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8284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第一篇】

徐志摩曾说:“读完《德伯家的苔丝》比我大学四年的收获都多。”出于这句话,我找来了这本书来看,并为作者高超的文字处理技术所折服。他的景物描写让人感觉不到有任何的瑕疵,背景色显得那样优雅而朦胧。“当挫折再起、灾难重现的时候,也许人们会发现:曾经以为已经被永远跨过的深渊,其实只是绕了一个弯而已。”是我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可能是有共鸣吧,高中时特别是高三感觉自己有点封闭,所以刚上大学时,想重新做自己,就鼓起勇气主动多与别人交流,克服恐惧积极上台发言,大声询问自己不懂得的地方。开始的一段时间感觉还好,后来渐渐感觉有点累,再后来又出现了以前同样的现象,自己一直想要的那个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后来发现,还是原来的顽疾没有被解决。

安吉尔从巴西回到英国几经打听,终于找到苔丝所在的地方。当苔丝以一个贵妇人的形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或许不应该惊讶。父亲走了,家也没了,当她了解到自己不能撑起整个家并且爱人迟迟不能在最需要时施以援手,她能坚持一时,她不能……。苔丝曾经的抗拒与挣扎在此时此刻都消散了,安吉尔也走了。此情此景,我相信,苔丝的痛苦多于震惊。后来也证明的确如此。这次,苔丝选择追寻自己的爱。或许许多人会选择其他的方式,而苔丝只有她自己唯一的方式。她简单地而且是毫无预兆的用刀捅死了亚历克,就飞奔着去找安吉尔。看着苔丝慌张又兴奋的表情,加上不小心被看到的苔丝衣服上残留的血迹,安吉尔似乎明白了一切。他选择原谅她的一切,陪她一起走到最后。从这里就开始完美了。不论是多于愧疚的深情爱意,还是男儿的那份担当与毅力,安吉尔都依然沿着来时的方向继续前进着,一往无前,坚定不移,还是那样深沉而热切,只不过情形不一样罢了。

虽然只是一瞬间,却看到了诸多的意味深长。我很是希望自己也能处在诸如此类的位置上,毅然决然地踏上自己选择的道路,绝不后悔。

这样的瞬间很少,在生活中我总是顾虑太多,拿主意时犹豫不决。一直在强迫自己做事果断,即使以后的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是自己想的太复杂或夹杂了自己的情感在其中,以致于看不清许多东西。我们选择只是先想比其他选择更加有利于自己。但应用于情感方面或许是不好的。它没有值不值得或是对自己更有利,只有想不想,这种东西只凭感觉就好了。(利用情感获得利益的除外)

爱是要付出的,安吉尔得知苔丝不贞时,说不能忍受克莱尔的存在。当安吉尔再次出现时,她想要与他在一起,就杀了亚历克。或许苔丝就是这样单纯。她不想要别的什么,打算抛弃一切来得到心爱的人永远的爱。克莱尔不再抛弃她了,尽一切力量保护她,这也许是美好的,但似乎世界所有的美好都让人感觉太过短暂。谁说我们整天忍受生活的琐碎,命运的摆弄,在社会被无情的对待时,不就是为了美好的瞬间呢?

生命太脆弱,经不起折腾。爱情总是那样美好,以致于我们沉溺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世界,只需要两个人就好。那天,阳光恰好。平和而美好的欢声笑语,纯净的嬉戏打闹,似乎平静得有点不太真实,所以有了后面的分分分离离,合的短暂而轰轰烈烈。爱情少了它或许有些不完美,也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有个问题,我很困惑。

为什么安吉尔不能接受苔丝的不贞?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为什么不能容忍心爱的女人犯同样的错?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是破坏了苔丝一直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她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寄托,而这种东西不能有丝毫差错。为什么又回去找他呢?对苔丝的愧疚还是出于对她的爱?抑或是异国他乡的见识与经历让他想通了?我更相信是出于对苔丝的爱。爱情这种东西说不清,其实也不必说清。苔丝写给安吉尔的信中透漏出的那种痛苦无助与伤心真让人受不了。安吉尔或许想通过去巴西开辟一片新天地来忘却这段恋情,结果带来的是劳累与对她的无尽思念。

