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139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第一篇】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数次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9月23日,在日本札幌举行的20__年女排世界杯赛第二阶段A组循环赛中,中国队以3比0战胜“老对手”美国队。此次胜利不仅成就了中国女排世界杯7连胜,也打破了中国女排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尴尬纪录。中国女排团结拼搏、无惧挑战,在赛场上势如破竹的英姿再次点燃了国人内心的澎湃豪气。

说到中国女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国体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军,各种项目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冠军背后能够总结成精神的项目却不多。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界有两面红旗:一个是中国登山队,另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这两支队伍是当时中国体育界最优秀的团队,分别创造了“中国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后,“女排精神”叫得更响,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同样以七战全胜的战绩,先后战胜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首得世界冠军。从排球运动本身来讲,东方人能够拿到排球项目的世界冠军并非易事。排球是集体项目,又是“高人”项目,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训练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种精神和动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国女排队员在赛场拼搏的身影,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

此后,以袁伟民指导为教练核心的团队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在“五连冠”(1981—1986年)中凝聚缔造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

袁伟民受到了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启发,他认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攻克了这个数学谜题,靠的就是“迷”。于是,袁伟民将这股“迷”劲儿带入中国女排,要求队员们对排球也要极度专注和热爱。在训练时,他要求队员们拼尽全力,克服苦累和伤病等困难。在比赛中,他要求队员们极度专注,无论对手强弱都不能松懈。为了让队员记住比赛中的一个教训,袁伟民会在赛后把所有球员留下加练,一直练到很晚才离开。

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嘴里喊出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比赛中奋斗出来的,历练出来的,凝聚出来的。袁伟民一再强调“拼搏”“严格”“协作”,说出来感觉很虚,但这正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凭着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了五个世界冠军,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女排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传家宝”。

“女排精神”代代相传。以陈忠和为主教练的时期,是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女排几十年来都是以“夺取奖牌,争取金牌”为目标的。取得“五连冠”后,中国女排成绩起起伏伏。教练换了好几任,但都没有夺得世界冠军。直到20__年2月,陈忠和接队。当时,中国女排在世界所有女排强队中是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球队,这对一项需要“高度”的项目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的。然而,就是这么一群“小个子”,被陈忠和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这支队伍取得了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以及大冠军杯的第一名。

陈忠和曾在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教鞭时期担任过陪打教练。为了将中国女排的训练质量提上来,陈忠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如果没有中国女排精神的支撑,那么几乎没有人能承受陈忠和的“魔鬼训练”。

湖南郴州基地的苏仙岭,就是传说中的魔鬼训练场。苏仙岭的海拔并不高,但上、下石阶加起来有3600级。陈忠和要求所有的队员必须在22分钟之内跑上去,只要有一个人超过1秒钟,二话不说,全队一起下去,重新来。

登山既可训练队员们的腰腿力量、膝踝关节,又可以磨炼队员们的体能、意志和团队精神。这一“魔鬼训练”使姑娘们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但是每一个姑娘都告诉自己:不能掉队,不能拖累大家,不能拖累全队,一定要坚持,哪怕有人坚持不住,也得两个人拖着她往上走,一定要把她拖上去,坚持、再坚持。每当笔者回想起年轻的队员们手拉手、强帮弱,汗水混着泪水,滴在一级级的石阶上,艰难地向苏仙岭冲刺的画面,仍然激动不已。

陈忠和时期,中国女排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女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过三次奥运会冠军,第一次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二次则是20年后的20__年雅典奥运会。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逆转俄罗斯女排取得冠军,无疑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发扬和传承。当时中国女排队员整体条件都不算太好,正是因为坚定地走中国女排的发展道路、发扬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再次取得了非凡成绩。

感动中国观后感【第二篇】

2019年2月18日,大家心心念念的《感动中国》如期而至,又会有哪些能担当、有作为的人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呢?

