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7887

【导言】此例“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监控督导体系;长效评价机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本科生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也对毕业论出了原则性规定,指出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质量下滑现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2.论文的选题不科学,存在选题过大过小、论文题目与研究内容不符、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偏低等问题。学生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观点、见解缺乏创新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整体偏低。论文基本格式、图表不规范,分析方法欠科学,抄袭现象存在。

3.指导教师带教学生多,投入精力有限,不能对毕业论文进行详细和深入的指导,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扩张的招生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难以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4.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和监控欠规范,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对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2]。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析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五年制学生大四上学期即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搜集查阅文献、开题等工作,并定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

2.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互助机制,提倡团队合作完成有意义和有难度的论题,强化大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和数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实施导师制,实行校内外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研究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强化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力度,强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4.加大对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满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5.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观,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评价机制[3]。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严格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评定的依据,注重论文的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学术性。②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指导,实施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督导,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三期”检查指导:(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优化选题设计,做到选题新颖、难易适中,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宏观上判断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及时调整难度和工作量。(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抽查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定期研讨情况及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做好预答辩及正式答辩。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和检验。实行答辩资格审查制和全员答辩制度,统一答辩要求,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论文答辩程序。建立健全评优制度,做好成绩评定工作,对不合格者督促帮助其整改,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三级”监控督导:教研室通过把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调研)、写作和答辩等环节,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监控督导,扎实做好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教学院系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质量: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及完成情况、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状况,以及各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管理措施。学校组织专家组以随机抽取、集中检查评价的形式,对各院(系)、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督查评估,并以现场督导调研的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发放指导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环节,依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及时提出和反馈整改建议。学校通过建立抽审机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反馈制度,形成“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闭合循环监控系统和长效督导评价运行机制,实施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程监控督导,从而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推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5]。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意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不断优化、逐步完善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评价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波。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36.

[2]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3]乔瑜。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7-9.

[4]王蜀磊。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0-23.

[5]吉文华,周畅。本科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6):62-63.

教育管理方向论文【第二篇】

论文摘要: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转变教育观念较为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内部和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对内部管理者和教师从理论学习、实践运作两方面予以强化管理;对外部社会大环境予以改造。促成社会精英介入舆论宣传,是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管理,转变教育观念的理性选择。

教育管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的必要保障和助推器。但是,从目前我国新课改的推进情况看,管理的缺位已成为新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笔者在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的关于新课改研究之类的文章近300篇,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研究新课改的文章仅占10%。可见,目前在新课改中关于学校管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难怪有人说,“新课改‘成在教师,败在管理”。从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看,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把新课改当成一种形式,其观念还停留在新课改以前的状态,只是多了几个新名词而已。如果一项改革其观念不能深入人心,不能内化为主体的自觉行动,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管理者面对的首要问题。

新教材的启用标志着新课改已进入实战状态。但教材只是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工具,只是课改理念的物化表现形式,它要依附于人而起作用,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加工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共同作用于学生。那么,教师如何解读课程、如何加工知识、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评价互动的结果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每一节课的质量,而教师模式化地惯性操作又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价值取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新课改方向和成败的主要因素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而是广大教师群体的理性教育行为。而教师一系列模式化的惯性操作总是有意无意地受其自身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因此,教育观念才是决定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

那么,教育观念到底是什么?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系统,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问题。可见,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基于基础教育的视角,笔者认为,教育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管理结构体系,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观。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原有教育观念的继承,更是原有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升华,是辩证否定的结果;阶段性的动态变化是其本质属性,一成不变会禁锢甚至戕害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的宗旨在于通过转变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实现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这几乎是对教育方式的全方位改革。客观上造成了观念转变的难度。但更主要的是管理者和教师的自身原因阻滞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原因及表象有以下几点:

1.自满、守旧心理是导致转变观念困难的根本原因。舍弃轻车熟路而入未知的不确定状态,加之平时的斐然成果,这种放弃既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做法使教育者感到难以适应甚至痛苦,他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由此导致了教师新课改的意识淡漠,新课改不能走进他们的心理视野,进而造成新课改意识与守护心理的悄然置换。

2.形式化的培训是导致不能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培训是领会新课改精神、诠释倡导者意图、组织宣传发动的最佳途径。可是,由于参训人员层次单一、培训过程形式化、阶段性培训运作缺失等原因,导致对新课改精神理解的缺位。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认同,没有认同的理论观念就是没有活化的抽象符号,而没有实践意义的抽象符号是不可能转变为指导实践的观念的。

