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2120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称赞教学设计【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称赞教学设计【第一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动机;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098-04

当前,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年完成大批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和论文推动了北京市体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带来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体育科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论文的学术价值不高,甚至出现花钱买文章的不良现象,这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健康发展,扰乱了体育科学研究的神圣感,降低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研究,了解影响科研的各种因素。长期以来,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造就了知识传授型的教师。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忙于教学、偏重经验、满足于现状,甘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并非将教育当作一种展示自己生命活动的事业,而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体育科研的创新能力,忽视科学研究带来的巨大潜力,这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使得我国体育科研的水平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进行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能够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现状,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北京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共抽测50人,性别、职称比例如表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根据国内有关体育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提供参照。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并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科研动机、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经12位专家评估,问卷效度达到86%,问卷基本能够反映研究的问题。本次调查向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和Ex—cel 2003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动机的分析 查阅文献发现,科研心态是研究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心理活动的总称,对于教师整个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体育科研动机系统正是体育科研心态的核心,是驱动和维系科研人员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其结构是由内容维、状态维、性质维构成的三维结构。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同时,多样的动机要素及其结构类型在科研人员的内心深处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显示整体效能。国内对科研动机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对体育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更少。

对内容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内容维有四个要素,即处于谋生、获取功利、满足兴趣、追求真理。这四个层次依次递进,体现了科研人员的不同的层次需求,构成了科研动机从盲目——自在——自为——自觉的层次趋势。从调查统计可以发现(图1),大多数人进行科研的主要动机是谋生、功利、兴趣,没有纯粹为了一方面而进行科研的,其中为了晋升职称和自身的兴趣是构成内容维的主要动机。

对状态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状态维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有意识。从图2的状态维分析可以发现,%人科研动机处于前意识状态,他们赞同科研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有%的人科研动机处于有意识状态,他们认为科研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而有%的人是很不情愿地进行科研。

对性质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性质维分为认知、道德和审美,三者依次递进。从表3可以发现,体育科研的认知动机赞同率最高,即赞同体育科研是为了认知体育规律、把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对于科研是为了提高人民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性质,多数人也表示赞同;而体育科研是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状美的性质,许多人也表示赞同。这三面的动机从体育认知,深入到体育道德,再到审美,层层递进,赞同率逐渐下降。说明许多教师对科研的理解仅停留在事物外化的表面,还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和社会更为高尚的追求,也就是体育科研的最高境界。

进一步分析 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而进行体育科研的动机做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类型的人群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北京高校教师对进行科研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的态度比较一致,考察的人群均比较赞成为谋生而进行科研的动机。各年龄分组的人群的动机均呈现相似的规律分布,即随着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递增,“出于谋生需要”而进行科研的动机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体育博士生比较重视科研,他们将科研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动机最强。进一步以职称为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职称教师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从均值上看,他们都赞同以科研作为谋生手段,其中职称为助教的教师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教授和讲师,而副教授赞同程度最低。从以上分析发现,北京高校教师普遍赞同科研作为谋生手段的动机,各种职称、年龄、性别、学历、高校类型的体育教师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从谋生动机的分布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出于谋生方面的需要导致科研动机相对较高;而学历低、职称较高的教师科研动机相对较低。此外,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功利动机进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小、职称越低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高;相反,职称越高、年龄越大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小。综上所述,体育科研动机与谋生、功力、兴趣、自律、愿望与追求、认知等多种因素有关。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体育科研形式不容乐观,科研人员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获取利益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体育科研工作在正常轨道上的发展,这也是产生花钱买科研、请人代替写文章的原因之一。马斯洛的“人类需要的层次”理论,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些人还认为其科研动机只是谋生和功利,那么他的科研动机就不可能是追求真理。此外,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科研动机高,而年龄大、学历低、职称高的教师科研动机低。

价值取向的分析

教师科研价值取向的层面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目标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态度、心理和行为倾向。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体现教师对科研的社会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潜在追求,决定教师对待科研活动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对于教师的职业目标有重要影响。随着教师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家庭、兴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其的影响,其科研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最终内化为每一个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

从表3可以看出,除经济方面外,大多数教师均对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表示赞同。科研的价值取向涉及课程改革的所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认为科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而不赞同提高经济地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段、学历层次、职称的教师在以上几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会地位、学习技能、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综合素养是当前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同的科研价值取向。

影响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体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可分为表层价值取向和深层价值取向两种水平。表层价值取向是指易受政策、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待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价值取向,如教师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和职业的稳定性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教师在对科研认识上的变化和教育行为上的选择;深层价值取向是指受教育者本人教育观念思想意识、意志、动机、信念等左右而发生变化的价值取向。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北京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地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体育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水准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四个大的方面,既涉及表层价值取向,又涉及深层的价值取向。表层价值取向是基础,深层价值取向是核心和灵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价值取向虽然比较正确,但是教师很少认真反思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这就容易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而迷失原有的正确方向。由此可见,北京高校教师的科研价值观还不够全面,这影响了他们形成积极的、整体的价值取向。

