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热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88171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热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篇】

进入20xx下半年,在开展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认真思考儿童文学阅读与学校实践活动,老师阅读,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问题。并在这一学期里进行探索。

继20xx年8月开展教师阅读活动之后,学校趁热打铁,以学校汉字文化建设为核心,开展新一轮教师阅读活动。学校为教师们购置了,《汉字解说》、《原原本本说汉字》、《汉字五千年》等30余种有关汉字文化的书籍供教师们阅读,同时学校还为各教研组购置了购书卡,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到北京国际图书城进行购书,通过老师集体购书,教师们体会到购书的乐趣。

购书是快乐了,遨游在书海更一种享受,自从购书归来,在以后工作的闲暇随处可见教师们在办公室里埋头苦读,或是同屋的教师在一起分享着读书心得。

教师们的阅读更是带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三、3班老师在课前一个个新奇小故事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她们得知是老师看的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故事,都争相要借阅,一时间看书,分享成了三、3班一个学期来的主题。

教师学生的读书情高涨了,阅读量增加了,学校这一学期为学生购置了1000余册图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我们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分批次带领学生及家长,到北京国际图书城开展购书活动。到放假前我们已组织了学校3-6年级500多名学生和50多名家长一同到图书城开展购书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参观了图书文化馆,在那里了解了图书的发展历程,亲眼看到了老艺人演示的雕版印刷。购书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欣喜若狂,琳琅满目的书籍真的让孩子们目不暇接,爱不释手,一个多小时的购书环节,显得时间太少,一转眼间就过去了。在返回的途中,孩子们也是安奈不住自己想要阅读的冲动,纷纷拿出书来,在车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几次在老师的提示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和安全,学生才不情愿地把书收起来。随车前往购书的家长,对学校的这个举措也是大力支持,都说现在工作忙,特别是我们外地的人,自来到北京就很少进书店,也顾不上给孩子买书,学校组织的购书活动真的帮了我们家长大忙,也开阔了我们家长的眼界,希望学校以后多稿这样的活动。

学生自己买的书,自然看起来兴趣就浓。学校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各班根据排课情况,安排了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同时各班每月召开一次关于阅读的主题班会“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讲故事”等。首先我们在班内开展“好书漂流”活动,相互传看好书,看哪本书漂流的最远。开展这样的活动营造了学生阅读的氛围,把阅读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学校在12月份开展了读书小学状元的评选活动,各班根据学生阅读书目的多少,展开评比,最后每班推选出3名“读书小状元”,学校共48名,由“少先队”宣委把这些小状元的事迹及照片进行张贴表彰,同时用一周的广播时间,让这些小状元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全校学生分享。最后先出三、1班的罗雨桐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朝阳区的读书小状元读书展示演讲,获朝阳区三等奖好成绩。

经过一系列阅读工作的开展,学生和老师,对阅读兴趣更浓了,不仅如此,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教学提供丰厚的内容,为语文教育提供基本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今天期末语文考试中,我校学生语文成绩较上一学年,有较明显的提高。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二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确保学生素养提高的关键点,而生成性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则是探索路上的尝试。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对高中语文生成教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提高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指的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的教学过程,而作为教师在生成性教学活动当中,需要依据已经设定好的叫教学设计作为基础,以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从而引导学生在叫傲雪活动当中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和传统性的教学课堂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其分别的由教师的生成性和学生都生成性组成,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彻底打破了围绕着脚好似、教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及重构,具体的来说其主要具有下面几点特征:

第一,互动性: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去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及业务水平,去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自由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学更为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生成性教学具有互动功能,那么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创造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到了高中语文教学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因为每个学生的体验差异就会导致教学具有不可预见性,那么教师原本在备课阶段的预设就被打破,由学生在身而创造的生成性学习则在课堂中不断的出现,故高中语文课堂就更具有了创造性。

第三,发展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学习状态都应该是流动的,而学生的不断完善自然就需要教学的生成,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就从单一性的`知识讲授变成了帮助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

1.教育管理部门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忽视导致其发展滞后。

当前教师们对生成性教育的了解程度并不够,而教育管理部门更是将教学成绩当成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衡量的标准。另外在生成性相应理论的培训方面各个高中学校做的也是很不到位的,教师不管是在业务学习方面还是在培训方面往往被忽视,学校重视的是在短时间内去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对于过程究竟如何实际上并不关心。再有当前针对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自然也就无法将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2.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生成性学习空间被挪用。

