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9981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1942观后感【第一篇】

首先刚看到这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那种红色电影,而我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是非常深恶痛绝的,看一次就会异常的愤恨一次,我不是传说中的愤青,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爱国是作为一个国人的底线,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所以我就不愿意主动去看这些让我很虐心的东西。另一方面,显然这应该是那种还原历史,纪实类的电影,而对于这类电影我也是有一种似乎是天生的排斥,怕这些电影加入编剧、导演、演员自己的思想后,演绎的不再像当初历史本应有的那种感觉了,而我又是一个情感思想很容易受到别人或者环境影响的人,所以我就只好靠自己来刻意避开这些思想的入侵来保留自己思想中的本真了。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好多的感触似乎一下子将这些矫情的想法全部吞没了。

辛酸,灰色的笑点。对于笑点我只能这么形容了,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纯正的河南方言,配上那些土掉渣的人们的演绎,确实时不时地让人发笑。可是那笑是如此地辛酸,让人的心像被一双大手用力地扭曲的难受。

电影以一个地主和一个佣农家庭结伴逃荒的过程为线索来展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灾害的无奈。影片一开始,老东家迫不得已借粮给佃户,派栓柱去叫兵结果引来日本军队,最后在一片混乱中家财散尽,不得已走上逃荒的道路。老东家便在这逃荒中成了他的长工和佣户的领头人。逃荒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整个历程中遭遇严寒,饥饿,飞机空袭,好不容易赶到陕西,却不被陕西政府所接纳。灾民们好不容易的一点生的希望又破灭了。影片的结局是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认了一个失去所有认识的人的小女孩为孙女,两人携手走在一片桃花灿烂中。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压抑,沉痛的心情无法言说。对于1942年,或许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感觉吧,只过分地关注战争,却忽视了战争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了。

看完电影,对于老东家和栓柱,或者说对于男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痛苦就是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爱人也罢,亲人也罢。逃荒的一路上看着自己爱的人一个个从自己身边离去,两个男人的痛苦表情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好揪心,甚至是心疼。为了活命,四升小米卖一个媳妇,两块饼干换一条命,好心寒,当然那种钻心的痛我是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的,我能做的只是暗暗地流几滴泪,以祭奠那些可悲的命运。

当老东家他们所剩不多的人到达陕西,难民们一直坚定相信着的政府的表现真的是让所有人都绝望了。当老东家对栓柱说他再也不相信了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也是异常的难受。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们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他的百姓们绝望,甚至都放弃去争取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了,这就是真的可悲了。我甚至无法想象,在大敌当前,大灾当道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官员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高举一切为国为人民的大旗,背后却坐着那些苟且令人唾弃的卑鄙勾当的,可悲呀!

饥荒中的人们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甚至过上了人吃人,狗吃人的生活,这是在今天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候,粮食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而在今天呢?我们拥有着足够多的粮食,却不再如从前那般珍惜。吃不完的东西就毫不犹豫的扔掉,如今已是司空见惯。可谁曾想过,时光倒流几十年,回到1942,一粒小米甚至可食用的草根树皮,只要能填饱肚皮,都显得弥足珍贵。如今,虽然我们生活在国家的庇佑下,衣食无忧。可是,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是有人饱受饥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当下,也没有理由不去感谢国家给了我们和平的社会环境。现在自然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如果还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很有可能也会像河南的人民一样进行大逃荒了,觉悟吧人类!

当然影片带给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饥饿,同时还有人的尊严。电影里有两个人物:栓柱和老马,便从正反两面诠释了尊严这两个字。栓柱卖了她的一夜妻子花枝,带着两个孩子跟着老东家逃荒,却把孩子都丢了,只留有一个风车。为了这唯一的念想,当被日军俘虏时,誓死不食嗟来之食,被日军残忍杀害。而老马,从厨师到法官再到日军的阶下囚,尊严在生命的考验下渐渐泯灭。这无疑是本片的另一个催泪点,尊严和生命哪一者更加重要,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前者,想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绝食显志,许多事例都在无声地回答这个问题。但真正当我们面对像栓柱老马那样的境况,特别是在面对外国侵略者时,我们还会有栓柱那样的勇气吗?也许有人会认为栓柱的死太遗憾,但在我看来,他的不屈,他的勇气,甚而他对孩子的爱都是可歌可泣的,我佩服这种人,是条汉子!

说到这儿似乎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了,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每每提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忍不住愤青。看着片中日军的飞机不断地轰炸着叫做中国的土地,残败不堪,满目疮痍尽收眼底时,我真的会一下子词穷,满脑子除了“禽兽”这个词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非常恨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好的文采,可以很文艺地骂的那些种种一无是处,支离破碎。爱国似乎谁都懂,如你所想,做你所想,我想就够了。始终都坚定地相信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只有珍惜和信仰了。珍惜生活,信仰生命。

关于电影一九四二观影感600字<一>【第二篇】

悲凉,无止境的悲凉。这是我看完整部《一九四二》后唯一的感受。

悲凉之后是空白,一种灵魂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的感觉,整个人都沉甸甸的。

不愧为一部巨作,无与伦比的真实。

影片讲述了在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了旱灾,并且非常严重,灾民们开始被迫逃荒,苦不堪言。主角老范之前是一个财主,灾难发生了带领家人和长工也开始了逃荒的路程。经过一场日军的空袭,老东家失去了财产。之后,他身边的人悉数死去。后来到了陕西,却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他开始往家的方向走,只为死得离家近一点……

那个萧条的年代,内忧外患。旱灾、蝗灾遍地,庄稼颗粒无收,又正值日寇侵略我国,国民政府却软弱无能……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当然不堪想象。

印象最深的是在河南人民逃荒过程中一个片段:

灾民们在路上遭到日军空袭,到处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徒小安看见一个小女孩被活生生地炸死,却无能为力。他把《圣经》放在女孩致命的伤口上。鲜血染红了书页,飘飞、零落。

忘不了那沾血的《圣经》。在苦难面前,上帝终究退缩了。正如小安在后面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上帝总是战胜不了魔鬼?既然他战胜不了魔鬼,那我信他有什么用?”或许信仰并没有错,可是信仰有时真的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拯救不了自己。或许只能怪那个时候的世界,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日本残忍无人性。人性是什么?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灾民苦不堪言,政府官员却在醉生梦死,装作糊涂?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日本看见那么多灾民,却冷笑着轮番轰炸?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字【第三篇】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 2点30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由徐老师带领我们冒雪向“中原影都”出发。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走了6、7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有次序的走进影院内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来。等大家都做好后电影就开始播放了,故事讲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发生自然灾害,旱灾伴着蝗灾同时出现。老百姓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们把能吃的野菜、树皮都给吃光了。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给卖了。一个小孩才能换到一小碗米,我在电影里看到,有的人饿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这种事情发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处都是非常可怕。我们看到这种画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来后,吃饭时我手里捧着这碗白米饭心里沉重多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1942》观后感【第四篇】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59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