3.工作、心理压力过大是导致无力转变观念的内在原因。转变观念需要理论的指引和实践的结果印证,而教师平时的常规工作、迎检任务以及临时突发事件已经使教师满负荷运转,有些工作只能有选择地应付,尤其对于先期的高付出、低回报的新课改,是难以引起教师青睐的,结果导致教育者的注意力游离于新课改之外。

4.管理者认识定位的偏差是导致观念转变反复的外在原因。据笔者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赶潮流,争报试验点,以取得利益的分享,他们看重的是新课改带来的附加利益和上级的重视。因此,在管理中就出现了诸如搞形式主义、课改组织实施不得力、总结经验不认真、穿新鞋走老路、管理的错位等多种弊端,结果引发了教师对新课改的抵触情绪,难怪部分教师说,新课改是“老师出力,领导得利”,结果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共同应付。

5.传统观念对新课改理念的消解是导致观念转变困难的社会原因。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深刻地指出: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在我国,教育的选拔压倒了社会化功能,教育成为个人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途径、为家族带来荣耀的机会。家长对孩子考取功名的耳提面命,使应试学习顽固地侵蚀着探索学习,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观念挤兑着根基未稳的新课改的呼吸空间,导致新课改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以多种渠道转嫁、折射到教师和管理者身上,可现实的教育却无力答复这现实而沉重的命题。

那么,突出重围、转变教育观念的道路何在?基于科学哲学视角,观念的形成有两条路径:一是在经验的参与下,对理论的分析认同,使经验在其中得到理解,人成为观念的学习者和反思者;二是对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系统的认识上升为理论,人成为观念的体验者和建构者。两条路径都以实践为中介。由此可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具体策略如下:

1.重视培训管理,促成教育者对新课改理念的心理认同。首先,参训人员层次要全面。不能只侧重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对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更重要,他们直接关系到对新课改的指挥和保障,关系到新课改理念能否被正确、深刻地阐释和传播。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教辅、后勤人员的培训,他们也是化解社会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聚成一个力量核心,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业内环境。其次,镶嵌问题意识,对新课改理念正本清源。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自觉性的指导原则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其实际做法是先改变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立足于现实教育实践;进而阐释新课改的理念,这种阐释的根基源自对现实教育实践的观照。这就要求培训人员有精湛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实践基础,能深能浅。为此,培训者要清楚培训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培训者的思考,更多的是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归位于理论,才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上位理论与下位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理论不再抽象。如果理论培训仅狭隘地界定其任务导向,而未能镶嵌问题意识、设计对现实的照应与超越,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再次,培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培训要侧重阶段性总结和反馈,介绍经验、纠正重大偏差;不定期培训要侧重及时解决新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为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持。所以,管理者要建立畅通的反馈运作渠道,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2.强化新课改管理,为观念转变创造生长环境。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机制的保障,加强管理就是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管理是通过对每一个教育实践环节的改善来逐渐实现的。基层学校从培训、学习、实践到反思、总结、评价、激励,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保证新课改行为。有些制度很难顾及全面,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变动,在新课改推进中随着问题的暴露而逐步完善,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就有希望。在重视理性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管理,将态度转化为行动,关心教师疾苦,关注其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新课改的认识和经验,探讨价值导向。观念转变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实践问题。行政管理部门要多些指导,少些指令;多些放权,少些控制;多些支持,少些指责。新课改管理应以保护积极性为主,问题不要扩大升级,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3.注重学习管理,打破制约观念转变的瓶颈。当一种文化价值标准发生突变时,人们既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就会与之发生冲突,人们需要重新建构。新课改理念和价值导向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标准,其理论基础是多种理论的整合,教师对其比较陌生,需要加以学习和建构。而传统的理论学习管理模式因僵化的形式和刚性的数字规定使得理论学习变成了文字复制的机械任务。学习和思维是不能同定于某种形式的,应首先从形式上解放教师。不必将学习的结果固化在一个本子上。应让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来领悟、阐释理论;让教师鲜活的思维流淌在书本和教案中;让独到的见解闪现在交流、讨论的碰撞中;让内化了的理论氤氲在课堂的互动中。其次,应从内容上解放教师。在内容上,可以是对新课改的理论见解、备课的发现或与学生互动的体会等,这些都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管理者应注重激发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努力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如果只是注重一种易于量化的物化形式,为了制约不愿干、不能干的,而一同束缚了愿意干、能干的,追求一种世俗的公平而忽略了效益,这种低重心的管理就缺失了管理的实质,就会陷入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误区。

