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4453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

这是1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1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读后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短文的内容,并能口述。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圈点批画,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短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感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具:

课文朗读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短文以其篇幅短小,语意精练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我们今天来学习两篇短文,首先我们学习《小马》。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习生字

篇枣怯通缎

重点指导读音的字:篇缎

重点指导书写的字:枣通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小马有哪些变化?

初生的小马外貌:

性格:

春天的小马: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听录音读课文

2、学生思考:长大的丹丹外形有什么变化?丹丹的性格是怎样的?

五、总结全文

学生讨论:作者笔下的丹丹是怎样的?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阿拉文库☆)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抚摸、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构想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知识。教学时,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小狮子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关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狮子的习性、外形、产地等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喂养小动物的趣事。(学生自由回答,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喂养一只小狮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发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234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