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精编4篇
【导言】此例“化学教育观念的八个转变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
摘要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知识面广、工程实践强等特点,本文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展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化工设计。
化工设计大赛。
改革实践
《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系统阐述了化工厂整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化工专业基本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目前,高校化工设计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地方普通高校更多注重理论教学,部分高校未能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笔者以我校《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化工设计是以建设或改造化工厂生产装置为目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专业知识,
在确保技术、经济、环境和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工艺流程路线,通过化工软件的模拟分析,确定优化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设备选型及其它非工艺专业等内容[1,2]。
它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熟练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同时还需熟悉化工设计系列标准。
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讲授《化工设计》课程其效果不尽如意。
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
为适应“宽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新模式,《化工设计》课程学时压缩严重,我院化工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4,分为理论课时32与实践课时32。
可见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小型生产装置的设计,包括基础数据的搜集、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设备的设计计算与选型、主要设备条件图的绘制、自控方案的确定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绘制、车间及设备的平、立面布置设计及设备平立面布置图的绘制等难度非常大。
此外,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这些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往往表现出学习兴趣低,被动学习。
(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化工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项最重要专业技能,然而,地方普通高校也面临“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践教学场地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即使学生通过课堂面授理解了有关知识,也很难做到有机会实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在化工设计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是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3]。
化工设计竞赛是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化工设计竞赛的主要内容涉及产品市场调研、设计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和经济分析与评价等[4]。
自以来,我院将化工设计大赛分为院级、省级与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三个层次。
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学生参加院级化工设计竞赛为目标,我院对《化工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整个教学改革包括四个部分:
项目的选择
《化工设计》课程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在确定课程设计项目时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
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生产实际。
(2)覆盖性。
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项目所涉及知识和技能涵盖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3)操作性。
项目能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分解为适合教学的工作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本课程以院级化工设计大赛为基础,项目选择来自岳阳某化工企业“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学习载体。
该项目基本覆盖了《化工设计》课程的各个步骤和内容,同时该项目大小与难度适中,又可以分成若干工作任务,按计划实施,操作性强。
此外,通过将本课程教学与实验竞赛有机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单元分解
课程单元依据具体任务确定有明确的单元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化工设计》课程被分为8个单元,包括查阅资料书写产品综述、工艺方案设计、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绘制带节点控制的工艺流程图、设备计算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典型设备布置设计等。
教学内容就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来组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上述8个单元任务。
课程的实施
(1)通过实例设计进行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将设计说明书内容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设计
说明书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度掌握化工设计的原则、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2)布置设计任务。
本课程开课之初将院级化工竞赛的项目名称及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要求学生5人一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总体负责。
此外,强调学生提交竞赛作品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
高二化学学习怎样进行强化复习2
化学学习怎样进行强化复习
及时强化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如,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化学特有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学用语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时强化,才能迁移应用。强化不是消极的重复和记忆,而是积极的为了进一步的学习与应用。它包括了知识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统化及时记住该记的内容,等等。
强化要及时,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以平时为主,以课内外学习自我强化为主,而这又是在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检查下进行的。
在课内外所采用的阅读教材、口头和书面练习,实验及讨论等各种实践活动都要给学生具体的帮助和检查督促,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化学知识的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高二化学复习:化学转化关系
1、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NaCl→Na
Na→NaOH→Na2CO3→CaCO3→CaO→Ca(OH)2→NaOH
2、Mg→ MgO → MgCl2 → Mg(OH)2 →MgCl2 → Mg
3、Al→ Al2O3→ AlCl3 → Al(OH)3→ Al2(SO4)3 → Al(OH)3 → Al2O3→ Al → NaAlO2 → Al(OH)3 → AlCl3→ NaAlO2
4、Fe→ Fe2O3→ FeCl3 → Fe(NO3)3→ Fe(OH)3 → Fe2(SO4)3→ FeSO4 → Fe(OH)2→ Fe(OH)3 → FeCl3→ Fe(SCN)3
5、Cu→CuO → CuSO4 → Cu(OH)2→ CuO → Cu → CuCl2 → [Cu(NH3)4]SO4
6、C→ CO→ CO2 → CO → CO2 → CaCO3 → Ca(HCO3)2 → CO2→ Al(OH)3
7、Si→SiO2 → Na2SiO3 → H2SiO3 → SiO2→ Si(粗硅) → SiCl4 → Si ( 纯硅)→ SiO2 →SiF4
8、NH3→ N2→ NO→NO2 → HNO3 → NO2 → N2O4
NH3 → NH4Cl → NH3 → NH3·H2O → (NH4)2SO4→ NH3 → NO → HNO3 → Cu(NO3)2→ NO2 → HNO3
9、H2S→ S→ SO2 → SO3 → H2SO4→ SO2 → H2SO4→ BaSO4
10、Cl2→ HCl → Cl2 → NaClO → Cl2 → Ca(ClO)2 → HClO → O2
中职化学教学研究论文3
一、中职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中职化学教学采用的教材不合理。教材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一方面,在中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教材,也没有根据实际需求来引入教材。学生虽然学习了这门专业,但是在将来的就业中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实际运用到从事的工作中去,导致中职化学专业学生能力差。另一方面,教材的不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中职化学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都是按照教案的计划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化学课程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能给学生更多、更好、更新奇的教学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课堂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这种现象。
3.中职化学引入的生源综合能力较差。随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多数中职教育学校降低招生的门槛,忽视生源的质量,高度重视生源的数量,导致中职化学教育生源的质量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差体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文化水平下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对待化学的学习更是消极怠工,致使化学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
