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案(优质10篇)
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互动与合作学习。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课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一)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你熟悉你同桌的脸吗?请你观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
师反问: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这样分布,而是双眉在一侧,双眼在另一侧,嘴和鼻子、耳朵随意分布,你觉得这个人还好看吗?为什么?
生:
师: (或师或生引出“对称”一词)对称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在我国的京剧脸谱中有着更加完美的表现,今天我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组脸谱图片,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找出与众不同的一
张来,并说明他为什么与众不同?
(配《说唱脸谱》乐出示课件:幻灯片1)
生:6号脸谱与众不同,因为左右不对称。(可视机提示)
师:京剧中的画脸谱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对称”知识,对称分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幻灯片2)
(二) 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哪些问题需要问?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则师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等)
2、师:带着这些问题大家自学课本100101页的知识,看看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自己不能解决,不会的与本组的同学寻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发现了哪些新的知识?
3、小组汇报结果与发现
(课件出示:幻灯片3)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④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什么是对称轴,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课件:幻灯片4)
(如果有分歧即用自制图形验证)
5、师:我们知道了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那我们怎样在图形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轴对称图形来画一画,画之前我先告诉的大家对称轴的表示方法:
板书演示:
师:画完之后与别人交流一下,评价一下,看看意见是否一致?师生共同探讨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并不是唯一的。
强化练习:P101做一做第2题(先完成的检查后完成的)
(三) 拓展延伸,迁移知识
1、师: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对称的知识你能够出一道题
来考考大家吗?或者设计一下今天的作业?
我这有两道题你想试试吗?
①使用学具三:画出另一半
②出示课件:幻灯片5
2、师:轴对称这么有意思,你想不想进行一下艺术创作?师示
范剪纸步骤:折→画→剪→展
(四) 总结欣赏,体验美感
师:轴对称现象不仅体现在数学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对称美,给我们以充实、匀称的美感,那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出示配《万水千山总是情》乐课件:幻灯片6)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寻找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
4、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
3、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加减法的口算技巧。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加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笔、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教学用具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估算这些物品的数量。
二、新课讲解
1、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黑板向学生展示加法的符号“+”,并解释加法的概念。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加法的计算方法,例如:2+3=5。
2、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黑板向学生展示减法的符号“—”,并解释减法的概念。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减法的计算方法,例如:5—3=2。
3、加减法的口算技巧
教师通过黑板向学生展示一些加减法的口算技巧,例如:同进同出、进位借位等。
4、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他现在有几个苹果?
三、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多进行加减法的练习,以提高口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本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幼儿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多和少,感受物品的多少,初步感知数量的守恒。
2、让幼儿能将物品不同的量变成一样多。
3、让幼儿感知数目。
区域活动
在数学活动区投放卡片,卡片上物品的数量为5,物品的大小、图案各不相同。引导幼儿任意抽取两张卡片进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物品量的多少,不受物品形状、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
在美工活动区,指导幼儿利用收集来的物品,如树叶、冰糕棍等进行创意軺阽活动,鼓励幼儿粘贴出与他人不同的图案,并展示出来。
家园共育
