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专业精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9341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专业精编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课的学习为本节课作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母亲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显现出一幅绚烂的画卷。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了,我应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颜色与质感。

2.学习应用喜欢的绘画方法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让学生知道要珍爱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颜色、质感,学习用线条、颜色描写蔬菜。

教学难点:精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教学过程。

1.观看与演示。

通过课件欣赏蔬菜的精巧摄影作品。

(1)画中有哪些蔬菜是你平时最爱吃的?

(2)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蔬菜?

(3)谁能说说吃蔬菜的益处?

2.指引探究。

(1)学生取出课前预备各种蔬菜,观看外形特点。

(2)老师指引学生分类沟通。

(3)观看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4)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3.欣赏作品。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2)指引学生沟通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师和小画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4.示范讲授。

老师示范,描写蔬菜,指引学生观看,总结作画步骤。

5.自主创作。

(1)可以直接描写不同蔬菜。

(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水彩、油画棒等。

(4)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相互观摩,进行评价。

7.小节拓展。

激励学生应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蔬菜,在生活中多观看,发现美,创造美。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内容,知道尿床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2、能够根据食物猜出尿床的小动物,大胆表述小熊没有尿床的原因。

3、愿意养成不尿床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猩猩、小象、小熊图片、ppt。

三、活动重点:

能够根据食物猜出尿床的小动物,大胆表述小熊没有尿床的原因。

四、活动难点:

为自己能养成睡前尿尿不尿床的好习惯而自豪。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熊图片)。

1、小朋友,今天来了一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小熊)。

2、让我们一起来和小熊打个招呼吧。

3、小熊还请来了很多好朋友,看看都有谁?(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二)根据食物猜测尿床的小动物,用故事里的话进行表述。

(三)大胆表述小熊没有尿床的原因教师小结:因为小熊每天睡觉前都会去厕所小便,即使要小便了也会马上爬起来去厕所,当然不会尿床喽。

(四)探讨如何养成正确尿尿的好习惯。

1、小朋友,请你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和小熊一样做个不尿床的好宝宝呢?(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里我们睡觉前要做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太棒了,只要我们在睡觉前先上一个厕所,有小便的时候自己起来上厕所,或者睡前不喝水就不会尿床了。

(六)结尾。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篇】

活动目标:

1.尝试收集各种与过年有关的红色物品,回忆过年的欢乐情景,大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体验收集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与家长收集有关过年红色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分享"红色收集。

幼儿介绍自己收集来的各种红色物品。

二、教师讲述故事《红色大收集》。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都收集到了哪些红色的物品?

三、阅读《幼儿用书》。

2.幼儿讲述过年时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红色的物品。

3.教师小结。

四、了解红色代表的意义。

1.提问:为什么过年用的物品很多都是红色的呢?

红色是代表喜庆、快乐的颜色,因为过年很高兴、很开心,所以到处有红色。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四篇】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的系数是次数是。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同类项是,常数项是。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6、8、11。

板书设计: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六篇】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一题。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至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具准备:幻灯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3个红气球和一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气球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

教师出示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的图,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说一说对应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加法的例子。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与小学数学地内容相联系有很多,借助学生司空见惯地实例,并适当地加工.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地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探索新知识,提出了思考空间,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地情趣.因此,在本节课中借助气球图寻找加法,同时,从身边找加法,使加法在生活情境中渗透,注重了口语说话训练,初步渗透了加法应用题地结构,但不足之处也使我深思,既然把加法从生活情境抽象出来,也用于生活情境图,但这都浮于表象,为何不借助学生联想回归于数学地抽象,如:看到3+1=4你联想到了什么?使学生更加理解加法地含义,同时,也为学生初步解答加法应用题奠定基础.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七篇】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对比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八篇】

教材分析:

蔡元培说:“美育可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挥伟大的行为。”这说明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多彩的学习生活》教学设计中,通过直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感受不同校园色彩风景的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对水彩画形式美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水彩风景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到给学生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

1、教学过程中要有情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表现活动的自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1、语言的表述要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采用只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师范直观等。

现在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直接问题是环境小、学生多、时间短,因而开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美术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例如外出参观,个别辅导等。

(三)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要求教师善讲精讲。

让学生多接触,多欣赏各式各样的绘画艺术。通过对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点、线、面、色彩等形式要素的欣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形式要素,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例如《多彩的学习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其他学校的风景作比较,通过比较激发他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本校校园录象,其他校园风景图片,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评析、讨论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来自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目的:

1、通过参观校园和录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题:《多彩的学习生活》。

类别:绘画。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参观校园和录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通过欣赏、评析、讨论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前准备。

本校校园录象,其他校园风景图片,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展示图片。

1、你能找到我们的学校吗?

2、我们的校园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3、你认为哪个部分或角度最美?

二、播放录象。

三、感受作品。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1、作品的构图有何差异?

2、作品的色彩有何差异,应如何处理?

四、在欣赏与查阅中,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度。

总结:

水彩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脏2、灰3、花4、乱。

五、通过演示巩固知识。

共同回顾步骤:

1、构图。

2、落幅。

3、调整。

学生参与思考、体现教学中的主动性。

观看后,参观校园,分小组讨论问题。

学生评价主动参与。

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在复习和学习中完成绘画作品,并巩固以前知识。

激发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

加深对校园美丽风景的印象,激起创作欲。

运用设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主题。

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表现风格的理解。

直观演示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49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