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34662

通过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理解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与希望的思考,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情感共鸣与价值观的形成。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优质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课时【第一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

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略)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提: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

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

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

生2: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

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跨越、海峡、骨髓、移植、白血病”等。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主要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人物情感。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猜谜语或讲述相关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反馈生字词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故事梗概。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小钱病情的严重和对生命的渴望。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即将凋零”和“含苞”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走进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默读课文3-5自然段,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经过。

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在危急时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李博士的高尚医德。

通过朗读、品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3. 两岸奔波,感受高尚医德

研读李博士的动作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感受人物品质。

了解李博士在骨髓移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辛勤付出。

(四)回归课题,感悟爱心

引导学生畅谈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理解,体会其深刻含义。

强调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和共同的爱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这样的人?他们的事迹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布置作业:写1篇读后感或写1篇关于爱心和奉献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 → 白血病 → 台湾青年捐献骨髓 → 得救

生命桥

血脉亲情 爱心无价

以上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桥,历史悠久的赵洲桥、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有即将在深圳竣工的深港大桥,真是数不胜数。可是在我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海峡上,两岸同胞共同架起了一座特殊的桥梁——“生命桥”。

(板书:“生命桥”)

我们已经初读了22课,被故事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整体把握。

师:自由读课文,想想,故事中你敬佩的是谁?佩服他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你敬佩的是谁?佩服他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最敬佩的是中国台湾的青年,因为他在地震的时候没有想家人,而去想小钱。

师: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板书:中国台湾、青年)

请你读文中有关句子。

生:读第四自然段的句子:“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老师感受到了。

生2:我最敬佩李博士,因为他能不顾自己的生� (板书:李博士)

生3:我最佩服小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很严重的,而他却客观地对待死亡。

师:哇,了不起!我们把掌声给他,也给小钱吧。(生鼓掌)小钱了不起,你也了不起。他很佩服小钱。(板书:杭州   小钱)还有同学想说,就让坐在我身边的同学来说吧。

生4:我最佩服那些医护人员,因为他们连夜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

师:哇,这么多人共同为他做什么?

生齐:做骨髓移植手术。(板书:骨髓移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不幸”和“寻找骨髓的艰难”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故事深深打动了。小钱的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1999年9月22日的清晨,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吧。

(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以悲伤的音乐做背景。)

我想请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听完了这段话,哪个词在你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生:“谈何容易”,因为在十万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

师:多么不简单啊!

生:“凋零”。因为“凋零”表示小钱的生命垂危了。

师:多么不幸!

生:“严重”。因为我觉得小钱的白血病已经很严重了,他应该很难受的。

师:是啊,很难受。

生:我觉得白血病是一个很严重的病。

生:“静静地”。说明小钱病的很严重,没有活力。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到了这句话,“这个刚满18岁的年青人……”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大家仔细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钱才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痛苦。

师:还有呢?那谁来把这种很痛苦、很不幸读出来。

生:个人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把对小钱的同情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是啊,一个刚满18岁的年青人,本该红润的脸,现在却变得如此…(生:苍白);本该是一朵绽放的花朵,现在却即将…(生:凋零)。小钱的命运是多么的……(学生接说:不幸)还有吗?除了不幸,你还觉得他怎么样?(生:很痛苦)对了,很痛苦,很可怜。

师:为了医治小钱的白血病,唯有进行骨髓移植,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中才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啊,又是幸运的。最后,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那么,小钱在找骨髓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辗转呢?课前,要大家去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辗转”的意思?

生:翻来覆去地转动。

师:这是它的一个意思,还有呢?

生:经过许多人的手或地方。

师:那也就是说,在字典里面,“辗转”有两种意思。那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应该选哪一种意思呢?

(出示课件“辗转”的意思,生齐说第二种。)

师:我们想象一下,有哪些人帮小钱找过骨髓?

生:他的亲人、那些医务人员。

生:李博士派的那些人。

生:小钱的爸爸妈妈。

生:小钱的朋友

师:这么多人帮助他寻找过骨髓。

师:大家再想象一下,在中国台湾找到之前人们可能到哪些地方寻找过骨髓?

