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随笔【最新19篇】
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通过多样的文本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阅读教学随笔”,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阅读教学随笔 篇1
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认读能力。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已经掌握。但默读时看清每个字,每个词这一方面,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种能力。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
3、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提出不懂的既是一种思维品质,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本学期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圈出不懂的词,提出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多读弄懂不懂的问题,并做出标注。
阅读教学随笔 篇2
小学低段是课外阅读兴趣产生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为,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指导课》这节课是我专门为小学一、二年级设计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节课是从一则寓言故事导入的,首先给小朋友们讲了“狼和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的故事,并且告诉小朋友,老师是通过看课外书才指导这则故事的。这样初步激起了小朋友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同时对老师如何获得故事也会产生兴趣。在课前我预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学生们喜欢的课外书籍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通过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学到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从以下步骤完成:一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对课外读物满怀浓厚兴趣。二是传授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我通过如下步骤去完成。先是谈话导入,和学生一起说说读书的乐趣。然后巧设情境,引入主题。以优美的课件图片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讲故事,很快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紧接着再给学生们讲小花猫和小黄猫的故事,引导他们知道要拥有吃不完的鱼,就应该自己学会钓鱼的本领。在孩子们知道学习阅读方法的益处时,结合幻灯片做课外阅读的相关指导,教给孩子们阅读方法,一节课上下来,激起了很多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我认为这是这节课重要的成功之处。
这堂课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老师上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到。然而,这堂课无论是内容的安排、目标的预设和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的手段都暴露了不少问题。
1.内容宽泛,研究不够深入。
这堂课安排的内容有讲小故事激发兴趣,课外读物介绍,还有阅读方法的探索。内容宽泛,而时间只有40分钟。这样多的内容,要在短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是不实际的,尤其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因而,这堂课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许多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般一点即过。如果将内容掰开分细,如专作给孩子们讲故事来激发兴趣,和他们一起交流合作讲故事,或专门研究讨论阅读方法。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课外阅读的益处,更加深刻的学到阅读方法。
2.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充分显现 。
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行动的引导者,是以一个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它不再仅以知识为本位而让老师照本宣科,完成“授业”之任务。它要以人为本位而关注人的发展。这一要求,需要为人师者不仅只是“学高为师”,而且还得具备足够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用智慧的火花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及探索的热情。而我这堂课不足之处就很多:亲和力不够,而使课堂气氛有些凝重;在教的过程中总是自己在说,孩子们交流参与的不多,应和孩子们多交流互动,来更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为缺乏教学智慧那教学预设和目标的也就相去甚远。
这堂课暴露的两个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的质量。不过,我认为“研究者,问题也。”教学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完全接受自己的这节课堂,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自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当问题越来越少时,我的教学水平就越来越高。
阅读教学随笔 篇3
这是读了唐江澎《培养终身阅读者》、王栋生《读陆精康杂感》(《语文学习》20xx年第3期)等几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后,首先想到的问题。“语文课应激发学生阅读,从而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是常识。”(《培养终身阅读者》)“读了书,有‘底子’,对任何问题都不敢轻信,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花点工夫,去探个究竟,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立’的过程;教师这样‘立’,才能给学生一个学的‘样子’。”(《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这也是常识。
然而,身处教学一线,我深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恰恰在做着不顾常识、违背常识的事。原因固然与应试教育及当前功利浮躁的世风和“视觉文化的兴盛”、“精神消费的多样选择”有关。但就个人方面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缺乏“独立之精神”,对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识见”,与世浮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阅读——无关功利与娱乐或少关功利与娱乐的传统纸质阅读,离我们有多远?身为语文教师,如果你认为除了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之外,没有比阅读更重要的事儿了;如果你认为阅读是自己的职业需要,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并且付诸行动,那么,阅读就与我们零距离。如果你认为不仅仅是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比阅读重要,其他如喝酒,如打牌,如看电视,如上网聊天,如逛街,如唱卡拉OK……都比阅读重要;如果你只满足于上完每周的几节课,只满足于带着学生做好那几张练习,能考个比较高的分数,那么,阅读就离我们很远很远。
——身为语文教师,阅读本应该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是我们的一种生活!
