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大全【优推5篇】
通过情境创设、操作实践和多样化练习,结合游戏和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理解与应用,提升加减法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大全【优推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第一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整理计算方法。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第二篇】
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第三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1-3年级数的运算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在“对密码活动”入手,创设了“游玩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8和9的加减法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在表达交流中内化,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计算,体会算法多样性,同时初步渗透“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此外,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数学建模意识。
教材分析。
《8和9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
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数数法”“想加算减”和“数的组成和分成”多样性算法。通过系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在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本知识点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对今后学习笔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就本节课的教学而言,学生要得出运算的结果其实并不难,学生已学习了。
8、9的认识,在学习。
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提炼数学问题和列出算式的过程,将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渗透到一图四式教学中,把概念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而不能仅仅指向知识点的传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8和9的加减法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在游玩数学王国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第一站:花园。
1、谈话,发现数学信息。
2、开放探究,学习8的加减法计算。(1)探究8的加法计算。
师: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朵小花,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5+3=83+5=8)。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小花,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结: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样计算5+3和3+5的得数的?先摆一摆,再想一想。(2)将8的加法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学习8的减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朵小花,思考过程是这样的:(1)列式。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请同学们也按这样的过程来解决还剩多少朵小红花。(交流后板书:8-3=58-5=3)。
3、交流探讨,辨中“感悟”
小结:计算8的加减法时,利用8的组成,计算更简便。
(二)第二站:数学宫殿。
1、小组合作,解决9的加减法问题。
师:请看这幅小棒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上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写四道算式。
2、交流汇报。
(板书:5+4=94+5=99-5=49-4=5)。
3、小结:计算9的加减法时,利用9的组成,计算更简便。
三、学以致用第三站:智慧乐园第一关:
四、总结收获。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收获,使得所学知识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
五、板书设计:
5+3=85+4=93+5=84+5=9。
8-3=59-5=48-5=39-4=5。
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法【第五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
2、你会算吗?
+—+-。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
+。
。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
。
-。
。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