伴随着阵阵掌声、滴滴热泪,这十位2018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逐步揭晓:绽放在高山砾石的藏波罗花钟扬、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杜富国、赤手空拳勇斗歹徒,身中五刀不退缩的退伍老兵吕保民、军中的“居里夫人”马旭、完成“史诗级”备降的英雄机长、云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守岛32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只要能摘帽,失明也心甘的张渠伟、守望乡村教育,一干十七年的张玉滚、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程开甲。

在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了。

每天国旗同太阳一起在开山岛上升起后,王继才夫妻俩便会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看有无过往船只,看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

“岛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上面的4个灯塔也是老王当初建议设立的。老王说,有了灯塔就可以保障过往渔船的行驶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灯塔说,有了这几处灯塔,路过的渔民心里就踏实。

登上灯塔,四处远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岛的陡峭。“这段路很陡,离海又近,千万注意脚下。”走在后山的台阶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记者的手,怕记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个雨大风急的日子,在这段狭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继才也是这样牵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逻;不知有多少个寒冬的冷夜,一根背包带系着一前一后两个人在倔强地前行。

同样的巡岛场景晚上7点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夫妻俩的手里多了一个手电筒。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夫妻俩就要记录当天的守岛日志。一摞摞的巡查日志被王仕花装在大麻袋里,拿出来,带着一股动人的厚重铺满了整个桌子。

日志上一笔笔字迹,正是王继才生命中的一个个刻度,写尽了忠诚、责任和坚守。沿着一级级石阶巡逻、瞭望,顺着王继才留下的印记一路走下来。这条路,他们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复一日,一日两次,没人要求,没人监督,他们从风华正茂走到了鬓发花白……

如何铭记一份32年的坚守?不论是家国大爱还是至亲相处,我想黄海边防的哨所会记得,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会记得,王继才用脚步坚守过的每一寸土地会记得……

因为,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平凡坚守背后的边防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第三篇】

星期四,我在同学的推荐下观看了《感动中国20xx》人物颁奖盛典。

获奖的人物共有十个,他(她)们分别是:郭明义、刘丽、王茂华、谭良才、钱伟长、K165高铁铁车的警察以及志愿者等共十人。在这十人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茂华和谭良才,他们舍身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边看电视,边掉眼泪。情到深处,不自禁的失声痛哭。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感人的故事。

20xx年的某一天,在王茂华家附近的一所房子突然着火了,茫茫的火海几乎要把整整一栋房子吞下它们的肚子中,这时房子里隐隐约约的传出孩子凄厉的喊叫声,就在这时,王茂华和谭良才不顾一切地冲入了火海中,等到他们抱着四个小孩出来时,浑身上下全是黑漆漆的,身上的皮带还在着火。火老虎面露狰狞面庞,还在肆意行凶,但王茂华和谭良才却没有丝毫退缩,再次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里又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了两个小孩。最后王茂华和谭良才双双被烧成重伤,送进了医院,经过多日的`抢救,王茂华光荣的牺牲了,谭良才的伤势渐渐有了好转。

王茂华虽死犹荣,他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和谭良才舍身救人的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CCTV感动中国观后感2022【第四篇】

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的追梦人生

她是一个身患23种疾病的普通教师,却改变了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是一根燃烧的蜡烛,为近1800个家庭点燃了希望,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摸索出一条新路。

她叫张桂梅,云南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院长,今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云岭楷模。10月17日,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今年10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仪式,张桂梅用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的故事,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赏。

张桂梅成为教师榜样,也是一个谜。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病魔缠身的张桂梅坚持了20年?她究竟有什么魔力改变了那么多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一个普通老师为何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20__年,在重病缠身的张桂梅奔走呼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成立。