(教师在学生间穿插行走。)

生:可能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找过。

师:找到了没有?(生:没有找到。)

生:北京。(师:没找到!)

生:上海。(师:没找到!)

生:深圳。(师:也没找到!)

生:南京。(师:还是没找到!)

师:最后终于……(生接:在中国台湾找到了。)

刚才我们想象的这个过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我们明白了“辗转”的意思,那就请你们读这最后一句话。用你的语气把你体会到的“辗转”的过程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多么不容易啊,谁还想读。

生:读句子。

师:可谓周折重重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真是历经千辛万苦啊!

四、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师:骨髓找到了,小钱满怀着希望,等待着接受骨髓移植。可就在这“同一时刻”,什么时候?

生:1999年9月22日。

师:就在9月22日的前一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中国台湾发生了里氏级的大地震,现在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那么,手术能继续进行吗?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呢?

(一)、学习3-5自然段,体会“抽取骨髓的艰难”。

师:请同学们默读3、4、5自然段,把描写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生默读课文、写体会,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也令老师感动。读完的同学可以举手,说说你的体会。

生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这句话体会到了现在是很危险。

生2:“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句话体现了多么不容易。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个不容易读出来。(生再读这句话。)

生:“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表现了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那么危险的时候还在帮助别人。

师:还有同学找到这一段的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在什么危险的时候,李博士还那么“沉着”?

生:大地震动的间隔。

师:看看前面的句子,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情况是这样的危险,但是……一起读。

生: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余震发生的时候,手术室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见了东西在摇晃的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了楼房快要倒下来了。

师:楼房都快倒了,多危险啊!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手术室的东西在东倒西歪,快掉下来了。

师:那些手术器械,是吧。

生:我仿佛听到大地在摇晃的声音。

师:情形是如此危险。但是…

生:接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手术台旁,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那么从这个“静静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青年一心为他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生:我体会到了那位青年非常的冷静。

师:就在这一刻啊,我们前面读到了“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两个“静静地”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吗?

生:第一个是说中国台湾青年很冷静,第二个是说小钱没有活力。

师:那么他们的内心真的是那么平静吗?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说,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他的亲人。

生:小钱会想他的骨髓送来了没有。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他的亲人,可是小钱的生命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定要坚强下去。

生:小钱可能会想中国台湾青年有没有受伤。

生:小钱会想我还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呢。

生:小钱会想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给我会不会死掉呢?

生:中国台湾青年会想我一定要给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

师:一个“沉着”,一个“静静地”,我们联系其他句子,体会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危,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

(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齐读 “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

师:抽取骨髓容易吗?谁来读出不容易?

生:个人读。

师:骨髓抽出来了,你们高兴吗?那读出我们的高兴。

生:齐读。

师:那你觉得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生:还会流出许多血。

生:流出了两岸同胞之情。

生:流出了中国台湾青年对小钱的关心和爱心。

生:流出了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的希望。

(二)、学习第6自然段,体会“运送骨髓的艰难” 。

师:是啊,为了把人们的这些爱心、祝福等及时地送到小钱身边,不让希望变成失望,李博士又开始了十几小时的奔波。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师急促地读出。)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张工作时刻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李博士经过了许多地方。

生:我发现了李博士经过了许多地方,又完成了手术,是很不容易的事。

师:多难啊!

生:我发现了骨髓移植手术时间是要很长的。

生:我发现当时的情景是很紧迫的。

生:我发现李博士为了给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他不顾疲劳,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连夜、不顾疲劳,书上是怎么说的?用哪一个词形容?

生:连夜

师:连夜为小钱做了手术,还有呢?

生:奔波

师: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才赶到了杭州医院,这个“奔波”也可以用前面刚刚学到的哪个词来形容?

生:辗转。(板书:辗转)

师: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辗转。刚才同学说到了连夜奔波,是这样的紧急,哪个同学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个人读。

师:多么紧急呀,我们大家算一算,李博士从早上7:30走进手术室,到手术完成,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多么令人感动啊!我们一起再来把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师:李博士辗转了这么多地方,课文就只用一个“奔波”“连夜”就把运送、移植骨髓的过程概括了,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写出来,像前面抽取骨髓部分写的那样具体呢?

