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6361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一篇】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全面健康的有用人才。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再是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和缺陷,还必须要有完整和健康的心理。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到底如何呢?通过分析众多的调查资料来看,有6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主要就反映在其心理压力很大,引起其烦躁、焦虑、郁闷、不安等等症状。由此看出,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已是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对我们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体育学科的本身特点对学生施以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深思的重要问题。

大学体育活动包括了体育教学以及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是体育老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使其通过积极地锻炼身体而促进其体育增强、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会因为受到一定量的生理和心理锻炼而使其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笔者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具体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加以调控,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发现再加以消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他的情绪来反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表情、行为等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很容易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障碍。通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减缓,可以使沮丧、压抑、焦虑、忧愁、紧张等不健康的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人心情愉快轻松,进而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使人们的心理障碍得到有效地消除。

2、促进人的机体健康,为其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证。体育运动的一个显著作用就是可以直接改善人们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有效促进人体的各大机能系统能够积极进入活动状态,也使血液循环得到加快,也使各大器官高度地活跃和兴奋,同时,也使在安静时关闭的肺泡、毛细血管、神经细胞以及肌纤维等充分被激活,从而最人体的各大器官提高充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促进了人体机体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机体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3、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特征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赛事活动中,学生们在公开的、且受到广泛认同的规则和方式下展开极限挑战和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深刻体验到生命的价值、超越生命的价值以及延续生命的价值,有利于帮助他们锻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使他们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得到培养与提高,使他们在性格方面更加勇敢和果断,意志品质更加坚毅与顽强,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以及进取开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是健康心理所必须的内容。

4、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还可以减少人在认知方面的障碍,从而促进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最终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另外,以社会学观点来看所有的体育活动其实质就是模拟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也就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从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体育精神也就是当时社会精神的一个反映。学生在所有这些体育活动中,将深刻地体验到失败与成功、劣势与优势、个体与群体以及种种的合理和不合理的情节,也使其情感得到陶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人格因素也得到积极的塑造。

1、体育老师利用其自身优秀的心理品质去感染学生。众所周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体育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对体育老师来说,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要积极地持续地发展自身素质,长久地保持积极进取和奋发图强的敬业心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深入地了解,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此外,体育老师还要具备恰当的言谈与举止,使学生能够在师生交往中获得感染。

2、精心组织体育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技术结构较为复杂,对运动者的身体素质也要求较高,学生难以掌握,在运动中也容易受伤,所以有很多学生具有畏难情绪。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努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尽可能地精简竞技体育内容,使动作难度得到降低,着重突出体育课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容易开展,学生也更加容易掌握,也更利于学生进行终身锻炼,在运动中也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最终使学生达到了身心全面锻炼的目的。

3、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体育老师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运动水平、身体状态以及教学内容,还必须要更加深入地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努力深入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使体育课能够充分适合学生的身心状态,使体育课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使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首先就必须要针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对体育学习具有浓厚兴趣之后才可能进行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因此,体育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必须要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物点相适合。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其体力和肌肉都还在逐年增长,且骨骼也处于发育中。所以,对学生展开多项目的练习,逐步增大他们的运动量,以避免他们的生理方面超负。另外,男女生在生理、体力等方面也存在客观的差异,所以,体育老师在安排锻炼计划、运动项目以及活动进度时都要有针对性,加以区别对待。以此来看,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使教学环境更加宽松,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新型人才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关注与配合。大学体育教育要为有效实施心理教育而精心制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完善的人格,最终提高他们适应未来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二篇】

论文摘要:夸美纽斯是l7世纪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包括不少关于宗教的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教育的继承,也是对教育的发展。他提出教育为宗教国家服务,促进教育改革,从而改造社会;以积极的宗教思想作为教育内容,引导人们学习进步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利用宗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并劝说人们受教育,使其成为真正的人。

一、前言。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l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在青年时期学习哲学与神学,师从爱尔斯底特,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并开始注意教育方法方面的问题。后来他当过学校教师、兄弟会牧师、教堂和学校的主持人。由于战事,他不得不流亡于国外。在他奔波于各国的这段时间里写了大量的教育方面的著作,并且于1657年出版了他的《教育论著全集》,其中《大教学论》在第一卷中首次出版。他的著作包括教育、哲学、政治和神学等各方面约有两百种之多,作为巨大的财富留给了后人。

从夸美纽斯的生平时代来看,当时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是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是欧洲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的时代。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的斗争与发展时期,各国统治者与各派教会都把教育作为社会变革斗争的手段,用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培养信徒。在社会动荡的客观条件下,各国开始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时的思想较为活跃,宗教唯心思想与追求社会自由发展的唯心思想成为两种对立斗争的主要思想。

