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论文 谈西方音乐史教学论文【精彩4篇】
【导言】此例“西方音乐史论文 谈西方音乐史教学论文【精彩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西方音乐史论文【第一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 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关键词
西方音乐剧悲剧美学
在人类漫长的的文化发展历史中,西方古老的音乐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据说目前我们能够完整欣赏的剧本且有史可记载的,就是西方的古希腊音乐剧。西方的音乐剧中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受到任何公式化模式的约束。音乐剧的作曲风格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等,其中不少也采用了混合式的作曲方式,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 许多音乐剧作品不仅在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创新,还大胆地引入了异域的许多音乐元素,使得西方音乐剧成为一门兼容并蓄的丰富艺术。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加大对西方音乐剧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西方音乐剧中加入悲剧因素的重要原因
从古至今的艺术史上,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无论是西方古希腊中的《美狄亚》、《奥德赛》还是中国传统的《霸王别姬》、《梁祝》,无一不是以悲剧的情节内容和表现形式扣人心弦。西方音乐剧发展到今天已� 现代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由现代的歌舞手段来进行演绎,将歌唱、舞蹈、布景等音乐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悲剧的渲染力就更加强烈了。想要充分的表现出西方音乐剧的魅力,那么悲剧因素就是不得不重视和表现的。音乐剧的创作要调动一切手段和形式为剧情演绎故事而服务。西方音乐剧的不断多样化发展,促使我们向往能在更大范围里和更高层次上展现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表现力和审美功效。
悲剧因素和西方音乐剧的结合,从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能够积极发挥想象,进行创造,以求最大程度的达到音乐剧出神入化的完美表现力。 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的表现方式。
1.通过音乐旋律诠释音乐剧中的悲剧美
音乐剧中号的旋律,往往可以引起演员和观众的情感共鸣。虽然有的西方音乐剧的台词十分冗长,但是感人至深的旋律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西方独特的诗化语言和演员演唱的旋律通过良好的结合,辅助以布景、道具等,常能将音乐剧推向高潮。以著名的悲剧式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此部音乐剧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中就具备了“悲剧美”的潜质。当音乐剧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尤其是男主人公殉情的时候,此时全剧的高潮来临,小提琴演奏出哀怨婉转的主旋律,甚至轻而易举的就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效果。此时此刻,在旋律的指引下,一部音乐剧隐藏在悲剧因素下的巨大美感被无限的放大出来,不得不说为音乐剧的表现力增添了十足的色彩。
2.通过舞蹈等织体语言表现音乐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以及其他肢体语言也都严格表现出“动作性”的艺术特性,音乐剧通过演员流动性的动态肢体语言来塑造音乐剧中的形象,并且反映音乐剧中的美感。很多音乐剧的创作者利用舞蹈和戏剧的共同冲突来抒情达意,他们通过音乐中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演员的舞蹈动作,其动作幅度的不断变化能够来表现塑造形象的内心情绪变化。例如音乐剧《红色的天空》中,为了表现黑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以及其他种种悲剧,演员采用了爵士舞步,虽然这和传统的音乐剧有很大的差别,却很好的融入了黑人本土的音乐元素,大力量的舞蹈动作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一种内心的悲愤之情,让观看之人也不得不为之感叹。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西方音乐剧注重的美学很大程度上要服从于感觉和感知,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对观看者造成视听上的强烈冲击力。西方音乐剧越来越重视悲剧美的演绎,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心理和感觉上的强烈冲击力,并使观众与整个音乐剧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黄定宇。《音乐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康洪兴。《戏剧导演表演美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
4刘佳《试论西方音乐剧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倾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西方音乐史论文【第二篇】
题目:
试析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心态
摘要:
从我国现有的条件看,要研究西方音乐史还没有足够的资源,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西方音乐史在我国其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本文就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心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西方音乐;研究;文化心态
从我国目前条件上看,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是很有局限的,比如,在我国的图书馆里对于国外的一些藏书、原着的文稿、外国的音乐原作作品并不多,而能够出国学习的研究者并不多,这就给研究西方音乐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的研究者从外语水平上看,普遍较低,给阅读原文带来困难,这就使原版引进或译着并不多,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受到限制,大失信心,所以,虽然最初选择了从事外国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但最后还是没能坚持初衷,他们经常对本学科的情境担忧,而关键问题却是文化心态。
