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例精彩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例精彩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一篇】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抑制了当代的流行音乐的引入。通过上述的针对初中音乐教师以及初中学生二者的策略,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让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情愉快,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鸣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二篇】
摘要: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都偏重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
文章分析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经达到亿。
这个数量巨大的群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数亿普通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现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风云变化,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民族的振兴、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中小学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有些未成年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挥霍浪费、娇生惯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会出现问题?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有很多教师认为是由于当前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有人认为是家庭教育没有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到位。
没有对学生讲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理;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组织好德育活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考核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导致了学校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
学校主要职能是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学校工作好与坏的最主要依据。
学校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任课教师,都只重视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则不那么重视。
此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没有具体的考核依据,干或者不干,干得多或者干得少,似乎都没有什么差别。
因此,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始放松了。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给学校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在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具有突出技能的人之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
现在很多家长只想着让孩子读好的大学,因此,他们费尽心思让孩子进入升学率高的学校。
而目前生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得到家长的青睐,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因此,很多学校都是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
第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现在很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是说的很多,但是真正做的却很少;走过场的很多,真正有效果的很少。
每年,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都挺多,可是,下面学校却很少真正去理解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意义,只是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
比如,每年三月,学校组织学雷锋活动,大多是跑到大街上打扫一下卫生,或者去敬老院去看望一下老人,草草了事,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只是一味抱怨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因素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要深刻反思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失败的原因,深入细致和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校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要让学校领导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领导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在工作中狠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必然会焕然一新;学校领导要是认识出现偏差,不到位,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对思想道德教育,要建立一个客观、科学、具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这样才会让学校有加强德育教育的动力和压力,建立这个评价体系比较困难,但并不是无法做到。
当前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各种活动中渗透。
对未成年人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是灌输,也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慢慢渗透进学生的思想。
在学校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各类活动中,实施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和理解思想道德教育,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升华思想、净化灵魂。
比如,在组织学生上街参加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路的时候靠右走,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从而让学生明白和遵守交通规则;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之后,让孩子们清扫垃圾,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明白不能乱丢垃圾。
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身边的各种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教育活动。
人的思想包罗万象,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
针对学生的一些具体思想,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讨论,在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这样做的效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这种专题讨论设定在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和共青团活动之中。
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染发、涂指甲等情况,可以召开专题讨论会,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利弊,自觉抵制社会某些思潮的诱惑。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对于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各种场合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在课堂上,或者课外,甚至是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做课间操的时候要整齐划一,动作规范;在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时候,要学生保持安静、庄严肃穆。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而言是很长的,因此,学校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学校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训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要让学生在成功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学生只有在成功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工作,要让这些教育活动取得成功。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辈的故居,如果组织得好,学生真正领悟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组织不好,让学生到处游荡,恐怕只会让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加淡薄。
因此,学校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一定要严密组织、细致扎实,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思考和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第五,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创造了人,因此,要让学生拥有劳动的观念。
现在独生子女很多,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围绕孩子转,家长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生怕让孩子吃一点点苦,从而导致现今很多学生都存在懒惰的习惯。
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让家长明白只有让学生具有劳动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要和家长携起手来,一起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吃苦耐劳、拥有独立品格的人。
三、结束语。
当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应该要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未成年人开始抓起,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这既是长远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现实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2。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不断完善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思想动态,一个思想系统的进步,才能带动自身的全面发展,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就像身体的脊梁一样,非常重要。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是学校的成品,而一个思想先进的大学生更能为以后的社会做贡献。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指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趋于中等水平,孩子从小习惯了相对优厚的生活条件,在各个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这种思想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们的个体行为,在更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鉴于此种情况,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入校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杨小平曾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