体育科研动机与价值取向的相关性分析 动机、价值观、价值取向应属于心理学的个性倾向性的范畴。动机是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因此,体育科研动机也应该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而价值取向则“在一个一个有关‘值得的’看法背后,是一整套具有普遍性的,有组织的构念系统,这套构念系统是有关对大自然的看法,对人在大自然的位置的看法,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以及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时对值得与不值得做的看法。”价值取向一般具有动机的功能,对个人和群体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作用。从图4可以看出,科研动机和价值取的积差相关系数为(p

3 结论与建议

1)北京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动机主要与兴趣、谋生、功利等有关,真正为了追求真理的高尚目标进行科研的人只有%。建议提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取消职称终生制,这将有利于提升其科研动机。

称赞教学设计【第二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紧跟其后只露出一个脑袋,但画面却营造出络绎不绝的骆驼群的意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建议”中也写道:“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本课教学拟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和换位读等多形式朗读方式理解文本内容,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在结合已知,联系生活中明白如何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够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直立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

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多媒体课件)。

师:画家没有直接把花画出来,而是通过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来表现“踏花归来马蹄香”,表现出这位画家并没有落入俗套之中,而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设计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地进入阅读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提纲: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画的是什么?

(3)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

(指名读、齐读学习提纲。)

2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保证了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读时间,有安静自读,自解,自悟的机会,以期达到学有所得的效果。)

三、再读释疑

1、依次释疑(学生默读后,简要回答):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画的是什么?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够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

2、引导朗读。

师:面对画师禁不住点头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二徒弟十分奇怪,到底画的是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渎,变换不同的角色读。

模仿小徒弟、画师、大徒弟、二徒弟的语气读。

3、引发辩论。

师:小徒弟的画其实很简单,却得到画师的称赞,而其他两位徒弟的画却令画师不满意。想一想:大徒弟、二徒弟会怎么说呢?(教师可以采访大徒弟、二徒弟)大徒弟、二徒弟与画师进行辩论。

4、揭示主旨。

师:“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直立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大徒弟再说:“原来他画得多是凶为……

二徒弟再说:“原来他画得多是因为……

画师说:“对,他画得多是因为……

师:正《阿拉文库·》是因为小徒弟用有限的两只骆驼表现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山间会有多少只骆驼。他已经做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处于不同角色去读同一段文章,以不同的理解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小的辩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尝试拓展

师: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在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或者是经历的事中,哪些表现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

师:老师今天也来考一考同学们,看一看谁能把老师出的这个问题解决得最好。

称赞教学设计【第三篇】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差别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称赞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精心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不同的课型尽可能地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任务型”活动,而这一活动一般都以话题为核心,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有真实感。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就会愿讲、多讲,教师不必担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学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讲而靠老师讲,那肯定是学不好英语的,当然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为中心,营建课堂教学情景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教材Module 7中Unit 1的Project是两篇带有话剧性质的文章,很适合学生亲身去体验。所以,我提前两天就布置任务和范围,由课代表负责导演的确定,然后让导演为每个角色选好演员。他们信誓旦旦地让我到时候看好戏。可这两天好难等啊,心中总是有着很多的担心。周三,当我把他们带到操场上,几组“演员”在“导演”的安排下有序地,信心十足地等候着,比往常的状态不知要好多少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堵在胸口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们不仅表演得好,而且戏中有他们自己创作的东西,表现得非常好,让我从心里真的对他们刮目相看了――这其中有平时把上课比作是听天书的学生,也有平时默不作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这一次,他们做得都很棒。我把他们的表演录了下来,回到教室放给他们看,他们显得非常自豪和开心。将这推广到全年级,效果也出奇的好。我想,无论怎样,这都应该算是课改中一次小小的成功或是进步吧,因为学生学得开心。

又如:在教高二Unit 3 Body Language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我把学生分为四组,把写有提示体态语文字的20张卡片平均分给每组,由他们上台表演出相应的体态语,各组同学参与竞猜,用最短的时间先完成的组为获胜组。规则一宣布,全班立即进人活跃状态。有个同学为配合对手表演,表达“胜利”的体态,竟不惜让对方将自己打翻在地,而衬托出胜利得意的姿态;为表示“爱”的体态语,一对男女生配合表演组竟大方地作了一个颇为令人捧腹的当众“吻”……在这种游戏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同学们无形中消除了拘谨和不安的紧张心理,对课文主题有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便于自己去认识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揭示所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

二、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在面对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的学生时,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们的错误,包容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包容他们的自以为是,更多的是发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恰到好处的赞扬,因为赞扬能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 激发人向更高处发展。然而,赞扬也要讲究艺术、讲究方法,所以教师要真诚地赞扬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肯定和认同的环境中重拾自信。称赞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既可使用语言称赞,如“Quite good.”、“OK,well?done.”、“Very?good?job.”、“Excellent!”、“Wounderful!”……也可用丰富的体态语称赞,如真诚地笑笑、点点头,或是做一个手势,还可以在课后的作业里写下让学生愉悦的评语。这些简单的话和评语,教师也许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却能让学生高兴、难忘,能让一个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同时,这也能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而要让赞扬真正成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三、备课组的共同合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8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