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0229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理想的风筝》【第一篇】

执教  泰州海陵实小  沈中健

谈话:你们对老师有哪些了解?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分三个部分 ?

生:谈身残 写板书 放风筝

师:你们对刘老师有哪些了解?

生:刘老师身残志坚。

刘老师是个生命力强的老师。

刘老师偶尔有些孩子气。

永远表现了刘老师对生命的热爱,板书:生命顽强

师:春天到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生读:春天到了……

师:默读7、8、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哪些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提醒:我们要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看到有同学在书上写他的批少注了,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到书上)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交流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开手,任飞舞的纸燕子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体会到他快乐。

他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

生:“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

师:老师来读一读,你们来体会,师读。

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师:他抓住了线绳,就抓住了生命的缰绳。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体会到一个残疾人放飞风筝是多么不易,体会到刘老师身残志坚的精神。

师:再读一读这段话

生:让我们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命的热爱

生: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师:哪个词体会出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生:“决不肯”

师:再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生: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我体会到他的风筝多,而且都是自己做的,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师:课文中刘老师是怎样放飞风筝的?

生:他总是亲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乌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师:读着读着,眼前就仿佛出现了刘老师放飞风筝的情景。再读一读这段话。

师:人在这幅画中,在这些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看到他的笑容是那样甜蜜

师:那你就用那甜蜜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

你读得有一点快乐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时的刘老师是快乐的,他的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他为什么那么快乐?

生:他能做到常人所能做的一切。

他证明了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他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尝试了放飞自己做的风筝的快乐。

他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快乐。

师:我们应该怎样用快乐的语气读这段描写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语句。

生读

师:刘老师看到的仅仅是一只燕子风筝吗?

生:他是把自己的学生送到了快乐的天堂。

他放飞了他的希望,把自己的学生送到了祖国四面八方。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样子。

他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理想一样能在天空翱翔。

师:再读这段话

再来看看课文第二节,对景色的描写,现在再来读,你一定有新的体会。

生:我觉得虽然是写景的,却写出了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爱。

我看到了刘老师,在春风里摇摆,唱着生命的歌。

我看到了刘老师放飞风筝时放飞生命的理想。

我们分明看到了人——刘老师。

师:再读第二节

师生齐读

师:在课堂上的刘老师又是用怎样的细节描写告诉我们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的?

默读课文四五节

交流

生:我认为刘老师是一个幽默的老师,从“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一条腿的。”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

师:这个笑里有什么?

生:自信乐观的态度

他正视腿有残疾,而且乐观

我从“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激动的心跳。”他的生命很顽强。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多不容易啊!

那个木棍不仅支撑他的身体,而且支撑他的生命,那是一根什么样的木棍?

生:那是一根功德无量的木棍。

生:“刘老师个子不高……忠厚。”这一句是对刘老师外貌的描写,写出了刘老师爱每一个学生。

他乐意接受自己的伤疤,他对生活的热爱。

师:他轻松地笑谈自己的残疾之后,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同学们的心理变化,你从这些变化中感受到什么?

生:大家被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

学生们都爱刘老师。

师:是的,刘老师身残,同学们都不忍提及,刘老师却笑谈自己的身残,体会到刘老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的顽强。

三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我的刘老师,引读:“倘若他还分健在,……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我们将永远记忆他,让记忆的风筝永远翱翔。

板书:永远记忆  永远翱翔

你对两个“风筝“有了怎样的理解?