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地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由此,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成教育的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大学生的群体里,有不少的学生家庭经济实力雄厚,在生活中铺张浪费,奢侈成风,甚至有个别学生酗酒成风,这样的现象不仅危害到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更给他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致使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跟着效仿,养成了很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使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生活习惯,作为高校的老师,我们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在班级召开“倡节约、讲文明、做合格大学生”等类似的公开主题班会,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思想教育,通过实例对两类同学进行不同层次的正反面教育,进行定期抽查跟踪,不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长、为学生、为学校送上满意的答卷,更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毕业生。
相反,很多同学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把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刻苦学习,不断补充自己所需的一切知识,为积极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学生不断地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尚未定型的青春期,极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思想波动,处在人生道路的出路口。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学生灵魂塑造、道路引领的道义责任。
以心理教育理念春风化雨,实施教书育人工程,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添一份固化剂,给一份定力。
现在的大学生是思想超前的一代,他们的很多想法在很多年龄大一点的老师看来都属于“另类”,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但反应速度却是相当的快速,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现在青年人的主流思想,所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必然,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更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效仿和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刚入大学时,跟所有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在中学阶段,大家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大家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
其次,“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
以前在他们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校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不少的学生选择被动的顺应环境,而不去主动适应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和谐。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交他们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个人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收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大学生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尖端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细节对自己后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了对他们修正教育的问题。
所谓“修正”就是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我,教育他们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塑性”教育、精英教育,他们言行举止的规范化体现了制定国家化的人才标准,为学生将来在治理国家和发展学术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准备。
这样的大学教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是管理,并且在指导整个社会发展中,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新技术、新知识的主要港口。
新知识、新技能只有通过大学的扶持和传播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除了依靠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和学生个人修养的自我完善,还要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他们之间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但是他律毕竟是外因,大学生更多的需要自我约束、自我校正、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内省与慎独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有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纯净”、高尚、精英人才的重担,我们要切实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就是一个较单纯的小型社会,每个人都扮演这不同的角色,老师作为这个小社会中思想先进的群体,就要时刻以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只有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努力,我们思想的进步才会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肖水源.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笑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4]冯永刚.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应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5]郏凤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嬗变与重构[d].山西大学,2010.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三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中音乐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分辨美的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着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教师认真。
总结。
经验教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文化以及身体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21世纪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音乐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综合培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要切实发挥教育作用,不断创新形式让学生尽快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尽快发现美,并甄别出什么才是美。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平时辛苦的课程之余,有机会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更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向全面综合以及高素质方面发展。
(一)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教师都认为音乐并不是考试科目,而是一门辅助课程,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课程在闲暇之余上没问题,但遇到了类似考试这类的活动中必须为主要课程让步。这就直接导致一学期的音乐课程标准被压缩到很短时间内完成,而时间不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赶进度,将本应该属于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都尽力缩短,学生没有动手能力,对音乐的理解也就仅仅是留于表面。
(二)认为理论大于实际。
很多学校受教学条件的影响,不能给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器材,而音乐课上的时间也就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音乐的理论知识而后让学生背诵,或者直接什么都不说让学生自己看书。这样的教学形式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违背了设立音乐课的初衷。学生无法真正放松紧张的心情,陶冶情操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不到位,在潜意识中就将音乐课当成是平时上课的辅助,认为音乐课就是玩,就是上课跟同学聊天甚至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有着音乐天分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而直接导致不再接触音乐。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对大部学生来说,印象中的音乐课程其实与其他课程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讲学的内容也大都是教材上所写的内容,没有更多的延伸和补充。初中音乐教学上的零互动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建立音乐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以及教师都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效率低下。
二、如何解决初中音乐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音乐课程的地位,按照课程的要求将音乐课程贯彻到底,并制定教学进度,其他课程的教师不能随意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保证教学课时。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音乐理念教育,让学生能认识音乐课的重要性。此外,学校领导也要重视音乐课程,让音乐课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切实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音乐只是一个成品,是创作者在一段时间内心血的浓缩。如果单单是学习这一段音乐本身,不可避免地就会将之创作背后的目的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所忽视,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地将音乐课程进行一个延伸。例如,在教学《同一首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首先模拟一下演唱者当时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倾听,感悟创作者的心态。这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创作背景讲给学生听,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及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切实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发现美。音乐教师以及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努力拼搏,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在初中音乐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下进行音乐学习。分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让班级中有过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由学生自己讲解自己所学乐器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心得,帮助其他学生尽快建立起音乐学习的兴趣。
2。此外,多媒体也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几首动情的歌,在上课之前让课代表拿到班里播放。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课的状态,又能让学生喜闻乐见、放松心情。