阅读教学随笔 篇4
目前,英语学习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又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新问题。学生底子薄、习惯差、这就更要求农村教师在教法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上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我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前:
1.教师可适当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2.摘要介绍部分有碍于课文理解的生词。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去猜测,而不要忙于查词典;
3.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4.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阅读时:
可分为计时阅读,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通过几个层次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读取信息的意识,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1.快速阅读(scan)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问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4.细读: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
5.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读完后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
3.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围绕已学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头交流活动。比如可以复述课文,分角色扮演,讨论某个问题,调查一个项目,采访相关人士、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对课文进行改写,列提纲、评述等。具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随笔 篇5
上学期我承担了本班的《帮我早读书》识字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的进步很快,养成了良好的识字读书兴趣与习惯,较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令我很满意。
《帮我早读书》重视早期阅读,讲求自然识字,奠定了孩子一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基础。本班幼儿在小班时虽已有了一些识字读书的基础,但由于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只会机械地随录音机背诵课文儿歌,还不会手口一致地指字读书,感受不到找字、指读的快乐。这学期新生较多,如何调动幼儿识字读书的兴趣与积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是我一直寻求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潜心研究《帮我早读书》教师解读理念,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用以指导实践。尝试一套易于幼儿接受的形式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读图中激起情趣;在识字中贯穿游戏;在读书中寻找新字,把常规教育融入其中,养成良好的听音乐取书送书的习惯,并懂得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经过一段学习过后,幼儿已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兴趣,识字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特别喜欢识字游戏、找字的环节,但我发现有的幼儿还是不能很好地指字读书,还停留在背诵阶段。为了让幼儿真正地学会读书,我把快乐读书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晨间,幼儿来园就放录音听,让他们随录音机读书,从中指导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书。午饭或晚饭、空余时间里,也采取同样方法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幼儿读书的习惯已养成。早晨来园,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选择《帮我早读书》看,并随录音很认真地指读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作息习惯。
张雨扬小朋友,以前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因此,老师们总把他列为“否”的行列。记得一次识字课玩找字游戏时,张雨扬第一次兴奋地举手说:“老师,我会找”,于是,我叫到他,从课文众多字中找出老师所指的汉字,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很困难,需要较好的观察力。但刘涛找得很准确,于是,我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小粘贴,刘涛兴奋不已,并向旁边的小朋友炫耀着:“我得小粘贴啦!”从那以后,我发现张雨扬爱学习识字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园,总是拿着书大声地读着,并跟我说:“老师,你看我读的对吗?回家我还给爸爸妈妈读呢!他们都说我读的好!”听着孩子天真无邪的话语,我感到孩子的进步与可爱。是啊!刘涛的进步真不小,他能迅速认读所有学过的汉字,能流利地朗诵所有的.课文,这和他以前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言谈形成巨大反差。是快乐识字改变了他的行为习惯,让他融入集体之中,越变越聪明,越变越有自信心了。
刘梦小朋友是这学期新入园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她对识字特别敏感,接受力特别强,可以说现在是班里的佼佼者。能独立地阅读,一字不差地很流利地朗诵文字故事书、童话事故书等。读书识字的水平已达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水平。她的家长说:“我们从来没教过她识字,有时电视里出来字,她就跟着认读,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她认识很多字了。”
侯佳轩小朋友也是这学期入园的,她是个不显山不显水的孩子,平时也少言寡语,上课也不爱回答问题,所以,平时老师对他学习的关注少一些。记得那次午饭后看课外图书,她拿着书跑过来说:“老师,我找到咱们学过的字啦!这个是念”白兔“吗?”我及时鼓励了她的进步:“你好聪明,找对了。”他兴奋地回到座位,不一会又过来说:“老师,这个是念‘窗户’吗?”在我的一次次鼓励下,她找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平时不爱表达与表现的她,竟对识字记忆犹新,心中有数。一时间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被他调动起来,本来孩子们是无意识地看书,这下,竟都有意识地都学着他的样子找起字来。
面对孩子们的进步,我感到欣慰与自豪。一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学有所成就是对老师的莫大回报。愿一棵棵幼苗们在我的精心护理下都能茁壮成长,早日成材!