生:表达了时间很紧迫。

生:表达了李博士很焦急。

生:表达了李博士当时很忙。

师:前面部分写的特别的详细,这一部分写的简练一些。前面他们抽取骨髓是冒着……(生接:生命危险。)最能突出人物的……(生接:精神品质。)而这一部分时间非常的紧迫,就没有像前面写的那么详细,把屏幕上的这些都写进去。这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对能表现文章中心,突出人物品格的部分就写具体一些,其它内容可以略写。

五、学习最后一段,深化主题。

师:由于大家争分夺秒、辗转奔波,所以小钱……(生接:得救了)。一句“小钱的就了”终于让我们这颗提着的心平静下来了,我们为这个故事的美好结局而感动。我想请位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文字,《爱的奉献》做背景音乐)

师:想想看,是什么架起了这座“生命桥”?

生:爱心(板书:爱心)

师:还有呢?

生:友情

生:关爱

生:血脉亲情(板书:血脉亲情)

师:是啊,尽管由于政治的原因,祖国宝岛台湾至今还未回归祖国,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但这些都不能阻隔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板书:跨越海峡的)

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是一座亲情桥,更是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为了架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岸同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让这爱心,让这血脉亲情,跨越了海峡,跨越了亲情,跨越了生死。(完成板书弧线)

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是啊,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呢?(稍停)同学们不用急着回答,相信大家今后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拓展练习。

师:小钱得救了,故事的美好结局带来的欣喜,让我们的心中升起一股甜丝丝的感觉。所以课文的开头就这样写到——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环境描写也正预示着结果的美好。

(出示文字: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清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苏醒之后的小钱睁开双眼……

此时的小钱一定有很多感激的话要说,请你代他写几句感谢词。

师:拿出笔来,把小钱要说的话写在草稿本上。

(生写话。)

师:写完了的同学示意老师。把你写的交流一下。

生:中国台湾青年,谢谢你救了我的生命,让我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师:对不起,这位同学坐的离老师远了,你说吧。

生:谢谢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说:“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现在,你让我绽放了。”

生:等我出院了以后,我一定要报答你!

生:小钱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不会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

师:还有好多同学想说,我们知道感谢的话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完的,最好的感谢就是…(生:用行动。)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就像这位同学说的一样“好好地活下去”,这才是最好的报答。

七、推荐阅读 :

(出示:公元2001年6月13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中国“幸子”的命运而跳动。)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位中国“幸子”和小钱也有着同样的幸运吗?

生:想!

出示:《生命20小时》——中国第一本公益书

吴小莉等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定价15元,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师: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生命20小时》——中国第一本公益书。可以到新华书店去购买,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阅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中国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中国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中国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中国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中国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

生命桥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10分钟)

谈话:《撘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发现了人间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让我们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感受两岸同胞的骨肉真情。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着黑板,跟着老师写:“跨”注意左窄右宽,“海峡”的“峡”山字头要靠上写,这样才平衡,才美观,最后一笔是捺,捺要讲究一波三折,这样写出来才漂亮,“桥”左边“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右边的一横要穿插到木的点之下,汉字讲究的穿插填白。

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会说:为什么是生命桥?和我们普通的桥有什么差别?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跨越海峡又是怎么回事?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号。

自由读课文,看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哪里,出示课件,给学生指出杭州和台湾,理解“台湾海峡”和“跨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学完课文就十分清楚。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同学们这一次大声读课文,听清要求: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要拼读一下括号中的读音;句子要读通顺,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分钟)刚才哪个字你不认识,通过你的练习读准了;哪句话不是太好读,通过你的练习现在读通顺了。(6分钟)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长句子教会学生断句,断句时注意以每个词为一个单位。注重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3分钟)

3、(20分钟)刚才同学们联系的好多词语都在大屏幕上,要求会认的词“凋零,含苞,袭击,空旷,暂停,满怀着,身躯,静静地,骨髓移植,血脉亲情,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学生先读一遍,开火车读。第二次注意红色的字体挑读,第三次直接读生字,全班先齐读,哪一个生字�

