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汇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4649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一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l.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凋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l.主体性。

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既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开放性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惟我独尊,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如果我们不想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能充分发挥出来呢?所以,开放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是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

《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二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英语学习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它与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投入,低产出

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把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所追求和探索的,然而目前教师的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网络资源也有待系统和完善。有的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多媒体材料,寻找和整理素材就要花去好长的时间,有的要请电脑老师帮忙或甚至带上电脑老师去上课。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带来的课堂效益。这种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现象在实验区普遍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资源丰富,有声音、图片和flash动画等等。在这些资源的配合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应该更生动了、更有趣了。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现在有的教师只求课堂多形式和多手段,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把大量的资源堆积在一起。这些教师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总觉得能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课,媒体材料用得多的课就是优质课,于是把课堂演变成了教师演示多媒体的影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走马观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进行交流和体验。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更谈不上在英语方面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面对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最有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哪些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最有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有哪些?所以我们认为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 课题的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有效性” 1、有效果 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考察的重点是学生。2、有效率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主要理论依据

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三篇】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践课题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的安排和课程规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教学效率的标准,教师把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为教学的目标,把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它可以激发人类的理想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只偏重教师自己的知识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知识接受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师还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会造成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使初小学生心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开设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造型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性,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规律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只有真正进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新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传授学习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么自主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认为学生的难点和疑问,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去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从种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对花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重点是通过对花生的特性讨论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及思想情感,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后,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指导学生对文章分析方法做总结,并给学生另1篇结构相似的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采取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散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文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课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开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智慧语文教学,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得到更大的发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j].新课程研究,2008,(02).。

[2]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2007,(17).。

[3]王济红.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四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是贯彻课程标准和提高数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关乎学生对整个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把一些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事例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入概念,形象教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的杯子,将杯子放在纸上,沿杯底外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把圆剪下来。接着,让学生摸一摸圆形纸片的外缘,感受圆形外缘的曲线,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从感知中回答“圆是曲线图形。”这种来自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结论,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得到的结论比较简单。而要对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有所研究,单靠简单的画一画、剪一剪、摸一摸是无法回答的,于是我接着抛出“诱饵”――“想验证更多关于圆的知识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这样引入圆的概念自然而不显唐突,学生感受到一种挑战,因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圆的学习之中。

二、重视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生获取有关的数学概念如果来自于自己适当的经验,会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先充分感知形成有关概念的具体材料,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安排了两组演示与操作活动交替进行。第一组是认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首先由我演示平分一个饼,让学生认识到“一半”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然后由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单位“1”、平均分,并把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我先演示分一堆苹果,并说明演示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的形式,把6面红旗平均分成3份,并用分数表示出这样的1份、2份,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同时,通过两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诸要素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有关概念。

学生完成有关数学要领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的表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常常以形成有关要领的表象为目的。因为学生要形成有关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形成有关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当学生对分数已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时,我通过引导与提问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抽象为单位“1”,将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分数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分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数学要领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练习,他们的认知才会巩固,才能将表象的认识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对于已形成的有关数学概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记忆概念的定义上,而应精心设计练习,从而达到掌握有关概念的目的。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吨”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使“吨”的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问题一提出,学生便积极思考、努力搜索自己大脑中储存的生活素材。不一会儿,便有学生相继说出:“一车水泥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一堆石头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工厂生产化肥的数量也用吨作单位”……这样,在学生感知了一定数量的事物后,他们就能较好地理解“吨”这个较大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中心小学)。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五篇】

