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热选(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73180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热选(优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一篇】

茶艺是指在传统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在行茶过程中以茶为媒体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艺活为以人为核心,茶艺审美以人为首。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对人之美有仪表、风度、语言等要求。仪表美是形体、服饰、发型美的综合,风度美是礼仪周全、举止端庄;语言美是用语规范,待人诚恳。

中职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在传统学习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其中一部分学生没有初中毕业生那样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缺少对成功的体验,没有自信心。常常表现出基于自卑下的“自负”和对周围环境的“敌意”。奇装异服,言行粗鲁是令老师头痛的常见现象。在茶艺活动中,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茶艺操作训练了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用语习惯,逐渐提升了个人素养。奇装异服、言行粗鲁等现象明显减少。

因此,中职学校不但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教育,更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让学生在美育的感染和熏陶下,找回自信、增加人文素养,激发学生主动追求具有积极价值意识的人生勇气和信念。

1茶文化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让精神不再空虚。

茶的故乡是中国,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茶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而且能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也能让那些早已把本专业知识学的得心应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让他们课余不再精神空虚。

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2茶艺活动培养中职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雅、和。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道,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同时通过茶道的“求精”精神,培养人的扎实务实品行;发扬“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催生“俭朴”精神,让人矜守俭德,力戒贪奢淫享乐;通过茶道的“专注”精神,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未成年人,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3茶艺教学能培养中职学生人际沟通和集体意识。

公关场合,清茶一杯,以茶代酒,强调了饮茶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讲的'是天地人和。茶含敬意,以茶敬客。茶重德性,以诚待人。围桌饮茶,和气交谈,同事可以增强团结,朋友可以增加友谊,家庭可以充满天伦之乐,商界可以和气生财。总之,天地人和是茶事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在未成年人中普及中国茶道、茶艺,推广以和为贵的人伦思想,有助于敦睦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职教论文)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是构建品行高雅,人际和谐,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演练时,要求讲解员、主泡师、副泡师、服务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心灵与感觉的默契。表演中要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去,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在多年茶艺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制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茶艺教师不紧只传授茶艺表演,还要注意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完全可以让中职学生步入“轨道”,将来完全可能成为对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郑春英。茶艺概论:教育部规划教材,.

[2]周红杰。云南名茶:云南科技出版社,.

[3]陈文化。茶艺师(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国家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俞国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二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走坊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社团特征进行研究,论述了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提升创新意识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领导者有力支持”和“大学生积极参与”双面发展对策,以期体育社团在高校中得以更好地开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突起,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育的延伸。体育社团以其固有的特点,多重的功效,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高等教育必将掀起新一轮“素质教育”热潮,在高校中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将成为必然趋势。

1高校体育社团特征。

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一部分,有的也称之为“协会”或“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学生自发、教师兼职领导和教师专职领导等3种形式。体育社团的形成一般都是由某一体育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发起,由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或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和指导下)而成立的,初期一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社团领导,聘请业余指导教师,形成一定规模和组织后,在校团委注册开展活动。社团干部有具体的分工,由他们负责开展各项工作,社团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基本上能定期、定时开展社团活动。活动经费主要是校团委从本部门经费中拨给或来自于企业的赞助,主要用于购置办公用品、体育器材、奖品等,社团干部及成员开展工作都是义务服务,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体育社团是一个公益性的群众性组织。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为了健身的,有为了提高技术、技能的,有为了锻炼身体的。有些社团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友谊赛、对抗赛、校内联赛及校际间的比赛等,还有些经常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社团内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气氛浓厚,自己组织自己办,参加者甚为踊跃,有较强的凝聚力,并以其自身优势在大学生中影响力较大。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一个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有调查显示,居民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是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和中老年舞蹈等。而学校体育课中开设的主要运动项目如:田径、游泳以及各种球类,居民参与率普遍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但另一方面,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一动因,即兴趣和习惯,也是造成参与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与早年参加这项运动的经历、对该项目的认识以及自身具有的该项目运动基础都有很大的关系,而通过体育社团活动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体育社团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动,社团成员都是基于对某项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自主选择参与的,它完全屏弃一些体育课中出现的学生被动现象。随着在社团里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过程的不断推移,他们的运动技术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也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之所在,并对这一运动项目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高校体育社团中,对内、对外的各方面联络和组织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作为顾问或指导,社团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需要他们与社会进行交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通过联系、组织比赛,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筹集资金方面等,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大学生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在成功和挫折中不断对自己知识和能力评价进行重建,在行动与思考、交流与反馈、努力与挫折中,社会实践能力不断经受考验,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得以很好地提高,为自己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社团活动是一个广泛的、多边的交往平台,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交往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寻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很多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及各种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人变得开朗起来了,从以前的怕接触人到喜欢和人打交道等。同时,体育社团活动因其聚集方式的灵活性,使得经常性的活动成为可能,许多同学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认同感,在集体的互相促进中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自信走向社会。