他终于还是去找她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对爱情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再过问以前的事。是出于对她的深沉的爱,还是怀着一种愧疚,或者是两者都有?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第二篇】

“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摘要:苔丝是一个没落贵族德贝维尔家族的后代,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长女,因父母的虚荣和家庭的贫困去认识了所谓的“堂兄”阿历克,之后不幸失贞。苔丝为此伤心痛苦后决定到新的地方——南边的奶牛场。在那里她认识了克莱尔,生命重获新生,与克莱尔逐渐相识相知相爱,却在新婚当天两人相互坦诚时克莱尔无法接受苔丝的过去,苔丝的生活再次走人苦难。克莱尔在巴西的经历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次回到苔丝身边时,苔丝为他杀了阿历克。两人的团圆就只有那么几天,最后以苔丝死去悲剧收场。关键词:苦难、无奈、牺牲品、悲剧、道德、男权正文:“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在燧石山农场苔丝又一次遇到阿历克时无奈、绝望地喊出这么一句话。作为封建社会的底层农民阶级又是个妇女,她权利无几,却又处处受伤。在官方说法中《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这点的确不可否认,以苔丝一家在父亲死后全家被逐离且无处可去的困境,以苔丝个人被阿历克伤害、因非己之过被克莱尔抛弃、在燧石山农场被农场主欺负以及最后以死亡收场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无望、孤苦渺茫的前途和悲苦、注定被牺牲、抛弃的命运。苔丝一家正是这苦难的破产农民的缩影。然而,我从《苔丝》这本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苦难与无奈。

在当时社会,苔丝算是一个比较富有思想、善于思考的女性。如在第十三章有那么一句“有时候,她的离奇幻想会强化周围的自然程序,直到它们似乎变成她的历史中的一部分,它们岂止是变成她的历史的一部分,简直就是她自己的历史,因为世界只是一种心理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像什么,它实际上就是什么。”

正因她爱思考,才会多幻想。同时她也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她在奶牛场时“对于她来说,整个世界的存在全凭她的感觉,所有的生物的存在也全凭她的存在。对于苔丝,宇宙本身的诞生,就是在她降生的某一年中的某一天里诞生的。”。正因如此苔丝更显天真、活泼,对于这个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热爱,即使在受了那样的耻辱后,走向牛奶场时仍能“精神奇妙地振作起来。迎着温柔的南风,她一路跳跃着向前走去,她的希望同阳光融合在一起,似乎幻化成一道环绕着她的光环”,甚至在一声鸟的啼鸣里“也似乎潜藏着欢愉”。

不过她的思考也给她自己带来了诸多困扰,在克莱尔想教她历史时,她回答说“除了我已经知道的东西以外,就不想知道更多的东西了”、“知道了又怎么样呢,只不过是一长串人中的一个,只不过发现某本古书中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只不过知道我要扮演他的角色,让我难过而已”、“我倒想学一学为什么——为什么太阳都同样照耀好人和坏人?不过那是书本里不会讲的”。

然而如此善良、美丽而又聪慧的苔丝,仍逃脱不开被牺牲的厄运,在传统封建男权社会中仍要经历着苦难,却无力反抗。

首先是苔丝的父母一心想“认亲”,却将苔丝推入阿历克的“虎口”,这是苔丝悲剧命运的开始。是阿历克让她失贞,让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让她只敢在傍晚出门,让她害怕人类:“她知道怎样抓住傍晚时分极短的那个时刻。那时候,光明和黑暗恰到好处地得到平衡,白昼的拘束和黑夜的紧张相互得到中和,留下来的是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只有在那个时候,活着的苦恼才被减到最小的可能程度。她并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头就是避开人类——或者不如说是被称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群体。”。

