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高中必修一生物说课稿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7632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必修一生物说课稿优质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说课稿【第一篇】

说教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着重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认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及细胞学说的内容。教学中注重比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以及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②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②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教学重点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②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诱导启发;动手实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本内容安排为2课时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第二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酶的定义

1、提出疑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通过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第二部分:酶的催化特点

1、为突破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我采用、运用实验与挂图,引导与讲解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并清晰的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特点: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知识梳理

五、板书设计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高效催化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酶的本质

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三篇】

一、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导:

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1、请分辨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共同的特点有哪些?

(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不同,功能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二、观察细胞: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已经使用低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高倍镜。

课前要准备好材料,使学生做实验时使用。

(1)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

(2)多细胞生物:水绵、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一个大组为单位,分别制作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讨论回答:

问题1、在不同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有何区别?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物象大小看到细胞数量视野范围物镜与玻片距离视野亮度

低倍镜小多大远亮

高倍镜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题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结合课本讨论问题

问题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第四篇】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节内容。学生在学完"细胞"以及理解"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学习,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并且讲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等。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懂得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②叶绿体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过程④光合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观察、设计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③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④通过学生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辩证观点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绿色、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发现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发现实验的设计

(2)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内容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二课时安排叶绿素实验,第三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 教师的过程式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手段: 课件、录像、投影仪

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完细胞,理解新陈代谢等相关知识后,为光合作用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课堂中运用课件演示实验,创设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海尔蒙特实验,提出问题:从这个实验可知柳树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师指出,海尔蒙特没有考虑到空气是否也能起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引出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已有知识降低了问题的起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传授新知识

1、录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B钟罩内的小白鼠没有死亡?植物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教师指出:(1)该实验不能证明更新的空气中的哪种成份?

(2)当其它人重复该实验时候,有可能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直到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蒙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2、学生介绍课前所做的萨克斯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

(1)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气处理叶片,目的是什么?

(4)这个实验成功的证明了什么?

(5)高倍镜下观察"小蓝点"聚集的部位是细胞的什么结构?

学生经观察实验过程,分析问题,能够得出结论。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

(2)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绿体。

〔小结〕:(板书)

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课件演示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亲自重复萨克斯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重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

3、课件展示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这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3)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中释放氧的部位。

(4)进行黑暗和曝光对比实验,从而明克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这个实验给了你什么启示?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要有对照组和控制单一变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简介同位素标记法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氧气到底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布置作业 略

高中生物说课稿【第五篇】

自新一轮课改开展以来,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走入课堂,本次说课就以理念为基,以学生为先,以问题为导向来展开。

一、说教材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授课前要悉心研读,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五节,主要内容是演替的概念、演替的类型、顶极群落。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群落的主要类型,通过一些实例,初步感受了各群落的特点,所以本堂课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学好本课,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熟悉,还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下面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积累,但是学生在理解演替类型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借助一些实例,并进行全面的比较,因此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快速掌握知识点。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列举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及所面对的学生特点,我把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将重点说明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学生经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能够得出森林群落的特点。进而我再向学生追问森林群落是如何演变过来,遭到破坏后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出新课——《群落演替》。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程的开始就设下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好奇。

(二)新课教学

首先我会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组讨论,思考两个问题:(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它们� 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尝试描述这种群落间演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我再来强调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通过这种方式,依次递进,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群落演替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将火山演替的认识迁移到其它类型的。演替上,我还会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演替现象?然后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思考后不难得出——火山裸岩演替和常见的农田弃耕演替,各自的起点不同,一个从裸岩开始,一个从草本植物开始。但最后都走向了森林阶段。进而我总结出:群落演替如果是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这种演替就是原生演替。如果是由于火灾、洪灾和人为破坏把原有群落毁灭,在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并补充讲解,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的在经历时间上的不同。

在此环节中,我主要以举例为主,通过让学生分析各自异同,使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学生掌握演替类型的基础之上,我还会向学生讲解顶极群落的概念——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深化该部分的概念。

(三)巩固提升

在巩固环节,我会展示群落演替的图片,请学生小组讨论《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加深对于群落演替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环节,我会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将知识串联到一起,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由于群落演替的内容较多,在课上无法全部讲解清楚,所以我布置了查阅资料,撰写科普文章的作业,在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基础之上,还能将课堂延伸到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了此提纲式板书,以此来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第六篇】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掌握)

(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

(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一优秀说课稿【第七篇】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X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①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③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④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此时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差异,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个过程我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图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表格总结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分析为什么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我会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他的结果,师生对他进行评价。用表格做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养成对比总结的习惯。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在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请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分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二步是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由于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做了分析,他们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识基础,所以我会让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经过讨论,我会请一位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会注意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连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学习生物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用知识改变生活。所以生物学习要紧密的联系实践。这一部分我会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如通过眼色区别子代果蝇的雌雄,通过芦花羽毛区别雏鸡的雌雄,通过分析家系图决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实的例子更能直观的体现出这一部分学习的价值。

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基础题,并请有兴趣的同学把拓展题也做了。通过分层次习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让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辅导。

3、小结作业

在课程结尾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个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图,尝试分析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做到整洁清晰、大方明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第八篇】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17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