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大洋小学561022)
内容提要对民族教育是采取因地制宜、因民族制宜和分类指导的方法,还是一刀切照搬城市教育那一套办学经验,这成为我们研究民族教育的关键性问题。我校从2004年起,完成了促进适龄儿童入学的历史任务,实现了“普九”目标后,大胆改革,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引进课堂,开展“蜡染工艺美术课”和“双语”教学,率先在全区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聘请女生辅导员给当地布依族女孩讲解生理卫生知识,初步探索出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综合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民族;教育;发展
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不一定照搬城市学校教育发展模式
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教育的今天,如果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仍然依照城市学校的模式,全国上下统一用一个标准、一套教材,显然违背了新一轮课改的精神。那么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又如何开展?黄果树大洋小学的做法也许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
我校建校于民国廿三年,历史悠久,早已远近闻名。因校舍为石木结构,年久失修,加上规模小,直至2001年3月,特申请使用了《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基建资金七十万元人民币修建了配套完备、功能齐全,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型学校。
2004年,基本实现“普九”目标后,学校根据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大胆改革。(一)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外,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优秀民族民间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整理编写《布依族民间文化艺术》校本教材,把布依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引进课堂,开设民族民间文化课程;(二)引导学生学习操作和品评欣赏民间文化艺术,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因此而受到各级各界的重视。国家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省、市教科所(民族局)的领导和专家曾到校视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滋根基金会(海外华人组织)的友人曾到校访问,对大洋小学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
二、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地区小学可以挖掘的一笔宝贵财富
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都受到保护、受到重视。2002年10月8日,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宗委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文件),2006年贵州省“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写成提案,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保护传统文化”政策。近几年,各级政府不仅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面有了新的举措。而且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民族地区小学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把当地最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弘扬和传承宝贵的优秀民间文化。
2002年10月8日,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宗委《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颁布实施以来,大洋小学按照文件精神,率先把布依族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每周每班安排两节民族文化课,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校担任民族文化艺术辅导员,传授技艺。2007年大洋小学被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学校。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们自主研究、采访、调查、搜集、寻求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触动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聘请专家、老师整理编写三至六年级的《布依民间文化艺术》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领会和感悟优秀民间文化的精髓,从而自觉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
2008年秋,罗仕慧老师执教的“快乐的布依女孩”恰入其分地渗透了蜡染工艺服饰的教学,他能用自制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风格朴质、美观大方的布依蜡染服饰,孩子们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身着布依族蜡染裙的布依少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我们结合美术欣赏课《剪纸》,有机地融入了民族剪纸艺术,把勤劳、纯朴的布依人的民风民俗,都创作成为剪纸作品:身着布依蜡染服饰的布依族大嫂喂年猪,布依族汉子挑年货等,方寸之间,尽显布依韵味。
由罗仕凤老师执教的课题研究课《布依族传统蜡染裙的认识》将布依蜡染制作及服饰文化恰如其分地引进美术课堂,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这节课代表大洋小学参加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优质课录像评比中荣获省级壹等奖;同时,我校还编写了一份《布依织锦工艺流程》教学设计,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研究已深入课堂。我们还将布依民间文化艺术引进校本课程,伍德超老师执教的《布依民间文化艺术的分类》一课在全区校本课程验收活动中得到考核小组的高度评价。
2010年3月,大洋小学出色地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实验研究。2011年3月,罗仕凤老师指导学生作品在参加“贵州省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同时她自己作品在参展中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并接受记者采访。2012年5月,黄果树大洋小学舞蹈----《斗笠下的布依娃》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黄果树选区一等奖。2012年6月,笔者撰写《美术课程与布依族蜡染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教育学会主办的(2012)教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一等奖;2012年11月,笔者撰写《布依族蜡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荣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次年2月,此文荣获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2012年11月----2013年5月,笔者主持课题组教师进行校本课题《美术课程与布依蜡染艺术相结合的研究》的教学实验研究,在参加首届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7月,笔者撰写《地方文化转化为美术课程的尝试性思考》,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学会主办的(2013)教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一等奖。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表演,学点蜡、蜡画及图案设计、脱蜡技巧、评选最佳布依蜡染制作设计师等。笔者认为:在开依文化进校本的进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对校本课程不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民间故事,探访布依名人,查询民风民俗。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记述着,创作着,尽管还很肤浅,但他们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逐渐对布依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有意识的了解布依文化,谈论布依文化,并尝试着设计蜡染工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校教师“站起来了”、“动起来了”,积极收寻资料,寻访名人,进行乡土采风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科学以外的知识,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学生也真正“回归生活了”,开始“主动发展”了,于是,校园文化氛围不再单单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