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

对体育社团的组织者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长久保持活力的根本保证。调查显示,一个好的体育社团,从创建到发展,雷同于一个职业俱乐部从建立到运作过程,要经过精心策划,长期而有计划地安排和大力宣传,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所有这些,对每一个社团成员来说,是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全新领域,因此需要他们摆脱旧的思维定势,积极投身其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在体育社团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社会时尚的东西最为敏感,渗透到大学校园各种时尚的东西大多数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不乏消极的、不健康的。怎样把大学生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不仅是他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各种形式和类别的体育社团,不仅能积极推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健康的、向上的社团组织通过白己的表现,吸引一大批学生积极参加,牢牢占领着大学校园文化这块阵地,大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即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大力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对策。

领导者有力支持。

高校领导和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补充作用,要针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特点、作用及现状,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并将体育社团列入学校体育工作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并通过校刊、校园网、宣传栏以及广播等积极宣传社团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体育社团氛围。同时要整合资源,加大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和帮助社团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争取社会赞助,鼓励社团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获得活动经费,切实解决好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积极参与。

大学生们要认识到体育社团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提高服务意识,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拓展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活动做到有创新、有价值、有吸引力,把体育社团办得有声有色。同时,开展社团活动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钱用在刀刃上,以保证体育社团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4结语。

体育社团以其自身的优势,在高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开展好体育社团活动,对高校来说,是素质教育的促进和强化;对大学生来说,是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等教育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运作好体育社团这把“双刃剑”,必将对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杨跃青.对普通高等学校课余体育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李晴慧.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3):138~139.

[4]宛丽,罗林.体育社团的合法性分类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155~,157.

[5]马新东,高前进,周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227~233.

[6]任远金,陈双.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32~33.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三篇】

摘要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以一贯之,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的传授,不仅在于掌握人文知识,而是要将其中蕴涵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在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的心灵上烙上民族的印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文观、人性观、价值观和自由观。

“人文教育”是1995年以后使用的一个新概念,和当年的人文精神的讨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受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教育学界力图以经典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用“科学”来标志、来框定、来模塑教育,认定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对教育事实和“规律”进行精确、客观的评述,在教育研究上,以实证、定量、可控、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最佳的研究范式,数据与模型俨然成了衡量教育领域的标准。教育领域由此迅速功利化,科学学科占领了教学内容的主要阵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则弱化,“育人”的教育成了单纯的职业教育、分数教育,这个时候,人们提出了“人文教育”的概念,力图用它解决这些问题。

人文教育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以一贯之,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的传授,不仅在于掌握人文知识,而是要将其中蕴涵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在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的心灵上烙上民族的印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文观、人性观、价值观、自由观。