一、研究的文化心态
中华民族不仅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史,同时具有文化向心力和博大的胸怀,对于外来的文化具有着包容的精神,对外国文明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如今是信息时代,复杂纷繁的文化观扰乱了人们的心,但对于西方的理论,依然有很高的关注度,只是出发点不同。
人类不断经历着变革,全球经济一体化,可是各种文化领域依然有坚固的堡垒。在所谓的“艺术阴谋”下一边堤防着一边去进行学习研究,这种既复杂又矛盾的心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一定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们要敞开心态,开放包容,去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史。人类所追求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的满足感,只有当物质和精神都达到了满足,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满足,这是西方和我们所达成的共识。换而言之,只有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才能够使人类升华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音乐艺术,它是人类共通的精神食粮。人类的进步和音乐的创作是脱离不开的,也是人类优势生命体构成的一部分。
西方音乐史对音乐进行了记录并进行了分析,它重塑了人类的精神和思想,是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探究,从而反应出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一定要向国外虚心地学习,可是,也不该过分地强调意识形态,我们应该从中国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放眼去看外国的文化,吸取精华,放弃糟粕,为我所用,用他国之长处补我们之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西方音乐史学术思辨成果,为我国的学术做出贡献,使我国的精神文化领域不断拓宽。
二、理解与平衡文化心态
有人认为,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处在一个两难之地,在西方音乐史和评论研究之间,既要有理论思维,又要有艺术感悟,而这两者间无疑存在着矛盾,从而会直接影响到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然而,换个角度看,其实我国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是有着很多优势的。中国文化对于“总括”这种具体的概念比较重视,而对于“推概”这种抽象的东西却不是很重视。而西方音乐史是属于人文学科类,它非常适合于“总括”,却不适合于“推概”。中国人很擅长的是,直接通过事物的内在、体察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共鸣。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诗意,这的确对逻辑思维产生了影响,但是,中国人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却不缺乏,只是在研究问题时,不经常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因此,这对于研究西方音乐史并能构成影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把理论思维能够和艺术感悟很好地进行结合,那对于研究西方音乐史来讲,应该能有一番大作为。
近几年,研究西方音乐史的人士有上升的趋势,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了成果,但是,和中国的其他艺术相比,显得有些缓慢,在进行研究中,遇到的常见困难:一,资料来源存在问题。要想从国外取得第一手材料,必然会造成物力、财力、精力上的大量耗费,所取得的材料还要进行真伪的甄别,这就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二,语言方面存在问题。即便取得了第一手材料,而且也很可靠,但是,怎样才能使翻译得比较准确,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聘请专业人员,不仅要懂外语,还要动西方音乐史,而这方面的人才又非常的欠缺。三,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问题。这一点是很难克服的,因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上会有很大的误区。四,我国人们对于西方社会的科学和人文知识缺乏。想要很好地研究西方音乐史,就要正确地掌握西方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且对其要深入正确地理解,因为,西方音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影响都很深,所以,不得不对西方音乐史材料的翻译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甚至显得有些苛刻。
如今,中国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科学价值,这就难免会存在着学科和文化上的差异。
怎样使文化心态达到理解和平衡,这是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要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接受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的文化艺术的差异性,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西方音乐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未来面临更多的是机遇,因为作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价值、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我国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我国音乐学者想要发展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无疑是很好的借鉴,所以,西方音乐史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班丽霞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J]人民音乐。2009,09
[2]于润洋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未来之路[J]音乐研究。2013,03
西方音乐史论文【第三篇】
论文导读:
