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840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 = 15/7 ×7/5 = 11/8 ×8/13 =

5/21×1/5 = 3/16 ×7/3 = 8/21 ×7/8 =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 = 2×1/2 = 11/8 ×8/11 =

1/10×10= 7/9×9/7 = 1/7×7=

6/5×5/6 = 1/5×5 = 22/35×35/22 =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交流:

(1)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2)请你自身举出3个像上面这样的乘法式子。

小组代表说说有什么发现。指名说说自身举出的例子。

教师: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教师:关于倒数的知识,你已经有哪些认识?(同学说说自身的已有认识)

教师:书上又是怎样讲解倒数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

教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自身是怎样理解倒数的?

同学口答,教师小结:假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并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让学生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激活思维。

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在揭示倒数的概念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用30秒的时间进行( )×( )=1的比赛,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校对评价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算式的共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开门见山说明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对“和互为倒数”的理解以及举例、判断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倒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被充分激活。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充分地探索时间和空间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两个导学单,

导学单一:

1、试着写出 、 的倒数。

2、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思考:怎样就能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导学单二:

试着写出6、1、、0的倒数。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交流:

(1)每个数的倒数是怎么求的?

(2) 如何检验你求的倒数是否正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与争论中达成了共识,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学生乐于探索、乐于表现、乐于共享。

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研究关于0的倒数问题时,我把0混在其他数中让学生去碰“钉子”,当时学生中存在两种答案:一种认为0的倒数是0,另一种认为0没有倒数。对于这两种答案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辩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习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习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习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平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6、7题。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第四篇】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质疑-自学-讨论-交流”活动展开: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找出,评价由学生判定。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教学设计的整个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质疑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质疑与释疑中建构着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研究“整数”、“整数中的两个特例“1”和“0”、“小数”有没有倒数时,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的,而是经过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来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问,然后辩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上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篇5: 对张建霞所上的教研课《倒数的认识》进行的评课

听了张建霞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2、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让学生试着相互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是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出整数、小数的倒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299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