从当前高中语文实际教学来看基本上是高考考什么课堂上就教什么,教学似乎只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语文教学便成为了毫无生机的一门考试。所以这样的教育目的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生成性意义,教学及学习都是以做题和拿高分为基础进行的。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材也存在名存实亡的现象,对教材当中的内容任意性的删减,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和语文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及交谈,语文教学甚至成为了高考习题的模拟。

3.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驾驭能力较弱。

当前在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却未深入改革的实质,这就使得教改流于形式,生成性教学作为重点的教改内容,教师一般都只对学生提出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自由生成,最后教学却被学生带入到了不相干的内容方面。教师在课堂注重学生主体的发挥并没错,但是却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忽视掉。而这种生成性教学只是低层次的一种方法,并未真正的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去更新教学观念,另外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尽量的去实现教师资源与学生的有机统一,作为教师来说要做到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对教学当中的点滴细心留意,那么生产性教学则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

1.通过情境创设来提高生成性教学效果。

当所创设的情景合适了学生自然就会变成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去通过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来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首先可以通过导入来去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问题及图片等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为生成性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及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应该做到对学生心理状况认识之后在融入到学习当中,尽量的涉及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生成性学习的教学导入方式。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形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边城》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搭配上《等等等等》这一音乐,那么音乐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满着悲伤和人性美的故事当中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生发出自己对课程的看法的认识。

2.通过阶梯式设疑来提高。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应该有所变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梯度,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就应该在思想上做出转变,只有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求知的状态之下,才能够让教学更具生命力及创造性。那么在梯度设置当中第一梯度应该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来进行设疑,第二梯度则是应该高中语文可疑处来进行设疑,第三梯度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设疑,通过这三个梯度的设疑就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始终的处于求知状态。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三篇】

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紧紧围绕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研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特别是在课改的今天,教研可以说是教师跟上改革步伐,永保教育青春的关键所在。

(一)注重学习,建立学习型课题组。

精心组织以课题组为核心的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网上查阅有关“讨论法”学习的资料。

(二)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真正的学习,关键是在看别人和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所以课题组成员要有意识的积累课堂讨论的素材,进一步统计分类。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三)课上抓研究。

课题组规定所开设的公开课一定要是课题研究的一种展示,在公开课中一定要有研究的成果。

(四)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

1、制定计划,并上交学校。

2、课题开设之初邀请姚校长对课题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计划实施修正。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分工明确任务。

1、课题组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

2、网上找有关“讨论法”的学习资料。

3、小组间交流学习心得。

1、进行课堂教学了解性听课,收集资料。

2、设计相关教学案例,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听陈建霞老师的研讨课,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2、进行调查,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3、完成中段反思报告等材料。

1、发现总结一线课改的典型经验,搜集课改案例,研究课改中产生的问题。

2、听戴小兵老师的研讨课,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3、教学心得交流。

4、准备论文素材。

1、就课题研究开设讲座。请李主任、姚校长提指导性意见。

2、整理课堂实录。

3、交流论文材料。

4、顾艳云老师上汇报课,交流研讨。

5、在评课活动时邀请学生参与,从而使评课活动更能反映实际,反映学生心声,体现教学的服务性。

1、继续总结,准备论文材料。

2、反思,完成论文初稿。

3、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初稿。

4、再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进行修正指导。

5、结题。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四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中考中,作文更是占了语文总成绩的半壁江山。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其实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综合语文素质的考察,所以,培养学生好的作文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却很糟糕,模式化、教条化的写作模式充斥着作文教学,学生怕写作、不会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学生的问题。

1.1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明显比小学阶段多,又由于作文在应试考试中分值差异较小,迫于升学的压力,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等容易拉开成绩的科目上,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其他科目上,为了方便,便会投机取巧,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抄袭,而不是自己真正进行构思和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在考试的过程中拿到好的成绩,他们选择背诵作文的方式,有些和主题无关的素材也硬放到上面,这样并没有真正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示他们的生活,长期以往,学生的语言变得贫乏、空洞,语文素质自然低下,大量的学生抄袭作文必然会有雷同,笔者曾经见到过一个班70名学生写的1篇命题作文,其中,有十多篇文章的开头可谓一模一样,还有其他地方的雷同多不胜数。