接下来,虽然在奶牛场苔丝重获新生,却又被克莱尔抛弃。苔丝能宽恕他的放荡,他却无法原谅苔丝的非出于己意的失贞,甚至说“我以前一直爱的那个人不是你,是和你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女人”。而这主要是因为克莱尔头脑中的传统道德评价。在传统社会,男人可以放荡,女人却必须对男人绝对忠贞。这不仅仅只是苔丝的悲剧,更是诸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的群体女性的悲剧——封建男权体制传统道德思想体系下的牺牲品。后来是在燧石山农场,苔丝在哪里不仅受农场主的折磨,还有阿历克的纠缠不休。就是在那里,在阿历克再次找苔丝时,苔丝在用手套甩了他一掌后,绝望地喊出:“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阿历克这个苔丝一生灾难的开端,如今却可以皈依宗教,她却因他被丈夫抛弃,受尽苦难,“他本是给她带来祸根的人,现在却站在了神灵那一边,而她本是受害的人,现在灵魂却还没有得到新生”。

最后,苔丝苦难的一生以死亡收场。虽然克莱尔最后宽恕了她,但,就如苔丝在他们再次见面是说的那样“太晚了”,苔丝无法原谅那个再次被阿历克欺骗的自己。但为了与克莱尔团圆,她选择杀了阿历克。她这一悲壮的反抗,仍逃不开被处罚的命运。从始至终,牺牲的都是苔丝……

书中有一句话,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像苔丝一样在男权社会传统道德思想压迫下的女性的无奈与绝望:“她用眼睛看着他说,那目光就像是一只被人抓住的`麻雀,感到绝望又不能反抗,只好等着抓住它的人拧断脖子。”。

“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这就是传统道德约束的男权社会的规律,这就是群体女性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第三篇】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苔丝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全世界的读者,就在于它描绘了一个追求美好与纯洁爱情的女性的悲剧人生。她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哲学家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起于邪恶的人物;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对立和相互关系,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和阶层等特定的、无法变动的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不具有偶然性。这三种类型的悲剧都在苔丝身上得到了体现。

首先,恶人造成的悲剧。造成苔丝悲剧的恶人是亚历克,他虚伪而且恶毒,将人间一切丑恶的品质集于一身。他不断地在身体和心灵上摧残着苔丝,将她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其次,偶然的命运造成的悲剧。父亲喝醉起不了身,苔丝替他去赶集,却撞死了老马,致使全家面临生活危机;结婚的前一天,她将失身的事写在信中,从门缝塞了进去,却落在了地毯下,致使克莱尔觉得受到了欺骗。后来,苔丝由于生活所迫去见公婆,却在归途中冤家路窄,又遇到了亚历克。当她为了生存与亚历克同居时,克莱尔又来找她,在无比痛苦中,他杀死了亚历克,最后也毁灭了自己。

再次,社会和时代造成的悲剧。苔丝出身卑微,然后又产下了私生子,这不为基督教所容忍,被当时的社会所抛弃,饱受旁人的白眼。克莱尔虽然爱着苔丝,但是得知苔丝的经历后,又离开了她,也是因为他害怕娶这样一个女人被社会排斥。这也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压抑人性的落后时代,英国愚昧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在封建礼教下牺牲的祥林嫂。这这也是叔本华认为的第三种悲剧,最能体现人生的“不幸”,最能阐述人生的本质,是一种“大悲”。这样的悲剧摄人心魄。就像尼采所说:“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

美丽善良的苔丝,败给了世俗偏见,败给了那个愚昧残酷的现实,败给了并不掌握在手上的命运,最后一直被各种力量推倒到悬崖边上,一直到被无情地毁灭。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第四篇】

德伯家的苔丝故事很简单,作家毕飞宇对此书有高度的概括,我在这把他的概括归纳为“三三”叙述:第一个三为三个人物,一个天使,克莱尔;一个魔鬼,没落的公子哥德伯维尔;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夹杂着一个美丽的、却又是无知的女子,苔丝。第二个三是小说讲了三件事,罪恶、忠诚与宽恕。就是这么简单的人物和故事为什么会那么吸引人?会被写成名著呢?阅读后我收集资料并做了如下思考。

