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的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67788

【导言】此例“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的教学设计(精彩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激情引趣,步入课题。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孙中山。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认识“诵”。背“诵”要说话,所以“诵”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认识“既”字。

生:“原”字我不会,我问了我的好朋友王书羽了。

师:同学们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书读课文,相互检查正音。

[点评:此方法既是让同桌相互对课文朗读水平的检查、正音的过程,也是在逐渐培养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3.检查反馈。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组长汇报读书的情况。

(2)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学生进行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3)感知课文大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现在请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语地说,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范读课文,生评出师读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师,你读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欢。因为你把那时候上课的情况读出来了。

生:老师,你读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欢。给人感觉孙中山提问时,真叫人害怕。

2.(1)自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内互相质疑、解疑。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班内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过字典,字典上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3.(1)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时上课,要背读文章。孙中山照以前那样背课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书“照例”,要求学生用“照例”说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思考:“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学习认真)

(3)师:“地背诵”,还可以怎样填呢?(出示写有“地背诵”的小黑板)

先小组内说,其次班内说,最后在“语文天地”中填写:

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结合“语文天地”的活动,积累词语。)

(4)“小小辩论会”。

师:“他壮着胆子……”怎么理解?下面开“小小辩论会”,要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害怕。我从文中的“壮着胆子……”和“教室里鸦雀无声”知道的。

生2:我认为不害怕。我从图中孙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紧张、很平静。

生3:我猜想孙中山开始害怕,后来给自己鼓劲就不害怕了。

师:刚才,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以后学习就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5)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写有句子的小黑板,让学生比较。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生:用上“摇头晃脑”我能想到他们读得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

生:“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生: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

师:对!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6)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师指导抓重点词语读文。学生练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先尝试地读,然后教师教给方法,学生通过感悟,再读,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为学生以后通过抓重点语句朗读去理解课文指明方向。]

(7)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板书:自读、质疑、解疑、朗读。

4.用以上方法自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6.不懂就问”发问站:

师:现在我们组建了“不懂就问”发问站,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自评、他评、师评三者结合起来。)

生1:那时候,老师为什么不讲解呢?

生2:因为老师很懒。

生3:不是,老师可能认为,讲了他们也不明白。

生4:因为,老师想看谁能大胆地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5:孙中山上学时是几岁?……

师:现在请刚才提问的同学进行自评,也请其他同学对别人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我今天能够起来提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生:我认为某某回答别人的问题,回答得好。

师:刚才,站起来提问、回答问题、评价的同学都是“孙中山”式不懂就问的人,而且你们也能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值得表扬。还有些问题老师暂时不回答,老师想在课外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答案好吗?

[点评:此刻,师生将评价作为了重点。有水平的问题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问题师生从精神上也给予了认可。因为善问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

四、演绎故事,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想当“演员”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你们当“导演”,选人,分配角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

2.小组内分析易错的字。

3.班内交流易错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点。

生:“孙”左边的“提”不能写成“横”。

4.描红。

5.同桌交换书写本写字。

[点评: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意识,也有一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因此在别人的本子上书写会更努力、更用心,写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他们会努力写出好字并能熟记字形。]

六、课外拓展。

1.将《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学了《不懂就问》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将课堂内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将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于写作之中,为以后写作做了铺垫。]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2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你会怎

样做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15课《不懂就要问》。课文讲谁不懂就问,

他问谁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划出生词,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

2.正音:孙、诵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读轻声。

多音字:晃、背、呆。

3.汇报所画生词。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理解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3.学生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a.内容不同。认识《》。

b.教师方法不同。

4.齐读这一段。

四、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说明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

3.孙中山学习认真吗?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4.孙中山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5.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这句意思不变,后面把问号改成句号,应怎样改。

6.用谦恭、诚恳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

五、达标测评。

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的意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正确。

2、读懂课文,培养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

2、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示方法:借助字典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练习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培养学生“爱问”、“敢问”的习惯。)

三、巩固生字,学习词语。

1、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背诵、意思、照例、段落、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

拿着、厉声、既然、养成、良好、流利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词语两遍。

3、在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自己解决。)重点理解“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可用动作表示?

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细读,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发言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学习课文。)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机学习后文中的“戒尺”。(让孩子了解在“私塾”读书的常规,与学校学习的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正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学习后面的课文吧。

学习2—7自然段

默读课文2--7段课文。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

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词语练习

(1)“背诵”可以说“认真地背诵”还可以说()地背诵。

()地读书()地听

()地说()地()

(2)“一字不错地背出来”还有“一声不响”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一()不()

4、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分组讨论: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中不懂就问有什么好处?

6、组汇报,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别逗号和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感受朗读的顿挫;

学生自读,指名读。

8、自读全文,注意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表情。

9、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新字、新词。

2.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1.孙中山画像的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教学用具:

1.生字、词卡片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二、学习课文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布置作业: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解决的)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猜字、问别人、查字典等方法。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吓、呆、鸦、厉、良”

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识记,学生可以用旧字加偏旁等方法自己进行识记。

(2)出示生字:“雀、既、养”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出示生字卡片指读:(巩固生字的掌握)

私塾背诵意思照例一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拿着既然养成良好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读的不熟练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6、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其他的学生认真地听,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学生自评、互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谁能再来读一读?(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

③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

④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你还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

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

①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

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

③指导学生朗读:你能学着先生的语气来读一读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

④从这几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孙中山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将老师要求背的书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

⑤谁能再来读读这几段?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说一说。(肯定那些在书中做记号的学生。)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会提问题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2、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先生小的时候说过的话,那你还了解哪些伟人读书时代的小故事?请你找找资料。

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点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是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善问,体现了“学会学习”的理念。古人曾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由此可见,学生应该想问,敢问,好问,还应该会问。本节课教师通过提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是经过思考能自己解决的?”使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了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二是重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没有将现成的教材作为学生复习巩固的蓝本,而是将他们置于生活的教科书中,设计了3个不同要求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自由获取信息,搜集资料,使学生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9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