1经典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人格。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道德经》以自然法则立论,重视人、天、地、道与自然的关系,其指出:“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万物、生态万类,都由道生,然而道的作用必须由德来体现,《道德经》特别教人重视修德,能启迪学生道德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德行。综观《论语》,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个人修为和涵养,重视立德、立言,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学习《论语》可以使中学生找回已失落了的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仁者爱人”、“舍生取义”的可贵人格。“和”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出现得比较早,一直延续到现在。《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如《国语郑语》、《箨兮》、《伐木》、《鹿鸣》等强调个体对整体依存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习这些有利与学生温柔敦厚品格的形成。学习《易经》能培养学生“厚德载物”的宽容宽厚的人格,学习屈原、杜甫、韩愈、苏轼的诗文,能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感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学生在学习了这些经典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人格。

2经典有助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传统经典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全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凝聚着历代文学大家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也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诗经》以“美”和“刺”作为创作的基本倾向,歌颂诗人所赞同、人文美好的事物,揭露和批判诗人所憎恶和丑恶的事物,审视着人不同情况下的思想感情;《楚辞》,尤其是其中的《离骚》等名篇,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表现了关心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的精神。《诗经》和《楚辞》它们皆为华夏民族智慧和灵性的结晶,其中具有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求真、求善、求美的艺术追求和崇尚道德的人性智慧,构成了中华文化生动的主题。唐诗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灿烂、最赋有魅力的篇章,《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最具代表的清新歌唱,李哲厚在《美的历程中》中评价:“这两首诗是一种对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并没有实际、真正沉重的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尽管是口中说感伤但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盛唐之音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代表,王维的《辋川名句》写尽自然之美,优美、明朗、健康。李白诗歌的随意创造却美妙奇异、层出不穷、飘逸瑰丽。还有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人的作品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丰神情韵颇丰满的美的特点。元明戏曲的出现,如《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等创造了中华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美。清代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艺术。整个古代经典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审美情趣。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3经典有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灿烂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奇葩。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经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也是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支柱。因此,经典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古汉语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传承、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组成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学习四书五经可以使中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本民族的精神。从瑰丽的汉赋到唐代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歌、雄壮的边塞诗歌,从宋代豪放派词、婉约派词到元散曲、杂剧再到清代的小说,不同时代的经典里传承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浩繁轶卷的文化典籍汇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这些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它,体会它并使他们成为这些人文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历朝历代文化的发展史、是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心灵史。整个古代经典反应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了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朱自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用文学经典濡染出来的学子不仅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而且对现实会有深度的体察。他们不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因为他们在与文学经典对晤中建立了自己的精神谱系。他们不但会是民族文化忠诚的守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而且将是我们时代精神最活跃的创造者。”经典文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将会影响着今天的学生们,重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和美学趣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青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

[3]傅攀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姚冬芬.高中阶段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朱自清.文学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四篇】

论文摘要围绕实训室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何发挥实训室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上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高素养、动手能力强,肯动脑,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综合)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彻底破除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1.基本技能提升是实训室基础功能。以实训室为阵地,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训的准备和操作,并进行讲授练习,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了技能培养的程序化和有效性,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培养要求、培训时数、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和人数配置、技能考核等标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步进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情况一环一环地进行考核,未达到上一个环节考核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有效地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有了必要的保证。通过实训室针对实训内容反复实践和训练,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或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能。通过改造、设计、制作、采购等方式大量引入汽车检测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将现在企业在用的设备或产品的相关培训前移至实训室,以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产品的了解,而且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紧跟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供不应求。强化基础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设备的开发,以实验室作为基础平台,学生参与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团队意识营造是实训室的重要功能。(1)在实训中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引导协作意识。我们将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整个实训室资源充分的由学生调用,在这个小团队中树立合作的观念,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项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通过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关注点,将人与实训任务一一相互匹配,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始终注意与引导团队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在实训中进行团队合作训练。首先是成立实训小组,对实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问,看法不一定相同,通过沟通交流,找原因想办法;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的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解决模式;最后是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使得团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也显示了团队协作的成功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3)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实训室,深化素质教育。(1)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室的实践环节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部分。(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训教学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分析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力、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观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3)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也有铁一样的纪律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规范了学生行为,端正了学生态度,摒弃了常见的不良习惯,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职教论坛.(9)。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职教论坛.综合.2006(5)。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五篇】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恩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怀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钱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看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六篇】