4.规划实践过程,培植观念转变的生长点。理论学习只能解决理解的问题,要达到认同乃至自觉运用,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体验、认同和内化,从而使教师由观念的学习者和接受者转变为观念的建构者和阐释者。实践是观念的生长点。为此,从改变备课方式、授课方式、交流方式、评价方式等环节人手,在细节操作中有意识地取舍扬弃,认真实施。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不值得定律”,该定律强调了“态度决定结果,员工对目标的认同感、对工作的真实态度和做事的行为作风直接影响到事情的成败”。只要有利于改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想法,都可以去尝试。许多新观念正是在尝试中得以积淀和内化的。

5.拓宽管理视野,打造观念转变的外部空间。转变教育观念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学校教育因工作特点的相对封闭性,导致其对强大社会压力的抵制和化解能力受限。所以,教育部门应主动应对,营造有利于课改的外部环境。首先,应促成公共知识分子的介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知识分子的另一重要责任之所在……他要为一个正在痛苦转型的社会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见解……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来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新知”。教育高层管理部门要妥善调度各种资源,使资深的、对新课改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其学术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使其能量向社会辐射,以正视听,惠及大众。观念的问题,根本上说是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淬化,而梳理文化脉络、唤醒文化意识、正确处理文化守护与文化更新的关系、促成文化自觉,只有专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沟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提升公众的文化理性,以理性的、宽容的态度看待新课改这个新生事物,是每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也是在实现其公共价值。余秋雨在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栏目中,把中华文化深入到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轰动;易中天在央视的点评三国,家喻户晓。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采用“学者+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方式来打造利国利民的根基事业呢?这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046-02

一、概述

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需要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学员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上课,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线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它的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有效手段。高校想要更好的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设计,把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关,需要规范毕业论文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选题、指导和答辩等相应环节的关键内容,同时应着力建设络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依托系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能够基于系统进行远程指导,教学管理人员也能应用该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平台,既能规范毕业论文的流程,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促进师生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围绕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对象和管理流程,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进行了阐述,这对引导远程教育实践机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以网络为支撑,由远程教育实践机构统筹规划、控制,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实施。其中,实践机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确定毕业环节、安排指导教师、及最终的审查、评估成绩;各学习中心、函授站负责本教学点的毕业论文的组织与运行,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管理系统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要设计包括管理员、学生、教师、教学站在内的四个用户。

(一)教学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

教学教务管理员对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学分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缴费等,负责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向系统提交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解决好论文设计过程中师生的诉求,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对教学教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档。

系统管理员负责权限分配,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站的权限进行管理,对毕业设计各过程中的数据做好备份和维护工作,按论文设计时问安排及时设定系统功能开放关闭时间等。

(二)学生

管理系统中学生自身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任一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等。

(三)教师

管理系统中教师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流程,其中包括提供选题方向,与学生协商交流后的定题审核,在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答疑,并对每一阶段给出得分和评语,开题评审、初稿评审以及终期评审。

(四)教学站

管理系统中本站信息及本站学生信息,随时查看论文设计流程,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每一环节,协调好远程教育实践机构与学生关系,解决论文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

对于初次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采用选配课的方式由学习平台进入论文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设置毕业论文资格所需学分线、生成毕业论文资格名单、选配课、缴费、同步数据到论文管理平台;对于已参加过而未通过的学生实行毕业论文重修报名。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成绩评定、成绩公布。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教务管理员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教学站管理员根据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查看相关文件,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

(二)选配课(重修报名)和缴费

系统根据设置的条件学分线生成符合的学生名单,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普通学分课程选配课,进入缴费环节。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只有成功缴费之后才有资格进入毕业论文环节。

(三)选题、定题和开题

学生可先白定或在给定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名称,然后根据所选方向进行修改,与指导教师交流后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在上传开题报告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站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统计学生的开题情况,督促学生及时上传开题报告,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督促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

(四)论文初稿和终稿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下载查看论文初稿,对论文的内容、结构、格式进行审查、修改,填写指导意见。学生可及时查看指导教师的意见,根据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在截止日期之前形成论文终稿。

(五)成绩评定、公布和导出

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打分,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公布成绩,对于成绩有异议的学生可以申请复核,最终确定的成绩通过专用接口同步到学习平台。

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第四篇】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考查。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高校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水平的一个总体检验。通过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使大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的论文格式与规范,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专业方向的一些研究内容,掌握文献资料查找的基本方法。