1.2厌恶写作,怕写作,对写作没有兴趣,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人生阅历上看,中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就决定了中学生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有大部分学生又整天处在题海之中,学习太过急功近利,导致他们拿到作文,只想着完成作业,渐渐地对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从而厌恶写作。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写作根植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大部分中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或者是不关注生活,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拿到作文不知如何写,从而惧怕写作。

2教师的问题。

2.2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离不开生活,一旦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懂得,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就是其写作的素材,学生的阅历虽然不多,但是,他有其特有的生活体验,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2.3教师个人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语文的外延广阔,所以,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能将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语文老师要爱语文,爱写作,才能以此感染学生爱语文,爱写作。面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以及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消除中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杜绝抄袭作文的现象,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在写作中,力求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杜绝说假话、空话、大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第二,学生应该扩大阅读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提高文化修养,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认知水平和间接经验,学到写作技巧。要广泛地阅读不同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读书经验,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为日后写作打基础。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从他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出发,坚持每天写日记或者随笔,这样,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顺畅,写作也就不会那么被动,长期坚持下去,写作也就有话说了。作为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写“下水作文”,从而,切身体会写作的难点,这样也利于老师站在学生写作的角度来审视作文。第四,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基本功后,要适当地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意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中提炼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实的生活配上真挚的情感和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生产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美妙文章来。同时,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素质训练,学校也要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老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讲座和教师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五,从根本上改革现存的中高考考试制度。在中国,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领导,无一不是跟着中高考这一“指挥棒”在转动,校外各类辅导班无一不是瞄准了中高考的考试模式在授课,这使得富有趣味的语文作文教学变得功利性十足,为了应付高考,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练习写议论文,整齐划一的“三段式”议论文充斥于高中学生的写作之中,此种现象和我们现存的考试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从中高考考试制度上入手解决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是为根本途径。总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存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存在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改革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茂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问题[j].教育探索,2007(4).。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五篇】

2.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3.倾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4.从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5.请从一般教学环节的角度,概括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学生缺乏写作欲望?联系作文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

2.教师作为“教育促进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表现?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

三、分析题。

分析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回答问题。

问题:1.本课教学过程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2.试分析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

《爱莲说》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配乐莲花画面)多荚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丈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文字。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土上头”。

生:扬万里还写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

生:王昌龄也写过:“荷叶罗裙一色裁,荚蓉向脸两边开。”

生:唐代还有一位大诗人李商隐也写过:“留得残荷听雨声。”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很好,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再泉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看看和刚才朗读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打开课题字幕)请同学们打开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考。(打开配乐朗读画面)。

师:老师首先要问的是,宇面上还有什么不懂?

生:没有。

师:好。请同学们朗读课史。(学生全文朗读)。

师:朗读得很好,字音咬得比较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接着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文和同学们刚才朗读的诗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半分钟左右)。

生:刚才同学们吟的诗句都是写莲花的外形。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是通过时莲花外形的描述,着重写了莲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

染”,从用敦颐的议论中可以看出,是借莲花的品格喻指了其人的品格。

师:很好,这就是和刚才同学们吟的诗句的不同之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生:托物言志。

生:不能,因为所写的物与抒发的感情之间一定要有内在联系。

师:那么,从哪些句干上可以看出莲花具有和作者一样的品格呢?

生:“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这是从生长环境来说的,和作者所处时代中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淤泥”世风相似,而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生:从体态香气方面,作者写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棱”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生:还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的清高,作者进一步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渍,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格。

生:要。

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周敦颐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资料,然后再看看老师准备的材料。看完后想一想告诉大家,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打开背景文字)。

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杜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可是,作者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势力中,却能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作者在《爱莲说》中不但写出了莲花荚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尚的品德、荑好的情操、刚正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荚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很显然,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遣地赏玩是迥然不同的。它反映了作者对在污浊社会中能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厌弃。同时,也是他自我品德的写照。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明断狱案,“以洗冤为己任”,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丢掉乌纱帽。黄庭竖称颂他:“人品其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一个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来就难能可贵,何况把自己的这种荚学理想大胆地生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更给人以鼓舞力量和荚感享受。

生:作者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势力中,却能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对应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生长环境。尽管它生长在“世俗”淤泥之中,但出淤泥而不染。

生:“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对应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体态芳香。在污泥之中坚贞不渝地保持了自己正直的操守和香气。

生:“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丢掉鸟纱帽”。对应了莲花。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的刚直、清高。为了不和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宁可丢掉乌纱帽。师:都说得好板了,柞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救颐那笔笔待神、甸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妁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维,联想,讨论,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荣华富贵。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都巴阐述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看还有什么仍不明白的,提出来请同学们帮助。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与牡丹?

