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19634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第一篇】

关键词严监生 葛朗台 审美 比较

中西方文学课的开设是为学生打开视野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集中体现了不同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异质文化,西方文学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追求方面都与中国文化迥然相异。有必要面向整体的大学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入多元文化视角,即从多种文化和不同文化的角度入手去分析西方文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解读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渗透的文化内涵,与本土文化进行比照分析,寻找情感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异质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比较阅读法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中西方文学史上,作者笔下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其中吝啬鬼的形象以其生动独特的性格特点成为社会现实问题专职讽刺的焦点。无论在小说还是戏剧领域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汇集众多的吝啬鬼形象。中国四大吝啬鬼: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卢至《一文钱》里的徐复祚,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吴敬梓《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世界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这些吝啬鬼的形象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与时代,彰显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在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是他们的显著共性。这些吝啬鬼形象的塑造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各自社会的时代特征,是中西方宗教观和伦理观的写照,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作家塑造吝啬鬼形象的目的无非是给读者警醒作用。本文通过对葛朗台与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进行研究,以探讨二者所蕴涵的不同社会意义、内涵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小说人物性格成长环境之对比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极力地批判了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以法国资产阶级的血腥掠夺和金钱势力的严酷统治为背景写作的,成功地塑造了贪婪吝啬、凶狠残忍的葛朗台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冷漠无情。两部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由于具体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他们自身的不同性格,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谓艺术创造,就是艺术创作主体根据不同的题材领域,在对社会历史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把握,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家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代表。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势力腐败、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兴起的时代,是各种矛盾纷纭复杂激烈斗争的时代。时代的变化,激励着巴尔扎克的忧国忧民的神经,也领略了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欧也妮・葛朗台》的创作正是在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统治上升时期,巴尔扎克真实地再现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使其成为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其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葛朗台,无疑是作家对这个独特的社会特有的观察与长期的思考的结果。葛朗台生活的时代,正值欧洲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转向金融资本的时期,金钱给予传统社会全方位的冲击,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宰一切的力量。在法国大革命前后,金融资产阶级更是通过巧取豪夺,从而迅速发家,那时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利润和财富已经变得十分的野蛮与凶恶,他们为了占有黄金可以不择手段。葛朗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了惟利是图的个人品性。比起早期的积攒金钱的守财奴来,葛朗台的剥削手段更加狡猾阴险,他不仅进行充满血腥气的高利盘剥,还趁政权更迭之际,进行政治投机和金融投机,他贿赂官员,买卖公债,不择手段,成为了地方上的首富。然而,在人类的情感领域里,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台虽具有万贯家财,却无丝毫幸福可言。巴尔扎克通过用葛朗台这个代表人物,揭示了一个丑恶虚伪的社会。

与巴尔扎克不同,吴敬梓出身于封建科举世家,他的思想主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世界的丑恶和腐朽的科举制度有着深切的感受。《儒林外史》是他愤世嫉俗之情的一种外化,很好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刻画出一个卑微怯懦,吝啬却有人性的严监生。严监生生活的明清时代,正值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封建经济依然是社会的主导,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儒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迷恋科举功名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之势。在普遍的科举观念的作用下,严监生不可避免地以功名高低来衡量别人与自己,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钱积累的不够多,而是在封建科举文化的阴影里自己的身份太低下,活得太卑下太委屈。他深感自己生存的卑微,凡事畏灾惧祸,处事小心谨慎,惟恐不周全而得罪人。在以“八股取士”的明清时代,文化专制也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监生生活在这种特定的时期,必然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独有性格。

二、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定位之对比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展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因为中西方在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关系也有较大的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倡导仁爱,中国人性情温和,重血缘。“三纲”、“五常”等一整套伦理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时代人际关系的准绳。在这样一个民族,每个家庭中肯定存在友爱行为。