提高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即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科学的指导方法,协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收集、整理及分析资料,并做好毕业设计过程的跟踪指导和解答疑难工作。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意义重大。而远程教育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在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由于面对面的交流远不如在校生容易,存在较大的师生时空分离,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普遍借助于网络的手段来弥补师生之间沟通的不足。

但对传统的论文指导方式、各种网络化的论文指导方式的使用,不应是彼此孤立互相独立的,如何选择取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师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便于管理制度的执行,扭转当前基层远程教育机构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困窘是很值得研究的。

1 基层远教机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及其缺陷

基层远教机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

当前,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的毕业论文存在多种指导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常见的论文指导方式可归纳为两类:传统面对面的采用纸质载体的指导方式和利用网络的指导方式,利用网络的指导方式具体包括普通网络沟通方式和络平台指导方式。一般来说,普通网络通信实现的论文指导方式包括电子邮件、BBS论坛、即时通信工具QQ等;论文指导网络平台包括毕业论文指导网站和毕业论文指导交流平台等。面对面指导在师生分离状态下很难经常做到,指导的实效较低;电子邮件、BBS讨论、电话等指导方式缺乏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且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缺少检查督促机制和手段,指导的实效也较差;毕业论文指导平台,如果设计合理,则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指导方式的缺陷,在与其他指导方式相结合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构建论文指导保障机制。

基层远教机构毕业论文指导的缺陷

基层远教机构毕业论文指导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1)过程可控制性低

具体表现为:①选题环节把控不到位。从选题环节就没有把控好,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在没有正确选题或没有经过指导教师确认就进行了论文初稿的撰写,投人大量的精力后,首次经指导教师检查时才发现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存在偏差,学生要么重新选题,要么勉强从论文内容上进行调整。所以在指导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难以把完成各环节目标和任务,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开展困难重重的普遍性原因:②可检查性手段缺失。除毕业论文环节和流程的管理外,现实基层远教机构在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缺少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检查手段,不能较好督促和管理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使其严格执行对毕业生的从选题到初稿、终稿的指导步骤,并客观评价各个必要环节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③上下级管理的问题。由于上下级学校间存在的地域差异,各级毕业论文管理部门的工作存在隔阂。基层远程教育机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往往依赖上级机构管理,而上级机构的监管环节多集中在论文答辩和终审环节,对基层远程教育机构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对学生选题环节的质量基本上无法监控;而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由于指导师资不足、学历及职称偏低等问题。加上领导重视不够、经费难以保证,聘请不到合适的教师,无奈之下只好自行降低论文质量要求,致使各种管理问题不断出现。

(2)论文质量监控不够,存在毕业论文抄袭现象

由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可控性低,加上基层远程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管理不严等原因,造成抄袭、发表现象严重、泛滥。首先,由于管理不严,学生对学位论文写作不重视,过期不交、抄袭的现象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及严肃处理,往届论文重用、发表的现象也就层出不穷;其次,由于自身专业局限性,不少教师对学生所选题目不熟悉,指导意见和建议难以让学生信服,不少学生转而走捷径,选择了抄袭和找人发表,而这一过程却缺乏有效监控,有泛滥趋势。某些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的论文答辩及终审成绩,合格率很高,但成绩普遍偏低,多数仅达及格线。这样的成绩既不能较好体现毕业论文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不能较好发挥和体现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价值。

(3)学生与指导教师双方均高耗低效

从论文的指导周期来看,从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写作方法到定稿、答辩,往往要五、六个月时间。由于缺乏实时监控。无法保证写作期间学生与指导教师有足够的交流。个别学生甚至都没有与教师沟通过,不经选题沟通和确认环节直接提交初稿,造成返工现象严重,指导效率低且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失谐。指导过程监控的缺失,还造成学生选题脱离实践,虽符合专业选题要求但与个人工作无关的选题占了较大比重,而学生论文初、终稿的撰写缺少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更使得写作与指导中的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因此,存在消耗学生和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应有效果的现象。

2 论文指导网络平台与普通网络通信实现方式的比较

毕业论文指导的参与要素和基本流程的关键点

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工作,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点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这个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质量的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或以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规定、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基本原则和要求、组织与管理、成绩评定与管理规定)来保证其实施,以此来确立和约定教学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首先,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专业责任教师,都应负起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的责任,其次,需要紧扣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关键环节,各自承担起毕业论文指导所负责的教学任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研究”专家认为,教育质量的定义教育界已从通常评价是招生人数、考试成绩及毕业人数等方面的认识转向到改进教学过程的教育质量的认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有:①鼓励教师与学生的接触;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③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④迅速的信息反馈;⑤强调学生作业所花的时间;⑥提出较高的期望;⑦尊重学生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针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学过程,应鼓励师生的接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鼓励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毕业论文教学辅导,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引领和指导。