生:我觉得他的理想的风筝是刘老师毅力的结晶。

……

师:正是有了刘老师,正是有了这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的心中,引读:他将永远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只要看到柳枝染上了深绿……天穹。”每逢这时,我就会想起刘老师,我就会在心中深情地呼唤: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板书:

理想的风筝

生命顽强    永远记忆

谈身残

热爱生活    永远翱翔

写板书

放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二篇】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重难点:1.题目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疑点是对结尾句的理解。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理想的风筝》【第三篇】

22.理想的风筝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设计以建议性学习方案为教学主思路。抓住情感线索使学生在自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qing、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完成对课文的整合。教师则充分估计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相融学生自拟的学习方案。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课文语言亲切、自然,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由刘老师想起自己的老师,因而对于课上的刘老师学生很容易由已知感受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风趣幽默、待生平等……,但刘老师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学生则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运用 “‘分层教学、自主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通过初读定向——自探研讨——共议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设计教与学,体现了教要立足于学。本节课在上节初读定向,整合教材和学生需求拟定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先学后教:学生按照建议性学案或自拟的学案自主探究,做到因需合作;教师因学习重点和学习态势引导共议“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从课上和课下两方面对刘老师的认识,使学生立体感悟刘老师这个人,为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做好铺垫。

3、技术准备

课前搜集本课原文《我们爱老师》和苏叔阳的其它相关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视频资料,使文字、视觉与情感达到共鸣。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

在预习和第一课时初读的基础上,学生能读懂刘老师是个身有残疾、讲课好、对学生亲切的好老师,而对身残志坚的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那种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他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还需教师引导、点拨。

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认识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对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的“我”还这样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他呢?二、展示自拟学案,出示建议性学案,依据所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

自拟学案1:课文中写道: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与这句话有联系,画下来读一读,结合这些语句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自拟学案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案3:已经近三十年了,我为什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并深深地思念他呢?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写写批注,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教师建议性学案:画出描写刘老师语言、动作及神态的语句,体会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共议交流我们用建议性学习方案为主思路进行交流,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你认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先读出相关语句,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先从刘老师放风筝,撒手追线拐的情景谈起;也可能先从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谈起;还可能先从刘老师提问学生的情景谈起……依据学生的汇报,再确定共议交流的顺序,并适时相融其他学案)1、笑谈身残——乐观、幽默。(刘老师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估计学生能从“刘老师笑着谈到自己的身残”谈出他的乐观、幽默。但对于学生心中会飘起“酸涩”的感情容易忽视,引导: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出示: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刘老师的乐观精神。2、倾情讲课——讲课极好。(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1)学生可从刘老师的 “慷慨激昂”、“哽咽”和学生的 “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去”谈出刘老师是个讲课极好的老师。指名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刘老师课讲得极好。        (2)引导:从刘老师的“自豪”、“慷慨激昂”和“哽咽”中,你们还感受到了他的什么?(认识到刘老师的 “爱国”)3、待生平等——关爱学生。(刘老师课上提问学生的情景)(1)估计学生能抓住刘老师提问学生时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体会出他对学生的亲切、赞赏、鼓励和理解。(2)想象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请你也做一回刘老师,你是怎样面对学生的回答的。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3)引导: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印象深、影响深……)过渡:课上刘老师用他的言行影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那课下的他又是怎样的呢?。4、放飞风筝——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刘老师放风筝和追线拐的情景)(1)如果学生先说到刘老师是个喜欢放风筝的人。(读一读相关语句)引导深入:刘老师的腿虽然不便于奔跑,但他是怎样放起风筝的呢?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继续(2)(2)如果学生谈到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如果学生先谈到“撒手追线拐”,则引导学生补充他总是“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然后出示下面的内容;如果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谈到刘老师“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则出示第一段内容,体会后,补充出示第二段。相机出示(或补充后完整出示):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①学生容易结合“绝不肯放弃……亲手送入”、“总是”……;“故意撒手”“我自己来”、“气喘咻咻”等语句谈出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谈到哪儿读到哪儿)②自由读这一部分,你还能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抓住“他仰望……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等处体会。(同时将“他最幸福……”“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点击变为红色)出示:

当_____________时,刘老师最幸福,因为他可以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时,刘老师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可以____________。

指导朗读:刘老师对生活的这种热爱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到这一点,课件展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你从刘老师要亲手放飞风筝和享受放飞风筝、追赶线拐的过程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再同上处理)③看到此情此景,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你最想问刘老师什么呢?想一想他会怎样来回答呢?(情景交际)④指名读    评读⑤这情景使“我”深深地感动,出示:(融合学案二)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刘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追问: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应该怎样呢?小结: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言传身教,在课上教育我们,在生活中影响我们,他用自己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了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三、整合提升,理解课题的含义(融合学案一1、出示:

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现在,你能说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了吗?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这句话?(学生感到困难时安排讨论)2、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   齐读3、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刘老师放飞的是自己充满理想与乐观精神的风筝,他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句向我们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无比思念,课文学到这,你们对刘老师都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示:

刘老师啊,刘老师,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全课总结虽然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怀念呢。让我们和文中的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无比思念读一读文中的最后一段吧!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看后说说你的感受。五、积累表达,拓展延伸1、从以下两项练习中任选一项完成。(1)从第2、5、6、9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2)自由表达。(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或以“我们爱老师”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作文)2、推荐读苏叔阳的原文《我们爱老师》。附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放飞         坚强 乐观                             学生        埋下          理想种子

《理想的风筝》【第四篇】

作者:江苏省吴江市亨通小学 孙筱坤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我不喜欢课文中的刘老师

江苏省吴江市亨通小学 孙筱坤

[案例]

听实习老师上完《理想的风筝》以后,总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刘老师好像认识不够。在课后交流时我向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理想的风筝》是1篇借物写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因而学完后要让学生对主人公——刘老师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使学生产生与作者一致的敬意。为此,可问学生喜不喜欢刘老师,为什么?或者设计一个给“刘老师打分”的环节。实习老师点头称是。

为了弥补上述的环节,我特地在下一节语文课上问学生:“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原以为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大家会争相回答不断补充,想不到过了半晌也无人举手,却听到有人在嘀咕:“我不喜欢刘老师。”这使我感到吃惊。我连忙走到那位学生的身旁和颜悦色地问:“说不喜欢是完全可以的。能不能说一下理由?”那位学生红着脸不敢言语。“是不是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我问。“是的。”他低声地说。我从其他同学的神色中感觉到好像有好几个拥护者。看来,学生们对刘老师有偏见。

我回到了讲台旁,深情地向同学们说开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刘老师长得难看,老师不怪你们。以前我对身体有残疾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直一读师范时遇到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后,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位老师姓张,那时他大约40岁。”然后我从张老师名字的含义讲到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以至上课时我和我的同学怎么专心,怎样模仿他的字等等。我还特别提到,自己做了老师后在讲课、写字方面有成绩是和张老师分不开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定了神,继续讲:“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张老师经人介绍,与一位爱慕他的女子结婚了。一年后,张老师特地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取名张又村。同学们想不想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大家听得来劲了,猜得也有点意思。一位学生说:“张老师失去了右臂,得到了儿子,‘又’与‘右’是同音,有了儿子等于有了他的右臂。”“那为什么不叫张右臂?”我再问,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又一位学生想了想后说:“我知道了,这个名字来自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张老师以前生活很艰苦,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路的困境,现在家庭美满,柳暗花明,生活有了转机,将来肯定越来越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和老师想的一样。”我称赞道。

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下来,似乎还沉浸在对张老师的美好祝福中。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课文中的刘老师让我想起了张老师,所以我很喜欢他,你们呢?”大家会心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概括了喜欢刘老师的理由。比如他亲切、慈祥、对同学有耐心、讲课富有激情、不喜欢笔试、喜欢当众评价鼓励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放风筝、对生活充满爱,等等。最后,我意味深长地对同学们说:“看来,喜欢一个人,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哪怕这个人有生理的缺陷,关键是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热爱生活且富有同情心,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且有所成就。”

后来,实习老师找到我说:“孙老师,怪不得我上这篇课文时,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印象深刻怕老师,他们都摇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经历。”我说:“是的,他们年纪还小,但是执教的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屯体会来感动学生。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了,就接近成功了。”

[反思]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倡导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案例中的学生“不喜欢文中的刘老师”应当说就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但个性化解读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观念不太正确的解读,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本案例中的老师处理得就非常好:既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又正确地通过故事感染、影响了孩子。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