与孩子一起用常见的物品,如勺、筷子、玩具等,进行创意摆放活动。随意找三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利用增加或减少的方法,让三组物品变成—样多,三组数量分别是1、2、3个的西红柿,引导孩子尝试着把每组西红柿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与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
1、棋子游戏“一把抓”,用手抓出一把棋子,看一眼后,说出棋子的数量。
2、扑克牌游戏“拉火车”,将扑克牌分成相应的份数,轮流出牌摆成一列,后出的扑克牌压在前一张牌上;当后出的扑克牌上的'数与摆放成一列的扑克牌上的数有一样的时候,就可以取走两张之间的所有的牌。如孩子出数字是5的牌,摆放的牌中也有5,他就可以取走夹在两张5中间所有的牌(包括两张5)。
日常活动
迸餐的时候,可随机引导幼儿观察每张餐桌上餐具的摆放位置及数量。
基本教育活动
1、感受物品的多少,初步感知数量的守恒。
2、能将物品不同的量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一样大小的图书10册,大小相同的玩具小汽车10辆,裁好的空白卡片纸,彩笔。
活动过程
判断图书数量的多少。
教师出示两组图书,摆放如图,引导幼儿判断两组图书的多少。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组图书,哪一组数量多?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来变换图书的位置,如图,请幼儿再次判断每一组图书的多少。
可以将图书变换多种排列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管排列方式怎么变换,两组图书数量都没有变化。
游戏“变成一样多”,将小汽车不同的量变成一样多
教师出示三组小汽车,数量分别是1、2、3辆,引导幼儿尽量用不同的方法,将三组数目不等的小汽车变成一样多,如将第一组添上2辆小汽车,将第二组添上1辆小汽车;将第三组的小汽车拿走1辆放到第一组等。
可以变换三组小汽车的数量,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将三组小汽车变成一样多。
自由绘画,将卡片不同的量变成一样多
引导幼儿自由绘画实物数量的卡片,然后再把两张卡片上的数量变成一样多。如—张卡片上画了4个苹果,一张卡片上画了2个苹果,要把两张卡片上的苹果变成一样多,可以在4个苹果的卡片上划掉一个苹果,在2个苹果的卡片上填画1个,全变成3个,也可以在2个苹果的卡片上填画上2个苹果,全变成4个。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多和少”。
学前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虽然是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内容较为抽象。以往负数的教学都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主要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逐步渗透数轴概念。
2.体会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难点:
应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在直线上表示,一些数,大家还能记得,都表示哪些数吗?
预设:整数、小数、分数。
那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负数能不能在直线上表示呢?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出示教材第5页例3图。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学生自我尝试解决。可能想到
1.先画出直线。
2.再确定方向。
3.再确定距离。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结合学生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在东西方向上走的'距离。
具体方法如下
(1) 在直线上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2)把他们行走后的情况和直线上的点(0、正、负数)对应起来。如-1表示 相反的,
2.同学们,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1)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3.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和-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和-处,应如何运动?
③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数轴: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第5页做一做。
2.全课总结。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你收获了什么?
3.作业布置。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
在直线上表示正、0、负数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基础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楼房图人手1份、便利贴(门牌号)、PPT、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乐乐,他最近搬家了,他们小区有好多好玩的滑滑梯呢!乐乐今天就忍不住一个人出去玩了,到中午了,乐乐想回去吃饭,可是他忘了自己住在哪一层楼哪一个房间了,这下可把乐乐急坏了,这时乐乐开动脑筋,想到了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认识门牌号码。
1.(1)师:这就是乐乐家的门牌号码(702),总共有几个数字?谁知道乐乐住在几楼第几个房间?(出示PPT)
(2)师: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哪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哪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3)小结: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后面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2.乐乐还有两个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说:我的房子门牌号码是201,那我应该住在第几楼第几个房间呢?
3.天天说:我今天出来旅游了,晚上要在宾馆住,可是宾馆的房间好多啊,我只知道门牌号是218,到底是哪一层哪一间呢?请小朋友们帮助我想想办法啊!
