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读红楼梦有感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24322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红楼梦读书心得【第一篇】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经典的文学巨著,是曹雪芹耗尽全部心血创作的旷世杰作,对后人影响巨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初名叫《石头记》。

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大观园中的点点滴滴繁琐的事情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多,出场的人物就有400多个但是每一个人物中的性格特点有时非常的独特鲜明的其中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非常有特点贾宝玉玩世不恭的子弟但是内心非常的善良出生在贵族的家庭当中,非常的厌恶封建社会非常的叛逆,他不喜欢读书,也不愿意去考试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摒弃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他想要挣脱封建社会的枷锁束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他又是一个性格懦弱,行事软弱的人。

林黛玉,她也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代表,他母亲早逝,从小就缺少母爱,内心也非常的脆弱,到了贾府之后,即使有贾母的疼爱,但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那也不是最真诚的,但是贾宝玉对她的关心让他感受到了真诚,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是这篇小说的主体,这也是她同封建社会的斗争的体现。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表达了对人的本性之源的爱的深刻理解和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

红楼梦读书心得【第二篇】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本书,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红楼梦》主要记述了贾、史、王、薛是的家族从富贵顶端的社会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题,写出了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的社会很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从历史中悟出真正的道理。

翻开书本,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苦铭心。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的创作和艰辛,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震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大观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到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惨,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也生动形象的衬托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曹雪芹的心声。

红楼梦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一定会一直一直的千古流传的!他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深厚的。同时,我也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

读红楼梦有感【第三篇】

最能形容黛玉的,我想,就是诗了。诗,是对一个女子灵魂最高度的评价。一部红楼,诗文贯穿其中,成了全书的灵魂,而黛玉便成了藏在诗文中的玄机。黛玉把自己的一生谱成了一首“感时花溅泪”的诗。曹公笔下的人物是充满着诗性美的,我一直觉得,是诗歌让林黛玉这个形象立体起来。诚然,黛玉如诗。

颦儿的才情带有诗意美,具有一种独特的婉转风流。黛玉自己的诗,有两种表现。一种风流缠绵,哀婉动人。一种才思无限,引人入胜。在黛玉的每一首诗里,我都能深深感到林黛玉那令人敬佩的才华,是让人那样百感交集,悲欣交加。她的诗韵致是洋溢的,我看到了她最活泼、最可爱的一面。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潇湘妃子,而不仅仅是怨天尤人的颦儿。这样的一诗性女子在表现她的内心的那种莫名的感受时,她的一言一行又是给人怎样的韵致呢?

黛玉的诗每次出场都会让人惊艳,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葬花吟》了,从小我就听闻“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但那时我对黛玉的身世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已长成和她一般大,而她却没变,我想,女诗人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吧!就是那天,我目睹了黛玉气怔,立在宝玉门外,几番思量,滚下泪来。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边的花阴之下,戚戚悲悲的呜咽起来。我才明白她的苦衷,我才明白“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阁”。

随后,我随黛玉去了花冢,我亲眼看着她把花收入锦囊,葬入土中。“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剖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眼里目睹了花的命运,心中悟透了自己的归宿,她葬花就是在葬自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泪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更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真情的诉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她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对命运给自己安排的漂泊之无奈,黛玉小就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属于她的那份温暖,从小寄人篱下,饱尝无家漂泊的艰辛。柔弱的女子生活在悲情的诗中才是不朽的源泉。每次读到《葬花吟》,我的泪就会止不住的流。她为花写诗,我为她写诗。

自结诗社以来,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拔得头筹,大放异彩,不愧为令人敬佩的“咏絮才”。如果说其他人的诗歌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美玉,那么林黛玉的那三首诗《咏菊》、《问菊》和《菊梦》就是以这块美玉为底的绝世无双的浮雕。“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黛玉借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她将陶潜引入诗句,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整首诗深婉、秀美。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此外,与《葬花吟》相呼应的《桃花行》,不仅是桃花诗里的精品,更是超越了古人。“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颦儿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既为桃花的命运而悲伤,更为未来的。命运而担忧。恨却无力回天,爱却不能援手,唯有两行深情的眼泪。这首诗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这是一个由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黛玉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然是一首诗,却也是一段青春,也是一种人生,既是凄美的吟咏,也是真诚感情的流淌和激荡。

黛玉是一位真正的女诗人,她的多愁善感,在我眼中成了女诗人的独特禀赋。她的故事,葬花、夺魁、焚稿……都在我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放,好似就在我的眼前,生活在我的身边,那么真实,比我的邻居还要真实,还要亲切。

恰是这样美丽而才华横溢的一位诗人,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全部的生命,这无疑是让人敬佩而又心痛的!然而,无关乎其它,我确早已沉沦在她那些沁润心灵的诗句当中了!

读红楼梦有感【第四篇】

开始读《红楼梦》,我还挺小的,那原因倒也挺可笑的。那时,几乎所有我身边的人都会哼上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要是问大人这话出自哪里,得到的回答总是:“你还小,这里头的事情你还不懂。”我不甘于一直得到这个答案,便拿起书架上的古文版的《红楼梦》似懂非懂地读了起来。因为书中许多字词都不了解什么意思,所以读到一半就没有什么兴趣了,便扔到了一边。

再读红楼,已经是12岁了。当时是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我不情愿地拿起那本被我抛弃已久的书,再细细一品,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此对红楼越来越着迷,到达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初读红楼,我与冰心奶奶的想法一样,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人厌烦。甚至给我的一种明了的感觉是:在纸上白话,浪费资源,既没有《西游记》的传奇,也没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打杀场面,真的没有想到这部书竟然可以归人四大名著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苦。对于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又有了一种更深切的悲哀。

红楼里,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林黛玉。黛玉是个生性娇弱的女子,没有宝钗的落落大方,没有李纨的粗粗咧咧,正像宝玉所谓?心较比于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也许,她因病而死是我早已预料到的后果。我没想到一个人从小到大受人关心疼爱的她死时,没再见到贾母、王夫人、宝玉,人变得可真快。死神的到来,使黛玉的悲剧终结,对于她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作为读者的我来看这很好。很好。因为她死去后,不会再为落花悲哀,不会再为传情的手帕兴奋。也不会再焚书哭泣。有人说黛玉最后是被气死的,的确,她是含恨而终。可我反对这种说法,黛玉自幼多病,本身注定的后果,又怎能改变呢?我想,“含恨而终”只是黛玉无辜死去的最佳原因吧!

我喜欢红楼梦,喜欢那种朦胧的淡淡忧伤,喜欢那种梦幻般的感觉,喜欢其中那一个个风格迥异、冰清玉洁、蕙质兰心的艳丽少女。

我喜欢黛玉紧蹙的娥眉,我喜欢晴雯直爽的性格,我喜书山欢探春的`才华横溢,我喜欢金钏儿的坚贞不屈。

但是我也相信通往命运终点的途径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可能有人会问:命运看待我们,就好像顽童看待苍蝇。既然我们的宿命已经被注定,那为何还要去努力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奋斗呢?人们正是通过对命运的抗争来实现人生中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也只有通过对命运无谓的抗争才可以体现出人的尊严,显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每个人都只是河里一个小小的浪花。婉转绵延,迭起不息的 阿拉文库…乐韵。而我们都会最终汇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去完成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任务,那里才是我们的宿命所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1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