对于人物,我读此书的时候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来自对于人物塑造的反应,苔丝家庭的穷和无奈无数次拨动了我敏感的神经,而她的美貌和善良更加深了这种刺激,这种刺激是对她身世以及遭遇的不公,那么美好的女子没有做错什么却偏偏得到了最坏的结果。克莱尔同样善良,但是非常愚昧,这种愚昧离不开这个时代对他的影响。而至于没落公子哥德伯维尔我则认为是一个卑鄙的可怜虫,卑鄙是由于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苔丝,可怜不仅是因为他最后的死,更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苔丝的爱。就是这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在相互碰中、起承转合间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以上帝视角看着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让人揪心,身陷其中。

至于故事,我想用毕飞宇的话来解释一下,毕飞宇说“作者把这三件事的理论道理还原成‘一个又一个日子’,足以让每一个读者去‘过’——设身处地,或推己及人。”也就是说作者把每一天都写的很真实,很细致,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哈代紧紧抓住了三件事的焦点,那就是苔丝的美丽。无论是忠诚、罪恶还是宽恕这三件事情都离不开苔丝的美丽,由于她的美丽德伯维尔和克莱儿都爱上了他,于是德伯维尔对苔丝的罪恶、苔丝对克莱儿的忠诚、克莱儿对苔丝的宽恕也随之上演。因此,要写出苔丝的美,写活苔丝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美丽的布莱谷、在气派的德伯庄园、在温馨的奶场,哈代用心的刻画每一场景、通过场景的细致描写来衬托出人物的魅力。对此,作者哈代往往有神来之笔。比如,在奶场哈代描写苔丝的一段“那是六月里一个典型的夏季的黄昏。一片大气特别沉静,特别能传播声音……在全厂九十五条牛里面,特别有八条——矮胖子、华美、高个、烟雾、老美、少美、齐整和洪亮——出奶非常顺利,苔丝挤它们的时候,只用手一触就成,虽然其中有一两条,奶头硬得像胡萝卜一样……挤奶的时候,所有男工和一些女工,都把头正面靠着牛肚子,把眼一直看着牛奶桶。但是有几个女工——多半是年轻的——却把头的侧面靠着牛肚子。苔丝就老这样挤法:她老把太阳穴紧靠在牛肚子上,把眼睛瞧着草场老远的那头儿,静悄悄的好像想心思似的。那天她挤老美,就是这种姿势;那时的太阳,恰巧对着挤奶那面,一直射到她那粉红的长袍和白色带檐儿的便帽上,并且射到她的脸蛋侧面,把她的白脸蛋和褐色的牛身子衬托得非常清晰,非常明显,好像花纹浮出的玉石雕刻一般……”通过这细致的描写朴实美丽的苔丝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我还比较认同汪家明对《德伯家的苔丝》两个背景主题的阐述,该书正如他所说存在着两大主题:一是,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落寞农村的现状。二是,欧洲国家的宗法制度,在书中有一段苔丝给自己将要死去的儿子做洗礼的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对当时农村人的影响。也正是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苔丝的命运会更加悲惨。

作者哈代正是把以上这些因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德伯家的苔丝》成为世界名著,让简单的人物和故事变得不简单,可见要写出一个好作品作者需融入多种因素,这就需要作者拥有以下三种能力: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以及运用文字的神来之笔,或许还有遗漏,但此三种能力个人认为是必须有的,以上就是我通过阅读《德伯家的苔丝》后对如何写好小说的一点点思考,如有不妥,还请指正。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第五篇】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re was danger?

Why didn’t you warn me?

Ladies know what to guard against ,Becuase they read novels that tell them of these tricks.

南方的5月,连日的阴雨不停,在这样的天气里打开看托马斯哈代的一个纯洁的女人悲剧小说,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开头到结尾都沉浸在一种悲悲切切的情绪中难以抽身。这个凄美的故事,无论她如此的顽强勇敢也没有跳出命运的深渊,没法挣脱出人性和道德的漩涡。

