,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可能是债务人的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宏观经济萧条引起的连锁反应使债务人无力按时还款所致。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主要特征表现在:

(1)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营利水平变化,从而使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的因素主要有: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未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分析,草率上马;不注意技术更新,使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下降;不注意市场调查,不注意开发新产品,仅满足于目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满足于目前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销售决策失误,过分地依赖大客户、老客户,没有注重打开新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等。外部因素是公司以外的客观因素,如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使公司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引起公司营利水平的相对下降等。

但是,经营风险主要还是来自公司内部的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流动性的不确定变化而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金融资产以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流通、交易及变现的能力;另一层含义是指金融机构能够随时支付其应付款项的能力以及能以合理的利率方便地筹措资金的能力。如果这些方面的能力强,则其流动性好;反之,则流动性差。当发生储户挤兑而银行头寸不足时,就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若控制不力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流动性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及构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二级市场的发育程度、已建立的融资渠道等。金融机构在选择持有资产形式时,除了考虑收益性外,还应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减少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有:

(1)操作风险成因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2)操作风险具有较强的人为性。

(3)操作风险与预期收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4)操作风险具有广泛存在性。

(5)操作风险具有与其他风险很强的关联性。

(6)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性或独特性。

(7)操作风险具有高频率低损失和高损失低频率的特点。

(8)操作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特发性。

(9)操作风险的管理责任具有共担性。

第二节风险管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2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