夸美纽斯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先进的唯物主义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并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他从幼年起就受到宗教影响,基督教的世界观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作为自己的信仰,他决心为基督教国家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因此,在新旧交替的时期,夸美纽斯矛盾地将宗教唯心思想与资产阶级唯物思想揉合于一身,形成了他的教育教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在他的最为人们熟悉的《大教学论》中包含了其主要的教育教学思想,包括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系统体系。但是,由于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的影响,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宗教的思想成分,因而人们将其宗教思想作为对其教育思想批评的靶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必然是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继承与革新同时存在,但有时继承也许多一点。夸美纽斯的宗教思想是他发展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与理论基础,对其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他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以宗教的精神来实现教育改革的智慧更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一)提出教育为基督教国家服务,促进教育的改革,以实现社会的改良。

在《大教学论》的扉页上,他这样提出:“《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或使每一个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全都建立这种学校的一种可靠的引导,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这样去学会现世与来生所需的一切事物。……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育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少些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最高教育目的是使社区和平、安静,其次是学校的快乐闲暇。夸美纽斯认为这一切取决于教育,即用教育去完成宗教的信仰。

夸美纽斯是激进派的资产阶级代表,他憎恨落后的封建体制,厌恶教会及贵族的糜烂的生活,极力想通过改革来实现这一目的。以教育改造社会虽然夸大教育了的作用,但是,对于当时急需教育改革的欧洲各国来说,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有益的。

基督教国家是他想要教育改革的对象,这是他作为一个基督信徒的分内之事。所以,夸美纽斯的教育是从宗教理想出发的为基督教国家服务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必然包含宗教的成分,这些宗教的思想成分使得他的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落后的宗教教育。然而,其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先进的、要求变革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因此,不能否认夸美纽斯的宗教思想是为教育服务。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宗教国家的教育问题,更是为了愚昧的宗教徒摆脱无知,力求实现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来实现基督教社会的改良。

此外,夸美纽斯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提出来,强调教育应该是美好的和愉快的活动,充满光明、和平与宁静。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二)用宗教中的积极思想作为教育的内容,引导人们学习,并使其接受进步的教育。

夸美纽斯把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他认为:“博学包括一切事物,艺术的和语文的知识;而德行仅包括外表的礼仪,他还是我们内外动作整个倾向;至于宗教,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内心的崇拜。是人心可以借此归于最高的上帝。”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博学,即关于一切事物的广博的知识。还要包括德行和恰当的道德。同时,他也把宗教教育列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博学、德行、宗教作为教育内容的三大部分。其中宗教涉及人的精神领域,即用宗教改造人和塑造人的精神追求,或者说是一种人生信仰,显然是对几千年来宗教教育的继承。夸美纽斯虽然反对经院主义哲学,却因为自己的信仰而维护神学教育,这是他最大的局限,但也是必然的。他将知识教育与德行教育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创新精神。他借用《圣经》上的话:“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智慧篇》,第六章,l3、l5)希望人们去学习、探索,通过教育使人们变聪明、变诚实、变正值。他引用诗人未纽喜阿(venusia)的话:“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这就是说,经过知识、德行和虔信的教育,人是能够被教化的。这三者在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当时西方的宗教信仰的社会中虔信与德行密不可分,它们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假如我们要去为上帝,为我们的邻人,为我们自己服务,我们对于上帝就必须有虔信;对于我们的邻居就须有德行;对我们自己就须有知识。但这三种元素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的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光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从这里可以看到夸美纽斯对教育的继承与发扬,将宗教思想中对人性善的教育――虔信列入教育内容,同时重视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他将宗教思想中的积极思想列为教育的内容中,以此来教化基督教国家的人民,力图为他们解开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宗教迷信的蛊惑。他接受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哲学思想,也肯定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教育的现实。他为宗教国家服务的教育理论必然会包容着宗教思想。然而,较之中世纪的神学教育,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宗教内容有益于当时的教育发展。所以说,他的`宗教思想是为教育思想服务的积极思想。

(三)用宗教信仰劝说受教育者,激励他们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人。

夸美纽斯为了教育改革,为了得到支持,为使人们接受他的新思想,他用宗教信仰来劝说基督教国度的人们,希望他们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完整的人。

首先,他是相信上帝的,但是他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带有唯物的积极成分,是对宗教迷信的反对。因为人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所以人应该受到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人们,使之变得聪明,使人本身所具有的智慧萌发,然后“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这显然是对宗教徒说的,要他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了解世界万物,然后才能使自己皈依上帝。这虽然是不科学的劝说,但也许对当时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他告诉人们,人的目标不是今生,而是永生,所以今生需要受教育为永生预备。这种说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这是他以宗教为牵引,指引人们走向其认为的人的至高境界。