阅读教学随笔 篇6
期中考试刚刚过去,考试过程中有1篇阅读,趣味性很强,但是却有一定的混淆度,当时有五道配套题目,有许多学生做错了两道。今天,我决定让孩子们把这篇阅读表演出来。阅读的大概内容是:Tom 是一名罪犯,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面。有一天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说天气暖和了,但是她一个人没有办法耕地,所以很担心今年家里面的收成。Tom看到了母亲的信,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妈妈,不要去犁地,地里面有我的钱。”结果不久后,她的妈妈又给Tom写了一封信,说:“孩子,收到你信的前一天晚上,有几个人半夜来到我们家地里,给家里都犁了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Tom看到信件,笑了,写道:“妈妈,你现在可以开始播种了。”
我把故事分成四段,第一段,请孩子们自行想象Tom为什么被抓到监狱里面。 第二段,表演Tom在监狱里面的生活,以及他收到妈妈书信的情景。第三段,Tom家里半夜来人,给家里面犁地。第四段,Tom得意地给妈妈写回信。
孩子们原本对于故事里面到底是谁为Tom妈妈犁地而感到困惑,因为这个是没有交代的。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突然间顿悟,绝对不可能是Tom 的朋友们做的,因为Tom的朋友们没有收到Tom的信件。
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十分兴奋,教室里面欢声笑语一片。表演中,孩子们创意不断,当表演到Tom在监狱里面度过悲伤的日子的时候,还有孩子们轻轻地吟唱英文歌曲,配合当时监狱里面悲伤的情绪。
虽然这堂课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孩子们对叙事型的阅读更有兴趣了。希望以后他们仍然可以对阅读保持兴趣,愿意深度发掘阅读中美丽的故事,深刻的寓意。
阅读教学随笔 篇7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阅读评价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对阅读教学的评价。
一是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一般要求是: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语调和速度。这又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正确朗读,读得流利,有感情朗读。虽然这三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分割开来,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就较为全面的要求。
二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这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是否拥有丰富、广泛的词汇量。
2、是否领会逐步扩大的意义单位。
3、能否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
4、能否筛选关键词句和理解主要意思。
5、能否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6、能否回忆重要细节。
7、能否把握文章结构。
8、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读物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
9、能否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10、能否记住已读的主要文字材料。
三是对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这是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不象评价阅读理解能力那样,有正确、量化的依据。欣赏是对作品的整体说的,包括内容和形式,它是读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和联想,所以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重在评价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即评价他们通过想象是否正确把握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丰富地再现了作者创造的.形象。
正如《解读》中所提到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建议实际是为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阅读材料和阅读欣赏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在课堂上,要从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包括重音处理,语调、语速的变化等。
总之,让读充分走进语文课堂,用读表现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境界,因为“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随笔 篇8
时光如水般哗哗流过,阅读不知不觉也已经扎根在学生的心中,阅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成长了一批学生,使他们从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少先队员。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这一班学生是从四年级接的,当我刚接触这一班学生时,可以说我的心情一度非常槽糕,因为他们给我的印象不听话,无组织、无纪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强列的好奇心,假如布置作业也得讲三四遍,就那还有些同学不知到你说的是什么,更可气的是有一些同学根本无视你这个老师的存在,根本不写家庭作业,鼓励惩罚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些孩子的家长也被我请到学校共同管理孩子,但作用还是不太大。我也灰心过、失望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心中另一个声音却嘲笑我:连小孩子都管理不好,羞不羞。我不能被孩子打败,我一定要找一种好的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可是直到我把四年级的一学年教完,孩子们各方面虽然都有一些不错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收效甚微。
