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思考、主动探寻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教好课,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首先要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知道教材的前后联系,避免教学时的前后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其次,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当前所教的一册教材,着重弄清全册的基础知识和注意培养的基本技能,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编排顺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每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配合情况。
最后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所教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练习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关,由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钻研不够,不能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导致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认识,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还给学生
新课标就是要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体系、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小学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主要有1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通常,只要求达到知道、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介绍、阅读等教学方法;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尝试、探究等教学方法。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的可以选用练习、讲评、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单元及课题的编排都是按知识规律划分的,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可能不一致,如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先有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产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经验,经过经验积累上升为数学理论。但按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先理论学习,返回来再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时,一定要将其与学生的心理基础结合起来,使学习的新材料的关键内容能够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实质和非随意的联系,这种联系即为知识的逻辑意义向心理意义转化的条件,其转化程度取决于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的联系程度。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特点,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显然更具有合理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最低标准,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对学有余力和对数学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大胆的去探索更深奥的数学知识,而教师不能限制学生学习数学的范围。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备课中制定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也应该考虑到要求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较高目标甚至更高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应该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大胆地去探索。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车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每节课都要有数学活动,活动要为探究某个问题而设计,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最后应落实到知识点上,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使活动能以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注意整个活动中善于抓探究点,更不要过多否定学生的结论,应努力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得出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也应予以充分的肯定。新课程不但对老师来说比较陌生,对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新课程新理念,理念不同了,观念也不同了,教师教的方式不同了,学生学的方式也应不同。由于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大,这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难点。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施教练习
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善于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启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兼顾学习好、中、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所学、有所获。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地调节分步设置的间距,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过程相一致。
七、运用变式,开放、重置问题情境,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知道,“要他学”远不及“我要学”所达到的效果。只有注意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新颖性,是数学教学缺乏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去重组知识,而不是从死记硬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重复记忆。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责怪学生考试记不住,一算就错,实际上是学生不会演变和识别。知识重复的`最好办法是演变和变式。例如对于重要的问题,重点的知识,讲一遍,练一遍是不够的,这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新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识别出新情境下的问题模式,识别出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培养,即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勇气,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固守己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八、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促使学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1.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他们观察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九、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的简化表现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把握并运用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今天,朴新网友给分享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保证良好的情感与情绪。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下,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发挥其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保证教态与语言亲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民主教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平等对待,并且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最后,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尊心。实践证明,在评价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可以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调整与优化,并且产生积极的情感成果。
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需要建立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具有创新性问题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优点,重视数学的直观教学,保证数学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与具体性。再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讨论与学习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最后,教师要不断探索与运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是集中能力较低,不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结合小故事,设置情境
小学生还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教师将要学的知识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处于孩子阶段的小学生定会很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去“听故事”。教师再把问题放到小故事里,引起学生的好奇,他们去思考,找到答案。例如,在讲可能性的时候,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张三,被坏人冤枉,县官听信坏人的话,写了两个签来决定张三的生死,两个签上一个写生,一个写死。
坏人为了害死张三把两张签都改成了死,幸亏张三的一个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三,他想了个办法逃过了这一劫。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办法,并引入可能性这一课题,如果两个签上都是写着死,那么张三被处死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一个生一个死会有哪些可能呢?用小故事吸引同学们,使他们爱上数学。
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除了好奇还是好玩好动的小孩子,结合他们这种性格,很明显他们肯定不会喜欢严肃的课堂气氛。严肃的气氛会因为他们现阶段的爱玩特性对数学课对老师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喜欢这个课堂甚至开始厌烦。这时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变成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课,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小学数学中讲各个面值的钞票兑换时,可以让学生带各个面值的纸币,在课堂上来一场钞票兑换,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将自己手中的钞票换成其他面值的钞票。在兑换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场游戏,使他们对学习没有了抵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面值兑换方面的知识还会觉得这堂课十分有趣,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小学是学生由孩子真正变成学生开始接受教育的阶段,但是在心理上他们依然还是好玩好动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给小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数学又是一个严谨的学科,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体味数学的乐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创造数学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答疑、总结。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思维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13-9=”时,提问学生:“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适时的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这样不仅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的“表现”往往建筑在独立探索之上,为了“表现”好,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让班级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样学生的探索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数和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发展思维能力,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数学魅力,培养数学智慧。
如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8个圆片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都能很轻松的得到7种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甚至能看着一种摆法说出两种分法,这种活动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的概括出8的分解与合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35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名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有序地设计教学活动. 因此追求高效课堂不仅要认真备好教案,更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二、关注每一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课堂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课堂. 因此,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师应从关注每一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班上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他们也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灵魂,小学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师的情感态度,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能感染学生,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获得最佳发展. 只要我们教师以满腔热忱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