五年制高职学生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多数为高中落榜生,入校学生年龄均在14~16岁之间,正处于从少年后期到青年时期过渡的青春发育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矛盾心理、自我表现欲强等心理特征,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情绪行为和心理波动性较大,观念上、道德上容易产生错位和倾斜。为了准确地掌握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及学校各项学生管理规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调查表》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在校学生中分年级分层次共随机抽取了20个班共1000名学生,进行现场书面问卷调查。调查中,样本涵盖面大,各年级抽样比例均衡,共回收有效问卷968份,有效率%。使用的问卷在设计方面,严格遵循合理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非诱导性和便于整理分析原则,分学生基本信息、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涯规划等共设计了57道单选题目,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最后将调查得到的所有问卷资料,经过审查与核实全部输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保证了问卷的填写、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分析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情况。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信息。

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女生占%;农村学生占%,%为独生子女,90%以上的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3000~4000元之间的占%,4000~5000元之间占%,5000元以上的占%;有近10%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离异,学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总体来说作为医药类学校,我校招进来的生源男女生比例悬殊,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少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一般。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一定的特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身心素质。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承受能力。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各项体育项目全部达标”,%的学生“各项体育项目大部分达标”,只有%的学生体育项目“大部分不达标或者基本不达标”;%的学生天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的学生“有时锻炼身体”,%的学生“基本不锻炼身体”。在回答“你是否经常患有一些疾病需要看医生”这个问题时,%的学生选择了“是”,%的学生选择了“否”;另外有%的学生“患有某种疾病需要定期请假到医院就诊”。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良好,有较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比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会发生心理失衡。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表面看来活泼好动,但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内心非常脆弱,甚至悲观、消沉,不懂得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中有%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尽可能地扬长避短。%的学生对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视,%的学生一般重视,%的学生不够重视或者不清楚。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释放压力。当遭遇失败时,%的学生选择想办法再次解决问题,%的同学选择向他人倾诉,这一部分学生能正确地面对失败,能积极主动地战胜失败。%的学生选择大吃大喝或者睡觉,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失败。%的学生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学生不相信,%学生选择半信半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的学生觉得有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的学生觉得容易被人误解,%的学生觉得不想见人,%的学生觉得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更多的正面引导。对自己的评价中,%的学生喜欢现在的自己,%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还有%的学生讨厌现在的自己,这反映了学生中存在对自己不自信的现象,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人际沟通交流。

3.思想道德素质。

调查显示,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较为理想。但同时也显示,部分学生的思想领域弥漫着享受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理想和信念渐渐被淡漠、遗忘;情感道德观念上又缺少理性的克制与约束等,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1)思想素质。

对于金钱的认识,%的学生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的学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的学生认为钱不能没有,但不是追求的目标,%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问及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时,%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金钱的多少,%的学生认为取决于权利的大小,%的学生认为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的学生认为取决于生活是否舒服、潇洒,%的学生认为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仅有%的学生认为取决于是否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是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拜金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在问及“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是什么”时,%的学生选择工资待遇好,%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和有发展空间,%的学生选择工作稳定,只有%的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说明学生在考虑择业的时候比较急功近利,多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奉献和索取方面,%的学生认为奉献是索取的前提,%的学生认为索取是奉献的前提;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学生认为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的学生认为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集体,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坚守个人利益。