生:这是写作中运用的衬托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同意菊和牡丹是衬托莲花的,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衬托。因为,作者把菊比拟成。隐逸者”,所谓“隐逸。就是隐居,作者在这里是指那些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人,所以隐逸避世。这至少说“不愿意艰统治者同流合污。是和作者的个性品格相一致的,可以成为绿叶,而牡丹就不同了,作者在文中把牡丹比作是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爽附势的沾染恶浊世风的人,或者说是“小人”,作者是取鄙弃态度的,因此,这里的“牡丹”就不是绿叶。

生:是萆芥,是墙头草。尽管它也具有绿色,但不应该是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而。

是趋炎附势、随风倒的。墙头草”。

生:这篇文章就是批判当时一种攀附权贵的世风,把牡丹放在最后一个写,更显得褒贬分明。生:这篇文章写了三种花,表达了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所以开始的三句按照这个顺序写了,后面三句把牡丹放在最后一个写,把正面的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

生:我认为,这样写不仅显得褒贬分明.而且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独到。透彻。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师:分析得非常透彻,同学们通过自主质疑、自主解题.对全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还有许多地方有独到的见解,值得老师学习。下面,我们是否总结一下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如设计板书或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等。(两位同学上台设计板书,其余同学在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请默写好的同学说说自己所默写的句子。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以上同学们喜欢的句予,把周敦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都表达出来了,说明抓住了文意。„„唤,两位板书的同学巳板书好了,咱们先看一下,再请他们谈谈板书的设计思想。

生:我的板书突出了对比,第1,2行说了不同的人时不同的花的喜爱,第3行写这三种花分别比喻的三种人,最后揭示文章的手法——托物言志。

生:我的板书利用莲花本身的形象,着重表现出莲花的品质,用图案形象直观地表达作者托“莲”言志,更容易看得懂,记得牢。

师:这两种板书,各有千秋。第1种是课文结构内容的板书,这一结构的处理简洁、洗练,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第2种板书运用图案直观展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课题赞莲、拟莲,爱莲。两种板书都有一定的创新,比老师想象中的丰富得多了,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的崇敬之情,深情地朗读全文(全班同学再一次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师: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活,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生:我特喜欢水仙,因为她不仅有“凌波仙子”的荚称,更因为她素雅,挺直,不矫揉造作生:我特喜欢梅花,看到梅花就想到那抗严寒、化冰雪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想到她不与百花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不争名利、勤劳谦让,全心全意为百花报春的高贵品质。

生:我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芳斗艳之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荚的,地像一位雍容的贵妇,荚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荑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咸了国秦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所以,我爱牡丹。

生:谈起爱花,我爱许多种花,用一句话说,我爱大自然中的每一朵花。《爱莲说》的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了花以特定的含义,且不论它的对与错,退一步讲,欠自然中的每一朵花都值得我们去赞荚,去喜爱。花不仅装扮了我们这个地球,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算是尽了一点力。更重要的是它在搏击了欠自然无数风雨之后,依然能存活下莱,并开出了鲜艳缤纷的花朵。这无疑是一种成功,一种生存的成功。其实,我们人也需要这种成功,尽管看似微不足道,然而若没有了它,又何谈漫漫人生路呢?它就像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正因为如此,我才喜爱大自然中的每一朵花,因为她们不仅拥有的是荚丽,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了生存的成功。她是一块生命的基石。

生;我由“出淤泥而不染”想到了《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他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哥哥曾是重庆伪兵团司令,但他却不受家庭影响,成为一名竖贞不屈的共产党员。

生:我得到了一个辩证法: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应该是“近米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掌声)。

师:好极了,这是老师没有想到的,敢于向千古名言挑战,这种”亭亭净植”的正直,无畏,不仅是《爱莲说》所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更是当代青年所具有的敢疑,敢说,敢想、敢千的个性品质的再现。精彩,让我们为之而鼓舞。(掌声)。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借用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话作为学习《爱莲说》的结束语吧(打开宇幕)。