黄果树大洋小学的师生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笔可以挖掘的宝贵财富。
三、开展双语教学是民族地区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布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的环境里生活,用的是母语的思维习惯进行思维,母语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最精确、驾驭最熟练的思维工具,用这个工具去学习新适应,
认识新问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懂汉语的布依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障碍,在接受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极少能理解和接受。而双语教学的优势则在于它充分认识到布依族学生的语言使用特点,使语言思维和语文文字符号相一致,学得快,认得牢,跨越了语言障碍,开起了学生智慧的天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贵州布依族是一个有语言有表音文字的民族,布依族教育主要以汉语言教学为主,黄果树大洋小学刚刚进校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使用汉语,过去使用汉语言教学,教学成绩并不理想。近几年来,学校在使用汉语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多数不懂汉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开展布依族语言辅导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教师伍德超等4名布依族教师成了“双语”教学骨干,其中一人参加了省级“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学习。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的探索表明,开展“双语”教学的确是帮助民族地区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开设英语课是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多掌握一门语言将增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英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使用语言,占全球语言工具中的显著位置。新一轮课改也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设英语课,因此开设英语课将是今后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在一次对升人中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布依
族少年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语言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大多数对学好中学课程缺乏信心,成绩不理想,有些少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利用本校罗仕慧老师是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的这一资源,率先于2004年开设英语课。学生毕业计人初中,由于在小学打有英语基础、英语成绩突出,受到中学老师的重视,学生普遍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其他科目的成绩也相应上升起来。我校毕业生伍明霞同学升人初中后,英语和数学成绩在中学全年级获得第一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开设英语课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得到上级的好评。
五、聘请女生辅导员是对民族地区小学女童的关爱
2013年9月黄果树大洋小学聘请安顺市知名专家包友刚医生为女童讲解生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我校根据布依族女孩爱跟本民族年龄稍大、有文化、有知识的女孩交流的实际情况,聘请当地一位20多岁的女孩(高中毕业)经过卫生部门的一些培训后到校担任女生辅导员(伍秀),主要给学生上健康教育课和讲解生殖卫生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人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教育没有真正从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因人、因材施教,无论办学体制,教育模式或是教学方法都一贯沿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难得进、留不住、学得难。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的做法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学校不断创新的办学形式,必将焕发出民族教育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2年7月7日)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主编:朱慕菊)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第二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参考模版)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1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各民族的小学生,早上汇聚到学校来的情景,和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校园里,学生们上课时专心、安静,下课后的热闹,来表现小学生们快乐的学习生活。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容易理解,结合三年级习作起步的特点,这一课的教学,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文中的重要句段,感受快乐的生活。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写好两个小片段。
(三)学生分析
这是1篇精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 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 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
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2、请同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三、指导写字
1、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⑵ 学生写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结:这篇课文写了一所民族小学的校园生活。写了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上学、上课、下课的生活。
五、作业超市
1、有情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默读课文,你还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是一个词还是一句话,划下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品读理解
围绕学生的感受,比如美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品读 1.指名请学生读出你认为美的段、美的句子
(1)读完之后说说从哪个词或者是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美!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2)“绚丽多彩”结合民族服务的图片,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放烟花等情景用“绚丽多彩”造句。(3)相机引导学生找出“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受各民族小学生团结友爱的和谐之美!