张天补。

“轻负担”和“高质量”一直以来被我们看做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把两者对立起来的,依靠大量的作业,强化、强压的手段来提高考试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时尚,一尊不可舍弃的法宝。而效果却是老师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孩子害怕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作为老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接下来我就有效的课堂、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课外辅导三个方面,谈谈我同时也是其他老师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更多的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老师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打造激情课堂,由机械地传授,盲目地灌输改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授《云房子》一课是,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造云房子,对比较抽象的“云房子”进行直观的感受,留给了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中,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得到运用。在学生造好云房子后,老师又引导“小鸟们”说一说自己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并且还引导“小鸟们”到好朋友家去做客,去参观,去玩耍,将参观到的按照一定的句型向大家介绍,这一有效环节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学生作品展现情境、学生描述丰富情景、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一种美丽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使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就是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教师的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语文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的积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是否书声朗朗,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编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例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去布置简单和重复地抄写作业,而是挑选意思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话训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虽然是同一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基本地要做到运用书中的词语,连成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中等的学生要达到写两至三句意思连贯的话;更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连成一段意思完整,表达正确的话。这样的设计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字词的字形,并且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强化了句子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连贯组句的能力。学生在组织句段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作业并不复杂,并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多层次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有关教学冬天一课的识字,我让学生运用“寒流、北风、大雪、腊梅、翠竹、苍松、蚂蚁、刺猬、蟒蛇、滑雪、溜冰、跳绳”这些与冬天有关的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随着寒流的袭来,一场大雪从天而降。腊梅花迎着风雪勇敢的开放,翠竹和苍松也不怕寒冷还是那么翠绿、挺拔。蚂蚁很怕冷,早就躲到洞里过冬了,而刺猬和蟒蛇也开始冬眠了。我们小朋友不怕寒冷,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玩得高兴极了。”我把学生所写的优秀句段在班中进行交流,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在讲评中渗透了句子教学,标点教学,并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评议中锻炼了听的能力,字、词、句运用的评判能力也有了提高。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从学生通顺连贯的语句,甚至是精彩的用词组句中得到愉悦。

二、有效的辅导。

我们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异当成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旨在使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以外,利用早读、中午、放心班等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拖着全班同学做重复性的作业。优生在轻松完成书本作业后,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忆型落后,有的是思维型落后,有的是习惯型落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辅导使得班级整体水平上升。

我想说达到更高分数有很多途径,多做、反复做都会有短期效果。但真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点,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把目光放长远,把胸襟放开阔,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学生眼前的成绩。只有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辅导,才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六篇】

一、填空:

1、一杯牛奶,喝去30%后加满水,搅匀后再喝去50%,这时杯中的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2、某次会议,第一天参加会议的男代表比女代表多700人;第二天男代表减少了10%,女代表增加5%,共有1995人出席会议。那么第一天参加会议的有人。

3、星期日,同学们到郊外爬山浏览,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小时,沿原路返回时用了30分钟,上山速度比下山速度慢%。

4、将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少%。

5、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扩大2倍,分数值是1,原来这个分数是,分数值增加了%。

6、有浓度为%的盐水500克,为了把它变成浓度是8%的盐水,需要将它蒸发掉克水。

7、一批粮食,第一次取出25吨,第二次取出余下的40%,还剩下一半,这批粮食原有吨。

8、如图,a、b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9、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比是:。

10、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和是,那么这个数与它的倒数之差是。

11、一个三角形周长28厘米,三角形内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都是6厘米,这个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1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己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

1、如右图,三角形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a:c=d:bb、a:c=b:dc、=d、=。

2、甲、乙两人在银行存款,如果甲增加,乙增加,这时两人的存款钱数相等。原来甲、乙两人存款钱数的比是。

a、25:24b、24:25c、25:20。

3、下面三个式子中,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x+1)y=4b、=c、3x=4y。

4、一个圆的周长减少30%,这个圆的面积就减少。

a、30%b、51%c、49%。

5、一根圆木长2米,把它截成同样长的四段后,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原来这根圆木的体积是立方米。

a、、200c、。

三、应用:

1、有一块长方形花布(如右图),白色大正方形的。

边长是10厘米,白色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这块。

花布中白色面积约占花布面积的百分之几?

6、某商店一个月内销售a、b两种商品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商品。

单价/元。

数量/件。

a

500。

b

60。

7、下图中,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己知bc:ce=1:2,d为ef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0、如图,甲、乙两人在圆形池塘一条直径的两端a、b同时相向而行(甲顺时针、乙逆时针),第一次在距a点120o米处的c点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第二次在d点相遇。己知ad两点间的最短路程为圆形池塘全长的,求池塘周长是多少米。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七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小学数学成为学生生存智慧中有价值的知识.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

作者:陈国辉作者单位:吴宁镇第二小学,浙江,东阳,3221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联系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八篇】

职业教育培养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一定职业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以素质能力为奉位,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组合.本文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彻底打散,并按照操作科目重新模块化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出科目实训式教学模式,以理论实最一体化为突破口,突出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优化配至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缝链接,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沈亮远作者单位: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山东青州,2625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2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科目实训一体化教学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九篇】

摘要要让学生的作文灵活自主,张扬个性,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开放的作文指导,才能实现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从作文的表达、命题、构思、写作空间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把作文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我手写我心,在自主写作中提高作文水平,获得个性发展,品尝作文的真正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词作开放性教学。