一个人,入世既久,习染已深,既无法百分之百的“出污泥,而不染”,也不易在一转念之间,就回到了单纯。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经常的“提醒”,来使自己迷途知返,而这提醒,就是一种超乎物欲之上的使心灵净化之力。心灵净化才能回到无私,才能不为外在利欲所诱,放开无畏的征逐,而有余情欣赏世界上真正的荚好。这份无私的美德,和对世界的欣赏之情的维护,也就是荚化人生的力量了。(冰心)。

师:课上,同学们想到的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1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请同学作托物言志的小散文或是小论文1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的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六篇】

文|吴华(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材到底什么样?对“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的多元解读究竟带来了什么?多媒体、慕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12月21日闭幕。两天的论坛期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不约而同地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时髦”现象开炮。

时髦一:鼓吹民国教材。

孙绍振: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

谈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民国教材热”,今年78岁的孙绍振颇不以为然。“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的语文课本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

“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当时学的很多东西也还记得。”孙绍振回忆说,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时,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

孙绍振还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有些还夹带着方言,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美化民国时期的课文是胡扯,毕竟当时很多批判的文章今天还在呢!”

至于近来流传甚广的《开明国语读本》,孙绍振则表示,这并不是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读本”,也就是课外读物。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接受一些无端的指责。

“还有一些学者和书商,一边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

时髦二:传统故事重新解读孙绍振、于漪:这是脱离文本的过度解构。

“孔融让梨是否剥夺了其他兄弟谦让的机会?”“愚公移山是否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下不少传统故事都被重新“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孙绍振表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但在孙绍振看来,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如果说这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老师们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是否也应该对这种„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于漪也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这种多元解读是用解构主义的办法把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进行了脱离文本的误读,语文课堂如果一味照搬,就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时髦三: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

温儒敏: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阅读兴趣陈平原:慕课是“不因材而施教”

现在不论什么学科,也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对此,温儒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表示,他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没有黑板,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比如讲曹操的《观沧海》,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陈平原则对近年来大热的“慕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慕课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到每个一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因材而施教。”他认为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趋势是小班化,十几个人。我必须看着学生的眼睛才能讲的好课。”

陈平原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至少语文教育是这样。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

“你可以培土、浇水、施肥,但要种子自己长出来。如果给个配方就能做出来,那就不是语文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延伸阅读: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典型,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也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12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12月20日的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盘结在语文教育身上的外界干扰实在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不作澄清,任其混淆视听,必然会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危害。

民国老课文没你想得这么美。

孙绍振几年前编撰过语文教材,谈及这段经历,他直言:“不只是痛苦,真是痛得„皮开肉绽‟”。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本身,“谁都能对语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在中学的各学科中,或许没有哪一门学科承受的非议比语文学科更多。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针对有学者认为的“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一说,78岁的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时接触的正是“民国老课本”,有一本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孙绍振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文章遣词造句中时而有语病,时而夹着方言。

美国学生“多元思维”值得中国孩子学习?

除了教材,语文课堂受到的外界侵扰也不少。到上海赴会前,孙绍振刚读了一位学者写的文章,大意是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被搬到美国课堂后,美国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孔融让梨”故事做了更加多元的解读。美国学生的活跃不难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孔融的父亲很有问题:“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孔融:“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还有学生对分梨的行为产生不解:“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在文章的写作者看来,美国孩子对一则文本有多元的解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胜出中国孩子很多。

“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孙绍振认为,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因此,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一位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皇帝的新装”、还是“愚公移山”等故事,在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上,很多老师确实都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名,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畅谈对故事中各色人物的看法。以愚公移山为例,如今的中国课堂里,也能听到“愚公把山移掉,这种做法是不环保的”、“愚公的行为很愚蠢,他可以自己搬走”等言论。乍眼看去,中国的孩子也和美国孩子一样很善于发散性思考,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离开文本的随兴解读,本不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要义。”

语文教学被太多貌似“正确”的意见纠缠。

“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多意见听上去很正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也讲述了一条让他“印象深刻”的见解:包括名家学者在内,很多人主张,语文学习关键在阅读。比如,“学生语文学不好,关键是读书太少”、“学生如果爱读书,书读得多,语文素养自然上去了”。