他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来形成。引这是对教育的肯定,也是对人的肯定。人在先天条件具备的同时,必须受到环境影响特别是经过教育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人的形成要在少年时期,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合适时期,夸美纽斯多次强调这一点。由此可见,对教育在教育人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是客观而且科学的,他坚信教育的伟大力量。

夸美纽斯运用宗教思想来说服人们相信教育的力量,希望人们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事业。这是因为他是基督教信徒,人们同样也是信徒,他们的统治者也不例外。所以,这样说比较有说服力,也容易被接受。这也充分表现出当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改革的不彻底性。在“致读者”中说到:“基督教的读者们,让我和你们说句心里话吧!凡是和我比较亲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一个能力很小,差不多没有一点文学和修养的人。我痛心时代的缺陷,我极力想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弥补这种缺陷,无论所用的是我自己的发现,或是别人的发现(虽然这要靠着上帝的恩惠才能发现)。”这些话是夸美纽斯为广大读者写的,他希望别人理解他、支持他,希望统治者阶级能实行仁政、改革教育,进而改变社会。这是一个仁慈的具有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革命战士的改良思想。这使我们明白为什么其宗教思想与教育思想能够共存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信仰上帝,而且他们有共同的愿望――基督教国家和平与宁静。

虽然夸美纽斯对上帝是虔诚的,但是,在他提出的教育方法中,处处体现了自然的法则。他强调“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障碍的”。他以鸟儿、果树等自然物的生长为例,解释教育的自然原则,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成分。所以应充分的肯定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不是挑毛病批判他,而是要学习他的智慧与精神。

结语。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其生活的年代一样复杂,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也充满着强大的变革力量,是两种思想、两种力量的斗争。这两种思想又是夸美纽斯思想的基础,既有继承又有新发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辩证统一。在其教育思想中渗透着的宗教思想也是对先前教育的继承,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整个西方国家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三篇】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报道杭州市《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结果,2961名大学生中,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从我院对4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学生18%的有心理障碍,%有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2.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2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2.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

2.5.1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

2.5.2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2.5.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2.5.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3.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份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也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我院曾尝试性的举办了两次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效果很好。

4.3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4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四篇】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培养、指引大学生具备完善人格和正确思想的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主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学识、作风和人格与学生相互作用影响,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学习方法不擅长,且动力不足。普遍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自我约束的情况。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上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愈发严格,高职学生比起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自生活、就业的压力要更大。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所面临的学生工作也更加的凡琐、复杂。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习压力大;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第三,恋爱问题;第四,经济困难问题;第五,就业心理困惑;第六,意志不坚定。

2.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而育人工作的的核心内容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正面、积极、向上的人格。高职学生正处于从求学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过渡关键时期,辅导员个人的人格对其学生人格的成长方向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力是“润物细无声”的。具有卓越非权力影响力的辅导员能在与学生点点滴滴的交往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中视其为楷模,继而逐渐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接触学生最多的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体,其在工作中对事业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有情义有担当的生活态度,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创建以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面对产生的困惑和挫折时他们会自觉地借鉴辅导员的人生态度。

3.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辅导员人格影响力。

第一,陶冶高尚品格,加强师德修养。第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第三,恰当使用权利影响力,逐步将权力影响力转变为非权力影响力。

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辅导员职业影响力。

第一,加强学习,修身。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意识形态的守护者。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90后”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渠道接收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相应的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了解、分析“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对于大信息量和复杂纷乱的社会思潮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修身的最佳途径就是不断的去学习,辅导员要将学习变成自己人生的常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还要学习开展工作所需的其他相关的知识,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同时辅导员还应培养涉猎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第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增强,必须建立在高超的工作能力基础上。如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演讲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提升。因此,辅导员要注重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实践中总结提升自己,将经验上升为能力。

把握工作艺术。提升辅导员情感影响力。

第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是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被管理者,可以说辅导员和学生在某种角度来看是存在天生的对立面的。而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平等、深入的交流,可以帮助辅导员融入学生中去,得到学生敞开心扉的信赖,从而逐渐培养非权力影响力。

第二,待学生以真挚情感,努力提高人文关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自己。

辅导员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交流,才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接触中受到辅导员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在内心深处对辅导员的理念、人格产生认同和接纳,将辅导员的新观点与新思想融入自己正在成长并逐渐成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从而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将来的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校方必须积极主动的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在此辅导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变化、成长的过程,既伴随着不同学生心理行为的个性,也随着辅导员个人阅历、经验的成长而变化。尤其是面对“90后”高职学生呈现的新特点,辅导员非权力因素也在不断磨合、推陈出新,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对“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放矢,更好地助其成才。

作者:田林李建楠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五篇】

现代的中职学校,已然不再是只是传授学生技能的场所。它要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重要课程中的一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试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使体育锻炼成为对中职学生有益的心理健康的辅助。