不知不觉,假期过去了,孩子们也已经升入到了五年级,阅读也随之而来,它贯穿与同学们的整个一学年,在这一学年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班的不少同学就问什么时候举办毕业晚会,我就说你们才上五年级,六年级才算毕业,你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哪!于是同学们反驳我说,我们上六年级就到中学去上,到那还要分班,大多数同学可能都要分开,和老师也要分开了,小学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就结束了。想想也是,这班学生是我从四年级接班带到现在,整整两年,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很深厚,如果不答应他们吧也太不尽人情了,于是我就说:“举办晚会可以,但由于这段时间老师比较忙,所以你们自己筹备吧,时间也自己定吧!”学生高兴的欢呼起来。
不知不觉,晚会的时间到了,学生把我请到了教室,教室被学生布置的焕然一新,桌子也被学生拉开,桌子上摆满了绿茶、红茶和果冻等一些食品。学生们请我和数学老师坐下,给我们每人一瓶绿茶。接着我看到我班的三位女生换上了美丽的裙子,化了淡淡的装。并且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还写了发言稿。他们像主持人一样宣布了班级毕业晚会现在开始。精彩的节目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没想到学生竟会让我和数学老师也要准备一个节目,一会就会喊到我们。虽然我们没准备,但也不能扫学生的兴,于是我就唱了一首歌,数学老师则给学生讲了一则笑话,接下了节目依然继续。
眨眼间,两个小时即将过去了。学生再次把我和数学老师请上台,我以为他们又是让我表演节目呢,我们就推脱不去,没想到其中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放心吧,不是让你给我们表演节目,是我们学生有话对你说。”这时学生已经把一个板凳放在舞台的中央,让我和数学老师坐在凳子上。他们则排好队集体站到我们的面前,用整齐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两位老师像慈母一样伴我们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在这两年中,我们从一个天真、幼稚,任性、顽皮的孩子慢慢的成长起来,这里面浸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当初的我们是那么的不理解,我们曾经还埋怨老师把我们管的太严,对我们的要求太多。
有一次,语文老师还抱着一摞子书走进教室,并告诉我们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的朋友,以后我们每周我们都要和它见上一次。我们听了都高兴的欢呼雀跃起来,但老师接着让我们买两本本子,并要做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笔记,我们听后,都有怨言,并且还有几个同学说:“读就读,还要做笔记,哎!还不如不读呢。”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到读课外书已经根植到我们的内心。如果由于某天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读了,我们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似的,他已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长大了、成熟了、懂的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的胆量也变得越来越大,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老师,是老师让我们爱上了阅读,并由课内转移到了课外。今生也许我们还会接受许多老师的教导,但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老师。我们爱你,永远,永远,永远。”
听完孩子们的这一番真情表白,我已泪眼朦胧,此时此刻我知道这是一种感动的泪,是一种满足的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泪。我是我教书将近十年所不曾经历的,相信这件事会伴我一生。
回家以后,我的思绪还久久不能平静。我思考着,是什么让学生有这么大的改变,猛然间我就就想到了,是“新课标指定书目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与探索”。当他进入我们班以后,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思维发散了,胆量提高了,组织能力增强了等。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班就开展了与之相对应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分不开的,如讲故事比赛、诗文诵读大赛、评价人物、名篇推荐词等、没有这一系列的课内阅读,就不会有上述这让人感动的一幕。相信经历了课改班的这些孩子,他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因为这些事我相信会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阅读教学随笔 篇9
这是读了唐江澎《培养终身阅读者》、王栋生《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语文学习》2014年第3期)等几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后,首先想到的问题。“语文课应激发学生阅读,从而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是常识。”(《培养终身阅读者》)“读了书,有‘底子’,对任何问题都不敢轻信,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花点工夫,去探个究竟,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立’的过程;教师这样‘立’,才能给学生一个学的‘样子’。”(《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这也是常识。
然而,身处教学一线,我深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恰恰在做着不顾常识、违背常识的事。原因固然与应试教育及当前功利浮躁的世风和“视觉文化的兴盛”、“精神消费的多样选择”有关。但就个人方面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缺乏“独立之精神”,对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识见”,与世浮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阅读——无关功利与娱乐或少关功利与娱乐的传统纸质阅读,离我们有多远?身为语文教师,如果你认为除了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之外,没有比阅读更重要的事儿了;如果你认为阅读是自己的职业需要,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并且付诸行动,那么,阅读就与我们零距离。如果你认为不仅仅是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比阅读重要,其他如喝酒,如打牌,如看电视,如上网聊天,如逛街,如唱卡拉OK……都比阅读重要;如果你只满足于上完每周的几节课,只满足于带着学生做好那几张练习,能考个比较高的分数,那么,阅读就离我们很远很远。
——身为语文教师,阅读本应该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是我们的一种生活!