徐默凡说,假如这些听上去很对的意见被架之于一位钢琴教师头上,相信众人就不会皆以为然。“如果一位钢琴老师告诉学生,我的课只是培养兴趣的,提高钢琴水平更多是课外要欣赏钢琴名曲,这样你的钢琴水平自然提高,考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解雇这位钢琴教师。”

以此为例,徐默凡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直接的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语文技能。但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语文课堂被各种貌似正确的声音、意见所包围,一些显而易见的教学误区却没有机会得到澄清。

(来源:文汇报-文汇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七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渐渐走入课堂当中。给学生增添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微课程的简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将微课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以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基础,针对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以形成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中,随着科技与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学术界很多教授也开始加入了对微课程概念的讨论。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这一字对微课程的特点有很好的诠释,也就是课程的细小精致,以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向外拓展的资源活动结合体。综合各方的说法来看,微课程是一种借助网络科技,由教师本身自主研发的,少于十分钟却拥有整体结构的短小教学视频资源,可用于大多数一般课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按部就班的老固课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短小高效,领域性广;其二,方便简洁,个性化强;其三,丰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微课程的作用。

初中的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所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很关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用在实际当中的能力,加强交流互作、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知识的记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为初中语文课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提供推动力。

1.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老固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循规蹈矩、单一无味,生感到乏味无聊,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阻碍,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微课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加入微课程,利用更多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无聊的要点趣味化,将层面较宽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整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

2.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进行传授,在讲解重点前还要进行适当的铺垫,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课内时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的引入,将即将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了铺垫所浪费的宝贵时间,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对提高他们思维创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1.规范性。

微课程在时间长短上有相对明确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并针对知识点做好相应主题的内容。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同学进行互动,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短小的微课程,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看”和“听”是微课程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设计微课程时,所选的背景图片及整体结构的构建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上都会有所影响。还有语言的标准性也很重要,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需要达到流畅规范的普通话。优质的微课程,既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力,又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课程同普通的语文课程一样,遵循“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等的设计流程。但由于微课程多借助网络科技,教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与评价方面相对难以实施。但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加强。

3.系统性。

根据微课程的短小及针对性等特点,在对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推敲时,相当于完整全面的把握过程。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明确的划分出不同个体,而是互相逻辑相依有所联系的整体结构,在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性。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接受大块知识,有条理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接纳有所帮助。目前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完整系统化的见识加强了重视程度,也是对过去单调的微课程的新改良。

四、微课程的实际运用及注意事项。

1.教学中的ppt。

ppt作为一个全面应用性很强的软件,有助于复杂的语文知识教学。看起来杂乱的语文知识在经过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完成知识点的传递,也使学生更加有热情的积极参与进来。在普通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相对应的图片与音乐,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视频音频的播放。

在教学中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录制整理与剪辑,在课堂中以微视频的模式将知识点体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反复播放,不但对知识点起到加深与巩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期望目标。

3.情景剧模式。

对前两者而言,情景剧的完成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的合理科学易懂性,还要求了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情景剧来学习知识点,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通过对台词和角色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在实际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有明确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知识点相互关联但不可多次反复,保持新鲜性;还有我们要知道的是,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运用中,可利用的内容、入手角度类型多种多样,细致的观察与准备会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与初中语文中的设计原则及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使阅读者了解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学生思维与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质量有所帮助。

中学语气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

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整个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整体教育之所以落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落后现状,很大一个方面实际上是农......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第八篇】

[摘要]国内有关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缺乏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医学生已毕业,本文就我校首届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做一简单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期望对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和未毕业的八年制学子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中南大学;八年制;培养模式;就业信息;调查分析。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继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院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后,2004年5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5所重点高等院校试办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包括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1]。

中南大学首批八年制医学生是从2004年入学的七年制中通过选拔和择优录取的。

一、招生和培养。

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共招收100名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在不同阶段共淘汰了5名学生,并从其他专业中择优选拔4名有志从事临床医学的学生进行了补充,最终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共毕业99人,分别来自全国24个不同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其中以湖南本地生源为主,约占37%,其中男生48人,女生51人。

