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案例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案例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1
教学目标:
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教学难点: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阅读。
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思考。
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2
评价表 检测题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4分)酣( ) 诣( ) 枳( ) 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1)楚王闻之,?lt;b>左右曰(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 )(6)寡人反取病焉( )(7)缚者曷为者也( )3.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并解释。(8分) 4.翻译下列句子。(15分)(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5.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和现在用法不同的词,并简要分析。(5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7.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8.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4分) 9.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10分) 综合题1.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基础题ān yì zhǐ yé 2.(1)近旁的人(2)到(3)果实(4)莫非(5)开玩笑(6)辱(7)同“何”,什么 3.习:熟练;温习。何以:用什么办法;凭什么。徒:只;空。之: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助词,的。 4. (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2)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3)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5.“左右”文中指“近旁的人”,现在指方向;“病”,文中指“辱”,现在是指疾病。 6.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 7.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8.诬齐人为盗。 9.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综合题1.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但语言不够简练的,等第是良;两位人物分析不够正确,概括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两位人物分析不正确,概括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2.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写出三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写出其中一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3
教学背景
自读感悟,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上应该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一个“自”字,集中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读感悟”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课上的独特表现。而开放引导,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自读感悟的唤醒、启发、激励、调控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引导的起点,正好是学生自读感悟的终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读意识、自读能力和自读习惯各不相同,对同一文本的意义建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终点上表现出来的自读收获、自读困惑和自读兴味肯定各不相同。面对学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自读表现,教师除了选择多元、立体、动态的引导策略,别无它途。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引导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学境界。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对于这样1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楚国,去欣赏外交家晏子的风采。
2、(点击课件)揭示课题,人物简介。
3、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现在同学 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读读课文。(点击课件)
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
二、展示舞台。
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很适合于合作表演,但是这节课老师想带领 同学们去尝试另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那是什么方法呢?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过把导演瘾”出现)。
按平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活动,看清要求,注意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做好笔记。
学生讨论。
学生导演,学生点评,老师适当也点评。
三、各显神通。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晏子这样爱国的,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种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话题:说说古今爱国的小故事
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能进行资料整合并能找出与课文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同学发言,同学补充发言,老师总结。
四、思维火花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下面我们再次回归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晏子进行评价(点击课件,“思维火花”出现)。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静下心来,思考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采用了开放引导的教学策略,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演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第一,在同学们导演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略显粗糙。第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考虑问题的深度。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这是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1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读文,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出示课件:排演要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地读背,学生就会丧失兴趣。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布置作业。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