我们冠以严监生“吝啬鬼”的名号是因为他的“灯草门”事件。我们解读他的吝啬错误的认为他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其实不然。在作品中描绘他的家产“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是每当小儿子要吃时,他却可以买四个钱的肉哄他,虽然很少,但是对于非常吝啬的人来说,确实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之心。他的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卷行李跑到省城去了,一向省吃俭用的严监生却请差人喝酒并塞钱,想办法息事宁人。自己有病舍不得吃药请医生为自己破费钱财,老婆病了却“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后因医治无效前妻王氏去世,又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为妻发丧。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显现出吝啬并没有割断严监生的亲情关系,泯灭其人性,他爱惜孩子和老婆和他爱惜家产一样,他对家人有情有义。严监生的所谓“吝啬”,如果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的人或同类那些小生产者们比,并不显得特别,可以说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特点,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积累和保护财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尤其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那种狭隘性和和保守性凸现了出来,具有某种典型性。严监生省吃俭用、过分的勤俭节约,是那时的“省钱达人”,这种类型的人在当时社会里比比皆是,吝啬和勤俭持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如果把严监生放置其中,并不显得特别,从他身上也看不到那些畸形病态的东西,相反他身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应该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文化,这是它的阶级本质。关于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个性自由,不受他人干涉,并且人们讲求在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在葛朗台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文明发达,但精神文明匮乏,道德堕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那时正处于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观,代之而起的是“金钱主宰一切”的观念,支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金钱而活,赚钱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除了从攫取财富中获得幸福外,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所以这样的时代背景就决定了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之流唯利是图的本性,骨子里都冒出对金钱不可遏制的渴望,揭示了他们对金钱的共同兴趣,所以他们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选择牺牲他人利益作为生财捷径。

与严监生相比,葛朗台对妻子和女儿的残暴和冷酷,让人不禁为之毛骨悚然。葛朗台妻子病重时,他想到的不是如何请医生给她治病,而是怎样侵吞自己妻子的私人财产。妻子刚刚去逝,他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女儿在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件上签字。当他知道女儿欧也妮把私人积蓄送给侄子查理时,他那副模样,活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恨不得一口把女儿吞掉。葛朗台的弟弟在巴黎破产自杀,葛朗台理应替弟弟还清债务,可是他一毛不拔,只是把债务记下,让侄儿来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其侄儿来投奔于他,他竟毫无怜悯之心,还把侄儿赶往印度。什么夫妻之爱,亲子之情,兄弟之谊,全被金钱的血腥污水冲刷的荡然无存了。他的的确确是唯利是图,不仅吝啬,而且贪婪,甚至是凶残,冷酷自私的恶魔。从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来看,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使他坚信“金钱主宰一切”的人生信条,金钱给他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葛朗台的吝啬显然出自于他本人对金钱的不尽贪欲。他老于世故,工于心计,善于谋划,实属“老奸巨滑”,利用一切生财机会,不择手段。他的生财之道更多地表现出资产者特有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特征。

三、结语

两位作家在揭示人际关系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人物性格作为契机进行深刻的解剖,对其深层心态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揭开了私有制的社会关系的实质。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利益化,爱心的吝啬,使得我们面对求助已经坦然学会袖手旁观。面对日益缺失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缺失,我们更应关注人性的健全。

通过对中西方文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具有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的影响。审美取向时时刻刻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却很少被关注。文学作为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方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都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极具民族色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学也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魅力,因此我们应当让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中西方文学的文化及比较研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学的特点加以展现,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第二篇】

二十世纪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增强感受的难度与时延的延宕艺术,是艺术成其为艺术的主要手段。”的确,恰当地使用延宕艺术,在丰富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灵,拓展生活层面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几篇成功地运用了延宕艺术的课文,现浅析如下,与大家共赏。

一、丰富人物形象——《猎户》的延宕艺术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正是大好的打猎季节,我们到红石崖去采访打豹英雄董昆。”

《猎户》开篇就一语破的点出了作品的表现对象。可是,接下去,作品却没有顺势而下,向你介绍这位颇富传奇色彩的英雄。

最先出场的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的尚二叔。他是一个老猎户,深深留在作者脑海中的是尚二叔的那杆长筒猎枪,那老的发紫的药葫芦,那满屋子五彩斑斓的野鸡、水鸭、大雁的羽毛,还有炕上铺着的老狼皮。

接着出场的依然不是董昆,而是人们传诵中的“百中老人”,他七十三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爬山越岭,健步如飞,夜里能百步之外打香火,百发百中。他是一个标准的猎户。