(2)道德素质。

在问及是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的问题中,%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让”或者“偶尔让”,只有%的学生选择“基本不让”,%的学生认为上公共汽车时,应该遵循先到先上和让别人先上车的原则,但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抢着上车。关于“你以前关心过文明礼仪的话题吗?”的问题中,%的学生选择“没听说过”,%选择“听说过,不太关心”,%的学生选择“有些关心”,%的学生选择“非常关心”;如果在路上或车上手上有垃圾时,%选择“随手扔掉”,%的学生选择“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了“找到垃圾桶在扔进去”;大部分同学(%)有时或经常在自习课上吃东西或大声喧哗。与同学相处时,%的学生常会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这类词,%的学生认为大家应该讲诚信。

(3)政治素质。

关心的新闻内容,%的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的学生关注娱乐新闻,%的学生关心科普知识。对入团的态度,%的学生积极争取,%的学生不想入团,还有%的学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入团的动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是信仰共产主义和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4.科学文化素质。

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学生选择不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过当问及“在互联网上,你能够进行熟练地学习吗”这个问题时,%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熟练,%的学生选择不太熟练,还有%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会。

在学习方法方面,57%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43%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后,%能独立完成,%选择抄答案,%的学生选择老师不收就不做。在学习态度方面,%的学生选择上课认真听讲并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只有%的学生选择在上课大部分时间开小差,基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感兴趣的态度。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学生有过考试不及格科目,并且只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学到的知识对今后就业有用。

5.独立生活能力。

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学生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自己的房间由自己整理,其他的学生选择有时做家务或基本不做家务。只有%的学生选择自己洗衣服,并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生活自己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处事能力上,当面对一项任务时,%的学生非常有自信能够独立完成,%的学生选择犹豫不决和不想承担,还有%的学生选择希望有别人指挥和帮助;遇到事情时,只有%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其他学生都选择询问父母或者他人的帮助,说明大部分的学生遇事缺乏独立处理的能力。

6.生涯规划能力。

在发展目标方面,%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详细的实现目标的计划,对自己的未来处于茫然的阶段。在发展能力方面,如何处理好娱乐与学习之间关系这个问题上,%的学生选择完全可以,%选择基本可以,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或完全处理不好。%学生选择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的学生非常清楚怎么做才会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低年级学生主要特点。

一是渴望成才,但往往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因而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部分学生因职业教育的现实社会背景而产生失望、不满和自卑的心理。二是求知欲强,有上进心,但对所学专业了解很少,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三是对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生活不适应。四是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五是自我意识强,不少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甚至把社会、他人与自我对立起来。六是自理能力差,不少学生比较娇气,怕苦、怕累,不愿付出,依赖心理较重。

2.高年级学生主要特点。

一是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不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职教生活,学校情况已基本熟悉,学习、生活规律已适应,新生的约束感、孤独感已消失,关心社会生活,敢独立思考,但往往看问题片面。他们努力探索人生、积极思考人生问题,但缺乏意志力和高标准,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产生各种矛盾和苦恼。二是学习上、思想上出现不同层次。一部分学生成绩优良,积极要求进步,追求较高层次的理想和生活目标,开始设计自己的前途;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习条件不满,或因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某些困难,产生悲观情绪,放松要求。三是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民主愿望,热情希望参与并独立自主地组织各种活动。四是集体意识增强,出现非正式群体。但非正式群体往往重义气轻原则,往往影响全体学生的安定团结。

3.即将毕业实习就业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和观察社会能力有所增强,对一些重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且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二是产生紧迫感。三是学生中层次明显分化,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政治上也有更高的要求;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抬头,各方面降低要求。五是考虑问题渐趋实际。学生的自我意识,成人感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考虑个人的前途、生活、恋爱问题,并产生一系列矛盾心理和思想问题,集体观念逐渐淡漠,小群体和个人活动增多。

(二)建议。

根据以上不同阶段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成效,提出如下建议:

1.对新生的建议。

一是加强培养目标的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好生活学习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立志做合格的职业学校生。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系风建设、班级建设工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群体适应能力。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团课、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三是加强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风教育,使学生爱专业、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四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要使学生不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始终拥护党,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单独辅导,单独咨询,以解决其心理问题。