中南大学首批八年制的培养模式相比七年制医学教育增加一年的理工科基础教育。

在前两年理工科基础教育期间,100名医学生被分成3个模块(物理模块、化学模块和信息模块),分别接受物理、化学和信息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目的是为了结合个人兴趣培养有不同理工科基础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完成两年的理工科教育后,八年制医学生在医学院接受两年相同的基础医学教育。

在后面的临床教育阶段,八年制医学生被分到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两个附属教学医院完成后期的临床教学、实习和毕业。

二、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对中南大学2004级99名首届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和从事专业进行调查,共搜集了95位毕业生的信息,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单位情况。

截止2015年3月,受访的95名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已全部就业,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湖南、浙江、北京三个省或直辖市,分布于全国12个省份的26家省市级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基本上为高校附属医院(见表2)。

其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留在湘雅系统的附属医院工作(约占60%),湘雅医院27人、湘雅二医院20人、湘雅三医院13人。

其他省份分布较多的主要有浙江省13人,主要就业单位为浙江省人民医院(3人)、浙江省肿瘤医院(4人)、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2人)、宁波大学附属一医院(1人)、宁波李惠利医院(2人)、温州医学院附属一医院(1人)。

其次是北京市有9人,包括北京阜外医院5人,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各1人。

再次是江苏省有3人,分别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人,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1人。

其他省份分别较少。

(二)从事专业情况。

95名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内、外科(约占66%),部分毕业生从事麻醉科和一些辅助科室,如放射科、超声及病理科等(见附图)。

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在毕业前后选择和从事专业的情况,结果发现58人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一致或相关,37人(约40%)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不一致。

八年制的培养模式为非定向培养,这就决定了八年制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和主动选择性。

然而,导致约40%的毕业生从事与之前选择专业不一致的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专业的供求失衡,如骨科、普外科等从事人员相对较多的专业,毕业学生相对较多而需求量少,导致部分从事骨科和普外科的学术毕业后不得不从事其他科室。

而相对偏一点或一些小的科室,如胸外科、眼科、康复科等,因选择的学生偏少,且目前这些科室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需求量大,所以从事这些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

三、讨论。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和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相比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1],目前仍在探索和摸索阶段,国家没有形成固定和统一的培养模式,不同的高等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有自己的培养体系。

因八年制大规模招生是从2004年开始,目前已有三届八年制毕业生逐步开始毕业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但目前就八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研究,以及不同院校之间的八年制毕业生之间比较的研究均相对较少。

本文的调查统计了中南大学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总体来说,因为是第一届八年制,其培养模式也是在以往的七年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通过加强医学前的通识教育即理工科学习来扩大医学生的视野,为的是以后在医学领域能有更多的创新思维。

目前国内八年制院校的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也不尽相同,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为“5+3”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部为“4+4”模式,但其本质基本一致,基本都包含了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2]。

首届毕业生的招生考虑到湖南本地的生源为主,工作基本为国内大型三甲医院。

因八年制培养为非定向,其学习期间专业的选择不影响以后就业专业的选择。

牛海涛[3]等分析了八年制学术的素质和就业特点,认为八年制教育“重基础、宽口径;八年一贯,可塑性强”,毕业后适合在国家级、区域性省级综合医院、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机构等部分工作。

就八年制医学毕业生从事专业来看,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约40%的毕业生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不一致,大部分毕业生(约66%)还是从事内、外科。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八年制医学的特点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关。

王蓓[4]早在2008年就对北京大学八年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做了调查分析,调查认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就业意向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期望与政策向导“错位”,自我定位与用人要求“不符”,医学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关于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的科研、生活、出国等其他各方面的情况,我们将在后续的中南大学八年制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中统一分析。

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就国内其他八年制院校的毕业生来看,中山医学院八年制毕业生的科研情况较好。

根据中山医学院的网上调查显示的结果(截止到2015年2月23日),中山医学院参与调查的每一位毕业生均发表过核心期刊的文章,其中有%的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2-3篇,%的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收录的文章[5]。

在出国学习方面,第二军医大学首届八年制45%学员在毕业前拥有出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6],表现出了其培养模式的国际视野和教学工作的国际化。

对于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生活、工作等情况的满意度缺乏相关的文献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亚平,范学工,梁莉,等.中美两国八年制博士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0(1):118,121.

[5]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就业情况调查问卷[eb/ol].[2015-2-23]./report/.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38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