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选大全【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1851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选大全【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一篇】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1/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

2/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20。

师生互动共创和谐。

[摘要]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创建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张扬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和谐教育创新意识多维互动积极参与。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5/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维互动”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实施和谐教育,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追求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为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教育课堂而努力。

一、师师集体备课,预设和谐;

教研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学习交流,共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深挖教材,最恰当地组织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和好奇心的内容,内容分量要适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如教学语言的节奏、师生的双边交流等都要精心设计,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历史课堂。

二、师生平等互动,共享和谐。

6/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1、师生之间关系应融洽、民主和平等。实施和谐教育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意识,尤其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突破传统的、权威的思想框架,建立自己的想法;才能敢去“想”而不过分担心和顾忌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教师有了平等的意识,才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学生结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妙想、幼稚的发现、令人尴尬的做法等,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起平等的教学观念。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共同体验历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使师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得更深刻。

7/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心理学家认为: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子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合作、向上的宽松教学氛围,营造一种教也愉快、学也愉快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一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比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出示“世界地图”说:“同学们想进行环球航行吗?”话音刚落,一位“调皮鬼”即说:“老师,谁来当导游?”引起全班一阵大笑。我也笑着说:“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都可以做你们的导游。”学生们鼓掌大笑。

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出现了。接着我说:“现在流行‘自由行’,你们每个人都可成为一名15世纪的导游,去开辟新航路要作好哪些准备呢?”全班同学立即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我让每个小组推一名代表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这样,大家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就成功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三、生生合作交流,共创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

8/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学生间“和谐”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方式:一是竞争方式,比如历史知识竞赛等。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合作方式,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帮助去解决历史问题,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学科技能。如讲“西安事变”时,学生阅读到“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时,感到大快人心。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蒋介石双手沾满革命烈士的鲜血,为什么不杀他反而放了他?”围绕“蒋介石该杀还是要放?”“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这一中心,我让学生以4个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不重在看结果,而重在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鼓励他们主动地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激发他们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他们敢问“问题”的勇气,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发问,积极抢答,具有创新意识而又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引导,精心呵护“新思维”的萌芽。这样,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了同学间的“和谐”。

四、树立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

9/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创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我们历史老师的职责,也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材内容蕴含着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捕捉环境教育结合点,向学生渗透、拓展、深化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大禹治水的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治水能够成功?学生回答是他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使水患变成了水利。最后得出结论:要想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要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互动,如讲到《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的时候,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结合现在,每年春季的北方沙尘天气最令国人头痛,而沙尘的强度和流程影响的范围破坏性逐年加大,生态平衡逐渐失衡,草原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使学生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在现实中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优化历史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大有可为,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应大胆探索,努力改革,让和谐教育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书目及文献材料]:

10/20。

3、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3期。

4、王宏志:《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光明日报》2014年11月27日。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11/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学历史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生。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近代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也”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发扬。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这些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学生从组织史料入手,设想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事件发生的时代,分析当事人的利益、价值和观点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试着分析、找出对那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找出那些问题产生影响的历史条件和对当代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思维。

12/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的、目的明确的。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13/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去的人类生活,但时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被完整地加以运用。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睦,需要各个民族相互了解并相互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历史学具有远比儒家学说丰富得多的内涵,它能教会人们以更理智的态度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社会成员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设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不被看重的历史学科,其价值将会日益得以显示,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它、研究它。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张慧堂2014年6月。

14/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机制的作用,认真、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15/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必须明确,新课程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是新课标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老师应该充当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老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但是过分注重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全面知识也是偏颇的。比如,现在的历史课本体例突出了专题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清晰的线索,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理解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或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是不能取消的。当然,必须明确,应该讲解不是要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上,更要避免1满堂问的教条主义做法。

16/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在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千丝万缕关系模式下学习到九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要占用课时,并且短期内迅速提高可能性不大。如何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新课标,同时兼顾毕业班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兼顾,要做到两手都要硬。

二、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大力实行赏识教育。

目前,新课标刚刚开始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向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搞好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理解、运用好新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学科中,我开始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出小故事、小论文,给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提高成绩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此还可能给国家培养一个未来的历史研究人才。但是必须明确,赏识教育对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样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怪圈。赏识性批评突出学生这样的感觉:你是好学生,但是你犯了错,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作好反馈总结,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17/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千头万绪,目前刚刚推行,而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历来教无定法,所以作为担任九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课后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某个突发事件,学生的回答激发了自己新的灵感等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冲击。教师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结合反馈信息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备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将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通过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循环,就能形成一套能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硬本领,进而拾级而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2014年6月。

关于举办淮安市2014年中学历史优秀教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各中学:

18/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教师的成长,总结和展示我市中学近年来历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成果。经研究,我室决定在2014年11月举办淮安市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案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论文为近两、三年来初中、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教案为初中、高中新教材教学内容。

三、论文、教案要求。

1.参评论文、教案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尚未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和未获其他部,、1奖励的。论文内容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对于内容雷同、有抄袭现象的文章,一经发现,将取消获奖资格并通报批评。

2.论文应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要理论联系实际,题目要简短、明确,论点要集中、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文字要规范,流畅,引文或参考书须注明山处。