(4)师生合作读整个自然段,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5)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闭眼想象情境,感受作者的表达。(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他们自己上学的情景!再写下来。“清晨,从-----,从-------,走来了许多小朋友,有------,有-------,还有------。大家-----不同,----不同,来到学校,都---------。” 2.请学生再来谈谈感到有趣、快乐的句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1)继续读句子,谈体会。
(2)这一段中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引导学生,抓住“安静”和“热闹”这一对反义词,请学生说说,什么时候安静、什么时候热闹,体会民族小学生们学得认真,玩也玩得开心。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个人读、评读,再来集体读。
(4)默读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句子是围绕哪个词写的。通过什么来告诉读的人,窗外是真的安静呢?(5)联系平考试时,大家的安静,我们可以怎么来描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3.请学生再来谈谈感到自豪的句段 ⑴ 继续谈体会、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 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看到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我们不禁要说:这真是一座----------的民族小学啊!⑶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得熟。
四、作业超市
1.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2.日记:我们的学校生活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知道该怎么读。学生甲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该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他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张XX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张XX最近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接着又举例说当我看到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无比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不过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节课时间练书写。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民间美术;白裤瑶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现。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师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从而确定创新目标,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造能力,使设计教育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能与其他民族接轨,并且融入激烈的新经济文化时代。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经验和方法。根据地方文化需求,优化办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独创自身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教学和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设计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完善自身,培养出更高标准的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关系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设计人才。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56个民族所组成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丰富多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民间艺术,培养出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来服务于社会。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主动挖掘、探究和吸收民间美术之精华,引导学生设计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作品。
白裤瑶是保存传统民族文化较浓的支系,瑶语称“瑙格劳”(因男子穿白色短裤而得名“白裤瑶”)。白裤瑶目前大都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总人口不足3万人。因此,里湖、八圩乡亦被誉为“中国白裤瑶之乡”。白裤瑶民憨厚善良、勤劳勇敢,民风淳朴,能歌善舞,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以原始、奇特的铜鼓文化、陀螺文化、婚俗文化、葬俗文化、服饰文化、歌谣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狩猎、斗鸟等最具民族特色,广为世人关注。但是,对更多的人而言,白裤瑶依然遥远,模糊而神秘。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展示平台能给远方的人们乃至匆匆来去的人,提供一个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白裤瑶文化细节的清晰渠道。尽管白裤瑶是一道世间少有的独特风景,但在他们与世无争的生存中,经济严重滞后总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民间美术主要产生和流传在民间,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付诸手工生产的工艺美术,它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内容,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追求。民间美术是社会文化习俗的载体,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乡土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是由民众创造的实用美术,一般具有群体性、亲和性和娱乐性的表现形式,风俗化、乡土化的文化特征。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要求设计文化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同时,更要体现出地方民族的风格和特色。我们开设民间美术课的目的不是培养民间艺人,而是在学习研究地方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民间美术有全民创作的特点,真正体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它的创造者是民族大众群体。如,白裤瑶的“陀螺”就是瑶胞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他们还创造了“陀螺文化”,打陀螺是他们每年都举行一次的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的大如河田柚,重1斤左右;有的小如鹅蛋,轻至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可长达七八分钟。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开拓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高校设计教育适时调整方向、目标、办学体制、学科结构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将原有的工艺美术专业调整为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工艺等多种学科,调整后的专业学科设置更趋合理,更具活力。但由于当代艺术设计急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更为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
