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集聚教学设计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03586

【导言】此例“矛和盾的集聚教学设计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一篇】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陆老师  学生 海宁南苑小学三(3)班

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二、写字教学:

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可以先跟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师:“矛”的撇的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矛  雨点般    戳   进攻                   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    矛  进攻  集合 盾  自卫

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

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

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

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

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段落。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激烈的。

师:哪些词语看出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生:左抵右挡。

生:如雨点般向发明家刺来。

生:难以招架。

师生进行表演。

陆老师来做发明家,你们是矛,我们合作(山草香☆)表演。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顺着老师的手势和指挥开始了抵挡。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晕了。

生: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师: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

发明家就是从这里找到了启示,然后一步一步地发明坦克的。哪极端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生:2、3、4自然段。

读读2、3、4段,发明家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出示一个铁屋子。

师:这就是一个铁屋子,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呢?

生1:一点都没有刺到。

生2:如雨点般的矛刺来,矛断了。

师: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

生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很高兴,脸上还带着笑容的。我们再来这样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

师: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写一写呢?

学生在纸上写:

填一填:

发现

办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和乌龟了。

生2:不能进攻。

生3:把矛从铁屋子里伸出去。

对于这个答案。老师请同学打开课文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

生:矛有特殊含义,指枪口和炮口。

师:矛上的双引号有漏下的吗?这里的双引号可不能漏掉哦!

生:开个小沟,伸出枪口和炮口。

师:发明家发现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铁屋子不会跑。  板书:不会跑

师:发明家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板:装轮子  安履带

师:矛和盾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接读课文。

生:大显神威。

师:读读第五小节,这就是像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一个学生读最后一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国冰节节败退。

生2:看到了他们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样子。

师: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师: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厉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师: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谁?

生:发明家。

师:让我们用上黑板上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发明家。

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书写。同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注意。

汇报写好的情况。

生1: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厉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师:写好的同学把你的读给边上的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会飞。

生3:不会飞,飞机投炸弹就逃不掉了。

生4:敌人可以发明先进一点的武器,这样就不行了。

师:科学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

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夜视仪。出示图片请学生自己读读书陆两栖坦克的功能。

师: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

师: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作业给你,这也是学习伙伴留给你的。

出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请您休息!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二篇】

……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数学学得很不错!那我接着考,行吗?

生:没问题。

师:你的优点是什么?

生:我画儿画画得好。

师:你呢?

生:我写作文写得好。

师:如果说我集合了你们俩的优点,我的优点是——

生:你不仅画画好,而且文章写得好。

师:我们快速抢答,怎么样?答得好有奖品哟!(出示)

橡皮+铅笔       ?

生:橡皮铅笔。

师:真不错,接着看:(出示)

轮子+椅子      ?

生:轮椅。

师:很了不起,接着:(出示)

楼房+(  )     双层汽车

生:楼房+汽车等于双层汽车。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王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教师播放《自相矛盾》视频。)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生:矛和盾。

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生:矛和盾。

师:你们看这个“矛”字,(课件出示)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来,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矛”字。

教师书写,学生书空。

师:再来看这个“盾”字,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跟老师一起写一写“盾”字。

教师书写,学生书空。

师: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吗?

生:矛可以进攻,盾可以自卫。

教师板书:进攻、自卫

师: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教师将课题写完整。

师:同学们请注意:这个“集”字右上是四横,不要少写一横,下面的“木”横要长一些,托住上面,“木”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教师书写,学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大家看,会读第一组词语吗?谁来试试?

生: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学生“左抵右挡”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来看看第二行词语,试试看!

生: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学生“庞然大物”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词语读得很好,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还是这些词语,想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课文时的印象,把这些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学生自己练习、准备。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进攻 )和盾的( 自卫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非常好!老师要表扬你,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谁再来试试?

一生再读,全班齐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非常好,谁也找到了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句子。)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什么感受?

生:很紧张。

生:很害怕。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句子。

师:是的,看到这个刺字,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紧张、害怕,请同学们再看看,这矛是怎样刺来的?

生:如雨点般刺来。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心跳得很快。

生: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很紧张。

师:是的,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

生:左抵右挡。

师: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

生:就是左边挡一下,右边挡一下。

师:这是你的理解,不错。老师这里有一根锋利的矛(老师伸出右手食指),拿出你的盾来,有吗?

学生纷纷伸出手掌或拿出课本。

(待续)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三篇】

a组 基础知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2分)

jí  hé    jǐn  zhānɡ   wū ɡuī

(     )  (    )  (    )

pào  kǒu   zhàn chǎnɡ   bǐ  sài

(     )  (    ) (     )

二、汉字小游戏(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2分)

加    (   )   申    (   )

(   )        (   )

召    (   )   至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分)

予(  )    攻(  )

矛(  )    功(  )

船(  )    炮(  )

般(  )    饱(  )

四、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9分)

1.对方的矛如       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还是         。

2.坦克把盾的      、矛的

,在战场上

3.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     一身,谁就

会是       。

五、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8分)

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改为“被”字句)

2.无情的大火把那片树林烧得精光。(改为反问句)

b组 综合能力

六、给句子排排队(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

话,标上序号)。(6分)

( )强强种了一棵丝瓜,细长的丝瓜秧上长满了绿

色的叶子,不久开出了几朵黄色的小花。

( )小丝瓜长得可好了,强强每天都要去看看它们。

( )花谢了以后,秧上挂着几个小丝瓜。

七、阅读乐园。(20分)

用脑想 用心说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囤(hú)固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像)。这使得他十分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ī)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ài)地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而且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二个有学问的人。

1.划去第1自然段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字。(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疑心——(  )   忠告——(  )

忽视——(  )   明确——(  )

3.根据意思写词语(在文中找)。(4分)

(1)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

(2)阅读时,一眼便可看十行字。比喻看书速度

快。(    )

(3)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整个的枣吞下去。

(     )

(4)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     )

4.陈正之读书记不住的原因是:

。(4分)

5.陈正之成为有学问的人的原因是:

。(4分)

c 组 智力发散

八、人名填空(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人名,把成语补

充完整)。(15分)

1.(  )好龙     2.名落(  )

3.(  )移山     4.(  )失马

5.(  )自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同学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同学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同学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同学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同学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同学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同学写字,教师和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为此,本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成长。

设计特色:

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为主导,促进个性化阅读;以人文熏陶,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轻启学生心扉

二、聚焦文眼,集中阅读心向

三、深掘文本,磨砺儿童语言

(一)感悟发明过程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请大家放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3、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4、剖析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带“然”字的词语,把它画出来。

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三个然字词在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出示:

忽然……固然……当然……

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请和同桌相互说说。

5、谁来对全班同学说说?

(二)活化坦克神威

1、课文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2、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看着这幅图片,说一说: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齐读。

(三)感悟表达方法

1、出示阅读材料,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2、学生交流读这段话的感受。

3、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四)品味文章道理

1、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3、“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

4、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小组讨论后进行学习汇报。

5、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积累言语,存盘所需养料

板书:

矛   和   盾      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503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