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汇聚【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9454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汇聚【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一篇】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二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三篇】

高职土建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为土建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目前,高职土建专业教学与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盲目性。

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也逐渐的放宽其办学的思路,扩大土建类专业的开办,土建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市场的定位,造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学校实践基地的欠缺,造成了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而且,目前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的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还不够,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式的教学,造成土建类专业教学发展的停滞。

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在对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由于土建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发展,但也造成一些课程的改革不够深入,一些教材和课件等不能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不利于实际运用,使创新的意义打了折扣,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

专家教学的缺乏。

专家参与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增强专家的参与程度与深度。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光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专家更能掌握土建专业的`发展动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土建行业实际状况,更能够明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但是由于在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明确专家指导的作用,使得在课程设计上,专家教学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行业的应用型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到创新和发展,土建类的行业资源也在逐渐的增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到行业调研中去,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能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使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更好地进行创造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目前很多企业和学校进行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中进行实践和学习。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选择,因此,一般采用职业分析法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不断的深入市场之中,分析土建类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实践创新等情况,能切实的为学生安排最适宜的课程内容,真正的通过实际的调查,实现对学生教学的能切实联系到实际,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要通过不断的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的特征及技能要求,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不断成长与进步。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首先要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确定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土建类工程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制定学生应掌握的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内容,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土建专业是注重实际演练的一门专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不断的加强学生实践的能力,结合社会土建行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学,达到真正的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切实的与土建行业的人员深入的交流,明白课堂上所不能领会的知识,能知道企业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际体会,不断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充实自己,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土建专业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能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就业,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能够熟练的进行土建行业的操作。要求在教学中在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开发新的课程体系,能不断的对企业进行考察和探索,合理的借鉴国外的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和创造,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岗位的角度,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课程,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不断的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新课程的开发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际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改进传统课程的不足,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要加强对课程结构的优化,对专业教学模块进行划分和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土建类的专业技能,并能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给土建专业带来的转变,使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要。首先要在对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各个结构之间的合理调整,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课时比例更趋合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系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促进学生在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对相关的周边附属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视野,以利于对实际操作的指导,增强职业的选择和就业能力。

按照职业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土建行业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时,一定要切实的以目标职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只有在职业导向的作用下,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自身和职业,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训练,以职业的目标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建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督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是注重实际操作的行业,在高职院校进行土建类专业的创新教学,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不断的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在一起的途径,通过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或者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通过真实的参与操作,切实的了解和学习土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结合土建专业的注重实践的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上保证50%以上的实践训练,从课时上切实保障学生实践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现场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土建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更好地端正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土建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明确职业目标,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只有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才能真正的促进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四篇】

摘要: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六个方面浅述了如何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效益。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效益。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参观见学、社会调查、实习锻炼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六、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行为准绳。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器材)、信息、环境、安全、人员管理及实践教学评估、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的管理是实践教学成功的保障。院校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并定期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2]顾卫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1。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五篇】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也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我们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但“变味的探究”、“走调的探究”仍经常出现。

问题一:这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吗?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片段。

1、新课引入。

学生很听话地互相合作,分好桃子并相互交流分的过程。

点评:新课引入中“小组合作分桃子”的探究,显得多余无用。因为在前面学习的“除法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东西,许多学生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分得非常迅速准确。这一点从上面镜头中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

2、新知学习。

好多学生在下面早就按捺不住,纷纷举手,更有的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三四十二。

师(依然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究竟用哪一句口诀?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聪明、最先想出来。

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依然高高地举着手喊:“我来,我来。”

点评:计算12÷3=4用哪句口诀,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讨论吗?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处的探究讨论显得苍白乏力、毫无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让学生去探究、什么样的知识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师不要为了体现课改精神,动不动就组织学生来个合作探究,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为探而“探”的课堂教学,不但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二:探究为何没有进行到底?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整理复习”的教学片段。

师(图片出示各种小动物捉虫的数据):一只青蛙每天捕捉害虫大约35只,一只燕子每天捕捉害虫大约50只,一只螳螂每天捕捉害虫大约8只。根据这些信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算好后,再给这些算式分分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是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列出了不少算式,接着埋头苦算、校对答案……10分钟过去了,不少学生还只是刚刚算好,根本还没有涉及分类。

师(不停地看手表,焦急地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请停下你们手中的笔。因为时间关系,还是听老师给你们讲。学生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听老师讲解。

点评:这个内容确实值得小朋友合作探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但是,教师因为时间紧迫,怕影响自己的教学预设,没有让学生将合作探究进行到底。其实,上面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在分类中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几种类型和计算特点,而这最重要的地方,学生恰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涉及,岂不是一大遗憾。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都是按课时划分的,不少教师往往被教材所束缚,怕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让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其实,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深入体验数学活动,去合作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可能会完不成一些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进度,但学生却能从中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为学生探究提供保证。

问题三:探究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

案例回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12÷6=6÷3=2÷1=2这串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被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商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逐个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逐个逐个地回答。

师:谁能把上面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遍?