出生在一个贫穷小贩家庭的乡下女孩苔丝德北,遗传了母亲年轻时貌美,十六岁便出挑的漂亮纯真,心灵手巧,气质出众。在一天,生性怠惰又爱喝酒的父亲听信一个兼考古牧师得知祖上是英国中古赫赫有名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做辅佐,又算得什么!于是父母便盘算教唆她去临近一个住在纯瑞脊大宅子里的有钱的德伯远房家认亲戚,以幻想用大女儿的年轻美貌可以攀上高枝以改善他们家的生活状况。原本苔丝是反对这种行为,经不住父母的催促以及众多幼小的弟弟妹妹难以维持的破烂光景。尤其是在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的老马王子在和苔丝送蜂窝路途中意外发生的车祸死亡后,善良无助又内疚自责的苔丝不得不同意动身前往。

所有这些小东西儿,都是德北船上的乘客;他们的快乐,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健康,甚至于他们的生存,全靠德北夫妇这两个大人的判断。假使德北家的家主公和家主婆,成心要把这条船往困难,灾祸,冻饿,疾病,耻辱,死亡里面开去,那这半打关在统舱里的小囚犯,也只能跟着他们一同前去--他们是六七个无依无靠的可怜虫,老天生他们,也没问过,他们是不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愿意下世为人。

在来到德伯家大门口前,苔丝仍然在内心挣扎不前,似乎冥冥中能感受到危险的气息。这时遇到德伯家的儿子亚雷德伯。觊觎苔丝的貌美而设计圈套让苔丝接手了府邸喂鸡的差事。在一次苔丝和同村年轻人赶集聚会的路途中,由于夜晚同行中有两个女人曾经是亚雷的情妇,所以在返程路途中对正在被亚雷追逐的苔丝恶语相加,这时为了避开烦恼的争吵苔丝就坐上了当时刚好路过亚雷德伯骑马改道而行,在迷路树林中对她实行了邪恶的强暴。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从此她的人生观和命运,因为这一番教训完全改变了。

事后苔丝毅然决然的拒绝亚雷的花言巧语以及物质诱惑而离开。在回家后怀孕并生下一个孩子。在田地里干活午饭间隙中喂奶,后来孩子生病夭折,她自己给孩子在家洗礼并亲手埋葬到教堂后面。这时候的苔丝真的让人心疼。她拿哲学家冷静清醒的眼光,注意那些岁月循环中去而复来的日子;有她自己在纯瑞脊以林深月黑的围场为背景,留下终身遗恨那惨痛的一夜;有她的婴孩下生的那一天和死去的那一天;有她自己下生的那一天;还有其他因为发生过与她有关的事情,而成了不同寻常的日子。有一天下午,她正照镜子,看自己的美貌,忽然想起来,还有一个日子,对于她比那一天都重要,而她从前却没想到,那就是她死的日子,她的容貌都要消逝了的那一天;那一天,焉不唧地没人看见,藏在三百六十五日里面,年年岁岁,她都要过那一天,但那一天却又总是不声不响,一点儿表示都没有,然后却又不能说,一年里头,没有那一天。这个日子,到底是哪一天呢?为什么她每年遇到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日子,从来没觉得冷气袭人呢?她想到,认识她的那些人,将来到了某天,就该说啦:今天是几月几号,可怜的苔丝德北就是这天死的。她还想到,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不会觉得有特别的地方。可是她自己对于那一天,那个她自己一朝死去无生期的那一天,却不知道是在哪一月,哪一星期,哪一季,哪一年。苔丝就这样差不多由头脑简单的女孩子一跃而变成为思想复杂的妇人了。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第二次独自出去到一个牛奶场去做工。这里主家以及女伴们都很善良友好,那儿的风景很投缘加上日常挤牛奶的工作也很得心应手,特别是在这里遇到了博学多知,与众不同的安玑,出身在牧师家庭的安玑克莱原本是要像他两个哥哥一样上大学,他却不拘小节一心想种庄稼。性格空灵的安玑爱上了苔丝并向她正式求婚。两个相爱的人结婚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在新婚之夜彼此交代婚前的行为。安玑并不能像苔丝那样坦然饶恕她。哪怕苔丝是受害者,而他自己曾在伦敦因为前途迷茫是不顺手的时候与一个陌生女子度过了24小时的放任生活。于是原本新婚蜜月两人却只在一起度过了名存实亡的三天新婚生活就匆匆离别分居了。天地间的痛苦,原来有大有小,自己的痛苦,只要她能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心上,也并不是不能忍受。但是现在既然克莱也是这样的意见,那她怎么能不把她放在心里上呢。