为什么要办免费女子高中?面对人们的询问,张桂梅也反复叩问自己的初心。让她至今还阵阵心痛的,是22年前初中课堂上,没来上学的女孩留下的空位。

1998年,张桂梅是华坪县民族中学初二班主任,一次上语文课时,张桂梅发现有个座位是空的。“坐这个座位的李莉(化名)哪儿去了呢?”张桂梅问。有学生说,因为家里穷,李莉去爬树摘攀枝花准备去卖,不慎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张桂梅听到后心痛不已。回忆起这件事,她告诉记者:“李莉那黑黑圆圆的脸蛋,我现在都忘不了。”

同样在民族中学的一次课堂,张桂梅发现初三班团支部书记林秀(化名)的座位空了,她因为家庭贫困辍学了。张桂梅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林秀家找她回学校,去了两次,脚走肿了,终于说服了林秀和她父母,让林秀回校继续上学。当年林秀没考上高中,张桂梅就鼓励她复读,让她在儿童之家生活学习。第二年林秀终于考上了县一中,后来考上了大学。

林秀和李莉的事让张桂梅震动很大,她常想:“我一个一个地去找辍学的孩子,我能找回来几个?尤其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难以承受高中经济负担而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能不能有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读高中、考大学,阻断山区农村的代际贫困?”这就是张桂梅当年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也是她建校12年来苦苦坚守的信念。

一根蜡烛如何照亮1804个贫困女孩的路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__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__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__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__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一个女校长为何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

“每年寒假,春节前我去家访华坪本地学生,大年三十我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吃饭,初一开始我就去华坪县以外的县区家访,每届高三学生我都要尽量去家访。”张桂梅说。

“张桂梅5次来李小月家家访,每次走菜地和水沟之间的小路我们都要搀扶她,她浑身病痛,走路越来越困难了。”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今年2月初,因为疫情,学校开始上网课,但读高三的李小月没有手机无法上课,张桂梅花1600元买了智能手机送到李小月家里。“张老师身体不好,还多次来我家里关心娃娃,给我们买被子衣服,给过年钱,我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懂得感恩。”李良翠说。

张桂梅的家访已持续12年,覆盖丽江各地山区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公里。头几年,她常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常自己租车,骑过马和摩托,肋骨被颠断了两次。后来县里就派车帮助她家访。

一次,张桂梅来到深山村寨一位成绩下降的傈僳族学生的家中家访,这个女孩是全村第一个高中生,入学那天全村人送行。学生的爷爷对张桂梅说:“如果孙女能上大学,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张桂梅回答:“我一定让您的孙女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这个女孩已大学毕业,在她的影响下,这个村里已经陆续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

张桂梅12年来寒暑假的家访,让她对每个学生家庭的甘苦都了然于胸。“我是班主任,可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我还没有张桂梅老师了解,因为每个学生她都去家访,学生和家里有什么情况她会告诉我。”女高高三化学老师和德强告诉记者。

“张桂梅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还影响了丽江广大山区农村。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很多,现在很少了,农村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意识普遍增强,我们开家长培训会,有5800多名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培训,多数是农村家长。”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萍说。

一个弱女子如何坚守女中和孤儿院20年

许多慕名来华坪女中学习的人问:女中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教师普遍年轻,为什么能成功?

张桂梅回答很简单:“靠坚持!靠信仰!我们长期开展红色信仰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每天9点40分的课间操,全体学生跳舞蹈《南泥湾》,唱红歌《红梅赞》,下午下课时学生在教室唱红歌,每个周末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我们能吃苦,靠苦出来的!”张桂梅说。华坪女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们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个小时,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用到极致,学校的空间也用到极致,走廊墙上除红色教育宣传画外,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定律。老师们周末固定上课,毕业班老师每晚守到学生休息,而老师们没有加班工资。

女高的红色教育真能激励人吗?严格的管理学生受得了吗?老师长期加班没有怨言吗?有人将信将疑。

“唱红歌当然能激励我们,刚入学时有些不适应,后来就感觉到很能振奋精神,和英雄模范相比,这些苦不算什么。”李欣坪回忆华坪女高的艰苦生活时说。每晚11时半下自习后,毕业班学生回宿舍楼后都必须在走廊上做作业。10月16日深夜零点,高一、高二的许多学生也自发地在宿舍走廊上做作业。正在做作业的高一新生王芳告诉记者:“学姐都还在努力,我要向她们学习。”