生: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刚才小朋友们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商不变性质,很棒!

来自

点评:这样的探究点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的确省时、高效,但“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称不上是一次很好的点拨。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六篇】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英林镇达德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新课程实验证明,和谐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自主探究是有效互动的关键,教师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激励评价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关键词:互动;氛围;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促进个性张扬,让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怎样提高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下面浅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和谐氛围,有效互动的前提。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能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教师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学生多赞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得到鼓舞、看到希望,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而好奇和探究正是学生的自主权。

新课程提倡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呵护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只有这样,互动才会和谐有效。

二、自主探究,有效互动的关键。

只有植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沃土,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能让人产生认知的差异,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逼近。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教师把关键性的问题提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充足的空间和迫切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同三角形各个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却隐藏着一种神奇的关系。请你们选用各种工具,想出不同办法来探究。”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的学生在折,有的学生在剪、在拼,有的学生在量、在算,有的学生在讨论……这样的互动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先画一个三角形形,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并且直接提示学生可以用量、折、拼等方法来求。()这样的引导,教师已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只要执行教师的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我的体会是变复习铺垫为开放导入,变一问一答的“小步走”为呈现问题的“大步走”,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力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师生、生生间真实有效的互动。

三、教师引领,有效互动的保证。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不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引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汇报就可能会流于形式。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运算律在小数计算中的运用时,例题为:学校新购买40套课桌椅,桌子每张元,椅子每把元,一共要花多少元?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列举三种方法:生1分步计算,生2列综合算式计算,生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表扬“很好!”接着又问“还有不同解法吗?”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都很好!你们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并且几乎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标就成了空谈。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各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和交流富有意义。

为了调控课堂教学,使活动有序开展,教师要介入;为了“挑起”学生的争论,使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引发其深入思考,教师要介入;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介入。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适度介入,进行价值引领,才能保证课堂互动的深入有效。

四、激励评价,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激励促进互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取激励评价语言。

当学生成功时,一句“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一句“换一种思路试试!”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一句“我发现你比以前更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动力;当学生出错时,一句“你真积极,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的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内心需求,从而把互动不断推向高潮。

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远不止要改善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价值引领和激励评价,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成就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生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经验积累、能力提升的舞台。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七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在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中,进行《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时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强调在当前双语教学改革中需要切实重视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生于19,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八篇】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1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图书》20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九篇】

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性灌输,而是要朝着互动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向发展,打造活力、生动的高效课堂,这其中的互动不仅局限在话语沟通上,同时还包括情感、情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在互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热情。

一、加强情感互动。

数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力量,消除学生对数学抽象符号的厌倦感,因此,课前教师应该单独抽出几分钟组织情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鼓舞并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数字510152025――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含在字符串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其中教师可以用一问一答的启发式引导方法来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认为:这些数字都是以0或5结尾的数字。给予这部分答案的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另一学生则反复思考得出了:他们都依次是“5”的倍数。同样给予这部分学生掌声。

这样的课前情感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数学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防止单调的灌输模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情境互动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育期,更加倾向于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形象的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做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数队伍中的学生数来明确班长在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又在哪一排等。

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学生营造形象的教学氛围,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学生间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教学还应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使学生养成讨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几名学生一组,共同致力于课堂问题、难题的相关讨论,这其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搭配,各小组成员以承担小组整体成绩的职责进行合作互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为小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几个计算题等,让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数学难题的解决途径,相互研究数学的正确解决方法,接着设置几个计算题,让小组学生每人一道计算题,相互比拼谁的运算最快速、最精准等。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努力,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且其中会伴随着相互间的'讨论与沟通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经常开展讨论会,增进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本身的交流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的交流、互动与讨论,教师要意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要明确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与学习体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学习心得交流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学术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各个学习章节、各个知识项目中的感受,并鼓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供全体学生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言情况等给出评价和总结,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明确科学的题目理解思路,从而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不断调整与转变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缺点和弊端,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等开展单独的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难处,开展课后一对一辅导、一对一教学等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3)。

地理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实践【第十篇】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39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