二、解决中职化学教学问题的对应措施
1.引入科学合理的教材。在选择教材的问题上,中职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综合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根据学校的教育情况,选用专业性符合企业要求的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培养后,依靠学校提供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此外,在注重教材质量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教材的数量和使用周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新教材,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譬如,在做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简单的情境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曾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合作、动手、创新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通过化学实验的完成情况,表扬学生。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建议,鼓励中职化学专业的每一名学生积极融入到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来。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强化。
3.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素质。面临生源紧张的这一现状,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收纳学生后,严格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基础的教育学习,开设基础课程,强化德育,使学生思想上认识自己的不足。这一阶段的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能放弃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改变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现状,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对上课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总之,中职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向同学传授就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他们专业能力的培训,还需要培养他们从业以后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个人职业道德品质。同时,中职化学还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所需选择相应的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的结构,提升中职化学教学的品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贯穿4
在中学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熏陶。
掌握了绿色化学知识,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绿色化学化学教学教学渗透现代社会,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10大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化学物质污染有关。
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使化学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课题,“绿色化学”,因此应运而生。
一、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和原子经济化学。
这一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无毒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反应途径。
具体内涵体现在“5R”上。
1.减量
“减量”是从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减少用量,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二是减少废物排放。
2.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不仅是降低成本节约物质的需要,也是减废的需要。
3.回收
回收既是节省资源的需要,也是充分减少污染的需要,指反应后的生成物,只要有一定价值的都要进行回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料。
4.再生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5.拒用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能引起无法替代的、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
二、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它是一种战略思想或一种理念,它要求化学家在研究化学转化的同时,研究这种转化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传统的化学教育只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几乎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化学教育是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教师应当把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因此,绿色化学应成为化学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之一,教师应将其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1.通过提高化学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绿色化学观念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发产生防止环境污染的行为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染的根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学。
而要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绿色意识,首先利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使其逐渐产生对绿色化学的意识,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巧妙而生动地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产生了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化学的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让“绿色化学”的雨露滋润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
要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知识肯定离不开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渗透的方式,用实际生动的范例将绿色化学意识和绿色化学原理充实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
3.依托绿色化学实验,树立绿色化学形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单独通过课堂讲授绿色化学知识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绿色化学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对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组。
化学实验是最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体现绿色化学的“5R”原则。
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精选实验项目。
⑵对实验中的催化剂、试剂、工艺路线进行改进。
⑶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开设微量或半微量实验。
⑷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仿真化学实验。
⑸采用全封闭的实验系统。
⑹采用串联试验或组合式化学实验。
⑺回收实验产物,使实验产物循环利用。
⑻开发现代实验技术手段:①无溶剂有机合成;②引进微波、超声波技术来作为反应能源。
⑼改进和设计实验装置,使得实验设备可以循环使用。
4.通过实践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提高绿色化学素质
⑴结合当地环保状态,通过调查、实践报告等手段,总结当地环保现状,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
⑵学用结合,有意识地开展“绿色行动”。
⑶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环保活动。
⑷建立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小组。
当然,上述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三、结束语
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的做法是可行的。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在传统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化学,而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化学教师,应把传授绿色化学知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绿色化学知识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熏陶,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绿色化学,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自觉地想到和用到绿色化学知识。
在中学教学中,注重绿色化学并渗透,培养并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让全社会都关注环境问题,这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绿色化学教育必将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克敏。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48).
[2]刘俊岭。加强化学实验绿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考试周刊,2011,(41).
[3]闵恩泽,吴巍。绿色化学与化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卢克。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9):34.
[5]王传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N].学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