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引起巨大的反响,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创新。创新精神是指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集中反映了人的人格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性:敢为人先的挑战性:顽强拼搏的坚韧性。如何结合现实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贵在疑、学贵在问”的精神呢?如何在教学中具体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待于大家努力探索。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能力
1 打破语文教材局限,拓宽语文教学领域,发挥学生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学习的天地应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语文,第二是校园,包括其他各科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三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广阔,而人们过去往往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其实,语文和社会生活水乳交融、难解难分,任何一门学科都包融有语文,任何一次活动都可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语文教学只有课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语文能力;只有将语文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让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发挥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注意兴趣、习惯等良好素质的培养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兴趣、习惯等非智力素质往往被传统教学所忽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作用更多地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上,提供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注重问题意识与探索意识的培养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培养“问题习惯”,“逼”学生问。课文学习的进步并不是教师“讲”,而是自己“问”。经过这样一“逼”,学生们都能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进行筛选,大家一起探究,这样学生的理解程度比传统的“讲”要深透得多,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四是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情景,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孩子自己决定要研究的问题,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久而久之,就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鼓励、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质疑创新。
没有个性的培养是谈不上有什么创新能力的,个性教育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所谓个性就是让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譬如,在训练写作时,就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不同的写作角度,如果让学生写一支笔,大多数学生都可能是从外到内来写。但也可以从内到外来写,还可以从笔的作用来写。只要言之成理、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方法恰当就行。再从“阅读训练”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显得非常重要的。“阅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那就是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课内阅读”方面,尽量“点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理解、掌握,尤其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选材、对表现手法、对语言、对全文构思等写作特点的认识,以及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揣摩,都要尽量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个性特征才会得到生动、具体的体现,切忌简单的否定,因为文字有她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老师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征,这是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的关键环节。因此,老师应重视这个教学环节,这才体现了教育改革应先改变教育观念的真正意义。学生在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时,在老师点拨启发下,学会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能力,这就为“课文”阅读奠定了物质基础。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要在教师那里转变“应试教育”的模式观,那种“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被抛到历史的垃圾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未来的师生关系”一文中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在自学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确实如此,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满足学生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就只能是向导、是顾问,甚至是伙伴。对学生应有“四允许”: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这是培养学生独特个性的关键所在。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励,萌发创造动机,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互相碰撞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而且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融合、理解、信任的作用,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积极向导,用触类旁通的话语耐心点拨,用朴实健康的语言循循善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又启迪了灵活的智慧,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其创造的能力就有了萌发的温床,就像多情的种子找到了肥沃的土壤,丰收的季节就指日可待了。
总之,语言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课内外结合,把学生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应向引导创新转变。在总结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