红石崖到了,可董昆依然没有出场,作者让我们看到的只是董昆的打猎成果,听到的是林场场长的一套打猎经。

第二天,作者要离开红石崖了,董昆这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作者描绘了他强壮的身躯,射人的目光,悲惨的身世,勇敢的猎事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野兽也好,强盗也好,只要害人,不管是狼,是豹,还是纸老虎,我们统统包打。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文章不是直接讲述与董昆相见,而是从头一天写起,从家乡的尚二叔写起,有意延缓主体事件的叙事进程,广泛展示了猎人们的生活,让读者具体感受了猎人们的豪情,真切领略了猎人们的机智和勇敢。董昆是他们中的一员,文章落笔不在董昆,可又有哪一笔不是在写董昆?不过,董昆又确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他是一个时代新人,他“包打”一切害人的东西。文章匠心独运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与尚二叔、百中老人同而不同,相辅相成,使董昆形象丰满又个性鲜明,这正是延宕的妙处。

二、展示人物心灵——《守财奴》的延宕艺术

请看巴尔扎克《守财奴》一文中“签字”一节。

为了夺取女儿欧也妮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葛朗台老头子在“全家戴孝”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召来了公证人克罗旭。欧也妮只需知道“签字要签在哪儿”,如此简单,可巴尔扎克的叙述却“费尽周折”。

晚饭后,“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葛朗台开始了他的表演,第一步,他先是大事化小,告诉女儿:

“好孩子,……咱们中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第二步,欧也妮因为母亲新丧,意欲延期办理签字手续,老头子急忙说:

“小乖乖,我总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第三步,女儿问父亲,“你要什么?”狡猾的老箍桶匠马上矢口否认: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他吧。”

第四步,当公证人真的要讲出老头子的意图的时候,老头子又立刻打断了他的话,阻止克罗旭继续说下去。

第五步,女儿终于不耐烦了:

“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签在哪儿。”

这时候,老箍桶匠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又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的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

女儿终于签了字。

与其说作者是在延缓着一个签字过程,不如说作品是在放大着一个肮脏的灵魂:为了金子,他撒谎、行骗、玩弄手段、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一个“看见金子,占有金子”的执着狂、守财奴的卑劣心灵,就这样在叙事过程的刻意延缓中,得到了全面展示。文章的批判力度,也在刻意延缓中得到了加深。

三、拓展生活层面——《警察与赞美诗》的延宕艺术

《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写道:

冬天到了,主人公苏比想以故意犯罪的方法进监狱度过寒冬。这个计划虽出人意料之外,可想来又简单易行,但是,看作品读者却“受尽折磨”,苏比竟屡试不成。

他先是进一家豪华饭店,想白吃一顿后被投进监狱,结果因为衣衫破旧而被推出门外。后来又用石头砸破了一家店铺的玻璃厨窗,但警察却认为他不是肇事者,而去追赶一个跑着赶车的人。

第三次尝试,苏比终于混进了一家不像样子的饭馆,按计划馆餐一顿后,他声明自己无钱可付,他期待着侍者去喊警察,结果只是被结结实实地摔在人行道上。他又把自己扮成一个小流氓去调戏大街上的一个年轻女子,孰料那女子竟是风尘女子。

在一家剧院门口,苏比大吵大闹,他期待着以“扰乱治安”罪被捕,警察却把他当成了因球赛胜利而狂欢的大学生。一家烟店里,他故意拿走了一位顾客的雨伞,没想那伞竟是那位顾客偷来的……

延宕,使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美国生活的各个侧面,彻底暴露了这个“法制社会”的腐朽本质。苏比一次次失望,使人们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也愈加失望。人们终于清楚地看到:这里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的世界,一个弱肉强食、势力至上的世界,一个世风日下、男盗女娼的世界。这里,富人们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穷人们饥寒交迫……不妨设想,假如作品让苏比一次尝试便走进监狱,那将是何等乏味而浅薄啊?延宕,大大拓展了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四、强化感情——《雄关赋》的延宕艺术

《雄关赋》一开头,作者深情感喟道:

“哦,好一座雄关,——山海关,这‘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赞美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哪一个读者能不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可是接下去,作者却宕开一笔,并不急于对山海关进行直接描绘,而是笔锋一转,先从“儿时的心中山海关”写起:

儿时,作者心中的雄关形象,是“四爷”这个“关东客”给刻下的,这个雄关,有塞上雪,有关外离愁,有屈辱的陈迹……

解放后,作者虽然渴望看到山海关,但长期以来,依然是儿时的“模糊影子”,虽然作者去东欧曾经过山海关,但由于相隔遥远,他看到的只是一片迷离。

这种从儿时就形成了的对雄关的久久的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不能不使读者深受感染,从而强化了人们一睹雄关的强烈愿望。

经过对读者思想感情这番预热之后,作者才正式描写眼前见到的雄关。先是仰望,再是远眺,然后是站在雄关之上的翩翩联想。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第三篇】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端,建于1805年,土地本属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告解神父拉雪兹。拉雪兹公墓原是一座豪华别墅,十九世纪改为公墓。其为公墓,毋宁说是一个大公园:宽阔的地面上,绿树成荫,花圃满园,中央地带更有大型雕像、大阶梯与座椅。

我们在门口警卫处索要了一张地图,按图索骥,去寻找我们心中的“偶像”。走进拉雪兹神父公墓,就像走进一座城市。97个区分布在公墓里,宽阔的大路,横斜交叉的小路纵横于各区之间。每条路上有路牌,每个牌子上都标有区号,甚至还有道路的名称。墓地又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多为古墓,新区皆为新坟。据介绍,第一位埋葬于此的死者是在180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万人安葬于此。一想到有一百多万魂灵在墓地上空飘逸,心里就禁不住一阵颤栗,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个错落不齐、装饰各一、朴华各异的墓碑,而墓碑下面就是一颗颗寂灭的魂灵。

时值秋天,秋阳在厚重的云层中忽隐忽现。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地上,有的过道和墓地上铺满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有的墓碑前已鲜花凋零,树叶枯萎;有的墓碑前则花朵鲜艳,像是刚刚有人来祭奠过,那花叶上似乎还有点点泪珠。

公墓幽静极了,甚至连一片落叶的声音都清晰可闻。我们在街道纵横的公墓穿行,在通往布尔盖街上的巴尔扎克墓的路上,我们发现了诗人缪塞、画家大卫和德拉克洛瓦的墓。三座墓都毫不华贵,极其简朴。这使我想起缪塞的诗篇《五月之夜》:

……

这山谷里多么黑暗!

我好像看见一个朦胧的人影,

在那边森林上空飘动。

它从草原上出现,

它的脚掠过如茵的芳草;

这是一个奇异的梦幻,

它悄悄隐去,再也看不见……

诗人在世时便痛苦而哀怨地预言,命运“它将折断我的琴,像折断一根芦苇一样”。如今,他的痛苦早已解脱,独自躺在这冰冷的石棺里,与天地同在,与拉雪兹神父公墓朝夕相伴,而却把一部部精神食粮传承给后世。在德拉克洛瓦的墓地上也只有一口黑色的铁棺,前面有一道铜绿的栏杆,没有生卒年月,没有任何装饰,朴素无华。他把自己心中灿烂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渴望,全都抒发在《1830年7月28日的自由女神》和《萨丹纳帕路斯之死》的画像上,留下简朴的墓碑,不都是在向世人说明,画家的一切理想都留存在活着的人们心中了吗?

伫立在巴尔扎克墓碑前,我心中更充满了无限感触。记得读书时读他的《高老头》、《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常常被他笔下对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淋漓尽致的讽刺描写而惊叹,也常常被他笔下那一个个鲜活而独具个性的人物塑造所折服。心中的文学大师形象,联想过千篇万篇,没想到真正在巴尔扎克故居相遇的,则是他那一尊半身塑像。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墓像前堆满了一簇簇鲜花。一生与拜金主义抗争,倒下时,虽然没有雕金饰银的豪华墓碑,却有一簇簇鲜花为伴也足可堪慰了。

我在卢浮宫曾被大卫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画像所震摄,那豪华瑰丽的场面,其隆重和高贵,至今仍栩栩如生。可如今,面对大卫冷清、孤寂、素朴的墓,怎么也不会把他与当时创作该画的豪放和激情联系在一起。

在这条街的尽头还坐落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之墓,他以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留芳,但此地却空有墓穴,他的灵柩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移葬佛罗伦萨的圣克劳斯教堂了,在那里他与同乡但丁、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比肩。