从音乐的织体的差异看,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倾向于纵向的立体思维,即特别注意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
关键词:
音乐作品,中西文化,音乐体系
1. 中西方对音乐本质之定义的比较分析
音乐本质与社会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人格,把自然理解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审美方式和追求重人的心理体验,强调悟性,这都是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和音乐美学思想生长在中国独有的政治、经济、伦理土壤之上。作为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形态和功能都与中国传统政治、经济、伦理息息相关。在中国的音乐审美标准中,政治需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儒家把音乐看做一种完善道德规范的途径,一种获得灵魂内省的把握,一种对社会大众教化的工具,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所以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音乐服务于政治、礼法等。
如孔子认为音乐家可以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这种对音乐本质的认定,充分肯定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尤其在政治生活的作用。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鼓舞前方将士勇敢征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合人们温良礼让等。而我国重要的音乐美学文献《乐记》代表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音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感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但同时《乐记》也提出了音乐艺术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音乐的成因和特征、音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这种音乐美学思想,有的内容和审美标准到今天仍还是适用的,如《乐记》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一方面,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批评标准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音乐与自然科学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8—约公元前500年,把“数”当做音乐的本原;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是“数”的关系;提出音乐的美与和谐只能到“数”的关系去寻找。毕达哥拉斯有着敏锐的音乐耳朵,对于铁匠打铁的声音,人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却听出了差别。毕达哥拉斯最先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音的关系。他还发现谐声是由长度成整数比的同样绷紧的弦发出的—事实上被拨弦的每一和谐组合可表示成整数比,按整数比增加弦的长度,能产生整个音阶。例如,从产生音符C的弦开始,C的16/15长度给出B, C的6/5长度给出A, C的4/3长度给出G, C的3/2长度给出F, C的8/5长度给出E, C的16/9长度给出D, C的2/1长度给出低音C。他天才地用数学观点研究音乐,并阐明了单弦的乐音与弦长的关系, 他关于旋律、节奏、调的演说和对音响学的论证对音乐科学地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仅关心数字和音乐与宇宙的和谐一致,他们将它们认同。音乐是数字而宇宙是音乐。而且,毕达哥拉斯在他的哲学中区别开三种音乐:用后代的术语来说,器乐——通过拨过琴弦,吹响簧管等创造的平常的音乐;musicahumana(人的音乐)-一由每个人的器官,特别是心灵和身体之间的和谐(或者不和谐)的回响所创造的连续但听不见的音乐:和musica mundane(世界音乐)-一宇宙自身所创造的音乐,被人们称做天体的音乐。
2. 中西方音乐创作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音乐,单声部居多,即使有些多声部的,也仅属于支声性(heterophony)或原始性的多声部,这与西方近几百年来高度发展了的多声部音乐大相径庭。西方音乐的最大特征是多声而非单声,但从顺序上,两方的专业音乐却可以说是以单声音乐作为出发点,单声是多声的基础,单声音乐的形式构建原则完全影响到多声音乐,多声音乐的出发点可以推演到严格的平行奥尔加农。严格平行奥尔加农在纵向结合上的“均等”特征,使其表现出单调、缺乏变化,但它的这一特征却是后来复音音乐发展的结构基础。正像圣咏中的装饰风格是通过引入非结构因素而获得变化和丰富一样,多声部音乐也是由非结构因素的插入而突破了严格平行奥尔加农的枯燥和乏味。14世纪以来,西方艺术便沿着中心结构原则发展,无论是建筑中的大厅楼梯还是绘画中的焦点,或是音乐中的终止式,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西方以主音上方三和弦的大小区划调式色彩,是大三和弦的一类调式称大调性色彩,是小三和弦的一类调式称小调性色彩,形成了经纬分明的调式色彩体系。从音乐的织体的差异看,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倾向于纵向的立体思维,即特别注意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音乐的织体思维主要是以纵向和声为主的网状立体织体思维。复调音乐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几个旋律� 在西方音乐中,.主调音乐体系也有一定的比例,一般说来,它只有一个曲调具有主旋律的意义。
3. 结论
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音乐更注重旋律美,旋律处于主宰一切的地位,并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各种旋律都讲究线条,这些旋律线的神韵可以与书法、绘画、舞蹈、戏曲、园林、建筑等其它艺术形式比美。有的延绵起伏,有的跳动剧烈,有的明显地呈现抛物线型,有的音符密集,有的音符稀疏。旋律中大量的运用“带腔的音”(又称音腔)旋律技巧,有效却不着痕迹的手法把一个不断重复的乐段连接起来而不使人觉得沉闷乏味,或把几个不同来源的乐段连接起来而使全曲具整体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组织思维方式,是构成中国音乐及其美学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大鹏。 “中西合璧”在于补短扬长[J]国际音乐交流, 2001,(04).
[2] 周薇。 俯而弹,仰而思—学习《西方钢琴艺术史》[J]钢琴艺术, 1997,(01).