3.教案编写要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要从所编写教案的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和目标的达成,重视教案编写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4.论文字数以2014至4000字为宜。标题用小二号黑体,止文用小四号宋体,标题下方居中位置用小四号楷体注明作者及所在单位。

19/20。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中学历史)四、评选办法及步骤。

1.各县区、市直各中学先组织初评,在此基础上,选送优秀者参加市评比。

2.我室组织有关专家从各县区选送的论文和教案中评出获奖论文和教案。我室向获奖论文、’教案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中学历史教育论文-略论历史和现实联接教学的问题。

20/20。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二篇】

新时期的到来带动新课改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也面临着迫切改善,将乡土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运用乡土资源实施历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1.应试教育环境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主要还是以考试的内容教育为主,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只对教材的内容和考试重点进行讲解,限制了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视野。教师对乡土历史资源教学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刻,自身对乡土历史资源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少提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理论知识。造成宝贵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被浪费。

2.考试成绩带来的压力。因为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只对考试中出现的关键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不仅学习氛围枯燥,而且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在历史教师的引导下,只是掌握了一些教材中的关键知识。因为课堂中缺乏乡土历史资源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其产生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模糊。

3.乡土历史资源运用不合理。乡土历史资源具体就是指故乡历史的风俗乡土,是历史教学的向导,也是历史教学中最好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还会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由于乡土资源历史资料被一些本地政策所限制,导致乡土历史资源也不能很好地被利用。

1.重视乡土历史资源运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过于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无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忽略的学生的主体,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形式,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多面发展。因此开展运用乡土资源的历史教学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时要紧密得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应用。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虎门销烟这段历史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掌握历史背景和事件发生的原因,讲解这段历史事件对我们国家带来的危害。同时教师就要引入这段历史事件的`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去感受这次战争的历史起源,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虎门销烟乡土资源历史,拓展历史教学知识让学生来了解这个沿海省份的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对近代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激发学生学习乡土历史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较为叛逆,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中存在抵触的情绪,导致历史教学的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要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集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到唐朝社会风貌的课程前,先布置学生去收集唐朝的乡土历史资源,并要求学生在课程中总结出唐朝社会风貌的特点,让学生在分享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选大全【参考8篇】”,然后到课堂中就会非常容易理解教材中有关唐朝的历史知识。此外,教师在讲解台湾近代史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乡土历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乡土历史资源的渠道非常少,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还阻碍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学习,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播放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了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春秋文化的过程中,就可以播放一些历史气息浓厚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那个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此外,教师讲解到清代文化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江南水域的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了解清代文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入地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有效应用,历史中包含我国的精髓和文化,学生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学习,不断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体会更多的人生经验,效仿经典优秀人物,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观的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和责任,帮助学会加强自身的文化基础,促进乡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索丽静.浅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举措[j].课程教育研究,(7).

[2]黄丽容.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7).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三篇】

参战部队:春秋时期齐鲁两诸侯国。

战争结果:鲁国胜利。

时间:公元前684年。

地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人物:曹刿鲍叔牙管仲。

二、长勺之战胜利的意义。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鲁庄公发兵抗御。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最终辅佐鲁庄公战胜强大的齐国。

结语:。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四篇】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虽是老生常谈,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所以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要持之以恒。

其次,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新的历史学习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追求,增加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再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在学习历史,背诵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时,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时可以尝试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这对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适当布置练习题。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业练习一定要在尝试回忆、阅读教科书之后进行,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为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一两个单元讲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测。检测时题型可以多样,但要突出重点知识,不必出一些难题、怪题。当发下试卷时,应首先纠正错误,并帮学生弄清为什么错了,力争减少以后在这些题上再出错误。最后,为扩充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布置一些课外练习,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切忌照本宣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如此的灿烂和厚重,既有汉唐盛世的辉煌也有近代百年的屈辱。教师在讲授不同历史阶段或者不同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正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逐步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政史不分家,引导学生用“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政治,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历史”,要把历史和政治的这一关系给学生讲透,引导他们用政治学的知识分析历史,用历史学的知识检验政治,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在这一过程中,初学历史者可能感觉很难,但不必急于求成,只要有意识地用这种方法学习,随着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就会逐步显现出来,而且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积累得越多效果越明显。

三、正确认识记忆与理解的关系。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如何认识二者的关系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因为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而厌恶历史学习。事实上,历史学习中,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催化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不可死记硬背,更不可脱离记忆空谈理解。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历史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历史知识的积累,并在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范围内通过课题设置等方法帮助其理解和消化。

四、注重历史框架和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历史知识虽浩如烟海,却是个整体,每个知识点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天然的网络。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历史的前后纵横联系。如果说整个人类历史是一个大系统,那么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就是子系统,要让学生明了子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关系,从而在其头脑中搭建起整体上的历史框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和时代特征的把握。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某个时间段知识点的学习,也要注重引导他们对不同时间段的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的比较归纳学习。比如,世界历史上册,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充分利用比较归纳异同,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背景与历史意义之间的联系,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普遍性和各国革命的特殊性。历史地图是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现象、历史过程,提高辨认、说明、解释历史地图的能力。如《新航路的开辟》路线图,采用图文结合,以图带文等方法抓住重点归纳,便可掌握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内容。再比如,以农业生产为主线,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这条线上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同学们了解了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应该重视历史的学习方法,这样在学习中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的学习其实也是很有趣的,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帮助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今年,我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课堂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将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下总结。