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职校的学生们,从初中而来,学习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以后要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这些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这些教育者们眼前的一项新型的课题。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在积极、快乐中进行的。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变自我的形体,提高在高压工作下的心理自调能力,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高强度的劳动。同时,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公还可以达到降低应激水平和摆脱轻度烦恼的目的,以达到宣泄情感的目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体育课是一个群体性活动,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社会有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众多学科中不可代替。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以往自身的经历。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往往是技能工作或是体力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论,中职学校培养的仅仅是劳动工具,这样的想法通过社会无形的反射到了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觉得前途渺茫。同时,家庭教育中,往往也缺乏一定的关爱和认同感,在学生们看来,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以往在初中时,这些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热爱学习,因此,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甚至往往是以恶语相加,这使他们在自身当中找不到闪光点,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我们看到的跑步等一系列简单的活动,它是在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包括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传授,达到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使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同时提高身体各项力量、耐力等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发展,这样,对学生的心理正常的成长便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换句话说,运动不仅是体质得到了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的平稳。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往往是锻炼身体的人,其心理调节能力非常强,其心态也积极乐观,做事也具有韧劲,较为常人更具有拼搏和上取心。体育锻炼同时还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态度。在体育课上,设置较为艰难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体验和尝试模拟情境下的失败与成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长跑,是我们一般人所畏惧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样的比赛中,有许多人会找若干个理由选择放弃。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跑是最能磨练人的毅力的了,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最好的手段,当然,前提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陶冶情操,调节情绪。

人在繁忙之时,如果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例如男生所钟爱的篮球、足球或是羽毛球,能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女生所喜欢的有体操和舞蹈,体操和舞蹈,是在美妙的音乐中渡过的,在这样美妙的旋律中,女生的情绪自己会高涨起来,也不增加了人的喜悦度。通过这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情操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永远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不要过分为了追求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而教学。要重视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因材施教,并在此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同时,对于男女生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男女生对待困难的抗压性不相同,在设置情境时,要把这一方面问题考虑进去。特别是要考虑到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异特点,进行分类别的教学设定。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其实也不是人们想的动动做做,更多的则是细小环节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当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我们要不断深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益促进。体育教学,并不是只是人们看到的跑跑步、做做操,它的深度可以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它的广度可以让一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六篇】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

毕业论文。

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4]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eb/ol].

[5]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

[8]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篇】

学生都有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指向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人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年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经常夸奖某班的整体心理素质好,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解除能力较差同学的压力感。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即自信心。若把一个人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大树,赏识会使它越长越茂盛,越来越强大。

赏识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八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做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要强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对身体情况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其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考虑对象,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并且和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锻炼;素质。

体育锻炼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增加积极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出现这一结果的机制有两方面:第一,体育锻炼能有效转移不良情绪,将集中力放在体育锻炼中。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的作用与反馈,而人类的左脑是沮丧、伤心等不良情绪的发出地,愉快的心情产自右脑。人们运动时,左脑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右脑控制人们的思维,这样积极的情绪就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从而释放内啡呔,让人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正是这两种作用机制,使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影响的理论得以成立,成为加强大学生体育教学,提升其心理素质的理论基础。

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期末或是面临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将一些不利的情绪变得积极,就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锻炼过程中,消极情绪会受到抑制,也会暂时告别烦恼的困扰,而且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再者体育锻炼是一个宣泄的途径,释放出来之后,更是会感觉到心里的轻松。调节心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选择的途径,而体育锻炼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的烦恼和困扰都可以尝试通过运动锻炼的方法发泄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变心境。

促进学生个体心理调节作用分析。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消极情绪,只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消极情绪调节技巧,及时进行排解就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依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约有5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其参与目标,例如跑步运动是为了更快、篮球是为了得分等,这些目标虽然片面,但是当运动者集中注意参与到运动中时,就可以忘记心理的消极情绪,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评价和重新认识,在发泄消极情绪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认识。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进一步控制自己的实际需要,促进思想成熟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能够传播好的情绪,消散坏的情绪,而且对于生活来讲,友情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体育锻炼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玩闹都能成为他们的点滴记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在一起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锻炼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责任冲突等,如何协调这些更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这些有效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代高校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修整传统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重点发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缺乏关注和重视,仅能挂靠在学校德育部门进行,多由兼职教师负责,部分高校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但普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效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内涵,才能有效落实各项心理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整教育重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

2)提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校园和谐关系;

3)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强化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4)锻炼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

5)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提高学生自控力;

高校体育应积极调整自身教育内容组成,适当提高心理教育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加强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联系性,使学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因素关注较多,对于心理、情感、态度等内容关注较少,因此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联系,2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目标相近,促进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扩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763617