所谓耐性,就是道德上的勇敢与身体上的怯懦混合而成,在新婚丈夫撇下她独自去巴西考察农田以后,苔丝又回家后开始继续不停的外出做短工,更是在冬日里长途跋涉的去艰难山区农田与曾经的同伴玛琳一起做工,她们在那片大地上那种伶仃孤苦的光景,她们自己并不觉得,命运待她们公道不公道,她们也不去想,只是一点钟一点钟地干了又干。那天下午又下起雨来,玛琳曾提议过,说他们不用再干了,但是不干活儿,就得不到工钱。因为她们还是干下去。狂呼怒号的大风,像玻璃渣子一样的雨点打到她们身上,一直把她们两个完全淋透了。虽然湿淋淋的帽子上那块遮掩,往她们的脸上打得啪啪地响,虽然湿淋淋的粗布外罩,沉重累赘地箍在她们身上,但是她们两个当时看见的,却是她们脑子里那个草色芊绵,阳光普照,情思谴埢的塔布篱牛奶厂。

在这种艰苦难熬的时光里在女友们不断鼓励支持苔丝前往克莱父母家时不幸碰见克莱教条的两位哥哥,他们的挖苦让苔丝的求生欲被自尊掩盖,最终苔丝碍于自尊终未见她法律上的公婆。而无功而返的路途中又被曾伤害过她的亚雷德伯截到。在被他持续不断的骚扰和迟迟等不到安玑克莱的信回复后,终于在苔丝父亲突然死去房屋被催赶一家老小被露宿户外后,苔丝被迫委身于亚雷德伯以换来一家人的居住生活。而这时候没多久,安玑克莱在巴西经历生离死别大病一场后终于明白,苔丝既然将来能做一个好太太,那她从前怎么样,就无足轻重,他不应该跟苔丝分离。当他思想以及身体痊愈以后就立即返国。可那时苔丝已经成为了亚雷德伯情妇,当她看到安玑克莱那一刻说一切都太晚了,真的让人惆怅,在苔丝关门上楼后就在与亚雷德伯争吵中用刀捅死了那个伤害她的男人。然后马不停蹄的去找到安玑克莱,外面满是荆棘,屋里却是美满的一座空宅子里,他们在一起就渡过了恩爱缠绵,鱼水融洽,前嫌冰释美好的五天时光。

或许苔丝和安玑的有缘无份的错逢哈代在开头就有暗示吧。在他们年少首次见面的那个草场跳舞时,安玑挑的舞伴是和他眼前的女孩,等他走出舞队的时候,眼光落在苔丝的身上。她那一双大眼睛正因为他没挑选自己,微微含着怨意。他呢,因为她先前退缩不前,没能注意到她,也觉得后悔。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离开草场的。他后悔不该没有要求过她,他后悔不该没问问她的姓名。她的态度那样幽静娴雅,她的神情那样的默默含情,她穿着薄薄的白长杉,那样轻柔温软。因此他觉得,他刚才所作所为,真太愚蠢了。或许这世间万事,虽然计划得精心细意,尽情合理,而实行得可粗心大意,违情悖理,所以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够相互应答;恋爱的人和恋爱的。实际,不很容易凑巧相合。

在哈代富有诗意的文字叙述下,我们看着苔丝一次又一次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其中不乏与世俗相悖的选择,她本可以不去替父亲赶那趟马车送蜂窝。她本可以选择在被亚雷占有后做他的情妇,她本可以向克莱隐瞒自己的过去。但出于责任,出于高贵,出于忠诚,她遵从了内心做出的选择。最终苔丝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种种巧合,都是苔丝在不同阶段性情不同做出不同选择造成的结果,苔丝注定变得更苔丝,命运给予她的恩惠总是伴着更大的痛苦,痛苦又会促进苔丝的完全,直至变成哈代所钟爱,我们所欣赏的苔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