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199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一篇】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圆明园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举国珍宝、稀世文物,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一、检查预习: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三、走出课文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四篇】

富丽堂皇,无与伦比,巧夺天公,气度不凡,只是曾经的神话,而现在只是残坦断壁,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废墟拨开历史的烟雾,穿过时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看看这位皇家小姐--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1篇习作。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五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公顷。)。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六篇】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三、昔日辉煌,自豪无比。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四、惨遭毁灭,激发情感。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五、课堂练笔: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1篇习作。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八篇】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8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