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例【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4213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例【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一篇】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间互帮、互助、互争、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能力,从中体验到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体育知识的前台,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群体体育教学运用。

社会学认为,群体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人之所以成为群体,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联系,让具有某些共同性与特殊性联系的学生组成“小群体”,充分发挥构成群体要素的积极作用,实现学习目标。就现行的体育班级授课形式而言,我们把每一个教学班看成一个群体,其体育学习活动就是群体行为,而群体行为往往需要群体意识来支配,在一定群体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它包括群体思想、群体价值观、群体道德标准和群体协作态度等内容。本人认为体育群体意识的形成,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要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点体会:

1“小群体”教学法促进个体的学习。

长期以来,大多数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的,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配合教师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不需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同学间的“讨论”,师生间缺乏“真诚”与“平等”,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更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群体”教学法很快便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参与。“小群体”间互帮、互助、互争、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课堂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体育知识的前台,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上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群体”练习法,并提出具体要求,“小群体”成员由学生自由组合,个别教材的分组教师可参与,一般小组成员为6-8人,小组长民主产生。这种形成组的方法,虽说与传统的分组教学相似,但在组成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不同的,“小群体”教学考虑的是学生需要,练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效果是截然不同。在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一(4)班的新广播操复习课,课堂采用的是“自由组合”分组练习,老师宣布练习要求与注意事项后,男女生很快按要求各自分成6个小组,有4个学生却无一组愿意接受他们,原因是平时课堂纪律差,爱说调皮话,大家都怕影响到本组学习效果。出现这种现象老师也愣了一下,想帮助协调,但很快发现,他们4人已组成一组开始练习,由于平时没有认真学,复习起来难度大,动作不到位,他们就先看其他组同学怎么做自己跟着学,难度大的动作就主动找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在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他们4人小组也参加了表演,顺利完成了这课的学习。由此可见“,个体”在集体活动中都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得到同学们的认同。体育课堂采用“小群体”教学法有力地促进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与成功的体验。

2“小群体”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自主选择练习手段和自主掌握练习的量,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改的关键。大家知道,当前体育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整齐划一”、简单、省事的组织方法,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很难做到区别对待,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种练习手段的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在练习次数、量等方面不做具体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讨论选用,对喜欢的、新颖的或薄弱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不喜欢或已熟练掌握的可少选、少练(素质内容也一样)。如高一篮球传球教学内容可以设双手胸前传球、单手传球、反弹球、双手头上传球、双人传球、五星传、进行传球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情况、兴趣、体力等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学生每选择一种新项目,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这种现象、这种群体必然延伸到课后,影响到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改变与建立,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小群体”教学法促进合作意识的培养。

个体与个体间的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经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去培养,而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小群体”教学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它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多由学生自由组合,练习中互相交往、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照顾和互相竞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土壤,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是本人在体育实验课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一点体会。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推广,还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辛勤的工作,不断地学习。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陈出新,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充满教改活力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群体心理学资料.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二篇】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1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图书》20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三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在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中,进行《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时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强调在当前双语教学改革中需要切实重视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生于19,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四篇】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也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但“变味的探究”、“走调的探究”仍经常出现。

问题一:这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吗?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片段。

1、新课引入。

学生很听话地互相合作,分好桃子并相互交流分的过程。

点评:新课引入中“小组合作分桃子”的探究,显得多余无用。因为在前面学习的“除法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东西,许多学生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分得非常迅速准确。这一点从上面镜头中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

2、新知学习。

好多学生在下面早就按捺不住,纷纷举手,更有的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三四十二。

师(依然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究竟用哪一句口诀?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聪明、最先想出来。

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依然高高地举着手喊:“我来,我来。”

点评:计算12÷3=4用哪句口诀,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讨论吗?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处的探究讨论显得苍白乏力、毫无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什么样的知识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师不要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动不动就组织学生来个合作探究,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而“探”的课堂教学,不但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二:探究为何没有进行到底?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整理复习”的教学片段。

师(图片出示各种小动物捉虫的数据):一只青蛙每天捕捉害虫大约35只,一只燕子每天捕捉害虫大约50只,一只螳螂每天捕捉害虫大约8只。根据这些信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算好后,再给这些算式分分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是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列出了不少算式,接着埋头苦算、校对答案……10分钟过去了,不少学生还只是刚刚算好,根本还没有涉及分类。

师(不停地看手表,焦急地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请停下你们手中的笔。因为时间关系,还是听老师给你们讲。学生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听老师讲解。

点评:这个内容确实值得小朋友合作探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但是,教师因为时间紧迫,怕影响自己的教学预设,没有让学生将合作探究进行到底。其实,上面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在分类中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几种类型和计算特点,而这最重要的地方,学生恰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涉及,岂不是一大遗憾。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都是按课时划分的,不少教师往往被教材所束缚,怕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让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其实,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深入体验数学活动,去合作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可能会完不成一些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进度,但学生却能从中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为学生探究提供保证。

问题三:探究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12÷6=6÷3=2÷1=2这串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被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商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逐个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逐个逐个地回答。

师:谁能把上面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遍?

生: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刚才小朋友们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商不变性质,很棒!

点评:这样的探究点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的确省时、高效,但“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称不上是一次很好的点拨。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五篇】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六篇】

摘要: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浅述了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效益。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效益。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参观见学、社会调查、实习锻炼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行为准绳。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器材)、信息、环境、安全、人员管理及实践教学评估、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的管理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院校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2]顾卫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1。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七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的赏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积极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更加牢固的掌握。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赏识教育的特点。

(一)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

新时期,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作业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的语言和评价,促使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赏识教育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增加教师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非常渴望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法,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教师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模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能够通过语言及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拥有更高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卡片、比赛等形式,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将自身的特长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树立坚定的自信。这种教学方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新时期,在积极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都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在班级同学面前获得教师奖励的大红花等。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的赞美。

二、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应注重方式方法,应保证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小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对其进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例如,在进行《我是男子汉》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收集小男子汉的成长故事,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赞美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积极将自身生活中的实例讲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二)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必须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还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判定,也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模式。例如,在进行《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成语比赛,通过努力尽量描述,让其他组成员猜,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赏。在游戏环境下,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学生关系。

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能够互相帮助,也能够在适当的竞争中互相进步。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氛围,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给予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促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赞扬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帮助,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更好的表现。例如,在进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努力搜集资料,可以问长辈,也可以去图书馆等,并在课堂中将自身的资料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和教师的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实施了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改革,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了解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同时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范文【第八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74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