3。提供几首纯音乐,如:《鲁冰花》。我让学生辨别一共用到了哪些乐器并想象歌曲中描述的画面,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再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我提前制作一个幻灯片,其中插入许多充满爱意的画面,提升歌曲的感染力,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的号召力。
三、
结语。
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素质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通过高效的音乐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积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让素质教育在学生身上有一个更完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其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xx(94)。
[2]黄彩霞。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93)。
[3]孙雨婷。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xx(12)。
[4]石玮玮。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对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四篇】
在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目标并非是将音乐课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到脑中,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时应降低对于音乐专业技能的掌握,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情况。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形美,音乐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目的都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体验音乐自身的魅力,这样他们自身才会感受到各种风格的音乐会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感受,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2。1提高音乐审美认识程度。
要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出音乐审美的特征。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随处都在,小到未出生婴儿的胎教音乐,大到老年人听得经典歌曲,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关,就中学音乐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进而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认知,从音乐中发现生活的另一种美。
2。2提高审美认识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要加强学生审美认识的能力,就要让他们亲身去感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己听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教或是受家人影响,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加强对音乐认识的能力。
3。音乐审美的研究对策。
3。1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轻快的音乐给人带来放松的感觉,沉闷的音乐给人带来压抑的感觉,音乐节拍的快慢、节奏的强弱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所谓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试、音区、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在听觉上能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人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即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离不开音乐语言的学习。多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而非听那些稍纵即逝肤浅的流行音乐,多去用心感知音乐,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2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以及后天培养的。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会时,才会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喜爱;音乐审美的意义在于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有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存在,加深对音乐的印象,音乐是有声语言,在学习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听唱体验不同旋律的音乐,了解音乐的背景和时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
学生运动员的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五篇】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大多都是大班教学方式,这样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思维的培养以及兴趣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况中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与引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还有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指导,使其能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在其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其更多提问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一改往日的呆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也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多媒体的使用就很好地印证了这点,在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因为多媒体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的,使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为更加直观的视频动画的效果,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加便于理解,比如其中的磁场的表现,实际中磁场是我们无法看到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模拟出磁场的效果,学生对于磁场的理解也就能够更好。所以在合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相应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
对于高中的物理而言,其中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物理实验上的,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优秀品质。高中物理知识理论基础比较强,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都要求比较高,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可以用有形的实验让无形理论得到论证,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物理。例如,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效果,一个运动的物体,我们只是直观地凭肉眼判断是匀速直线运动往往说服力不强,但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我们可以观察上面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合理地得到印证,这个实验的过程可以更加深刻地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做实验还可以使得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展开相关的物理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很多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对于物理不是特别感兴趣,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前物理学科有创新发展的突破,创办与之相关的科普专栏或者板报,这样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从而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的强烈的认知感。同时物理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物理可以更好地方便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举一个例子,找出物理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处,在课堂上进行总结。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势必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的态度,这对于我们进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便于我们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五、重视解题技巧以及解题方法的教学。
对于高中物理知识而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声光电热都包含在其中,考试的时候面对的问题也是海量的,倘若不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的技巧和方法,面对这样或着那样的物理题目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比较头疼,所以相关的技巧以及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所以在习题课上我们应该重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学。例如,在力学部分的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会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分析,面对一个受力体不知道从何处切入,这就是没有掌握好相关的分析的方法,这个时候应该教授给学生相关的分析方法,根据实际的题目中的要求,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部分到整体,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隔离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掌握好了方法就能够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慌不乱,才能更好地进行解题。解题的能力是需要相关练习的,所以在完成相关的课程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给学生根据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来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回顾,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复习。针对有固定的解题模式的题目,教师应该及时做好相关的总结,每种题目举出一个或者多个例子,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逐渐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六、增强师生的交流,及时进行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生尚处在青春期,心理上还不成熟,这时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完成相关的课程之后,可以随机问问学生对我们所讲过的内容的感受以及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点,让学生提出来,多询问学生的意见。我们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学习别的教师的教学长处,不断发展自己,以求能够更好地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高中物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程,我们每个物理教师都应该该更好地采取合适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我们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为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