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吨的认识》教案【第一篇】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习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第二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第三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吨的认识》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