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第一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1篇具有教育好处的课文,文章写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于是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方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一句话,让人感觉到到一种亲切感和对主席的敬意。但是课文叙述的故事资料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所以要上好又有必须的难度。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对以下几个环节作了一些处理:
一、释题,质疑
在出示了课题之后,我请同学们解释《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课题的意思。
师:谁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吗?
生1: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挖井人。
生2:吃水的时候不能够忘记挖井的人。
生3:吃这井水的时候不能忘记挖这口井的人。
师:同学们解释的都不错,那能不能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此生读时强调了“不忘”
师:看来你真是牢记了这挖井人。
再指名读,齐读
师: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挖井人是谁?
生2:为什么要挖这口井?
生3;为什么不能忘记这挖井人呢?
师:我们能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让学生先释题,然后再透过朗读,让学生透过朗读体现自我对课题的理解。再对课题进行质疑,透过一个个问题,引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由于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在初读时就能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试着找寻答案。
二、解疑
师:谁透过自我的朗读后能够帮忙刚才的同学解决问题?
生1:我明白了挖井人是毛主席。
生2:我觉得就应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齐挖的。
师:你读得很认真。
生3:我明白了他们挖井的原因是: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是的,从这儿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3:我明白了乡亲们吃水很不方便,而且很辛苦,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这一个解疑的过程既为了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让他们初步感受到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这口井时那种关心百姓,为人民造福的精神。
这堂课上,学生们学习的条理似乎很清楚,而且在拓展部分:当人们看着这石碑上的字时,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大都说了一些感谢、赞美毛主席的话语。但是或许是由于自我在课前的背景介绍还不够多,所以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人文性的东西,在这方面挖掘的不是很深。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就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朗读基础。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表面意思的理解难度并不大,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设计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读书活动中相互交流、表达,积极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生字、生词。
2、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立石碑。
3、通过学习,了解毛主席关心人们,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激发学生对领袖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生活入手,激趣引入)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做?即使过了很长的时间也应该怎样做?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课题
1、复习生字、生词。
(1)出示幻灯片生字、生词(不忘、挖井人、瑞金、沙洲坝、毛主席、住过、很远、带领、关心、战士、乡亲们、以后、想念)
(2)学生分组、个人认读,适当进行点评。
2、打开课本9课(54页)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4、说说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都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分句读。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三个表示地点的词,你能找出来吗?(瑞金城外、小村子、沙洲坝)。
(4)第二句读给大家听?在那儿住过“那儿”指的是什么地方?
过渡: 那你想知道毛主席在沙洲坝住的时候看到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方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1)从读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谁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a、提问:你们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很远的)
b、理解“挑”,如果让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c、毛主席决定如何去做?(挖井)
2、指导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体会沙洲坝人民吃水的困难。
(1)、齐读课文第一句话。(用沉重、缓慢的语气读好)
3、提问:初到沙洲坝的毛主席,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读第二句)
4、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5、师补充材料:1933年4月,毛主席为解决沙洲坝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亲自找水源,带头挖了一口井,使沙洲坝人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几次要把井填掉,群众几次把井挖开,几填几挖,激怒了反动派,反动派便下了一道挖井禁令:“谁挖井,谁杀头。”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将这口井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尊称为“红井”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大字,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大字涂上赤金使它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附上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回答
2、乡亲们为什么给毛主席立石碑?
3、读读石碑上刻的字,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把乡亲们对领袖怀念、敬重、爱戴、表达出来。
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吃水的时候不要忘记挖井人。我们每天吃饭不要忘记谁?(种田的农民伯伯)我们走的每条路不要忘记谁?(修路的工人叔叔)、我们过桥时不要忘记造桥的工程师。我们穿衣不要忘记谁?(做衣服的阿姨)。
欣赏歌曲结束学习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板书设计:
9、吃水不忘挖尽人
毛主席 带领 挖井 -----爱人民
乡亲们 立碑 刻字 ------爱领袖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第三篇】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构成语文素养。《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另外,联想到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任性霸道的表现,这篇课文会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一)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就应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光和空间,并借助必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必须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取自我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取自我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我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必须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关注教学过程的情趣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搞笑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光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用心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学生把“不忘”读出了重音,老师夸张地称赞: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给学生强烈的成功体验。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简单、主动。