“红色教育为什么有效果?因为张桂梅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吃的苦最多,捐款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多。与她相比,我们义务加点班不算什么。所以她说的话有号召力,大家都愿意听。”在华坪女高坚守12年的教师张红琼说。

张桂梅长期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严重疾病,多次送往医院抢救,如今她的手脚上贴满了止痛药膏,时常咳出血丝,在校园里走路都很艰难,只能乘电动车。12年来,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她每天对校园每个角落巡查5遍。10月16日深夜,记者跟随张桂梅巡查,她握着手电筒照明,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查看每个房间时,她都要拔掉插座上的所有插头;同学们快下晚自习时,她把楼梯间的每一个路灯打开,“孩子们下楼跑得快,忘了开灯不安全。”她说。

张桂梅对学生看似严厉,但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温馨的母爱。下午五点半,张桂梅到学生食堂等候刚下课的学生,最全面的她用手机和小广播播放红色歌曲,然后走到打饭窗口看学生打饭,招呼同学们排好队。“我在看食堂打菜是不是打少了。”张桂梅笑着说。学生吃完饭回宿舍,她又冒雨到宿舍门口催促学生:“还有5分钟上课,大家抓紧时间洗脚。”看着学生们匆匆走出宿舍跑向教室,她才满意地把宿舍大门锁好。23时30分,她又来到学生宿舍门口迎接下课的学生,查看毕业班学生在宿舍走廊自习情况。深夜1点,她才进宿舍休息。

20多年来,张桂梅把自己得到的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50多万元,都用来帮助女高贫困学生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用来弥补女高办学经费的不足。她退休后继续当校长,只有4000多元工资,可她每月医药费就需要上万元。全国总工会每年给她5万元治病,可她把这5万元都用于家访。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我评了教书育人楷模,有10万元奖金,我准备全部作为老师们节假日的加班补贴,不能让老师们总是尽义务啊。”

办学经费困难是张桂梅的一大心结。女高每个学生三年学习成本费用大约万元,政府承担了很多,还需学校部分自筹。可学校不收费,只能靠社会捐助和政府临时补助。今年7月,市县政府支持成立张桂梅助学会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有900多万元,学校经济压力才得以缓解。

张桂梅还为一个心结焦虑,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师。10月16日上午,她主持了一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的面试,让她很失望,只有两人符合条件参加面试,一人面试合格。“我们还要继续招老师,我们一定要实现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张桂梅坚定地说。她盼望社会各界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华坪女高更多的帮助。

63岁的张桂梅中年丧夫,没有子女,没有财产,但她并不孤独。从20__年起,张桂梅一直是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先后有172个孤儿在儿童之家成长。在她心中,女高和儿童之家都是她的家,孤儿们和2268个女高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每天下午6时半,张桂梅都乘电动车来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一到门口,孤儿们都跑出来喊:“老妈!老妈!”大家亲热地搀扶她下车,牵着她的双手,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悟【第五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始播出了,这一次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奇、怎样的感动。

最令我惊奇的是第三个感动人物——阿里帕—阿里马洪。她是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但是这十九个孩子都不是她的亲生骨肉。“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部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过了亲情。泉水最轻,母爱最真!”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无私的。阿里帕—阿里马洪给我们展示了母爱,她是伟大、无私母爱的典型。他不愧是200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令我最感动的是陈玉蓉。她的儿子的了一种先天疾病,为了救儿子,她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为了救儿子,她每天走10公里,七个月一如既往,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终于在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母亲,为了救儿子,可以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病人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堪称奇迹!

感动人物的感动事件并非都是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认认真真做那份小事,你也会受感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99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