2.对高年级学生的建议。

(1)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使学生弄清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场所的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日常行为、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2)加强学习目的、学风教育,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要结合班级建设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加强社团活动的锻炼。大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氛围,搭建调整心态的舞台,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充实学生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学生改变自身现状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3.对即将毕业实习就业学生的建议。

(1)要进行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调整自己,适应社会要求,同时理解就业的方针、政策、原则,消除紧张情绪。(2)要做好合格人才的预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人观、成才观,引导他们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成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群体、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增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

“水以长称远,山因直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一种办法或几种办法就能解决,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对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日常环节都要全面加强严谨、严格的管理。严要求才能出素质。光有正面教育、引导,没有日常严格的训练,好习惯、好作风是培养不起来的。管和教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学校中的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教育作用,而这种管理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许世建,张翌鸣。五年制高职校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2007(10)。

[2]赵宏。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dy0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文档为doc格式。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七篇】

中职生毕业以后要走向工作岗位,中职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对学生日后能够具备更好的职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礼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一、中职生的职业礼仪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1.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职业礼仪教育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素质。因此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理论,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岗位。学生具备了职业礼仪,形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在职业中遵守礼仪,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序、有礼、有章可循,更加具备职业竞争力。笔者辅导的学生职业礼仪在河南省获一等奖,那么笔者也坚信这个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路上会比其他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职业礼仪让更多的学生明理、守礼,会更容易获得职场的青睐。

2.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准绳,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的是就业,因此中职生是否具备职业素质决定着中职生是否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在中职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公众形象,而且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文明修养和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相应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职业礼仪训练,让学生能够具备职业技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一些中职生缺乏礼仪,表现在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等礼仪问题。()这些学生有些是因为家庭原因,有些是因为初中教学以考试为中心,缺乏相应的礼仪训练,还有些学生是因为某些社会原因。当学生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礼仪缺失的时候,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很难让人耳目一新。因此作为中职礼仪教师,要强化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得以提升。

二、家校结合开展职业礼仪教育。

1.营造良好的学校职业礼仪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礼仪,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社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服务意识,要具有礼仪能力,具有综合素养。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要让学生在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的训练中注重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礼仪教育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示范、习惯养成等各种活动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礼仪。在校园内,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礼仪气息的文化校园当中,在校园内学校要设置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教师之内,要布置一些礼仪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礼仪意识。

2.家校联合进行职业礼仪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打好基础。

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开展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并和家长联系,邀请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三、职业礼仪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模拟中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技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教师不但要强化职业礼仪训练,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感知到快乐,让学生能够在职业礼仪服务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模拟,并引导学生在各种平台中积极表现自己。笔者指导的学生在职业礼仪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感觉到技能培训有意义,有价值,也更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总之,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但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礼仪教学,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职业礼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杰锋。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研究[j]。现代交际,(06)。

[2]余添。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简论[j]。教育与职业,(05)。

[3]陈瑛。中职文秘专业礼仪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j]。秘书,(09)。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教师进修学校)。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八篇】

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建立一支由居民群众骨干分子组成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做到班子强、业务精,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设立宣传站,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社区安全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大社区安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居民群总的力量,提高社区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社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做好记录。

五、认真开展创建安全示范社区、平安小区的活动。抓好社区个院落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守楼护院。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减少各类可防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顺庆、平安南充作出贡献。坚持以防为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

看过2017社区居民安全工作计划的人还看了: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

2.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社区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社区交通安全工作计划。

5.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九篇】

作为长期历史沉淀下来的稳定的传统文化一旦生成,它对于置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个体的生存就具有强有力的制约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既定存在必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在这里论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并在基础上,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丁勇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刊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素质大学生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第十篇】

国教育正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只有具备一定有关提高学生对待钢琴学习的.爱好兴趣,并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的素质,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作者:曲岩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民族艺术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23)分类号:关键词:素质钢琴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37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