(一)备课中的问题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 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

二是使用“演绎法”。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理论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践行。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这不仅是一次教育新理念学习的丰富大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经验交流自助餐。几天的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远程研修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培训,对于历史新课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怎样让我们的历史教学进行得更好。

这是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初中新课程实验于2015年启动,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中历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对话教学、情境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研究性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平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要读懂而且要读通教材。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领导每次来听课都说我们穿新鞋走老路”,这话确实不假.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增强了克服新课改面临的困难的信心

回首几天来的对课改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从茫然不知所措到实践中努力感受迎接新课程再到今天初步领悟发展新课程。尽管新课程新课改面临困难多多,如:内容多、难度大,课时显得紧张;教师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薄弱,部分学生跟不上新课程;新课程实施后,课程资源(图书资料、设备、网络资源)显得非常贫乏;学校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新教改的教学管理针对性不够;教师、学生很难“动”起来,等等。但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借他山之石来推进课改工作。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五篇】

参战部队:西汉,吕氏一族。

战争结果: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时间:公元前180年。

地点:

人物:吕后吕禄刘邦刘章周勃陈平。

二、诸吕之乱胜利的意义。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刘泽假意向刘襄提出,前往长安,游说众臣立刘襄为天子,但他到了长安后却说: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立了刘襄,等于又要让“吕氏当国”这剧本重演一次。大臣们非常畏惧外戚势力再度发生,经讨论,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此论现存争议),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人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即位后,大赦天下,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汉朝盛世。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六篇】

摘要:教学资源是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教学资源的支持,才使得实现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在历史教学中,各类教学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历史知识学习的终身化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为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可利用的一些条件,一般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可供教学利用的教学素材等,当然也包括宏观上的教师资源,教学所用的教具、办学条件、基础设施等,从广义来看,教学资源也应该包括或者涉及一些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资源广义上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或者是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狭义上的定义是指学习资源,主要就是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后援系统等。[2](2)历史教学资源。历史教学主要指的是以发展学习者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者文化修养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历史教育、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以增强整体素质为主要宗旨的教育活动。广义上的体育教学涵盖了社会上的历史主题教育、学校历史教学活动等。而狭义上的体育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学校课堂上的历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教育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组织的,系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培养教育过程。历史教学资源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非物化的,物化资源可以是一些教具、教学设施、教材等,非物化的资源包括一些观念上的支持、群众基础等。

终身学习是国民教育中的培养目标之一,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主要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学习、参加的一些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也就是说终身学习本身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内容;其二,终身学习也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思想以及观念的指导下,以学习与教学的系统化、整体化为宗旨,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为人类个体提供参加教育活动机会的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的不应仅仅是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概念等,而应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现实的问题,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于“实效性”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实效”的汉语意思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动因产生的客观结果,一般指好的方面的效果。实效性则是指某一事物或过程具有的实际效果。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各类教学资源的介入将会很好地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象。而在终身学习方面因为有了各类历史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过程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扩大历史教学的影响面,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丰富教学资源的历史课堂,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该是紧密的,教学的组织应该是系统的,能够实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点本身,更多的是要通过资源的运用去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历史教学资源在终身教育中能够发挥出来的实效性界定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背景条件下,历史教学资源对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灵活把握的实现程度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朝.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七篇】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改的过程中,乡土文化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本地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印象和了解,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历史教师也要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推荐大全【第八篇】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笔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应如何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以期与同行们商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有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它们就是极易获得的。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在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文萃报》、《中国剪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也很有帮助。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师生都应该乐意为之。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如关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的教学,我就曾组织学生参观“厂窖惨案”纪念馆并请当年的幸存者现场讲述,这样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认识非常深刻,教学效果特别好。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

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不过于违背史实,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这类资源多,关键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编画面,再是优化重组内容,然后是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时下的教育装备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呈现方式可采用录音带、vcd或者课件播放。前两种方式播放,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要精编,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短,而可取的资源多;之所以要优化重组内容,是因为这类资源毕竟不是为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程序也自有体系和规矩;之所以要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因为这些资源生动鲜活,采用其他方式呈现会失去其生动与鲜活的特性。

4.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不少校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使之为历史教学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推进,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我觉得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中基网―历史”、“历史中考网”、“历史图片素材”、“历史教学资源”等网站为佳。还有一些学校网站如“24小时”、“番禺教学资源中心”、“万源教育网”、“红日”、“天河部落”等也很有特色,我们不妨进行浏览,也会得到一些收获。巧用这类资源,精编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下载并保存,因为有些专题性的资源过期再难觅。如的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题,在20的网上是最齐备的,如不及时下载保存,以后就难以获得了。

除了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这些资源也应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总之,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教学的灵感”的观点,把能够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起来,去伪存真,取精用宏,以使学生学习动起来、历史教学活起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11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