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结构【汇集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说明文的结构【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说明文【第一篇】
中国石拱桥
①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米,两端宽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②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 从整体结构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作者分别从什么方面侧重介绍这两座桥的?
2、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2)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3)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米。
(4)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5)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 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2)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4、 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而是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5、 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6、 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请解释为什么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的原因?
7、“首先”“其次”“再其次”三个原因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7、 全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
8、 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
①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假山和池沼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 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 第三段主要的说明方法?结合实例说明。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4、 第三段的段文字按什么结构说明的?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5、 第四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6、“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7、“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 第四段以说明为主,也穿插了描写和议论,请试着找出相关的文字?
10、 简要说明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1、 第二段除了使用举例子和打比方,还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12、 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2)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4)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15、 文章结尾处“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6、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3)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4)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说明文的结构【第二篇】
①三峡工程是个"四美具"的特大工程。②四美者: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③建设三峡工程最大的目的是防洪。④天有不测风云,如果1860、1870年洪水再现,江汉平原工农业生产基地损失之大,就可能比建设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还要多得多。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⑥其次,发电,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0兆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千瓦小时(等于火电用煤4000万吨)。⑦按预计,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16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11位,淹地是第9位,移民数是第5位,应该说是经济合理的。⑧第三,三峡工程建成,长江600公里水面被抬高,原来江中险滩绝大部分淹没在水下,急流成平湖,利于航行;而下游因有水库调节,枯水期流量增加,也有利于航运。⑨所以上游航运和下游航运各得其利。⑩据有关部门测算,届时可降低航运成本30%左右。⑾最后是南水北调。⑿把长江水调到历经干旱的华北平原,是这个地区人民的心愿。⒀目前西北各地干旱,均在引黄灌溉,因而黄河东流之水可能渐减少。⒁从三峡南水北调,效益不可估量。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本文条理清晰,主要得益于的运用,如、、。本文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①c、①d、①②
②-⑤②②③-⑤③-⑤
⑥-⑦③-⑤⑥-⑦⑥-⑦
⑧-⑩⑥-⑦⑧-⑩
⑾-⒁⑧-⑩⑾-⒁
3、本文具体解说"四美"特点是按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认定的依据是等词语。
4、按要求分析画线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划线句子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在于。
②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去,是因为。
③加点词"绝大部分"不能删去,是因为。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文层次的能力。分析说明文的层次,首先要弄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思路。若按时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时间段分层次;若按空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方位变化分层次;若按逻辑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总一分一总式(或:总--分;分--总)、主--次式(或:次--主)、果--因式、表象--实质式等分层次。另外,"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词语,也是我们准确、快速划分层次的好帮手。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应"素质教育"之试的需要。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要弄清①②句之间的关系,句②是具体诠释句①的,是支撑句。
解答第2题,要注意体会"其次"、"第三"、"最后"这些用于排列次序的词语的作用。解答层次划分,可把本题关于"条理"的思路解说与第1题的思路解说联系起来考虑,答案就比较明确了。
解答第3题,要注意体会"最大的"含义,它表明排列次序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
第4题,解答①,只要注意"比……多得多",便知这是把一次洪灾的经济损失和建造一个三峡工程的耗资作比较的结果。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鲜明突出地说明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解答②,要弄清"可能"表示推测,它限制说明了这个比较的结果是推测出来的,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假设的情况作评估,无法肯定一定会怎样,如果删去"可能",就变成完全肯定了,表达不准确。解答③,要弄清它是从数量上限制说明被淹没的险滩之多,但不是全部。如果删去"绝大部分",就变成险滩全部被淹没了,这不符合实际。
说明的方法【第三篇】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
例:1 “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列数字)
2 “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作比较)
3 “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举例子)
理清说明文的结构【第四篇】
理清说明顺序之后,接着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在阅读中,注意前者“分”的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按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对于后者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