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老师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地捕捉训练契机,在灵活多样的指导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培养语感,学会借鉴与评价,从而提高习作水平。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指导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的一些探索,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鼓励形式多样,让学生写出个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写作训练的导向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素料,学生的构思立意和表达形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因此要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表达形式上就应大胆求异,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方式指导:

1.文体形式多样。

可让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文体来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如我们学习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指导学生以“保护地球母亲“为题材写1篇文章。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呼吁人类要珍惜地球资源……我要求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文体来表达,用议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对现状的看法,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真实见闻、感受。用书信或建议书的形式,向地球村的居民或联合国或各国政府提出建议……这样解开文体的禁锢,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自己的看法、见闻和感受,很能体现习作的个性,也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不同角色的表达。

让学生变换角色,对同一场面,同一人或同一事物,改变一种观察思考的方式,用不同的角色来表达,用心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周围种了很多的龙眼树,龙眼树下又种了一畦畦的青菜。当龙眼成熟的时候,有些学生会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有时不仅把树枝折断,还把树下的蔬菜都糟蹋了,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倾向,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改正和认识的机会,我先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在课堂上针对这种现象,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还可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以蔬菜、龙眼树、树枝或果实的角色描述事件。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维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又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愧疚抒写到文章中去。既达到了教育的,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放飞想象翅膀,让学生写出色彩。

1.作文教学讲求虚实相合,高年级学生心理和身体相对来说都相对成熟,教师学会把想象和创作的自由和乐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构建思维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将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与自己的感情有机结合。有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机智可以让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郊果。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我正好讲到精彩之处时,忽然发现有一个中等生正望着窗外出神,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问他在看什么?没想到他的回答竟让我如此出忽意料,他说自己在看雨,我于是就问他说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他说他这时看到的雨是“神奇的魔术师,让世界千变万化,又是不受拘束的疯子,披散着零乱的长发。”我当场表扬了他,说你的语言多有灵性,你能够自由释放自己的想象。我肯定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引导他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写作时才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此以后,他不仅上课不再走神,而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把大量的知识、表象和感悟储存在大脑中,为写想象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写想象文,要求学生想象后的情景,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20年是个不长不短的时间,20年后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不能凭空想象,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令人吃惊的是,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多姿多彩。有美好的一面,如台湾的回归、新式的农民、未来的人类、经济的腾飞、新的生活方式等。也有并不美好的一面,如从现实可能会想到由于重男轻女而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由于破坏环境而导致的全球沙漠化,沙尘暴肆虐,从恐怖活动想象到世界战争的灾难等。写得活灵活现,质量远远高于平时的`记事文。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的天地,学生便会在习作中尽情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三、挖掘习作资源,让学生写出真实。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写文的倾向。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拓宽习作训练的重要渠道,我认为从以下两点入手:1.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步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后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实践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要想使写作文的生活材料要丰富就不必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作文课要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沟通,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是续写式,如学了《荔枝》后以“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为开头发挥想象写1篇文章;可以是填补式,如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抓住孩子对父亲的牺牲的悲痛进行练笔,把孩子和母亲去机场迎接父亲遗体的场景刻画出来;可以是感悟式,如学《小青石》一文时,谈谈对“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解和体会;可以是反向式,如学了《小音乐家杨科》写一写《杨科不出生在那个时代》;可以是故事发展式,如学了《凡卡》,写一写“凡卡来到我们当中……”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了习作动情入理的方法,而且为孩子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平台、创新的基础。

四、多种途径评价,让学生写出自信。

1.让学生、家长参与评改。评改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做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常用的方法有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大组评等。学生在作文本上写上评语或批注,然后自行反馈交流。如果有时候意见不统一,可能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这又有何妨呢?争论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把经过修改的文章带回去请家长评价,有利于家长更真实地了解孩子。也让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辅导中去。2.多途径保护写作的自信心。比如采用星级评价,作文出色可以推荐到报纸刊物上发表。取消低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评价不搞终身制,允许修改之后再重新评价。重视评优激励。通过当众读,贴在墙壁上展览,个人自编作文集,办班刊班报等多种方法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

总之,要让学生的习作灵活自主,张扬个性,须采用开放性的作文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打开作文教学中禁锢学生心灵的枷锁,解开捆绑学生创新翅膀的链条,让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写作,深刻地感悟,欢畅的幻想,勇敢地创新,让1篇篇作文充满灵性,让孩子的个性在开放的世界中张扬!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第十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探讨如何创编体育游戏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更深层的认识,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其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运用价值。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14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