4、会认的字大家掌握的这么好,那么会写的生字呢,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更好。来,开始吧!大屏幕出示会写的字,先读。挑一个难写的字吧,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好,大家看,我要写了,我先要看一看书,这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呢?我发现袭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龙小,下面的衣大。开始吧!要先读:请翻看书108页读一读生字。来,谁说一说,根据学生所说教师相机板书生字。“皙”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一个字,我来挑,你来写,谁敢来挑战老师。拿着你的书来吧,湾。学生在练习本认真地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边点评。组织纪律:x个同学不仅字写得漂亮,而且写完之后能马上坐。

三、谁能给其中的“湾”和“脉”组词,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说:血脉亲情和台湾。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一课讲了什么吗?用这两个词语,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再看看读读课文,想一想。

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最感动。(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进行,没有时间可放到下一课时。)字典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5分钟)

“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同学们,什么是“血脉亲情”?什么是“骨肉同胞”?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血脉亲情:形容有血缘关系的人,感情非常深厚。

骨肉同胞:指的是亲生的兄弟姐妹。

二、 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提出要求,不指读,不出声。找到你最感动的地方,在旁边批注,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阅读批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时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先说前面,最后再感悟结尾段。全班学生交流感悟时,做到由浅到深,最后感情升华。)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没有多媒体)

孩子们,这里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含苞”,哪两个词语是一对反义词?什么“凋零”,(我们通常指的是…、)?(生命之花)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呀,含苞的花朵的年龄,18岁的生命就要凋谢,我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情况的……(学生说),我们的心在…、、(揪痛),我们的心在…、、(),怎么不让我们心痛?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学生说)孩子,想想,这个18岁的年轻人心里在渴求着什么?对,渴望着生。“唯有…、、才”,再读着这句话,你的心中的感受呢?此时,我们的心中有许多情感,对小钱的……,让学生说,对生命的…、、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把你的感受送回到句子之中,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2)就在昨天,一场李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袭击的片)

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怎么来理解“袭击”?抓住“袭击”,通过幻灯片,7、3级带来的灾难,让学生通过画面直接理解“袭击”的含义。地震袭击之后还会有什么危险地情况呢?

(3)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有片)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文章之中有两个“静静地”,找到所在的句子。第一句,这里又出现一对反义词,“苍白和红润”,苍白说明…、、?(小钱身体虚弱),所以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静静地”外表之下,小钱的内心却并不平静,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期待着……期待着……(中间穿插上期待着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看第二句,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候?(非常危险的时候,余震之中,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们为什么如此呢?再看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小钱正满心期待骨髓移植的时刻)所以这个时候尽管余震时时在发生,尽管时刻都会处在一种危险之中,但是他们呢,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能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所以从“沉着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慰,高尚的医德),从“静静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那位青年的……(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那个台湾青年才如此……(镇定),才如此……(沉着)。由此我们对他们感到无比的……(敬佩),再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同学们,文章讲到这里,你理解什么是生命桥了吗?……对,是李博士,是台湾青年,是两岸许许多多关心小钱的人,是他们的爱心为小钱搭起了生命之桥,重新点燃了小钱的生命之火。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师板书:爱。音乐起,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小钱祝福,让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段),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吧!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也许,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课件出示)爱!

教学反思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级教学交流上,我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1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感激”为话题,以“感激”为线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千层浪花,他们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各抒己见,明白了“生命桥”的深刻意义。

内心的情感积聚太多需要写的方式来宣泄。写是对内心情感的梳理、积淀,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阅读感悟便发生了质的飞跃。课上,我让学生动笔写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感激。这个教学过程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阅读感悟是说、写的基础,说、写反过来能促进阅读感悟的提高,阅读感悟可以通过说、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只重感悟,不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从雾里看花一样不真切,相反,只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楼一样不现实,只有让学生“读”进去后,通过说的形式“浮”出来,再通过写的训练“沉”下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溢彩。

课后,街道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篇】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材简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苞的花朵”、“突如其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重点学习课文二、五自然的,并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课

1、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你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桥,(出示中国台湾地图)它跨越在中国台湾海峡上。3、板书课题,读课题。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与学生经验中的桥产生认知冲突,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座桥我们看不见,要我们认真地读课文,用心细细去体会。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骨髓”、“辗转”、“间隔”等词语。

3、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虽然是四年级了,但初读关还是要把好。课文的插图是很好的资源,用好好利用。]

三、切入文本,语境中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在病床上,有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是谁?