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主要来自于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它既是艺术思维的形象性与科学思维的逻辑性相互整合的结果,又是理性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审美能力、个性表现和创新设计能力。我们在教给学生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基础知识、技法训练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和创新能力。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纯朴艺术,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的实用美术,也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民间美术分布广泛,深入民间,世代传承,延续不断。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艺术设计必须以民间美术为基础,重视向民间美术学习,树立发展民族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好作品,如白裤瑶的刺绣和蜡染图案,形状都是矩形和菱形,花纹的变化也不大,只是编排时稍有变动,但图形不变,相传这是瑶王的印章,而白裤瑶男子白色裤脚上的五条花纹,相传是瑶王“义勇”的五个血指印,为了和外族区别开来,瑶家妇女对这些图形是牢记心头,从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到五六岁的小姑娘,对这图案的千变万化是永远不会弄错的。她们要让子孙后代世代铭记瑶族的历史,永远不忘振兴白裤瑶的使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这样说,白裤瑶是一个穿着自己“历史”的民族。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是全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自裤瑶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不同民族的艺术都是构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在设计中,应广泛应用不同民族自视觉元素,借设计文化的社会性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把民间的优秀文化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设计风格。设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传统与现代因时间的距离,所显现的结果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割不断的依存关系。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民族文化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设计文化也应呈现出时代特征,必须立足于传统以时代的社会背景为基础,
实现传统设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强调设计文化创新教育的同时,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吸收、更新建立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设计文化系统,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白裤瑶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为弘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服务。如白裤瑶的“婚俗”,白裤瑶的婚姻是平等而自由的,建立婚姻关系不需要任何物质基础,姑娘占有绝对的自,他们能充分自由地选择对象,对较符合自己心意的男子,便可邀回家中小屋(是父母专为姑娘盖起的偏厦),经过长夜尽情细致的检验,女儿会自己选择对象。为让事态自然发展,父母一般都是有意回避,佯装不知。结婚仪式既隆重又俭朴,婚礼场面上有“换刀伞”、“歌宴”、“捶亲”、“占鸡”、“卜蛋”、“摸黑”等仪式情节,充分表现出纯真的自然情感。婚嫁不需要重金厚聘,只要亲友们能欢聚一堂,以酒尽兴即可。如果婚后需要离异,双方只要将一块白布(结婚时挂在新郎人肩上的白布)撕分为二,各执一半,族人就予认定,离婚即告成立。凡离过婚的女子再婚时,前夫往往要陪送她前往新的家居住所,祝愿她再婚后的生活如意幸福。白裤瑶的“葬俗”,如果某家的老人逝世的时间是春季或夏季,家属则将死者尸体装入棺材后,可停留在家中或屋旁,待秋冬能打铜鼓的时节才招呼亲友们前来治丧安葬。葬礼中有“打铜鼓”、“砍牛”、“哭丧”等悲壮仪式情节。墓地不讲就风水龙脉,只在墓前立上“牛角天柱”,以供死者灵魂升天。在葬礼中,凡是作为死者在婚恋时被认定了的“情人”,都被族人请去为死去的“情人”唱上一至二晚的“送葬歌”,以示对死者的深切怀念。据考古发现,在里湖乡境内,有数十处岩洞葬,有的洞内存棺达四、五十具,棺木都被阁置于“井”字形的棺架上,棺架上方有牛角形的雕饰,在棺内普遍放置着多具尸骨,陪葬品有宋至清代的钱币或刀具等。这与当今的白裤瑶葬俗不同,是何族人所为,至今仍未断论。“里湖岩洞葬”被列为广西十大考古之秘。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有利于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发展
未来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带动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认识平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不断增长,由于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精神资源。因此,如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对白裤瑶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将其民间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教学,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地方民俗文化。这不仅是对民间美术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更是艺术设计人才对白裤瑶民俗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为白裤瑶民俗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艺术传统,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的形成,不只是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更重要的是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共同营造。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追求创意,探索真谛,以求变化,以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素质,才能生存,才能发展。随着社会演变与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也需要传承和创新。但创新不是无水之源,而是从当代的精神需求出发,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再发展和再创造。人们把握着人类世界的经验,按照审美的法则、规律和技巧,创造并形成了富有民族特征、地域特色和审美趣味的美术形式,传承和发展了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民间美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就是说,抢救与保护民间美术就是抢救与保护当代文化创新资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第四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一课时
协作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
协作成员:高德莲 刘玉德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题,师生共同板书
师: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参观下这所特别的学校!(教师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PPT2)
(2)、初读课文,分段朗读,检查预习情况。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3)、教师指导并纠正个别字音(遵守朗读课文的要求“准、停、感”)(4)、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PPT4)
师:读完课文,你能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PPT5)
2、学习生字词
(1)、(PPT6)出示生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说说生字该怎样记? 师:让我们来给生字穿新衣,戴新帽吧。
(3)、学生小组配合完成生字的注音、音序、部首、组词、造句、形近字等。(4)、再读生字并纠正个别读音。
(5)、组织学生书写生字,字迹须清晰、工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2、精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感染学生热爱祖国,团结民族。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大意,从部分文字读懂了“美、团结”
2、树立民族团结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1、分段学习,体会“美”。(PP7—PPT10)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关于“美”的词语,并谈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PPT11—PPT14)
(4)、点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初步了解“过渡段”的作用。(板书“钟声”)
(5)、齐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方面体会孩子们读书声好听?(板书“书声”)
(6)、学生比赛朗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师:民族小学的各个民族的学生在教室里认真的读书,如果你站在窗外,你会有怎样的感想?(PPT16---PPT18)(7)、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8)、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并对全文进行总结。(10)、作业布置(同步练习、仿写练习)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和谐、团结
(钟声、书声、游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