罗西尼的小老乡、画家莫迪里阿尼依然躺卧在墓地的东北角,一口简易的石棺前摆放着一大片鲜花。难道真应了“生时,把阳光洒向人间;死时,把贫寒带进坟墓”的宿命?生前,莫迪里阿尼分文不值;死时,竟是他哥哥出钱把他安葬在这里。然而物质上一贫如洗的莫迪里阿尼却与爱情有缘,在他死后的次日,他的爱妻怀着他俩的孩子跳楼殉情。如今,这墓中就葬着这一对至死不渝的爱人,还有他们尚未出世的孩子。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第四篇】

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二、 对比记忆法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作家和作品,采用此法可以强化记忆。如:

刘鹗: 《老残游记》―高鹗: 《红楼梦》后四十回;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记》: 高则诚;

易安: 李清照―幼安: 辛弃疾;

樊川: 杜牧―临川: 王安石―震川:归有光;

茅盾: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小仲马: 《茶花女》;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

伏契克:捷克―伏尼契: 爱尔兰;

诗歌《唐璜》: 拜伦―戏剧《唐璜》: 莫里哀。

三、 知识树记忆法

画文学常识知识树,能使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比如,可将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画在一棵知识树(见下图,尚不完整,只作示例)上,主干是从西周到明清的时间纵轴,枝丫是各具体的年代,枝丫上结的果子就是作家和作品,从根部的《诗经》《楚辞》一直到树梢的《红楼梦》。画完这棵树,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梳理和识记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1.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孔子《论语》《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 老子《道德经》 4. 《孟子》5. 《庄子》

6. 屈原《离骚》7. 《荀子》 8. 《韩非子》

9. 吕不韦《吕氏春秋》10. 贾谊《新书》11. 司马迁《史记》

12. 刘向《战国策》13. 班固《汉书》

14.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其作品 15. 建安七子

16. 诸葛亮《出师表》 17. 李密《陈情表》 18. 陈寿《三国志》

19. 陆机《文赋》20. 王羲之《兰亭集序》

21. 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

A. 刘基《卖柑者言》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吴承恩《西游记》

D. 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E. 汤显祖《牡丹亭》

F. 袁宏道(公安派)G. 冯梦龙“三言”H. 凌初“二拍”

I. 张岱《陶庵梦忆》 J. 李渔《闲情偶寄》K. 蒲松龄《聊斋志异》

L. 洪《长生殿》 M. 孔尚任《桃花扇》 N. 方苞(桐城派)

O. 吴敬梓《儒林外史》 P. 曹雪芹《红楼梦》

训练题

⒈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的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

B. 《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 《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

D.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清三代,小说发展到高峰,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名长篇小说。

B. 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其代表作中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C.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D.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歌体裁完备,名家辈出。“诗圣”杜甫饱经忧患,作品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和《兵车行》《丽人行》《长恨歌》等。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的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奠基之作,《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是他的历史剧代表作。

C.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D. 《吉檀迦利》《静静的顿河》《玩偶之家》《永别了,武器》的作者分别是印度作家泰戈尔、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挪威作家易卜生、美国作家海明威。

5. 《牡丹亭》是_________代戏曲家_________的代表作,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北宋初期,影响最大的民间词人是_________。宋词按风格一般分为_________派和_________派,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南宋时,继承苏轼词风和苏轼一起并称为_________的著名词人是_________。

7.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此联题写的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后主”指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8. 写出下列评语评论的作品、作者及时代(朝代)。

①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评的是哪朝哪位诗人?

9. 下面是某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里面犯有两处文学常识识记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迷恋金钱,金钱至上,必然导致人性的沦丧。小说《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因为恋金成癖,可以葬送女儿的终身幸福;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阿巴贡因为财迷心窍而成为嗜血狂。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A. 但丁是意大利人;B. 李汝珍为清代人;D. 《红与黑》的作者是司汤达)

2. A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3.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白话小说)

4. A (《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5. 明汤显祖柳梦梅杜丽娘

6. 柳永婉约豪放李清照苏轼苏辛辛弃疾

7. 宋朝李清照南唐李煜(后主)

8.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②《红楼梦》曹雪芹清朝

③唐朝王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01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