阅读教学随笔 篇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1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阅读教学随笔 篇1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再读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
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
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随笔 篇12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面对、所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这样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积累语言。
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和习作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比如:
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让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指导读读写写。各年级教材都提出了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因而,在结合阅读教学,要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给材料作文(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均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
我们语文书中的每1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篇课文,挖掘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习作,于是,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小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小练笔不是在一次练习中,把作文的写作方法一股脑的全部抛给学生,而是在每课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一点感受,一丝体会,找出课文的习作切入点,不失时机的交给学生一点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来学习表达他的一点一滴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意识,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是说,把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分解到每一次小练笔中来,让小练笔成为学生习作的基础,最终化零为整,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教学随笔 篇13
怎样检查练习本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一位女教师在来信里所说的话。在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教师都会签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叠叠的待批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寒心的。这倒不单是因为要付出好多个小时的劳动,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
“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协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以前,就把本门学科整个教学阶段(在小学,则是把整个小学阶段)中让学生从事的积极活动的内容做好安排。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生活和劳动中必需的实际技能,而且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首先为了进行智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我们已经说过,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活动的性质。”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教给学生观察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超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
阅读教学随笔 篇14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阅读教学随笔 篇15
开学已经近两周了,放假时的踌躇规划,现在已开始一一践行。
对于班级的日记,一直不太明确的方向。继续写下去,怕五年级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影响成绩,不写吧,已经坚持一学期了,学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又不甘心。最后还是狠下决心,课外阅读与写作两手同时抓,将其它的语文作业尽可能地放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班上的阅读写作都是弱项。
上学期能想到的激励方法都用了,学生们都在坚持,一些写作很弱的学生也在苦苦支撑,本学期我决定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能写的写1篇,不能写的写一段,重质不重量,不做硬性的一刀切。为了更能促进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接受了学校特级教师张主任的建议:全班同写一本日记。学生们自己的日记本一天1篇的同时,全班轮流写班级日记。班级日记对篇幅、文采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们平时的日记多认真积累,才能将自己最好的日记入选到班级日记中。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我就要求他们当天写作。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特意买来装订精美的本子,还特别邀请张校长进行了题词。孩子们看到精美的日记本,读到张校长的题词,听我说要全班同写一本日记,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万事俱备,为了能让这本日记能深入学生们的心,我请全体学生一起给这本班级日记取个有意义的.名字。经过一天的准备,今天语文课上,大家纷纷给出题目:《童年》、《梦幻世界》、《五A班班级日记》、《流光溢彩》、《五彩斑斓的梦想》、 《梦想美丽飞翔的翅膀》等二十多的名称,经过举手表决,最终只剩下《流光溢彩》和《梦想美丽飞翔的翅膀》两个名称,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融合两个名称,定名为《流光溢彩的梦想》,还有学生联想到了当下最火爆的节目《 中国好声音》,决定给日记加一个副标题——五A好日记,班级日记的名称终于定型。我郑重的在日记本扉页提上了它的名字,隆重地将它交给了今天要写班级日记的学生手中,全班掌声澎湃。相信明天能拿到1篇充满情感的真实习作。
愿我对学生们的梦想也能像这本日记的名称一样“流光溢彩”,使学生的写作在我的指引与激励下有较大提高,让学生们能真正不再怕写作,爱上写作。
阅读教学随笔 篇16
站上讲台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节课我都会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很想有激情的将这节课上好。可是每次都会上的乱起八糟,自从上次上完公开课,听完前辈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我才突然意识到上课老师的提问竟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来发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何发问才能不让一年级的学生答非所问?那次上公开课上的是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我自我感觉准备的很充分,我也有信心能上好这几节课。可是就在我的第一个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完全不是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提问时“同学们你们早上几点在干吗?”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以至于我无法控制住。课后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才意识到上课老师的发问是多么的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通过各种学习,结合以上的反思,我对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有了新的、飞跃般的认识:
首先,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其次,提问要想抓住学生的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心里特点。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
再次,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童话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一年级的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教师的职业人种而道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加倍的努力。
阅读教学随笔 篇17
童诗让孩子再现生活的情景和趣味
在这次新改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1篇花婆婆方素珍的童诗《明天要远足》。诗歌内容是这样的:
翻过来…… 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又贴近生活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情景。
的儿童诗人,雪野老师曾这样评价这首儿童诗:
“诗中说的是我。”“是我,是我。”“我也是这样。”诗人好像看清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渴盼时的那一刻。其实,诗人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读这首诗,最能让我们感觉到,诗就在我们身边。真切地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和情感,那就是诗。
在学习这首童诗的时候,我也切实地感受到了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一些孩子到讲台上去朗读,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读得有些平淡,读了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有睡不着的'时候吗?什么事情会让你们睡不着?”小朋友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小朋友说:“聊天时睡不着!”大家都笑起来。又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妈妈终于给我买了一双溜冰鞋,我晚上高兴得睡不着觉。”又有一些小朋友七嘴八舌起来,“妈妈说六一儿童节要带我去买漂亮的裙子,我晚上就想着我要有漂亮的裙子穿了,我睡不着觉。”“......”
