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篇】
听了王慧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很受启发。这节课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1、教给学生方法,授课思路清晰。
在揭示课题后,王老师就出示自主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读书应会找要点,读课文,其他同学用书中句子概括,这就教给了学生把握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读书的方法,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
王老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如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段时,让学生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看呆了,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于是王老师先让学生感悟骆驼咀嚼是多么有趣。想象出骆驼的上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吃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悠然自得、其乐无穷,于是作者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联想中理解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进入情境,感受到骆驼有耐力,有韧性,耐得住寂寞。
3、把课堂放给学生,收放自如,营造良好氛围。
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体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理念,讲完“看咀嚼”部分,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会,然后交流展示。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学习“谈驼铃”一部分,感受骆驼耐得住饥渴、寂寞后,从反复读中悟出在生活中要沉得住气,有耐性、忍性、韧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是水到渠成。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味道,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
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结合原文说明你的理由。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驼队、看到冒着的白烟,置身其中一样。
教师补充:当时的北京流行有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说的就是当年门头沟采煤人、拉煤人的痛苦生活。因此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的“南山高末”和“乌金墨玉”的字样便不是那么高雅、诗意了。
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明确:走了三天三夜的骆驼一定饿坏了,小小的童心充满对这卑微生命的同情,于是“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动物就是生灵,从动物的生命表现中会体味到人的生命感受。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就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
五、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南旧事》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先听支歌,会唱的跟着唱,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这歌词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2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同学们闭眼感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3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初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第5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第 7~11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第12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第13~16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童真童趣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读第5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细细地品味,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中,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2学习后三个片断。在后三个片断中,选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自愿结成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精读课文,感悟对童年的怀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2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便重临我的心头”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说童年
光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这正是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此时,你想起了自己哪些有趣的经历呢?(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姿多彩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微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我们应该把握好美好时光,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都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很棒,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吃食
谈驼铃作用
想替骆驼剪毛
询问骆驼去处 一去不还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写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和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再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然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最后讲童年时代结束后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面一面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词语,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学情分析:
第一节课,我班学生已经读过这篇课文,学生了解了作者,自学了生字词,重点概括提炼出了作者四个生活片断的小标题。农村孩子对林海音的童年趣事特别感兴趣,他们很想读更多的这样的趣事,也觉得这样的语言文字挺新鲜,但他们的读书及表达能力还不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2、激发阅读,学习表达。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进入童年
1、齐唱《童年》
2、出示图片,引入:知道今天我们要学哪篇课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什么?
3、板书课题,回忆内容: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片断?
4、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想读吗?还想学习些什么?
二、品味语言,感受画面
(一)自读提示:
1、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断朗读,批注感受;
2、同桌间互相交流读书感受,试着合作朗读,读出画面;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跟作者相似的童年经历;
4、以同桌为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二)聚集重点—学咀嚼:
1、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
2、播放视频,想象画面;
3、抓住“丑”字,体味语言;
4、这段话是林海音四十二岁时回忆童年生活所写,你觉得她写得怎样,为什么?作者的语言里融入了什么情感?
5、反复品读,体会情感。
三、实践运用,拓展阅读
(一)举办《朗读者》现场活动:
1、写写类似于林海音的属于自己的童年趣事片断;
2、同桌间交流修改;
3、登台展示,配乐朗读,多人分享。
(二)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引语:你们还想读《城南旧事》里林海音写的童年乐趣吗?
出示片断,朗读赏析。
四、探寻密码,指向写作
(一)过渡语:《城南旧事》里的孩童乐趣还有:集画片儿、弹玻璃球、吊死鬼儿……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其乐无穷。单单在它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林海音有关骆驼的回忆就很详细,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写作材料的,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导:我们写作文时,如果回忆的不只是一件事,有很多件的话,可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呀,这样读者才看得更明白。
(二)回放课文,配乐朗读。
(三)引导作文: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让人难忘的。然而童年也很短暂,一不留神,童年时光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要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因为文字是永恒的。就让我们课下仔细回忆,互相分享吧!(出示相关图片)
附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观察仔细
真实表达
自然朴素
纯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