(三)强调人文性,重视人文内涵的普遍好处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了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能够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就应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我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四)立体阅读,补充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因此,我们务必给学生带给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决定。比如,学生从中明白了“沙洲坝人为什么要挖井吃水”,领悟到“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五)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透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光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潜力记必须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透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资料,分散、适时地安排必须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等,其目的都在于透过反复的“读”到达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和小课,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我认为,背景材料的介入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介入的原则务必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于介入中了解课文背景,丰富文本信息,在思考中走向多元的、立体的、有价值的学习。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方法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朗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识记生字,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讲故事、看课件、搜集资料等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以解决课文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并总结识记方法。
2、搜集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
3、制作介绍毛主席革命历程的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取得了解放吗?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在江西干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旁边立了一座石碑纪念他。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 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掌握字音。
⑴ 同桌互相合作,认读音节。
⑵ 出示“我会认”。
2、自主实践,识记生字。
⑴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识字的方法。
⑵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看谁记的又多又快。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同偏旁:忘、念,同结构:挖、刻。
分析部件记合体字:导、解、命、战、席、革,数笔画记独体字:井、土。
⑶ 出示“我会记”,学生自由汇报识记方法。
3、自主探究,领悟汉字特点 。
⑴ 老师板书生字,学生观察,找出每个字的特点。
⑵ 学生分析,重点指导:忘、念、想都是上下结构,“心字底”,都是形声字。
⑶ 出示:“我会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三、游戏巩固,积累词汇
1、听,读,取生字卡片。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再进行扩词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念、井、战、挖、刻。
2、口头扩词。
井(井台)(井口)(井水) 命(革命)(救命)(生命)
念(挂念)(想念)(念书)
二、 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挖井人”指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指谁?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 :
(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
⑴ “毛主席“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⑵ 教师介绍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培养学生对毛主席的尊敬、爱戴之情。
(放映有关毛主席革命里程的课件)
⑶ 毛主席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毛主席不仅是一位领导人民革命,解放了全中国的大英雄,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反馈。
3、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很远”说明了什么?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 ”回答问题。
4、启发想象,感悟思考:
有了井,乡亲们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挑水了,毛主席带领大家做的是不是一件好事,你能想象的出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情景吗 ?
(引导学生想象)
5、指导朗读。
过渡:毛主席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那我们的乡亲有没有记住毛主席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2、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⑴ 解决开篇质疑: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谁?
⑵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六、拓展迁移,深化情感
毛主席一生为人民服务,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你能够为大家讲讲你知道的故事吗?
七、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时,要想想毛主席,想想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人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第五篇】
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小学 唐继康
〖细想悟真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讲的是毛主席在沙洲坝带领大家挖井以及乡亲们在井旁立碑的事。沙洲坝的人民为什么要在井旁立一块石碑,并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呢?我们在阅读时,应该边读边想。想象当时村子里没有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例如,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很远的地方"可能要翻山,可能要过桥。遇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身强力壮的青年能去挑,那年老的、有病的怎么去挑呢?没有水吃什么呢?另外,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浪费了乡亲们好多种地的时间。由此可见,村里没有井多难啦!接着,再想象一下,毛主席是怎样顾不上吃饭、睡觉,带领大家挖井的情形以及井挖成了乡亲们非常兴奋的场景。这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领会到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一块石碑对毛主席所表达的这种感激、敬仰之情了。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石浦新港小学 陈微娅
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运用、驾驭并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阔斧地选取其中认为最有价值的点,整个教学过程为达成这个点而展开,让课堂变得实在有效。如《四季》一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富有情趣,是朗读说话的好材料。我们把本课的重点落在学习文本的语言上,学习了第一小节“草芽尖尖,他说我是春天。”后,设置了一个情境:很多事物听了可不服气了,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顿时富有童趣的语言喷涌而出:“柳树甩甩绿辫子,大声说我是春天!”“小燕子拍拍翅膀叫起来,我也是春天!”以此为例,一首新四季诗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中马上出炉……个性的话语在模仿中丰富拓宽了文本语言。而《荷叶圆圆》,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诠释其优美童趣的语言,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读成了本堂课的主线!《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篇幅短小,我们则把重点放在识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四人小组你教我,我教你合作着学习,把整篇文章的字都识个遍。我们想如果每个课堂每篇课文都有自己明确的价值点,日积月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得以和谐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宋丽萍
〖巧用插图,激发情感〗
低年级课文大都配有深动鲜明的插图,而巧用插图,激发学生情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如我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在深入领会第二自然段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出示课文插图1,提问:图中有哪些人?哪个是毛主席?毛主席正在干什么?乡亲们的表情怎样?老奶奶好像在跟毛主席说什么?这下子学生可“炸锅”了,有的说:“老奶奶激动地说,主席,你真是太好了,你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有的说:“主席,我们沙洲坝的乡亲们感谢你。”有的说:“老奶奶拿过孙女的篮子说,主席,这是我家的地瓜,你收下吧!”“……”学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再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来情真意切,意味无穷。而毛主席那平凡而光辉的形象,已深植学生心底。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中心学校 黄焱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恩格斯关于未来戏剧的理想是“较大的思想深度与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也就是说戏剧不仅要反映历史真实,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这一观点到今天还闪烁着熠熠光辉,指导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课文也不例外,甚至更强调所选文章的教育性、启发性。就拿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来说,该册教材以专题组织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为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就是要让从未品尝过贫穷落后的孩子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让他们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能靠教师乏味的讲解,而只能依靠学生自己通过读去理解,在读中感悟。并把感悟到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自身行为联系起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