哈哈,引得大家开怀大笑,课堂氛围轻松起来。
我又问:“那你们有因为要去旅游而兴奋得睡不着吗?你睡不着会怎样?”
“有”“我也是”“我睡不着翻来覆去”“我也会这样”“......”
就这样,孩子们感同身受,童真童趣一下子就被全被这首短小精悍、又富有真情实感的儿童诗给感染起来了,都不约而同地朗读起这首儿歌来,而且读起来绘声绘色,我知道,孩子们爱上这首具有生活情趣的儿童诗了!
在新版教材中,同样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的童诗还有1篇《影子》,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孩子们奇怪于诗人与他们一样,对影子的形影不离表现得很疑惑,在与诗人的共鸣中,他们快乐地朗读起来并徜徉其中,这真是一个能让孩子发现生活美、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
阅读教学随笔 篇18
要注重阅读题解题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英语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中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文章选材方面我一定要注意,题材要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注意让学生了解与外国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文章体裁要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图表题等。在讲解阅读理解文章时,注意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怎样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如何确定细节和事实?如何进行推断?
对于完型填空题,有不少同学为了求速度,习惯拿到题目就做,总是边看文章边做题,结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错误百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一定要在学生做题和自己讲课时注意教会其正确的做题方法。强调必需先通读全文,再根据上下文找出正确的选项。在选择时注意从意思和语法双方面去考虑。在复查试卷时,再把选出来的词带到文章中仔细推敲。平常一定要多训练,强行使其入轨。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根据文章完成句子的题目,我要求学生在读完全文,了解大意的前提下,先把要完成的句子全部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结合文章定答案,对于能直接找到的答案可在文章中划出来,再抄写到答题纸上。对于不能直接找到的答案,要细看题目,再看文章,从文章意思和语法结构双方面考虑定答案。解这类题目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学生不能仅考虑意思,而忽略句法结构。一定要保证意思准确,语法正确。
对于根据文章英汉互译的题目,学生习惯于把题目直接抽出来做,而不读不顾上下文。我同样要求一定要学生先通读全文。英译汉时,先从前向后细看每个单词,搞清句式结构,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再用通顺的汉语翻译。切忌漏译、错译。汉译英时,要根据全文定时态,考虑所用的句式、短语和单词。整个句子在头脑中成形之后再下笔写。有时可从上下文中找到所需的单词、短语和句式。做完之后,再检查有无语法、语意的错误。
阅读教学随笔 篇19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更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愉悦和幸福。
一年级新教材中,选篇了好多篇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诗,如《比尾巴》,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还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的喜爱。课外的一些童诗中,我记得孩子们欢迎的一首童诗是王宜振的《月牙》
你的颜色是那样金黄/像一个鸭梨又甜又香 /是哪个馋嘴娃娃咬了一口 /把剩下的一半挂在天上……
这首诗歌描写了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在这一节小诗里,“咬”“剩下”等词用得十分精准,丰富的想象既准确描绘了月亮的特点,又写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稚趣,听到这首儿歌时,好多孩子都捧腹大笑:“原来,月牙是馋宝宝咬出来的呀……”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诗,正将孩子们带入无限的童真童趣中,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我发现,经历童诗教育的孩子,爱读诗的孩子,即使极其平凡的生活景象,在他们充满诗意的双眼中,在充满爱的心灵里,都会是无比美好的事物。慢慢地,他们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他们心中都有更多的热爱。正因为有了这些发现,我经常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儿童诗,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在我的感染下孩子们渐渐地乐于朗读,一些本来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孩子,读起儿童诗来居然也是摇头晃脑,津津有味,我知道,他们正沉醉其中呢!
润物细无声,一些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会要求家长给他们购买儿童诗,并且经常在家里自觉地朗读,朗读给自己听,朗读给家人听,因为爱上短小精悍、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进而爱上朗读、爱上阅读,这是一种多么可喜的成长!
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尔曾说:童年持续于人的一生,童年的回归使成年生活的广阔区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有时,在我们心中,会出现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睡眠中守夜。诗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在心中发现这生机蓬勃的童年。
童年贯穿了人的一生,这使成年人永葆一颗童心成为可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面对一群群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时,更是应该让孩子们多多与童诗零距离接触,让孩子们保留着这一份童真,让孩子的心灵更加纯粹、情感更加丰富,让童诗带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