[3] 张凌飞。 中西合璧 古今融会—析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J]钢琴艺术, 2005,(04).
西方音乐史论文【第四篇】
题目:
试析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心态
摘要:
从我国现有的条件看,要研究西方音乐史还没有足够的资源,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西方音乐史在我国其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本文就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心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西方音乐;研究;文化心态
从我国目前条件上看,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是很有局限的,比如,在我国的图书馆里对于国外的一些藏书、原着的文稿、外国的音乐原作作品并不多,而能够出国学习的研究者并不多,这就给研究西方音乐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的研究者从外语水平上看,普遍较低,给阅读原文带来困难,这就使原版引进或译着并不多,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受到限制,大失信心,所以,虽然最初选择了从事外国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但最后还是没能坚持初衷,他们经常对本学科的情境担忧,而关键问题却是文化心态。
一、研究的文化心态
中华民族不仅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史,同时具有文化向心力和博大的胸怀,对于外来的文化具有着包容的精神,对外国文明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如今是信息时代,复杂纷繁的文化观扰乱了人们的心,但对于西方的理论,依然有很高的关注度,只是出发点不同。
人类不断经历着变革,全球经济一体化,可是各种文化领域依然有坚固的堡垒。在所谓的“艺术阴谋”下一边堤防着一边去进行学习研究,这种既复杂又矛盾的心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一定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们要敞开心态,开放包容,去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史。人类所追求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的满足感,只有当物质和精神都达到了满足,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满足,这是西方和我们所达成的共识。换而言之,只有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才能够使人类升华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音乐艺术,它是人类共通的精神食粮。人类的进步和音乐的创作是脱离不开的,也是人类优势生命体构成的一部分。
西方音乐史对音乐进行了记录并进行了分析,它重塑了人类的精神和思想,是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探究,从而反应出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一定要向国外虚心地学习,可是,也不该过分地强调意识形态,我们应该从中国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放眼去看外国的文化,吸取精华,放弃糟粕,为我所用,用他国之长处补我们之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西方音乐史学术思辨成果,为我国的学术做出贡献,使我国的精神文化领域不断拓宽。
二、理解与平衡文化心态
有人认为,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处在一个两难之地,在西方音乐史和评论研究之间,既要有理论思维,又要有艺术感悟,而这两者间无疑存在着矛盾,从而会直接影响到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然而,换个角度看,其实我国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是有着很多优势的。中国文化对于“总括”这种具体的概念比较重视,而对于“推概”这种抽象的东西却不是很重视。而西方音乐史是属于人文学科类,它非常适合于“总括”,却不适合于“推概”。中国人很擅长的是,直接通过事物的内在、体察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共鸣。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诗意,这的确对逻辑思维产生了影响,但是,中国人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却不缺乏,只是在研究问题时,不经常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因此,这对于研究西方音乐史并能构成影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把理论思维能够和艺术感悟很好地进行结合,那对于研究西方音乐史来讲,应该能有一番大作为。
近几年,研究西方音乐史的人士有上升的趋势,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了成果,但是,和中国的其他艺术相比,显得有些缓慢,在进行研究中,遇到的常见困难:一,资料来源存在问题。要想从国外取得第一手材料,必然会造成物力、财力、精力上的大量耗费,所取得的材料还要进行真伪的甄别,这就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二,语言方面存在问题。即便取得了第一手材料,而且也很可靠,但是,怎样才能使翻译得比较准确,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聘请专业人员,不仅要懂外语,还要动西方音乐史,而这方面的人才又非常的欠缺。三,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问题。这一点是很难克服的,因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上会有很大的误区。四,我国人们对于西方社会的科学和人文知识缺乏。想要很好地研究西方音乐史,就要正确地掌握西方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且对其要深入正确地理解,因为,西方音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影响都很深,所以,不得不对西方音乐史材料的翻译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甚至显得有些苛刻。
如今,中国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科学价值,这就难免会存在着学科和文化上的差异。
怎样使文化心态达到理解和平衡,这是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要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接受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的文化艺术的差异性,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西方音乐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未来面临更多的是机遇,因为作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还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价值、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我国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我国音乐学者想要发展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无疑是很好的借鉴,所以,西方音乐史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班丽霞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J]人民音乐。2009,09
[2]于润洋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未来之路[J]音乐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