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717

发表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节核心内容是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水结冰的情景,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由此及彼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为后续的内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百分数,学习百分数的的意义,并学会了简单的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今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会用线段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学生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认知障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关键知道谁比谁,把谁看作单位1,把什么数这作为分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难点:解决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

学前准备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复习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知道求百分率用除法,百分率是一个比值。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

师:因为百分数的特质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百分数重温百分数的意义。明确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中回顾与反思。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百分数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4、师:哪些问题是我们学过的?你能不能很快就列出算式,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在思考中提升:都是相同的量相比,为什么列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算式呢?

6、小结:相比的两个两个量没变,但比的标准变了,列的算式就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虽然相比的量不变,但比的标准变了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百分数应用题时,不仅要看清楚“谁和谁比”,还要弄清“以谁为标准”。)

(二)在解决“增加百分之几”问题中理解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5、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得出两种不同的理解。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并根据学生思维和学习的特点,突显画线段草图的必要性。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使学生抽象的思维直观形象化,利于孩子分析数量,明确解题思路。)

6、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7、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8、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9、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后结合线段图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思,目的是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线段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再加上课件的演示动静结合,从而使学生更明晰解题的思路。)

(三)在辨析中解决“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件出示第四题)师: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少了百分之几?

2、抛出问题,激化矛盾,

师:有分歧了,认为不用算的同学举手,为什么不用算?说说你的理由。师:认为不用算的同学也来说说你的理由。3、列式计算

师:学生动笔计算,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对于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或者是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矛盾的激化,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解决百分数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以谁为标准”。)

9、小结提升:刚才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世界!练习1: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练习2: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66÷121

(3)、 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练习3:奥运·中国(可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中国近三届奥运金牌、奖牌榜

(1)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你的同桌吗?

(2)29届奥运会金牌数比上一届增加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28届奥运会奖牌数比上一届增加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提醒学生理解“上一届”指的是哪一届。)

(设计意图:在不改变书上练习所要达成的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将书上的练习进行了重组和设计,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进一步巩固“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教材的使用更加“增值”。)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刻都在发生变化,因为变化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挑战的勇气,因此,适当去掌握和分析这些变化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能更多的使用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下课!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习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习7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老师要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我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分合理?(出示课件)

同学发言。

小结:平均分不太合理,按两个班的人数比分才公平合理。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实际分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师:分好了吗?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吗?学生交流分的方法。

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平均分就是按1:1进行分配的。 小结:不管我们怎么分,我们都是按3:2的比来分的,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得是3:2。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如果我现在给你们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1、师巡视辅导。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根据分数的意义。板书:3﹢2=5大班:140×3/5=84(个)小班:140×2/5=56(个)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什么?(引导明确:因为大班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板书:140÷(3+2)=28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

方法一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方法二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请同学们看书第55页的内容,书中还有哪些刚才我们没有探讨到的方法?(画图法、画表格法)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跟我们探讨的`这两种方法比较,我们两种方法更方便。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应用。(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四、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幼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介绍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幼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朋友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么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方法如下:

(1)60÷3×2=40(本)(2)60÷ × 2=40(本)(3)60× =40(本)(4)60÷ =40(本)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题目)

1、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2、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学习了“比的应用”,你有什么想法吗?(自由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6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3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的量。

教学准备:

PPT

三角形学具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六年级一班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比是3:4”,(PPT)从这个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

生1: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之比是4:3、

生2:全班的人数是7份,男生占其中的3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生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生4: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生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7。

生6: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4。

生8: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得相当不错。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最近,笑笑遇到了一个问题。(PPT)谁来说说是什么问题?

生:她要把一筐橘子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可是不知道怎么分合理。

师:你们能帮助她吗?怎么分合理?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按班级来分,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师: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这是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哪种分法?

生:平均分。

师: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2: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

师:按人数比来分是按几比几分?

生:按3:2分。(板书:3:2)

师:那你们知道“平均分”是按几比几来分吗?

生:按1:1分。

师:我们以前所提到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按照“平均分”并不合理。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些特定的因素,然后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PPT:按3:2分合理)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比的应用)

3、分一分。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PPT)

①小组合作(用三角形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桌上的纸袋,用里面的三角形代替橘子,来实际操作一下。请大家一边分,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下你们分配的过程。最后看看大班和小班各能分到多少个橘子。

②小组汇报。(投影学生的分配记录)

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分配的过程?

生1:我们是这样分的:先给大班3个,小班2个;然后再给大班3个,小班2个;第三次还是给大班3个,小班2个,就这样,我们一共分了8次,分完了。我们由此知道这堆三角形有40个,最后大班分到了24个,小班分到16个。

师:分了8次分完了,看来你们做事比较有耐心。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实验得来的,所以耐心完成一件工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2:我们前两次分的方法和他们一样,第三次分的时候我们发现还剩下很多,我们就给大班分了6个,小班分4个,这样又分了2次就分完了。这堆三角形有40个,最后大班分到24个,小班分到16个。

师:分的结果都一样,但看来你们分的次数要比他们少一些,分得快一些,看来你们也动了脑筋。

生3:因为要按3:2来分,而三角形有一大堆,所以我们就想给大班分30个,小班分20个,后来发现三角形不够,就换成给大班15个,小班10个;剩下的大班给9个,小班给6个,一下子就分完了。

师:你们虽然开始不够,但你们的想法很好,而且实际上你们也一下子就分完了,能干。

生4:列算式解。

师:利用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见解很独到。

③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在刚刚分三角形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PPT:表格)谁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不管怎样分,我们都要按照3:2的比来分,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三角形的个数都必须是3:2、

生2:我发现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

生3:我觉得按3:2的比来分和以前我们学过平均分是不一样的。平均分两个人分得的个数相同,而按3:2的比分来分的话,两个人分得的个数不同。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PPT)

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师:如果现在有140个橘子,按照3:2分给大班和小班,又该怎么分呢?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写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②汇报展示。(抽生板演列式的两种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投影其他方法)

师:这是谁做的。?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表格

方法二:画图。

方法三:列式。

A:3+2=5 140×3/5=84(个)140×2/5=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师:为什么要用“3+2”?“3/5”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用“3+2”算出橘子的总份数,3/5表示大班能分到橘子总数的3/5。

B:3+2=5 140÷5=28(个)28×3=84(个)28×2=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师:为什么要“÷5”?

生:“÷5”是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给大班分3份,小班分2份。

③比较不同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做法吗?刚刚同学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可以。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

师:列式计算的A方法,是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找到各部分的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数量;而列式计算的B方法,是先求出总份数,然后算出一份的数量,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的份数来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4。小结。

师:我个人觉得,同学们的这些方法各有千秋,都很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关键还是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弄清各个数量之间的份数。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PPT)

师:(5题)甲班能得到18本。怎么得到的?(2题)按1:1来分,也就是平均分。

2、试一试。

师:试一试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做在课堂作业本上。(投影学生作业)

师:写完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

生:回答。

四、知识拓展:

1、数学故事:阿凡提分马。

师: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PPT)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师:其实,这个故事的问题根本,其实是在于原先商人的遗嘱中,1/2,1/4和1/6相加的和不为1、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下来以后再讨论。

2、闯关活动。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

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

(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

练习巩固

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