[其实,插图中躺在病床上的这位青年到底是谁并不重要,但通过这有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把课文的重点段的教学紧紧地联系起来。准确地选择教学切入点,有利于教与学的便捷高效地展开与深入。]

2、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小钱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了解白血病,俗称“血癌”。)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小钱病得非常严重?(理解“苍白——红润”、“凋零——绽放”这两组反义词)

(3)读课文,说说健康的小钱现在会干什么?(理解“含苞的花朵”的含义)

(4)指导朗读。

[根据本段语言的特点,紧紧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中国台湾青年为什么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默读课文,想一想他在捐献骨髓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补充地震的有关资料。(地震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发生了级的强烈地震,短短的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

(4)这是中国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中国台湾青年此刻能平静吗?

(5)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却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句子: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感情引读:

师: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了,他得去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学生读)

也许,地震可能已经伤及了他的家人,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学生读)

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得赶紧逃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学生读)

(6)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了中国台湾青年是在不能确定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捐献骨髓的。地震后那惨不忍睹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字,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感情引读,是学生与课文共鸣的情感和抒发。在这一环节,紧扣语言文字,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历程。]

四、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看课文插图: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也许是小钱,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也许是中国台湾青年,他正在为小钱捐献骨髓。

2、你最想对图上的谁说点什么?(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与前面切入环节相呼应,是一个整合。此次写话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人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读悟的基础上,情感已经达到极点,不吐不快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写话交流推向一个高潮,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小结

这次跨越海峡的大拯救活动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努力。这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记人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讲人物之间发生的事的方法),进而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2、通过独立学习或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全体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多数同学读流利。

3、学习在听读或朗读中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包含的感情,并试着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

1、带领学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识。

2、让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解决字的读音问题,画出容易读错的词、不知读音的词和不理解的字词。

一、导入。

1、直接导入,师生共写课题。

2、指导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观察“跨、海、峡、的、桥”都属于什么结构的字,再观察每一个字的左右两部分,发现有什么特点。

(2)、学生书写,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3)、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提出建议。

3、提出问题,解决部分问题。

预设问题:海峡什么意思?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对于“海峡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可以出示课件,直观了解。对于后两个问题,先暂时搁下,放到理解课文后再解决。)

二、读书闯关第一关。

1、介绍第一关闯关规则:下面我们要读课文了,对于读课文,我为大家设置了读书的六个关卡,请你试一试你能闯过几关。首先我们听一听我们读书第一关的闯关规则。活动规则是这样的:请你再次浏览课文,把易读错的词或确定不了读音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左侧,把不理解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右侧。如果哪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读正确并能解释一两个词语,那么这个小组就算闯关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写词语。前面同学写过的,你就不要再写了。

2、学生到台上写词语。

3、读词解词。

注意鼓励。

三、读书闯关第二关。

1、介绍规则。现在进行读书闯关第二关。规则是这样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可以读一到两个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完。组长和副组长不允许读错1处或有1处不太流利。其它组员可以出现1处。谁能按这个要求把课文读下来,谁就算闯关成功。现在请组长分配每人读的内容,并练习读。时间为两分钟。

2、组长分配任务,练习读。

3、在组内正式开始闯关读。

4、鼓励闯关成功的同学。

四、读书闯关第三关。

1、回忆以前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师教给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挑生讲,老师注意倾听,发现学生说的不到位的给以引导或纠正。

4、教给学生其它的方法。

五、读书闯关第四关。

1、介绍规则:听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练习本上记下你心中的感觉并能把这种感觉基本上读出来,就算过关。现在请大家合上书,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范读。

2、学生汇报感觉并读出这种感觉。

六、读书闯关第五关。

下面我们进入我们读课文闯关的最后一关:请你自由朗诵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就算闯关成功。

七、谈收获和疑惑。

再次读课文,看板书,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43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