师问:这个楼层中房子特别多,都超过10间以上,哪些地方一个楼层的房子会超过10间以上?(宾馆、医院)
师结:现在乐乐他们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开心了,对小朋友们说谢谢!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温暖又漂亮的房子里去了。
三、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1.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有许多小动物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们还没有楼房住呢,怎么办呀?动物们团结起来建造了一个动物新村,里面有一个个漂亮的大房子。(发房子)
2.看一看这栋房子有几层楼?(贴上楼层)每个楼层有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这栋房子有三层楼,每一层楼有8间房。
(1)鸭妈妈先来住房了,鸭妈妈想我这段时间要孵蛋,我就选间房子孵蛋轻松一点,我就住一楼的第三间房。鸭妈妈应该住在哪?鸭妈妈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你们的鸭妈妈也住在103房。
(2)小刺猬说他喜欢住205,谁来帮助它。对吗?你们的小刺猬有没有住进去?那它的房间号是多少?(画出小刺猬)
(3)小梅花鹿也来了。梅花鹿说,我要住在三楼的最右边那间房。三楼最右边那间房是几零几啊?(提示幼儿从左数到右)让你们的梅花鹿住进去吧。谁来帮老师的梅花鹿住进去?检查对错。
(4)小狗来了,小狗说它愿意住在小刺猬的楼上。是几零几?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先操作,再检查。)
(5)还有哪两个小动物?小兔和小猴说我们两就住在小刺猬的旁边,做它的邻居,小兔和小猴应该住在哪两间房?谁来帮忙?师幼一人贴一个。小兔住在几零几?小猴呢?
3.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来这里住宿呢!他们和小朋友们说:请小朋友们帮助我们把剩余的门牌号码编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房间了!(请两幼儿上前贴门牌号码,准别好便利贴纸,彩笔)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日题。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深入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如何根据比例尺求解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比例尺求解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 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出比例尺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并解释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 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将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5。
出示例5并读题。提问:这道题里已知了哪些信息,需要求解哪些信息?按照比例尺的含义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名学生进行口头解题,老师进行板书记录。解题时要注意统一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暂定为厘米单位,完成后再转换为米数。提问:不同的解题方法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可以根据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求解,也可以列出比例尺并用比例求解。
2.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答。集体进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并读题。提问:这道题里已知了哪些信息,需要求解哪些信息?能否自己解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解题。指名学生口头解题,老师进行板书记录。对于用比例解题的学生,指名询问如何列出比例并确定未知数x的问题。指出:已知实际距离,可以将其缩小相应倍数求得图上距离,也可以列出比例尺并用比例求解。
4.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答。集体进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完成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该题,随后询问学生口头答案,老师亦在黑板上作笔记。
2. 完成练习七第5题 学生需在练习本上完成该题。
3.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程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你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技能?
4.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循环序列的规律,如:红、黄、蓝、红、黄、蓝。
2、学习按颜色和形状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二、活动准备
三种颜色的彩旗、雪花片、图形若干、挂图、动物图片等。
三、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循环序列的练习,了解形状或颜色等重复循环的规律性。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能说出循环的规律。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形宝宝师:“小朋友早上好,我今天特别高兴要邀请小朋友朋友一起去我的图形王国里旅行。”
2、出示图形师:“第一站来到半圆形的家,你们看看半圆形是怎么排队的呢?”(请幼儿观察)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
(二)、教师先示范操作
(请全体幼儿在桌面按照半圆形是怎么排队的'操作)
1、出示图形师:“我们又来到了谁的家啊!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呢,又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个蓝色正方形一个蓝色正方形一个蓝色菱形
呼……风婆婆来了,它们排的队都吹乱了,谁来帮帮它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把,后面的空白处继续排。)
3、、师:“图形王国里的宝宝真听话,都像我们的宝宝一样很会排队,接下来我们又会去到谁的家呢?”
4、出示图形一个黄色圆形一个绿色五角星形…(请幼儿观察)教师先示范操作(可以有些错误的示范,再让幼儿纠正。)再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三)、出示挂图,幼儿游戏。
“过几天有可客人来参观图形王国,我们一起做一些彩旗欢迎他们吧。”(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1。先请幼儿观察图一,并请幼儿发表想法后操作。 2。图2较难先引导幼儿说出规律再来到黑板上操作。
3。引导幼儿图3的时候,让幼儿表达黄色爱心的下一个是绿色菱形。
(四)、幼儿操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
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指"2<3",这个式子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两遍。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按虚线描1、2、3,再独立写。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3. 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让学生口算“0×5=?”,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引导他们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
二、探索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决“130×5=?”这个问题。
(1)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书写方法。对于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的方法,教师应该进行指导。
2. 解决“402×3=?”这个问题。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1和3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