随着电大开放教育的深入开展,很显然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已不能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求相适应。针对存在问题,采用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学生需经过选题、提交论文大纲、初稿、终稿的过程,这些过程中要通过指导教师、分校及总校专业负责人进行选题审核,以及在设计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作多次双向交流。论文指导过程中有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一是选题环节,该电大对学生的选题审核至少要经过指导教师、分校专业负责人和总校专业负责人的三重审核:二是学生提交论文的过程,必须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交流,经指导教师同意。经过大纲、初稿、终稿状态,才能提交论文。

毕业论文指导流程的优化设计

以往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多数局限于实际点名(学生参加面授辅导)、填写表格(开题报告、选题登记、指导过程记录等)等方式。根据目前多种指导方式并存的情况,该校通过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指导(管理)平台。分段规范师生的沟通过程,同时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开题)、大纲、初稿(或一稿、二稿、三稿)、定稿(终稿)等几个关键点,利用网络的远程控制方式进行检查。汇入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施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指导,是一种方向、方法及进程上的指导,包括选题、资料的收集、拟定写作提纲、过程的跟踪指导和解答疑难、答辩。特别是选题的确定和过程的跟踪指导是重中之重。下面进一步以学位论文指导流程,研究学术论文指导流程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一般来说。学位论文指导平台中的学位论文指导系统流程(如图2)。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实现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答辩等四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学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及时有效的沟通,严格遵守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各项要求。

普通网络通信指导方式与论文指导平台的特点与适用场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充分肯定网络指导平台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远程教育机构中单一的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教学需求,多种形式并存也给教学管理带来困难。必须对当前不同网络应用手段加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下对普通网络通讯实现方式与基于网络平台的实现方式,在工具、主要用途、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如表1。

通过以上两种指导方式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一些差异。两种指导方式具有以下共同点:均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要求学生都拥有方便上网的电脑,各地由于条件不一,一般要结合传统的辅导方式,例如面授辅导、电话与文本辅导,才能顺利完成指导工作。两种指导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有:普通网络通信方式多样,对于学生来说不难掌握。无需专门培训,然而由于通信方式多样,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必然分散。难于合并,不利于论文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汇总:而论文指导网络平台指导方式包括有指导网站和交流平台两种,前者适合管理人员、专业责任人进行信息,而后者适合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还具有指导记录查询统计功能,方便论文管理人员进行过程管

3 结论和思考

最后,结合以上两类指导方式的特点,本文对基层远程教育机构如何开展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将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关键环节(关键点)及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建议采用何种指导方式进行了整理分析,提出的建议如表2。

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第五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制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定》等管理文件,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各系所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生物技术”专业的择优选导师制度颇有特色。它要求指导教师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所做的科研有全面的了解能提出适合作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学生按学分积排序的先后,选择自己理想的题目及导师,指导教师如对学生不满意也可以适当调配。这种择优选导师的方法,调动了教师、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批高水平、有价值的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产生。

二、重视管理环节,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学院采取了系统化手段,即明确选题原则、规范审题程序、深入中期检查、严格论文答辩、合理评定成绩、全面总结归档。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学院确定论文选题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要适合成人教育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审题程序上,各专业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或由本专业具有指导论文的教师拟定题目或由系所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选题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目但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中期检查是导师把握学生参考文献的查阅和实验环节中的实际工作量,防止抄袭、偷工减料和实验数据不准确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规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在8000—10000字左右,毕业论文中必须要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图表等,一律用A4打印纸并统一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顺序是:(一)封面;(二)内容摘要;(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审批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八)答辩记录。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分数为准,各系所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论文逐个答辩,并且有详细的答辩记录。确保论文质量和成绩的公证性。

三、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锻造优秀毕业论文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提高学院整体毕业论文水平的关键。答辩时,学生先将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时间10分钟),然后回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超过20分钟。评分标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有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具体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从总体上看,我院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质量,题目鲜明、论点明确、论证翔实、结合实际。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多能结合重要课题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立见解,有的还能有所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评审办法和标准,开展系所级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组织公开论文答辩,并邀请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学院设立最优答辩奖,对优秀的毕业论文当场予以表彰和奖励,表彰与答辩同时进行,形成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好多毕业论文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81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